【引言】
人生常有生不逢時的慨歎。
人生亦常有懷才不遇的煩惱。
這的確是人生常常遇到的境況,否則,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該有多少雄才、英才呢?可在歷史上能鐫刻下名字的人又有幾個呢?由此看來,絕大多數才智卓絕、雄心勃勃的人都被壓在了歷史的沉積層裡,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子,永恆地沉默下去;其中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成為星星,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這些人的成功,是因為他們得遇機會。
機會這個東西,實在是十分微妙,難以盡述的。我們不相信宿命的東西,也不相信在冥冥中有鬼神相助,有神靈保佑,但是我們不能不相信,機會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絕對不是平等的。且不說有人生來就有優勢,就是兩個才智一模一樣的人,幹著一模一樣的事,他們的機遇就可以迥然不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說,人生就是撞大運!
然而,如果把一生都寄托在「撞」字上,那你就絕不是一個智者,充其量只能算作一個遊蕩人生的平庸之輩,永遠不能成其大事。即便你能有幸碰見一隻撞死的兔子,命運之神也不會永遠眷顧於你,等你採取了守株待兔的策略之後,你的下場只能是餓得瘦骨伶仃。
真正的智者,對待機會的態度,一是要積極創造條件,二是要等待、尋找。二者是一種相輔相成而又相互促進的關係,缺一不可。機會不來,你強取蠻幹,只能撞得頭破血流;如果你沒有平日的積累,沒有良好的準備,沒有優良的素質,機會即使來了,也不會落在你的頭上,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讓別人搶去。
所謂時來運轉,在人生旅途中是經常出現的。據說姜子牙八十歲以前總是交華蓋運,就是做點小生意,上天都一陣風把他籮中的面給吹跑,可謂倒霉透頂了,連他的六十多歲的老婆都覺得實在沒有指望,不相信這位「賢人」能有什麼出息,跟他離了婚。等到周公請他做了國家總管,他就時來運轉了,終於幫助周公一起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被封在了當時經濟最為發達的「經濟開發區」齊國,成為天下最富強的諸侯之一。韓信在未遇蕭何之前,還不是受人賜飯,鑽人褲襠,要被人殺頭。等遇到了蕭何,他就吉星高照了。其實,在現實當中,時來運轉的事也是經常發生的,甚至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過。
機會是等來的,找來的,更是積極創造出來的,在機會出現的時候,一定要不失時機地抓住,否則,必遭天譴。
【事典】
中國歷史上,善於抓住機會的人是很多的,有的人只因抓住了一次機會,就一舉成名,「脫穎而出」了。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秦將白起帶兵圍困趙國的國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城中簡直「易子而食」,以骨為柴,趙王就派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的門下有幾千門客,但要想從中找出二十個合適的外交人員,真還不容易。平原君找來找去,只找了十九個文武全才的人,要想找第二十個,怎麼也想不出來。這時候,有一個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他願跟平原君一起出使楚國。
平原君不相信毛遂,就對他說:「有才能的人生活在世上,好比錐子放在口袋裡,那錐子尖立刻就透露出來。現在先生在我的門下已經三年了,我身邊的人對您沒有什麼稱道,我也沒有聽說什麼,這表明先生沒有什麼能力。先生不行啊,先生還是留下吧!」毛遂說:「我今天才請您把我擱在口袋裡呀!要是您早把我擱在口袋裡,我早就像一個谷穗子一樣露出來了,何止僅露出一個小小的尖呢?」平原君見他態度堅決,也只好讓他同行。其餘的十九人則不斷對他冷嘲熱諷。
平原君來到楚國,同楚王談論聯合抗秦的事,從太陽剛出一直談到太陽正午,毫無結果。這時,毛遂按劍登上了台階,進了大殿,跟平原君說:「聯合抗秦的利害,兩句話就決定了。從日出說到日中,還未說出個道理來,是怎麼搞的呢?」楚王大怒道:「還不下去,我跟你的主人談話,你算幹什麼的!」毛遂按劍走上前說:「大王所以敢怒斥我,無非是仗著楚國的人多。現在十步以內,大王的人再多,也沒有用!現在大王的性命操在我的手中。在我的主人面前,你呵斥什麼?再者,我聽說商湯憑借七十里的土地而統有了天下,周文王依靠百里的土地而臣服諸侯,難道他們靠的是地多人眾嗎?其根本原因是他們能夠審時度勢,發揚威力啊!而今楚國領土五千里,武裝百萬兵,這是大王稱霸的資本啊!憑現在楚國的強大,天下是沒有對手的。白起不過是個小小的奴才罷了,可白起率領幾萬人,頭一仗就拿下了楚國的郢都,第二仗就火燒了楚國先王的墳墓夷陵,第三仗就凌辱了大王的先人,這種百世之仇,連我們趙國都引以為恥,而大王卻無羞惡之心!聯合抗秦為的是楚國,難道為的是我們趙國嗎?你為什麼要在我的主人面前呵斥我呢?」
楚王聽到這裡,真是汗流浹背,對毛遂說:「先生教導得很對,我決心鄭重地以整個國家來從命。」毛遂又問道:「聯合抗秦決定了嗎?」楚王說:「決定了!決定了!」於是,毛遂就讓楚王的侍臣們拿來了雞、狗、馬的血,毛遂捧著盛血的銅盤跪在楚王面前說:「大王先來歃血盟誓,其次是我的主人,再其次是我。」於是,楚國與趙國歃血盟誓。
在回到趙國以後,平原君說:「我趙勝再也不敢以眼來觀天下士人了!」於是,把毛遂待為上賓。
這是成語典故「毛遂自薦」、「脫穎而出」的由來,也是善於抓住時機,勇敢創造的成功典範。
但在中國歷史上,正面成功的事例似乎不如反面成功的事例多,尤其在宮廷的太監之中,他們更善於尋找機會,獲取權力。
太監是一群極為特殊的人,他們是「刑餘之人」,社會沒有為他們提供大有作用的廣闊環境,因此,他們只能在宮廷裡活動,就像廁所裡的蛆蟲一樣,不斷地蠕動爬行,別看其行不速,但因「近水樓台先得月」,在權力的中心地帶稍加翻動,就能掀起滔天的巨浪。又由於他們的身份和地位,他們取得信任和獲取權力的方式往往與正常人不同,他們是隨時隨地地窺伺時機,見縫插針。
北宋時期的宋真宗有一位劉皇后,此人生性穎悟,通曉詩書,對歷史的治亂成敗頗有研究,因此,宋真宗對她很敬重,遇事也常常同她商量。真宗晚年多病,許多政事就委託劉皇后處理,劉皇后的權力也就越來越大。但是,她一生未曾生下一個兒子,正在為此事著急的時候,李宸妃生了一個兒子,劉皇后就派人把這孩子抱來,說是自己所生,並告訴李宸妃,說她生的兒子生病死了。李宸妃地位低下,懼怕劉皇后的權勢,不敢過問。
劉皇后把李宸妃的兒子立為皇子,後來即位,是為宋仁宗。宋仁宗起初並不知道自己是李宸妃所生,就對劉太后十分尊敬和孝順,就是劉太后干政,他也能容忍。在李宸妃死時,劉太后居然要用一般妃子的規格去埋葬她,這時,宰相呂夷簡出面干預了,他知道,仁宗遲早會知道李宸妃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此時替李宸妃說話,將來仁宗一定會感激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