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時期的生存法則 第48章 治世與亂世·不辱使命
    【引言】

    孔子《論語》中就曾談到過學好《詩經》可以應對諸侯,不辱使命的事,可見人們對出使的重視。使節是一個國家的門面,如果選擇不當,對國家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下面這個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什麼是真正的「不辱使命」。

    【事典】

    三國時期的趙咨,博文多識,機智善辯,忠誠淳樸,孫權提拔他當了中大夫。

    有一次趙咨被派出使魏國,魏文帝曹丕想嘲弄他,便說:「吳王孫權是不是很有學問呢?」

    趙咨知道魏王的用意,便從容不迫地說:「吳王在江上有萬艘戰艦,武裝的戰士有百萬人,並且知人善任,心存經略天下之志。一有空閒,就博覽群書,搜羅奇聞軼事,不像普通的書生那樣只會死讀書,斷章取義。」

    他的回答可謂十分得體。道理很簡單,因為作為一國之君,要日理萬機,不可能像一般的書生一樣成日讀書,但又不能說他沒有學問。所以說他所學的都是經世濟時的大韜略,而不是俗儒的彫蟲小技。因此,他的回答可以說是無懈可擊。

    曹丕還不甘心,又問:「能不能打吳國呢?」

    趙咨說:「魏國是大國,固然有攻戰的能力,然而,吳國雖然是小國,卻也有防禦的力量。」這話回答得不卑不亢,實際上是讓魏王吃了一個軟釘子。

    曹丕說:「在吳國,像你這樣的人才有多少?」

    趙咨說:「聰明練達的也有八九十人,至於像我這樣的人,即使用車載、用斗量也數不清(車載斗量)。」

    【評議】

    不卑不亢,胸有成竹,以凜然的正氣和過人的才智壓倒對方,這就是弱勢外交對待強勢外交應有的態度,作為一個使者,也就是不辱使命了。然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實在是談何容易!這不僅需要才識、氣度,更需要一顆忠貞之心。三者集於一身,這樣的人,到哪裡去找?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