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時期的生存法則 第35章 治世與亂世·宦官是什麼 (1)
    【引言】

    宦官是什麼?

    宦官是介於男性與女性之間的中性人,或是非男非女的第三性人。

    宦官是遭受人性摧殘的、值得同情的人。

    宦官是保證皇家不出雜種的犧牲品。

    宦官又是鑽進最高權力心臟的蠹蟲。

    宦官還是報復狂。

    宦官又稱太監,中國的宦官制度如此之發達,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宦官是中國的特產。

    宦官,或者說太監,在我們古代的典籍中稱做寺人、閹(奄)人、閹宦、內宦、內侍、中宦、內監、宦者等。到唐高宗時,皇帝命改掌管乘輿、服飾的殿中省為中御府,改監為中御太監、少監,因為用宦官當太監、少監,所以把宦官的名稱通改為太監了。

    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最早見到的太監稱為寺人,負責為秦國的國君傳達命令,但他們最初只是在王宮中負責開閉宮門、傳達話語、掃灑殿廷等一類瑣事,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的角色便越來越重要,有時干預朝政,甚至獨掌大權。太監掌權,因其獨有的特點,很少能幹好事,至於成就輝煌者,更是寥若晨星。大量的權監做盡了禍國殃民的壞事,其纍纍罪行,史不絕書。

    在皇帝軟弱、朝政腐敗的時候,太監往往容易掌權,在這種時候,人性中卑劣的一面極容易失去控制而暴發出來,尤其是太監,由於人的自然本性的部分喪失,他們的心理多少有些畸形,在合適的時機,他們就會把這些畸形的心理能量釋放出來,其表現往往是以邪惡的方式對社會進行報復。

    【事典】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著名的權監是秦二世時的趙高。趙高本是趙國人,是趙國國君的宗族,其父因犯罪被處以宮刑,其母也被罰作宮奴,趙高兄弟也因此當了太監。後來秦始皇滅亡了趙國,趙氏兄弟也就被擄往秦國。由於趙高通曉法律,又兼力氣出眾,所以被任命為中車府令,掌管皇帝的車馬。

    趙高是個極有心計的人,他發現秦始皇非常疼愛他的小兒子胡亥,他就想盡一切辦法去接近討好胡亥,很快博得了胡亥的歡心。然後,他精心地給胡亥講解法律條文,並能廣徵實際案例加以說明,還兼教胡亥書法,因此,胡亥處處依賴於他,他也就成了胡亥的心腹。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期望以出遊來應驗卦辭,藉以趨吉避凶,消禍弭災,準備只帶左丞相李斯及掌管車馬的中車府令一同出遊,胡亥聽說後,想隨父親一起出外遊覽,經趙高說情,秦始皇同意了。

    在出遊返回咸陽的路上,秦始皇病危,當時離秦都還有兩千多里,無法召集眾臣安排後事,秦始皇只得讓趙高寫信給大兒子扶蘇,讓扶蘇速回咸陽為他治理喪事。秦始皇在寫完信後即病死,趙高卻脅迫李斯,扣信不發,並偽造詔書,斥責扶蘇不孝,令其自殺。扶蘇接信後,沒有反抗就自殺了,這樣,長子既除,繼位的人選自然就落到了胡亥的身上。

    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趙高既是胡亥的老師,又是推戴胡亥即位的大功臣,當然受到胡亥極大的信任和重用,但李斯尚是他專權的障礙,於是,趙高首先在胡亥面前詆毀李斯,並設好圈套,讓李斯去勸諫胡亥,惹得胡亥大怒,繼而再誣陷李斯父子謀反,結果,作為一代政治雄才的李斯被處以五刑,全族被滅。

    趙高獨掌了大權之後,還不滿足,竟想取胡亥而代之,為了測定人心,他首先搞了一場政變預測。一天,他在群臣面前送給胡亥一隻鹿,並說:「獻給皇上一匹馬。」胡亥笑著說:「丞相錯了,指鹿為馬。」胡亥說完後,就問身邊的人,讓他們說是鹿還是馬。散朝以後,趙高把說鹿的人全都殺了。從此,大家知道了趙高的意圖,不敢逆他而行。

    不久,農民起義軍逼近咸陽,趙高組織了又一次宮廷政變,他讓親信率兵闖進望夷宮,將胡亥殺死,把胡亥的侄兒子嬰找來當了秦王,自己全權操縱。但子嬰並不甘心於自己的傀儡地位,他知道若不除掉趙高,自己早晚會被趙高弄死。一次,趙高讓子嬰到宗廟去接受王印,子嬰知道趙高要下毒手,就裝病不去,並告訴他的兩個兒子說:「如果趙高來見我,你們就立刻將他殺死。」果然,趙高來到王府,子嬰的兩個兒子二話不說,上去就把趙高砍死了。趙高死後,子嬰滅了他的三族。

    趙高真是以害人為己任,沒有落個善終的下場,實在是罪有應得。但也有一些宦官權監,由於經營有方,下場還不算太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陷人有術而又保身有道的太監當數西漢元帝時期的石顯。

    凡是權監都是極會投機的人。石顯是濟南人,因為犯罪而被處以宮刑,收入宮中做了太監。當時,朝廷注重法治,賞罰很嚴明,一般的官吏都精通法律,石顯覺得,要想有出頭之日,就必須在法律上打主意,因此,他猛攻法律,又善於揣摩漢元帝的心意,由於他日夕侍奉在漢元帝的身邊,元帝經常問他一些法律方面的事情,石顯的應答往往十分合乎元帝的心意,因而博得了元帝的歡心,提拔他做了中書令,掌握機要文獻。

    漢元帝當政的後期,因長期身體不好,不能經常上朝處理政事,必須在身邊尋找一個既能體察他的心意又能日夕不離左右的人,這就選中了石顯。元帝一方面認為石顯在宮中日久,諸事熟稔,又精明能幹,辦事符合自己的心意;另一方面也覺得石顯在朝中無親無故,不會拉幫結伙,危及朝廷,所以對他十分放心,許多事情都交給他去辦。可沒想到石顯也是個報復心極強的人,凡是得罪過他的人,他都不放過,而且能尋出所謂的法律依據,讓人有苦說不出。結果弄得朝廷上下都視石顯若虎豹,不敢與之爭鋒。

    當然,反對宦官專權的正直大臣蕭望之是石顯想方設法對付的重要目標。蕭望之是漢元帝當太子時的老師,其正直與學問才幹在當時都是名冠一時的,況且他還是漢宣帝指定的輔佐漢元帝的輔政大臣,他在朝廷的地位和元帝對他的倚重是可想而知的。

    蕭望之的仕途經歷也很複雜。他是東海蘭陵人,世代務農,後遷居長安之南的杜陵居住,因其學識淵博、見解超人,所以長安城內外的許多著名的學問家和政界人物都與他有交往。漢昭帝時,大將軍霍光專權,霍光雖是盡心輔佐漢昭帝,怎奈人心難測,他怕人刺殺他,所以遇人求見總是先搜其身,再令兩人扶持往見。這樣雖然保證了霍光的人身安全,卻極大地傷害了人的自尊心。

    一次,蕭望之被推薦去見霍光,別的儒生都照例被搜被挾,等輪到蕭望之,他卻堅決不肯,且邊走邊說:「我不願見大將軍了,不願見大將軍了。」差役們聞聲撲上,強行搜身,蕭望之就與他們大聲爭吵起來。霍光聞訊,就請蕭望之直接進屋相見。進屋後,蕭望之慷慨陳詞:「大將軍輔佐漢室幼主,能以德化四海,使天下太平,所以全國的讀書人爭先恐後地為大將軍效力,但現在儒生們要見大將軍,卻要一律脫了外衣,被搜遍全身,這可不符合古禮。過去周公輔佐年幼的成王時,為了接見賢能的人,洗一次頭都來不及洗完,數次握干頭髮,吃一頓飯都來不及吃完,數次把飯吐出來,周公能如此禮賢下士,您與之相比,可就差得遠了。」這番話雖使蕭望之大大地出了名,卻也因此得罪了霍光,雖未處治他,但也沒有任用他,與他一起前往應薦的儒生全都做了官。

    三年後,蕭望之以考試甲等的成績被派去看守花園的門,過去曾和他一起參薦的人有的當了大官,其作威作福的樣子,一般人看了很羨慕,蕭望之卻毫無所動。一次,王仲翁揶揄地說:「你不是不肯碌碌無為呢?為什麼卻當了什麼事也做不出的看門官呢?」蕭望之淡淡地回答說:「我們是各遂其志啊!」

    蕭望之就是這麼個人!

    宣帝即位後,因器重蕭望之的才能而想重用他,但因有霍光及其家族在,一直未能如願,後霍光死,其家因數次謀反而被族誅,更證明了當初蕭望之的話是正確的。此時,蕭望之又因上奏章抨擊一家大臣專權而聞名朝野,於是,漢宣帝就重用了他。

    漢元帝即位後,蕭望之滿以為自己的這位學生要大展宏圖了,可沒想到宦官專起權來,於是他憤然上書說:「管理朝廷的機要是個十分重要的職務,本該由賢明的人來擔任,可如今元帝在宮廷裡享樂,把這一職務交給了太監,這不是我們漢朝的制度。況且古人講:『受過刑的人是不宜在君主的身邊的。』現在應當改變這一情況了。」石顯看到了這一奏章,當然把蕭望之視為仇人。他從此挖空心思地陷害蕭望之。

    蕭望之的正直還引起了外戚的反感。有個叫鄭朋的儒生,為了從蕭望之這裡弄個官做,就投其所好,上表攻擊許、史兩家外戚專權,蕭望之接見了鄭朋,給了他一個待詔的小官,後來卻發現鄭朋不是個正人君子,覺得很討厭他,也就不再理他。等該考評升降官員的時候,與鄭朋同是待詔的李官被提升為黃門侍郎,鄭朋卻原封未動,一怒之下,他反去投靠了與蕭望之不和的史、許兩家外戚。他編造謊言說:「我是關東人,怎知你們兩家外戚的事呢?以前我上書劾奏你們,全是蕭望之一夥人策劃的。」鄭朋心懷機詐,到處揚言說:「車騎將軍史高、侍中許章接見了我,我當眾向他們揭發了蕭望之的過失,其中有五處小過,一處大罪。如果不信,就去問中書令石顯,當時他也在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