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見微知著是一個人立身與成事的根本。如果不能見微知著,料事機先,只能被世事推著走,而不能走在世事的前面,推著世事走。這樣的人如何能夠成功?如何才能做到見微知著,下面的幾個例子也許能夠對人有所幫助。
【事典】
齊桓公上朝與管仲謀劃討伐衛國一事。退朝回到後宮,一個衛國來的妃子見到他,下堂拜了又拜,替衛國國君請罪。齊桓公問她為什麼如此,妃子答道:「我看到君王進來,趾高氣揚,好像有討伐一個國家的志向。見到我,大王的面色變了,這說明是要攻打衛國。」齊桓公聽了,十分驚訝。
第二天齊桓公上朝,見到管仲作了個揖,然後請他進來。管仲問道:「君王放棄攻打衛國的打算了嗎?」齊桓公問:「仲父,您怎麼知道的呢?」管仲說:「君王的拱手禮很恭敬,說話緩慢,見到我好像面有愧色,我於是知道了。」齊桓公聽了,很驚訝。
齊桓公和管仲計劃征討莒國,他們的計謀尚未宣佈卻已在國內傳揚開來。齊桓公對此感到十分氣憤和奇怪,因而向管仲詢問其中的原因。管仲說:「國內一定有智慧高超之人,否則是不可能有人知道我們的謀劃的。」齊桓公慨歎道:「哎!在白天侍奉的人中,有一個人向台上觀看,大概就是這個人吧!」於是,下令讓這些人重來服役侍奉,不讓其他人代替。
不久,通過觀察,管仲說:「一定是這個人了。」就命令引領賓客的侍從前去迎接他進來,按輩份地位地分別站定。管仲說:「您就是傳言說要征討莒國的人吧!」東郭垂答道:「是的。」
齊桓公說:「我並沒有說要征討莒國,您根據什麼說要征討莒國呢?」東郭垂說:「我聽說,治理國家的人要善於謀劃,服勞役的人善於猜想,我是私自揣測出來的。」管仲說:「我沒有說要征討莒國,您根據什麼這樣揣測?」東郭垂說:「我聽說治理國家的人有三種神色:優遊歡悅的,是吉慶快樂之色;淒愴沉靜的,是悲喪災禍之色;奮發激動的,是猛厲征戰之色。白天我遙望您站在台上,神色昂奮激動,這是要征戰用兵的神色。您說話時,發音如吁而不是吟,所說的應該是莒。您抬起手臂朝所指方向,正是莒國所在的方向。我私下盤算,在小諸侯國之中尚未親服的恐怕只有莒國吧?所以說您將要征討莒國了。」
齊桓公聽了他的話,對他十分尊重,就走下台階來,讓他坐下,與他一起謀劃國事。
【評議】
那時的君子聽說了這件事,就評論說,一般來講,耳朵能夠聽到什麼,是因為有聲音的緣故;如今沒有聽到聲音而是只憑一個人的表情和手臂的動作就能判斷他的意圖,這是東郭垂不憑耳朵聽聲就能有所知啊!桓公和管仲雖然善於謀劃,卻無法隱瞞。智慧高超的人從無聲之中去諦聽,在無形之中去視察,東郭垂就具有這種才能。所以齊桓公才尊重他,供給俸祿並以禮相待。
上面的評論說的是從別人的動作口形中就可以推測別人所說的事,我們不妨將其擴大到見微知著的範疇。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見微知著,未雨綢繆,引導並改變事物發展的方向,使之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面發展,正是取得成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