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權謀遊戲 第89章 得一士而國興·以退為進,終成霸主 (2)
    齊桓公死後,桓公的五個兒子爭位,把齊國弄得一團糟,齊國霸主的地位從此失去,連齊國自己也歸附了楚國。重耳等人本是希望借助齊國的力量回國,看看沒了希望,重耳的隨從就打算離開齊國,到別的國家去想辦法。但這時重耳正跟齊姜如膠似膝,不願離開。重耳的部下就嫌重耳太沒出息,商議著借打獵的機會把重耳騙出城去,強行挾走。這話被齊姜的丫鬟的聽見了,報告了齊姜。齊姜卻很關心重耳的事業,主動找到狐偃等人商量,說把重耳灌醉後抬出城去挾走。等重耳在大醉中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行進中的車上,立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兒。但事到如今,他也只好聽從部下的安排了。就這樣,重耳來到了曹國。

    曹國國君只讓他住了一夜,而且很不客氣,還戲弄他們,要看重耳身上的「駢肋」(一種肋骨長在一起的生理畸形)。唯有曹國大夫僖負羈見重耳手下人才眾多,日後必成大事,就暗暗地施以飯食,贈以白璧。重耳一行又來到宋國,宋襄公雖剛打了敗仗,但對重耳還是十分歡迎,就送他們每人一套車馬,只是沒有力量幫助重耳回國。

    不久,他們又到了楚國。楚成王把重耳當貴賓接待,重耳對楚成王也十分尊敬,兩人成了好朋友。當時,楚國大臣子玉就要殺掉重耳,以除後患,但被楚王阻止了。在一次宴會上,楚王開玩笑說:「公子將來回到晉國,不知拿什麼來報答我?」重耳說:「玉石、綢緞、美女你們很多,名貴的象牙,珍奇的禽鳥就出產在你們的國土上。流落到晉國來的,不過是你們的剩餘物資,真不知拿什麼來報答您。如果托你的福能回到晉國,萬一有一天兩國軍隊不幸相遇,我將後退三捨來報答您。如果那時還得不到您的諒解,我就只好驅兵與您周旋了。」楚成王如此對待重耳,是因為他當時想往北方擴展,希望在這位落難公子身上先種下交情,將來好撈得便宜。

    不久,秦穆公派人去請重耳到秦國,說是要送他回國繼位。原來,晉惠公對秦國多次忘恩負義,秦穆公當初打算立個壞國君自己可弄點好處,結果事與願違。晉惠公繼位不久即發兵攻打秦國。秦國兵強勢大,打敗了晉國,並俘虜了晉惠公,後來秦穆公還是將晉惠公放了回去,但讓他把兒子公子圉送到秦國當人質。秦穆公善待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後來秦滅梁國,梁是公子圉的外公家,他怕自己失去了靠山無法繼位,於是在父親病重時偷偷地跑回晉國當了國君。秦穆公十分生氣,決定送重耳回國繼位。

    秦穆公非常重視重耳,要把過去曾嫁給公子圉的女兒改嫁給重耳。當時,公公娶兒媳、兒子娶後母的情況很普遍,更不用說堂伯父娶侄媳了。況且重耳一行人都極想跟秦國交好,就管應了這門親事。

    這時,公子圉已繼位,他覺得自己的最大敵人就是流浪在外的伯父重耳。於是下了一道命令,讓重耳及其隨從的家屬寫信召他們回來,過期三月,都有死罪。狐偃、狐毛的父親狐突因不願寫信已被殺害了。公子圉還在國內屠殺大臣,弄得人心離散。秦穆公知道這一情況後非常生氣,又見時機已到,就決定派兵護送重耳回國。

    公元前636年,秦國大軍到了秦晉交界的黃河。過河的時候,重耳掌管行李的人把過去落難時用的物品全搬到了船上。重耳見了,就讓他扔到河裡。狐偃一見,心裡咯登一下,趕忙跪下說:「現在公子外有秦軍,內有大臣,我們放心了。我們這幫老臣就不必回去了,就像您剛才扔掉的舊衣服舊鞋子一樣,還是讓我們留在黃河這邊吧!」重耳一聽,恍然大悟,立刻讓人把破衣服、鞋子、瓦盆等搬上船去,並把玉環扔到河裡行過祭祀河神之禮後發誓說:「我重耳一定暖不忘寒、飽不忘饑,不忘記過去的一幫舊臣。」這樣,狐偃等人才跟隨他過了河。

    他過黃河後攻下幾座城池,因為公子圉已眾叛親離,晉國的大臣們就不再抵抗,迎立了重耳,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四十三歲逃往狄國,五十五歲到了齊國,六十一歲到了秦國,繼位時已六十二歲了。他在外流浪了十九年,雖說也有一段安定的生活,但總的來說過的是寄人籬下、顛沛流離的日子,受盡了人情冷暖之苦,嘗盡了世間的酸甜苦辣,見識了各國的政治風俗,鍛煉了各方面的才能。到這時,他已成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了。

    晉國經過近二十年的折騰,到了這時人心思定。晉獻公的五個兒子中也只剩重耳這一個了,又加上重耳有好名聲,所以,重耳繼位確是理所當然、人心所向。

    重耳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安定人心,他雖下了一道佈告,說是惠公、懷公時的亂黨頭子全已消除,其餘概不追究。但原來支持過惠公、懷公的大臣們還是不敢相信,外面謠言很盛。文公正為這事發愁,那個曾經挾帶他的行李逃跑的管家頭須來見他了。文公當然很生氣,見面就罵,但頭須卻說:「像我這樣的人來見您,自然有我的道理。現在外面謠言四起,說您不肯赦免以前有罪的人,如果您能用我做車伕,在街上走幾圈,大家看到像我這樣的人尚且蒙您原諒,那其他人就不會擔心了。」重耳覺得有道理,照他的話去做了,果然平息了謠言,安定了人心。

    重耳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大封功臣。他從狄國接回了季隗,從齊國接回了齊姜,從秦國接回了文贏,跟他逃難的那幫大臣各表功績,論功封賞。唯有介子推未言割肉煮羹之功,文公就忘了封賞他。介子推也不爭辯,和老母一起到介山隱居去了。

    重耳要做的第三件事是安定周王室。原來,在文公上台的那年冬天,周王室發生了內亂,王子帶因和周襄王的妻子隗後通姦而被發覺。王子帶逃到狄國,勾結狄人把周襄王趕出洛邑,自己做了天王。重耳就率領晉軍趕走了狄人,殺了王子帶,迎回周襄王。因此,重耳立了大功,在諸侯中建立了威信,且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便。

    接下來,晉文公要做的事就是爭霸諸侯了。他首先擴大軍隊的編制,實行軍政合一的制度,並首開依法治軍的先例。然後選定策略,要與強大的楚國決一雌雄。晉文公先爭取宋國加盟,然後再攻打楚國的盟國曹國,爭取齊國、衛國、魯國,孤立楚國。在這次戰略性的進攻中,晉文公對當年曾經施惠於他的人都慷慨報答,對曾經羞辱過他的人也毫不客氣。這就是所謂的「救患報施」。

    楚國本想挫敗晉國而成就霸業,可現在卻被晉國爭取了那麼多的國家,十分惱火。楚、晉之間的大戰是不可避免的了。當時,楚軍在大將子玉的統率之下,氣勢很盛,晉軍能否戰勝,實在是未可預見的事情。

    晉文公憂心忡忡,十分謹慎。他看到楚軍來勢很凶,就連忙下令讓晉軍「退避三舍」。當時,每天行軍三十里為一捨,退避三舍即後退九十里。晉軍軍士很不理解,狐偃就讓人向軍士廣為宣傳,說這是文公為了報答楚王的恩惠,實現以前的諾言。而實際上,這是激將之法,激勵晉軍士氣,樹立文公的威望。從軍事學角度看,晉軍後退可疲憊楚軍,避開楚軍的銳氣。因此,晉文公的「退避三舍」以退為進的策略,實在是一箭雙鵰的高明之舉。

    楚軍卻以為晉軍後退是懼戰的表現,一直追到城濮才駐紮下來。晉軍已有了秦、齊兩個軍事大國的支持,可以說有備無患。又加上巧妙靈活的戰術運用,先誘敵深入,分別擊垮勢力較弱的左右軍,迫使子玉的中軍逃離戰場。這樣,這場歷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戰就以晉勝楚敗而告終了。楚軍失敗後,子玉畏罪自殺。晉文公聽到這一消息後,如釋重負地長吁了一口氣說:「沒有人再能妨礙我了!」從此,晉文公的霸主地位確立了。

    【評議】

    縱觀晉國由亂到治的過程,確實引人深思。重耳兩次迫不得已的以退為進,正是這一歷史時期中的正確的選擇。晉國長期的混亂,給晉文公的上台、稱霸創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而晉文公及其隨從的十九年磨煉,也為創造霸業準備了良好的主觀條件。所以,晉文公稱霸並非偶然的現象,是由各方面因素積累的結果。

    再者,中國一向尊重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處世方式。在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如果硬去蠻幹,那只能變成一個莽漢,結果也只能是自討苦吃。如果能夠尊重客觀事實,採取策略上的讓步,取得喘息、休整、積蓄力量的機會,往往能夠收到極好的效果。當然,「以柔克剛」的目的是「克」,而不是一味地「柔」;「以退為進」的目的是「進」而不是一味地「退」。如果只講「柔」和「退」,那就變成了逃跑主義和失敗主義了。重耳在流浪中始終窺伺時機,以求一逞。在城濮之戰中以後退的方式鼓勵了士兵、製造了輿論、懈怠了敵軍,都是為了「克」和「進」,是很高明的致勝之道。

    正所謂「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霸業已逝,雄才也早已作古,但其以退為進的策略卻並未隨之而去,在現實中還在被廣泛地運用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