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權謀遊戲 第61章 性格與命運·反間計與人性 (2)
    於是,范雎收買趙國官員,用各種方式製造假像,散佈流言。沒過幾天,趙國朝野議論紛紛,說是廉頗年紀已大,失去了年輕時的銳氣,不敢同秦軍作戰,如果換上年少有力的趙括,那秦軍不久就會垮下去。趙王本就不明事理,老覺得廉頗拖泥帶水,堅守不戰,實在太窩囊。這回聽了議論,更是添氣,立即派人前往催戰。但廉頗並不為趙王所動,而是對趙王之命置之不理,繼續堅守不攻。這使趙王非常惱怒,就立刻派人找到趙括,對他說:「你能否把長平的秦軍打垮?」趙括十分輕率地說:「如果是秦國的武安君白起來了,我還得慎重地考慮考慮,而王齕是不在話下的。不是我說大話,若是秦國碰上我,就會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地敗下去。」趙王一聽,十分高興,立刻派趙括前去接替廉頗,做趙軍的主帥。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派王齕越過韓國前去進攻趙國的閼與地區。趙王派趙奢帶兵增援。趙奢並不急躁冒進,而是在離邯鄲三十里的地方駐軍近一月,做出畏葸不前的樣子,並派間諜報告秦軍,說趙軍膽怯,不敢同秦軍作戰。秦軍見趙軍駐紮得很遠,又不敢前來,就麻痺起來。趙奢利用這機會,進行了兩天的急行軍,悄悄地接近秦軍,佔領了有利地形。然後派大軍突襲猛攻,打得秦軍措手不及,大敗虧輸,使秦國遭受了少有的重大損失。

    趙奢是一個老成持重、具有豐富經驗和真才實學的將軍,但他的兒子趙括卻是一位空談家。趙括自幼聰明肯學,又熱情好辯,跟父親讀了不少兵書,父子倆也經常辯論行軍作戰事宜。辯論時趙括口才便捷,又常常引經據典,趙奢往往不是他的對手。這就是所謂的「紙上談兵」。趙括雖無實際經驗,卻因學了些理論知識,就十分狂妄自大,經常自我吹噓,簡直認為自己就是舉世無敵的將軍。但趙括的父親和母親都十分清楚,趙括只會誇誇其談而已,並無真實本領。

    此時趙括的父親趙奢已死,趙括的母親一聽趙王任命趙括為主帥,驚慌萬分,立刻去見趙王。她哭著對趙王說:「趙奢臨死的時候曾囑咐我,千萬不可讓大王重用趙括。因為行軍打仗是十分凶險的事,需要萬分謹慎,可趙括每當談起軍事卻顯得十分輕率隨意。如果讓他帶兵打仗,非遭失敗不可。再說,趙括也不會得到士兵的擁戴,他的父親每當受了大王的恩賜,從不拿回家去,總是全部轉分給將士。一旦接受命令,就全心全意地為國工作,從不過問家事。而趙括正好相反,他做了將軍,就盛氣凌人,對大王的賞賜,他全都拿回家置辦了房屋田產,對部下毫不關心。難道這樣的人能做大將帶兵打仗嗎?還是請大王收回成命吧!」丞相藺相如等人也極力反對,但趙王一意孤行,不肯收回成命。趙括的母親見不可挽回,就對趙王說:「如果您一定要讓趙括做主帥,將來他出了差錯,請您不要怪罪我們全家全族,希望您能給我一張文書做證據,以免我們全家被殺。」趙王答應了她的要求,給她立了字據,保證趙括成功與否,均不會連累家人。趙括的母親回到家裡,知道趙括必敗無疑,就分散了家財,遣散了眾人。

    趙括掛上帥印,來到長平,代替了廉頗,更換了一些主守的將領,統率了趙軍。隨後,他拆除了廉頗等人築建的防禦工事,做好部署,準備大舉進攻秦軍。秦國聽到趙軍果然中計,派趙括代替了廉頗,十分高興,也立刻調整了部署,派白起為大將,代替王齕,改王齕為副將,並增派了大批援軍。

    馮亭等一些老成持重的將領看到趙括急於進軍,忙來勸阻,並把廉頗的策略解釋給他聽,希望他能繼續堅守。但趙括卻說:「廉頗懂什麼?我有四十萬大軍,聲勢浩大,士氣正可用,遇見敵軍,就要迎頭痛擊,不殺得秦國片甲不歸,決不退兵!」

    白起是身經百戰的宿將,深知用兵之道,他決定先給趙括點甜頭,以誘其出兵。白起派出幾支小股部隊前去挑戰,接連幾次被打得大敗。趙括十分得意,第二天就親率大軍追出城來。王齕反而被迫防守,趙軍就把王齕圍住,連攻了幾天。

    趙括正在得意的時候,忽聽軍士報道:「後路已被秦國的大軍堵死。」接著又有一位將軍來報:「西面已滿佈秦軍,無法通行,只有東面尚未發現秦軍。」這時,趙括已三面環敵,只有東面還是空隙,他只得率領趙軍往東面的長平關撤退。剛跑了五里多地,斜刺裡衝出一支秦軍,帶隊的大將蒙鰲高喊:「趙括小兒,你已中了武安君的計了!」

    趙括一聽武安君白起的名字,立刻嚇得暈頭轉向,沒有主意,就在半道上就地紮寨。馮亭等老將勸說道:「現雖四面被圍,但我軍勢力尚大,如能拚死突圍,可望回到大營。如果就地紮寨,被秦軍四面圍住,那就一個也跑不掉了!」趙括不聽,執意在中途紮寨。

    白起一見趙括紮寨,立即抓住時機,四面圍住,趙括即刻成了孤軍。趙括守了四十六天,外無救兵,內無糧草,軍士殺人相食,已無法支撐下去。趙括只得選派軍士衝擊,但每次均被秦軍的強弓硬弩射回,死傷慘重。趙括眼見無計,只得自率五千精兵硬衝。他自己騎一匹快馬,正撞上了秦軍大將王翦和蒙驁,嚇得撥馬旁逃,卻掉入陷坑之中,當即被秦軍亂箭射死。趙軍見主帥已死,失去了鬥志,混戰了一陣,也就全部繳械投降。

    白起把投降的四十多萬趙兵分成十隊,每隊均有秦國軍隊看守。當天晚上,白起讓人分給趙兵牛肉和酒,犒賞他們,並告訴他們說:「老弱病殘和願意回家者明天即可離營,願留在秦軍中的人明天也可編入秦軍隊伍,發給兵器。」當夜,趙國降兵都安心地進入了夢鄉。

    白起對於上黨地區投降趙國,深懷怒憤,他知道趙人不會真心降服,必欲除之而後安。他讓秦軍用白布包頭,以示區別,然後分別突入趙國降兵的宿營地,把趙兵全都捆綁起來。白起早已讓人挖好了許多大坑,然後把趙國降兵全部推入坑中,活活埋掉。一夜之間,趙國的四十萬降兵,就這樣被白起殺掉了。

    白起只留下二百四十名趙兵,讓他們跑回趙國,宣揚秦國的「威風」,趙國得到了這一消息,立刻就變成了一片哀號的海洋。趙國就這樣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元氣。秦國在實行「遠交近攻」的政策以來第一次取得了極有成效的巨大勝利,從此在外交、軍事等諸方面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

    可以說,就是這一條反間計,決定了趙國和秦國乃至整個中國的歷史命運。計謀之重要,不能不令人咋舌。其之所以被稱為千古第一反間計,不僅由於恰好運用在歷史轉折的重要關頭,還在於其與眾不同的巧妙之處,那就是通過讓趙國改用幼稚輕率的主帥造成指揮失誤來消滅趙國的大軍。這種通過隱晦巧妙的更換來間接達到目的的方法,比普通的排除目標而直接達到目的的方法又高出了一個檔次。

    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燕惠王繼位。這時,燕國的大軍已攻入齊國五年了,只有莒邑和即墨這兩座城尚未攻下。燕國的主帥樂毅就把齊國的七十多座城邑設置了郡縣,歸燕國管轄,慢慢地經營起來。但燕惠王從當太子的時候,就看不慣樂毅,繼位後當然不喜歡他。即墨的守將田單瞭解到這一情況,立刻派人到燕國散佈謠言說:「樂毅攻入齊國已有五年,唯獨兩座城池不去攻克,原因就在於樂毅與新君有嫌隙,樂毅是想聯絡士兵,留在齊國,自立為王。」這一招果然有效,燕惠王立即下令換掉樂毅,讓自己寵信的騎劫去當主帥。樂毅知道臨陣換將,用意不善,恐遭殺身之禍,就跑到趙國去了。在那裡他受到格外的尊重,被封為望諸君。騎劫比起樂毅來差得太遠。田單一看計策成功,就先使人詐降穩住騎劫,然後夜間突出「火牛陣」大破燕軍,再一鼓作氣,收復了七十多座城池。然後從莒邑迎回齊襄王,重入臨淄,再振了齊國。

    【評議】

    猜疑、嫉妒與武斷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人類本性,反間計就是利用人類的這種本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設計這一計謀時,看準對像、抓住時機和講究方法是成敗的關鍵。例如長平之戰中的反間計,對象是趙孝成王。如果這位趙王不是年輕氣盛、剛愎自用,而是老成持重、善於納諫,反間計是決不會奏效的。如果不是廉頗三年不出戰,也無從抓住時機,找出把柄來散佈流言。至於以騎劫來取代樂毅的反間計,最關鍵之處還不在燕惠王這一對象,而在於抓住了「樂毅要在齊國自立為王」這一歷代君主最為忌諱的「謀反」事件,更兼新君乍立,不信樂毅。這一計策的成功是有很大把握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