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權謀遊戲 第29章 仁德政治陽謀陰謀·秦朝滅亡與漢朝的興起 (1)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秦朝的滅亡與漢朝的興起是十分重大的事,秦朝結束了中國夏、商、週三代的分封制度,實行了郡縣制,實現了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然而,秦朝二世而亡,為漢朝所代替。漢承秦制,秦朝開創的政治制度在漢朝得到了完善和發揚光大。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在漢朝得到了確立、鞏固和發展。另外,秦朝的滅亡導源於陳勝、吳廣大起義,再加上富有傳奇色彩的楚漢相爭,使這一段成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歷史而一直散發出誘人的魔力。

    下面,我們將秦朝滅亡與漢朝的興起加以整理,突出其主要的歷史事件,梳理出一個大致的綱要,以便窺見這一歷史階段的全貌。

    【事典】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起義,不久,陳勝自立為楚王。部將張耳、陳余進諫陳勝說:「將軍您冒著身家性命救天下百姓於水火,現在剛到陳地就自立為王,這就讓天下人猜疑,會認為您把天下財產納為己有,這樣就會對您造成不利的影響。現在,您不如立六國後代為王,讓他們自樹黨羽,您向西進攻,不必交戰就會勢如破竹。誅戮殘暴之秦,據守咸陽,傳令諸侯,天下就可以掌握在您的手中了。」陳勝拒絕了這一建議。

    沛地人殺掉地方長官,立劉邦為沛公。當時,項梁駐於薛地,劉邦前去跟隨他,一起立楚懷王的孫子為義帝。范增曾勸說項梁說:「秦滅六國,六國中以楚國最為可憐。自從楚王入秦,從此未見返回,天下百姓都憐憫他。所以說『楚國哪怕只剩三戶之地了,也依然足以滅掉秦朝』。現在,陳勝起義,不立楚國後代,自立為王,其勢絕不會長久。您從江東造反,楚地人紛紛歸附您,是因為他們認為您家世代是楚將,必將立楚國後代為王。」項梁聽從建議,立楚懷王孫子能心為懷王。他們約定,先攻進咸陽的就做關中王。

    項梁的軍隊在定陶被秦將章邯打敗,項梁被殺。章邯認為楚軍不堪一擊,於是向北攻打趙地。楚王派項羽率軍解救趙地,派沛公向西入關。沛公攻打宛城,宛城降服。沛公在攻打宛城時,一時急攻不下。沛公想捨棄宛城向西進兵。張良進諫說:「前有秦兵,後有宛兵,如果此時向西,恐有危難。」於是,沛公繼續攻打宛城,太守幾欲自殺。

    太守手下有一個舍人叫陳恢,逃出城來見沛公說:「宛城官吏害怕降服後死路一條,他們才破釜沉舟,堅守宛城。如果這樣攻打下去,將軍手下必定死傷無數,恐怕不是良策。如果將軍撤退,宛兵就會乘勢追擊,將軍就會失掉先進咸陽為王的機會,也是後患無窮。當今之計,不如招降宛城,封賞宛城將領,然後向西入關,其餘各城必聞風而降,將軍將無所阻攔。」沛公採納了這一策略,獲得了成功。

    沛公隨後攻打武關,大敗秦軍。後來,宦官趙高殺了秦二世,立子嬰為皇帝,派兵守駐在武關。張良勸說沛公說:「秦兵依然很強,切不可輕敵冒進。當今之計,不如一方面多插旗在各山上迷惑秦軍,一方面派酈食其用貴重的禮物賄賂秦將。」當時,秦朝將領想聯合沛公向西攻入咸陽,沛公也想接受這一建議,但張良進諫說:「這也許只是秦將領的主意,恐怕士兵不會服從。士兵不從,勢必有危險。不如乘著秦兵疲勞之際攻打他們。」於是沛公繼續攻打秦軍,獲得大勝。沛公進入咸陽後,與秦人約法三章,秋毫無犯。秦人想交好沛公,進獻牛肉美酒,沛公一一拒絕。秦人於是認為沛公有德行。沛公此時以重兵堅守武關,想稱王關中。當時,項羽已在黃河以北大敗秦軍,聞訊即率軍四十萬到達鴻門,想在天明時攻打沛公。沛公在「鴻門宴」上得項伯之助,得以逃脫。於是,項羽稱王。

    項羽誅殺了秦王子嬰,向東定都彭城。封沛公為漢王,統治了漢中。劉邦不願去巴蜀,想攻打楚國。蕭何進諫說:「巴、漢地勢雖然險惡,但到底比死要好得多。《詩經》上說,『天漢』這個稱呼很吉利。只有像湯武這樣的聖人才能屈居一人之下,高居萬人之上。希望大王駐守漢中,安撫百姓,結納有志之士,先平巴蜀,再定三秦,如此就可以取天下了。」沛公就到巴蜀就任了。

    韓信覺得項羽不是成大事的人,就從項羽那兒跑出來,跟隨漢軍入巴蜀。當時他尚沒有名氣,蕭何與韓信多次接觸後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就推薦給漢王。漢王遂拜韓信為大將。

    漢王問說:「蕭何說將軍足智多謀,請問將軍,怎麼才能讓我成就大業?」韓信說:「當今天下,唯有項羽足以與大王爭天下。在勇敢、彪悍、仁義、強大這幾方面,大王自覺與項羽比怎麼樣?」劉邦沉默許久說:「不如項羽。」韓信說:「大王所言極是。但是憑我對項羽的瞭解,可以斷定,項羽之勇不過是匹夫之勇。他雖然力能舉九鼎,且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但不善用手下有能力的將領。項羽的仁義也不過是婦人之仁,他對普通士兵說話,溫和謙恭,士兵生病時,他在一旁哀痛哭泣,把食物分給病人。但是,到真正用人打仗時,應當封賞的時候卻又不肯封賞。項羽稱霸天下,不定都關中,卻定都彭城,背棄與義帝的盟約,任人唯親。諸侯多有不滿。項羽還把義帝放逐到江南,這樣一來,上行下效,各諸侯也放逐自己的君主,自己在土地富饒的地方稱王。

    項羽軍隊所過之處,生靈塗炭,怨聲載道,老百姓看似歸順,其實早已埋下怨憤叛亂的種子,只是迫於暴力,勉強順從罷了。所以說,項羽的強大只是表面現象,他已經失去了民心。假如現在大王反其道而行之,任人唯賢,還有什麼不可以攻打他!用天下的土地分封給有功的人,誰還會不服從您?讓那些想東歸的士兵攻打東方的敵人,還有誰打不敗?而且三秦之地的諸侯都是秦朝舊部,他們率領秦朝的士兵已有多年,手下戰死無數。現在他們欺騙部下,投降項羽。之後到新安,秦兵除邯、欣、翳三人得以逃脫,其餘二十多萬人全部被項羽用計活埋。秦地百姓已對這三人恨之入骨。現在,三人雖被楚國分封為王,但已失民心。大王您一入武關,秋毫無犯,廢除秦朝的嚴刑酷法,與人約法三章。老百姓都想讓您當關中王,更何況按照先前的約定,大王稱王關中也是理所當然。老百姓都明白這一點兒。現在,項羽把大王逼至漢中,秦地人對項羽都懷著抱怨不滿之心。只要大王舉兵向東,三秦之地就可以通過傳檄而定。」劉邦認為有理,採納了韓信的建議。

    劉邦當初到巴蜀上任時,張良送至褒中,就勸說:「大王不如燒掉所有棧道,以向天下表示毫無歸還關中之心,以此來迷惑項羽。」劉邦這才派人回去,燒掉了所有棧道。楚王項羽對劉邦也就完全放心了。

    田榮對項羽懷有私憤,因為他不立自己為王。於是殺掉齊王田市,自立為王。項羽十分氣憤,就率軍滅了齊國。項羽拜吳地縣令鄭昌為韓王,攻打漢王。張良送信給項羽說:「漢王失掉了關中王的職位,已經到蜀就任,決無二心。」又把齊王謀反的信給項羽看,說:「齊想滅楚。」項羽因此向北攻打齊王田榮,卻放棄攻打劉邦。不久,項羽派遣英布在郴地殺死義帝。

    劉邦聞訊後,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就為義帝大辦喪事,披麻戴孝,哀吊三天,並把此事遍告諸侯。當時的耆宿董公對劉邦說:「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師出無名,事情不成,只有讓天下人明白對手是賊寇,人民才有可能歸服。項羽先放逐了義帝,而後將其殺害,可謂慘無人道,天下人共恨之。仁義並行,不靠武力,才能讓天下人心悅誠服。您把這件事遍告諸侯,再行東伐,實為義舉,四海之內莫不稱是。」漢王認為有理。

    趁項羽去攻打田榮之機,劉邦率諸侯軍隊五十六萬人,向東攻楚,攻破了彭城。項羽聞訊後,留部下繼續攻齊,自己率三萬精銳部隊回師攻打劉邦。二人在彭城下展開了會戰。漢軍慘遭失敗,奔出梁地,退出虞地,劉邦問左右大臣說:「誰能夠出使淮南王,勸英布舉兵叛楚。如此,楚軍滯留在齊國,幾個月後我就可成大業了。」

    於是,大臣隨何出使淮南,勸說英布背叛楚王。隨何對英布說:「漢王派人敬進書信與大王,只是不知大王與楚王是什麼關係?」英布說:「是我向楚稱臣。」隨何說:「大王您與項羽本同是諸侯,但您對楚王稱臣,想必您認為楚王強大,是可以依附的了。楚王攻打齊國,親自背著版築,身先士卒,大王您應該傾力出動,親自為將,作楚王的先頭部隊。可是您現在才派四千兵士協助楚王,既然對楚王稱臣,怎能這樣做呢?漢王攻打彭城,當時項羽尚未從齊國撤軍,大王就應該傾盡兵力北渡淮河,與漢軍作戰。但實際情況是您卻擁兵不動,隔岸觀火,楚之臣子能這樣做嗎?看來大王向楚稱臣是假,想從中漁利恐怕是真的,我私下為大王擔心。

    大王不背棄楚王,是認為漢王勢力弱小。楚兵看似強大,卻是不義之師。目前,漢軍發展迅猛,兼併諸侯,囤積軍糧,加強工事。楚軍將士,深入敵國千里之遙,後繼無糧,攻城不能克,守土又鞭長莫及,楚軍必定失敗。即使楚軍勝了漢軍,諸侯害怕楚國,也必定相互聯結起來救助漢王。因此形勢顯而易見,楚王前途不如漢王。大王您不依附有前途的漢王,卻向楚稱臣,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大王的軍隊雖不能消滅楚軍,但大王倘發兵叛楚,項羽不得不停留齊地,幾個月後,漢王得取天下易如反掌。所以大王不如率軍歸順漢王,漢王一定大有封賞。希望大王您認真考慮。」英布聽了,覺得十分有道理,就說:「就聽您的吧!」於是暗地答應叛楚歸漢,卻不洩露半點風聲。

    這時,楚王的使者恰好到了淮南,急催英布發兵。隨何聞訊,逕直當面對楚王的使者說:「九江王已歸順了漢王,楚王憑什麼命令他發兵救急!」英布聽了隨何的話,驚恐萬分。楚王使者一走,隨何就對英布說:「事已至此,不如暗殺了楚王使者。大王立即歸順漢王,與漢王協力,攻打項羽。」英布只好按隨何所說的做了,殺掉使者,發兵攻楚。

    漢王到了滎陽,派韓信攻打魏王豹,活捉了魏王。漢王問:「魏王的大將都有哪些人?」酈生回答說:「柏直。」漢王說:「此人太年輕,還比不上韓信的騎兵將領馮敬,灌嬰的步兵將領項他,也比不上曹參,有他們在,我沒什麼好擔心的。」漢王任命韓信攻打魏王。韓信進兵,擺開船隻要渡江,魏王聚集兵力抵擋。結果韓信命士兵用一種木製的浮器渡過了江,偷襲安邑,俘虜了魏王豹,隨即進兵攻趙。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