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進退定律 第26章 開國與固權·少年康熙 (1)
    【引言】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少見的英明皇帝,這就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康熙大帝。康熙即位之時才七歲多一點,可謂是少年天子了。我們不能否認康熙身上有天生的政治家的成分,但他青少年時期所過的較為自由、健康的生活對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這也是不容懷疑的。

    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這大概是中國大多數封建皇帝的共同生活經歷。乍一聽,他們的生活條件是極其優越的,但他們並不怎麼快活,為什麼呢?其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失去了身心自由。我們也許只看到了皇帝驕奢淫逸、為所欲為的一面,往往忽視其另一面,那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是被嚴格規定了的,這對於大多數守成時期的封建皇帝,尤其是做皇帝預備期的太子來說,是確切而真實的。

    這些太子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壓抑,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沒有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因此,當他們即位掌權之後,往往做出許多不正常的舉動,或者乾脆怠工。中國歷史上庸君、昏君之多,恐怕與此不無關係。

    【事典】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二月五日,順治帝福臨病死,他的第三子玄燁即位,是為康熙皇帝。

    康熙即位之時,剛剛七歲零九個月,年齡很小,順治便把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人接來,讓他們做顧命大臣,這四個人也在順治帝前宣誓,表示「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計私怨,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但是不久,這四位大臣就忘記了他們的誓言。

    擺在康熙面前的形勢是十分嚴峻的。就朝廷以外的情況來說,滿清入關不到二十年,人心並未歸附,前明之思還在人們心中隱藏著,尤其是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三藩,勢力十分強大,多年來一直準備造反。台灣島上鄭成功的後代也虎視眈眈,窺視清朝的東南沿海一帶,尋找時機,準備反攻。

    東北方有俄國軍隊不斷騷擾邊境,侵吞土地,掠奪人口財富。西邊的西藏也很不安定,西北部的準噶爾部更是氣焰熏天,不斷向東進擾。北方還有諸蒙古部落,也伺機南下。

    朝廷內部的局勢就更令人憂慮了,在四個顧命大臣當中,索尼因年紀大了病死,遏必隆勾結鰲拜,唯鰲拜之命是從,而蘇克薩哈則是鰲拜的對頭,不久,蘇克薩哈就被鰲拜陷害致死。這樣,朝廷之上就只有鰲拜一黨了。鰲拜是「巴圖魯」(滿族語勇士)出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性格強暴,為人武勇,極難制服。在他把持了朝廷大權以後,大肆捕殺異己,曾矯詔殺死了山東、河南的巡撫和總督。他在朝廷之上專橫跋扈、盛氣凌人,根本無一點人臣之禮。他對康熙視若無物,經常當眾與康熙大聲爭論乃至訓斥康熙,直到康熙讓步為止。在處置蘇克薩哈時,鰲拜要將他凌遲處死,康熙認為他無罪,鰲拜就大聲爭執,康熙仍是不許,鰲拜竟捋起衣袖,上前要打康熙,康熙害怕,只得同意鰲拜把蘇克薩哈處以絞刑。朝廷內的形勢,竟至於此。

    面對這種內憂外困的局面,康熙如果想開創一個太平興盛的朝代,必然要有非凡的謀略和氣魄。

    少年的康熙就表現出他不同於一般人的膽識。首先,他決定除掉鰲拜,掌握實權,然後再作他圖。

    康熙除掉鰲拜的方式極具少年的心性特點。當時,鰲拜掌握軍權,如果直接下令捉拿,必定會引起叛亂,那時不僅鰲拜捉拿不到,連康熙自己也將危險,朝中的正直大臣,甚至太后都對此一籌莫展。一次,鰲拜稱病不朝,康熙親自去看望他,鰲拜躺在床上,衛士見他的身色有異,急忙上前檢查,揭開被子,發現鰲拜的身下藏著一把極其鋒利的匕首,鰲拜當時極為緊張,衛士也不知如何處置,康熙卻突然插話道:「隨人攜刀是滿族人的風俗,不必大驚小怪。」康熙在不動聲色之中穩住了鰲拜。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康熙十四歲,按照當時的規定,他可以親政(即親自處理政事)了,但有鰲拜專權,他無論如何是親不了政的,除掉鰲拜,就成了當務之急。那麼,明捉不行,用什麼辦法才好呢?康熙終於想出一計,不動聲色地幹了起來。

    滿族人喜歡摔跤,康熙就挑選了一些身體強壯的貴族少年子弟,到宮中練習摔跤,練了一年有餘,技藝大為長進,康熙也不時到摔跤房去練習,居然也窺得了門徑。宮廷中的王公大臣以及后妃太監盡知此事,但都覺得是少年心性,十分自然,沒有任何人懷疑康熙有什麼其他的動機。在不知不覺之中,康熙的這支「娃娃兵」就練好了。

    在這期間,康熙還依照中國傳統的「將欲奪之,必先與之」的做法,連連給鰲拜陞官,鰲拜父子先後被升為「一等公」和「二等公」,再先後加上「太師」和「少師」的封號。不僅穩住了鰲拜,還使他放鬆了戒備。

    在康熙十六歲的那一年,一切終於準備就緒了,他先把「娃娃兵」佈置在書房內,等鰲拜單獨進見奏事時,康熙一聲令下,「娃娃兵」一齊湧上,頓時把鰲拜掀翻在地,死命按住,康熙又讓「娃娃兵」把鰲拜捆綁牢靠,投入了監獄。這群「娃娃兵」做完了一件大事,尚且蒙在鼓中,還以為是小皇帝愛胡鬧,讓他們捉鰲拜考較功夫呢?也只有這樣,才能守得住秘密,否則,鰲拜的耳目極其眾多,只怕要「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在捉住鰲拜之後,康熙立即宣佈了他的十三大罪狀,並組織人審判鰲拜,把鰲拜集團的首惡分子也一網打盡。不久,鰲拜死於獄中。此後,康熙又為受鰲拜迫害和打擊的人平反昭雪,放還了被鰲拜霸佔的民田,又限制了奴僕制度,改革了政府機構。康熙真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他這些雷厲風行的重大舉措,使得一些反應慢的大臣簡直有目瞪口呆之感,但他們很快就緩過神來,覺得康熙實在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康熙也從此集中了權力,建立了威信。

    康熙在從七歲到十六歲這段時間中雖然因鰲拜專權而備受牽制和壓抑,但他的少年生活基本上還是自由和正常的。也許是滿族人剛剛入關的緣故,他們還沒有漢人皇族那樣嚴格的禮教觀念,也不按漢人那樣嚴格地照規矩去生活,所以,康熙在少年時代還可以像一般人家的子弟一樣在身心兩方面得到較為正常的發展,而不像以前的許多皇帝在童年、少年時代就造成了有一定畸形傾向的性格。據說,努爾哈赤及其許多兒子都目不識丁,只有第八子皇太極略通文墨,可見,滿族人重武輕文,到康熙這一代,仍無多少禮教觀念,然而,康熙畢竟生活在漢人地區。漢族的文化開始浸透到滿族的貴族之中,再加上滿族人從皇太極開始就十分重視漢族的文化,因此,康熙自幼年起就開始大量接觸漢人的文化典籍了。

    這裡必須指出的是,康熙本人是一個愛讀書、愛思考的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他是發自內心,是主動的,而不是像前代的許多皇帝那樣成天被人「諄諄教誨」被動地接受的,因此,康熙的努力學習,並未對他健全的性格產生不良的影響,相反,增長了他的見識,開闊了他的視野。他是一個真正善於讀書而又能用書的人。甚至可以這樣說,康熙之所以成為一位英明的君主,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能活學活用中國的傳統文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