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 第9章 做個快樂的人 (1)
    ◎學會認識自己

    我們只有把關注外界的目光,深入透視到自己的內心世界,隨時隨地深刻地思索妄念等一切事物產生的根源,才能獲得內心的快樂,也才能真正領悟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每當我們遇見陌生人時候,總是會問:「你是誰」或者「你從哪裡來」,但卻很少有人會去問問我們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而且也很少有人會去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句話的意義在哪裡,更沒有人會去思考未生我之前誰是「我」?「我」從何而來?生我之後「我」又是誰?「我」死後又將去何方?關於「我是誰」的問題千年以來都是個疑案,又是個迷。但大家不知為何千古以來人人都喜歡自稱為「我」,不知不覺地被「我」的迷網牢牢地捆住了自己,很少有人想去破開這個迷網,也不想去瞭解破網的秘訣。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們的生命都是由母親給予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誕生於愛,都是由母愛哺育的。母愛的基因就是我們生命的密碼與來源。我們每個人從生下來一直到死亡,每天都是在慢慢成長與成熟的,很多人都誤認為是「我」在成長,實際上並不是「我」在成長,而是我的身體和意識在成長。還有一個問題,大家都承認自己老了會死,都認為死的是「我」,但實際上死的並不是「我」,而是「我執」的身體之中五大種在分散(身體中的五大種是地(肉和骨頭等)、水(血和汗)、風(氣屬於風)、火(溫暖和熱量)、空(心識)),然後意識也離開了身軀,所以叫做死。其實「我」還沒有死,而且很快又將投入到另一個母親的懷抱。就像我們的生命一樣,我們「生」就是我們的生命離開自己母親的母體降生到人世間,當我們的生命走完漫長的人生之旅後就會死,「死」就是我們的生命又再投入到另外一個母親的懷抱。簡單地說我們的生命來自母愛,最後依舊歸回母愛的懷抱。所以「我」應該也有生命那樣的來源和歸宿,但人們對「我」的來源和歸宿的認識是個很難破滅的迷網,這表示我們還沒有徹底地認識自己,也沒有認識到真正的「我」。

    在生活之中「我」不能缺少愛,都需要真正的愛,只有真正理解了愛的真諦,生命才會是絢麗多姿、生生不息、循環不止。那麼,需要愛的到底是我們的身軀,還是我們的意識呢?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身軀並不能理解愛的真諦,只有我們的意識才能理解,需要愛的是我們的心,但大家很難理解的是「我」、「心」和「愛」之間的秘密關係。

    在生活中有愛心的人們,心中也有「我」,但他們心胸開闊、善解人意、樂於助人,生活過得很美好,愛在彼此傳遞的過程中會不斷地昇華、擴展,直到嚮往更加圓滿的生存形式,而且愛也能治癒世上所有的疾患和痛苦,讓我們感到愛的力量是巨大而神聖的。失去愛心的人們,心中也有「我」,但他們心胸狹窄、行為扭曲、自私自利、斤斤計較,從來不會去幫助別人、愛護別人,而且心中還會產生一種恨,在仇恨和計較傳遞的過程中生活過得苦不堪言,而且恨又會帶來疾病和痛苦,因此導致了惡性的循環。所以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愛」、「我」、「心」不是同類的,但它們之間複雜難解的還是起源的問題,到底「心」是先來的、還是「我」和「愛」是先來的?我小的時候就有個願望,那就是解開「愛、我和心」起源的謎團。慈祥的母親經常跟我說:「傻孩子,你的問題很簡單,沒有我就沒有愛,有了我才能有愛,也有恨。」聽起來很簡單,但我卻總覺得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大家都知道,愛和恨是由心而產生的,但「心」又從哪裡來?「我」又從何處來呢?

    很多人因為不認識自己是誰,就在執著「我」的牛角尖裡轉來轉去,永遠跳不出來,被煩惱和痛苦折磨了一生,也沒有找到心靈究竟的快樂,他們錯把世間的快樂當成了究竟的快樂,但所謂世間的快樂其實都只是暫時的快樂,而不是永久的安樂。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所謂世間的快樂最終還是苦,因此他們根本不稀罕所謂世間的快樂。他們會用自己無私的愛去擁抱所有的人,他們的內心世界是重他輕己的。他們的心裡只有愛,沒有恨,因為他們已經徹底地認識到了自己與「我」。他們開發內心的潛力,不斷地探索心靈的極樂世界,他們真正掌握了生命的鑰匙,也能夠走向光明解脫的道路,「有愛才有安樂,有恨就有苦悶」,這句民間俗語說得真是很有道理!

    我們詳細地觀察世界的每一個角度才能發現所有的法都在變化,同時感覺到自己也在變化,但變化的並不是「我」,而是我們的身軀和意識。我們還要深刻地思考自己到底在尋求什麼?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什麼?獲得的結果又將是什麼?你才能精確地知道你的內心到底在尋求什麼,也知道你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什麼,結果又會是什麼。學會內心思考,並付諸行動,這樣你所能得到的,才會帶給你預期的效果並且達到你真實的目的。而不是盲目地人云亦云,忙得不知所作為何,空忙碌一生,最後卻落得失去了「自我」,而伴隨你的只有無邊的空虛和無奈。

    我們人是由身體、心靈、神識構成的,缺一不可。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愛的神識,就僅剩下恨和肉體的空殼,在他們的身上從來就看不到生活的氣息和熱情的活力,也沒有正常快樂的生活,他們只會如癡如夢地走向自然滅亡的道路。

    古往今來,在大自然的環境裡,人們依靠腦力和體力而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去獲得物質上的財富,這些財富被佛教稱為世間的財富。但是世間的發展總是有限的,世間的財富也只能滿足人體感官的慾望和低層次的精神需求,有時世間的財富甚至還會帶來多餘的痛苦,因為人類最本質的痛苦和煩惱,還是沒有得到最終的解決。

    一個思考力豐富與智慧得到開發的人,不會去追求世間的財富,因為他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所有世間財富的本質其實都是痛苦的,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刺激。有些人群內心智慧得不到開發,沒有正確理解世間財富的本質,所以他們為了自己與「我」,不斷地增加財富和權力,在強烈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自己飽受了無止境的煩惱和痛苦。但他們卻從來沒有回頭思考過「我」的本質和世間財富的本質到底都是什麼,所以煩惱、痛苦和失望糾結不清。我們就算把人的身軀分割成千塊萬片也找不到煩惱和痛苦,也找不到心靈和神識,更找不到人們自稱的「我」,所以我們對自己人身的瞭解還是太少了。

    沒有智慧的人拋棄了靈魂和心靈,為了自己與「我」,在煩惱和痛苦、疾病和戰爭,恐懼和擔憂之中還夢想希望獲得快樂和安詳,這些人即使在自己或者別人身上已經發生了痛苦的經歷也不會覺醒過來,只有將一切事物追求到尾才知道原來只是夢幻一場。

    現代人將努力的方向全部投入到身外世界的物質上,不斷地改造和發展,但發展到了盡頭也還是得不到自心的和諧和快樂。那時候,擁有豐富知識和高級素質的人們,會逐漸摒棄物質利慾的低級生活,反而開始尋找內心的答案,他們不斷地發掘心靈的世界,這些人還有討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人身安全等對人們有利的事,也會認真地思考與人生直接相關的生、老、病、死的問題。有些大智慧的人在思考生老病死的問題上,徹底地認識到了自己與「我」是誰。

    當我們感受煩惱和痛苦時,不必去爭辯對與錯,因為很多人就是在爭辯對錯的過程中浪費了珍貴的生命,最後還是得不到答案,也消滅不了煩惱。我們只有把痛苦和煩惱的根源找出來,才能徹底地消滅它。在尋找煩惱和痛苦的根源時才發現它的源頭原來是執著有「我」的這個心念,我們再進一步尋找執著有「我」的心念又是從哪裡來的,這樣一步又一步地尋找源頭時我們才能徹底地認識到「我」是誰。

    我們每個人都是由「五蘊」和合而形成的,所以我們應該從自己的「五蘊」中尋找「我」,五蘊指的是色、受、想、行、識,「色蘊」包括體內的血脈骨肉;「受蘊」代表精神的感受;「想蘊」是所謂的思想;「行蘊」是心造作活動的作用;「識蘊」就是人們對境界相觸產生的分別作用。我們的身體是由四大元素(地、水、火、風)構成的,不光是我們的人體,世間一切有形物質都是由四大元素造作而形成。

    我們在五蘊中尋找「我」時,即使把人的身軀徹底分解成細胞也還是找不到「我」,從外界的物質上更找不出來「我」;精神的感受可分樂受、苦受和捨受等,我們從精神感受的每一個角度去尋找「我」也無望獲得;思想是自力辨察各自對境不同形相之心所,心所可分五十一種,我們用思想和思想的對境分析去尋找「我」也找不到;從心造作所有的活動和行為的每一個角度去尋訪「我」也無法獲得答案;「識蘊」是將很多識聚合在一起,稱為識蘊。依唯識宗說:識可分為八種,稱為心王。前面六種:眼、耳、鼻、舌、身、意是屬於了別的作用,故稱為識。這些「識」是依根緣外塵了別外境。還有第七識,這個意根就是第七識。此外我們還有第八識,稱為阿賴耶識。我們凡夫對此「識」不知不覺,它能夠收藏所有造業的種子,同時那些種子依靠這個識的因緣而能夠形成果報。第七識又稱為「末那識」,這個識一直執著阿賴耶識是「我」,所以它是執著「我」的一種心理作用。我們的第六識是依靠第七識而生起的,所以被稱為「意根」。每個識的能量和能力都不同,八識的能力和對境也都不一樣,但我們從八識的每一個角度去認真地思考、去認真地分析,也還是找不出來人們自稱的「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