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做一件事之前,先對你自己有一個瞭解,弄清楚你在這件事中的責任和你的極限。弄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先做最重要的事。每次做少一點,做好一點,不要浪費你的時間、精力、效率和快樂,這樣你就會在工作中獲得樂趣,也就不會因為注意力被分散而弄得疲倦不堪。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你必須學會怎樣拒絕大量消耗你精力的不必要的工作來保證你的效率。
人類導師斯蒂芬·科維還在一所大學裡任教時,他聘用了一位秘書,這位秘書非常聰明,非常有創造力而且做事積極主動。有一天,當這位秘書正在埋頭於他的工作時,斯蒂芬急忙走進他的辦公室要他完成幾件非常緊急的事。他說:「斯蒂芬,我願意為你服務,只是你該瞧瞧我的情況。」他給斯蒂芬展示了他那寫滿他正在做的工作的牆板,每一件事後面還標記了範圍和期限,這些都是他事先列好的。不可否認,這位秘書是一個訓練有素的人。他接著說:「我可以為你完成那幾件緊急的事,但是,請問你準備將哪些原定的項目推遲或取消呢?」斯蒂法當然不想這麼做,他不能讓他手下最好的人員去做緊急卻不是最重要的事,況且這些事也不一定適合他。所以斯蒂芬把這件事交給了一個專門處理緊急事情的工作者,讓他去完成。
7.切勿分散力量
如果你想要盡快地成功,就不要隨便分散你的力量。因為分配精力就像切蛋糕,分割的塊數越多,蛋糕的平均份量就越小。
愛迪生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什麼是他成功的第一要素,他回答說:「那是一種能力,一種能夠將你的思想和身體結合在同一個問題上並且不會感到厭倦的能力。我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可能就是,別人花一白天甚至24小時去幹各種各樣的事,而我只做一件。如果他們也一樣把這些時間用在一個目標上,他們就會成功。」
8.把握現在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和別人交談時,我們可能同時回憶著剛才雙方的對話,或者接下來我們要說什麼話,或者想一些和現在對話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融入到現在,那麼我們就會形成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會像發動機一樣時刻催促著你不斷前進,並開發出你體內尚未發掘的無限潛力。這種潛力往往會以兩種形態呈現:
(1)滿溢狀態的潛能滿溢狀態是指當你集中你的注意力時,你的內心非常專注而將一切無關的事情拋之腦後的狀態。心理學家米哈利對滿溢狀態行為的研究有著很高的造詣。用競技體育比賽的方式最能激發一個人的滿溢狀態行為,當運動員感覺他們在賽場上超常發揮,每件事都很順利的時候,他們多半正處於滿溢狀態。
米哈利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的工作難度和他的能力處在差不多同一個水平時,最能發生滿溢狀態的行為。工作太簡單,人們會覺得乏味;工作太複雜,人們會筋疲力盡。
滿意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和沉思一樣,都是精神的高度集中。著名的木匠師奧延格曾回憶:他曾經參加過一個木工比賽,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他投入在自己的工作中好幾個小時,在那幾個小時裡他的世界只有他和他的工具。直到作為第一名給他頒獎的時候,他才注意到好多人都在圍著他。而在比賽過程中他完全沒有感覺到他們的存在。
處在這種狀態下的人對時間和知覺完全沒有概念,他們可以完成平常難以完成的高難度工作,因此,研究好滿溢狀態行為對時間管理很有幫助。
貝蒂·愛德華創造出了另一種方法,可以產生與滿溢狀態行為效果類似的結果,那就是利用左右腦的旋轉。她的方法是根據左右腦機制的不同,左腦的機制:符號、理智、邏輯、語言等,而右腦的機制:非語言、非邏輯、道德。她用這種方法幫助許多人集中了注意力,獲得了成功。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那是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體驗,當我運用這種方法時,我就感覺我和工作已經合二為一了,什麼也不能將我們分離,我很快樂而且興奮,但是我又很鎮定,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是幸福的。(2)狂熱與沉迷可能有的人並不沉迷於工作卻一樣很有成就,但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這種技巧。成功人士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努力是一般人不敢嘗試的,但是那些沉迷在自己的目標和工作中的人大都是成功的,而且是高效的。
《煙草路》與《上帝的小樂園》的作者厄斯金·卡魯韋爾就是沉迷在他的工作當中,才使他的友誼和婚姻不盡如人意,他一生當中沒有親近的朋友,婚姻也三次破裂。企業家亨利·福特總結他的一生:「因為我從來不曾離開過工作,所以我的時間很富裕。人應該沉迷於他的工作,就連做夢也應該是在工作中。」最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最感到困難的事就是,有人打斷他的寫作,他還得好像沒事似的跟那個人說沒關係。他每天都在打字,在那幾年的時間裡,他每個月都寫出一本書,他放棄原本應該度假的時間依然坐在打字機旁,因為他不想打斷他的創作。就這樣,一本一本的作品誕生了。富卡也有同樣的人生經歷,他說,拋開這些輝煌的財富成就,他最大的遺憾就是:除了工作他對任何事物都沒興趣。
或許有些人會感到很不解,認為這些人將所有的精力和時間花費在他們沉迷的事情上簡直是浪費生命,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沉迷於他們自己喜歡的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享受而不是犧牲。這豐富了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
Part5轉換思維,快速成功
想成功,很簡單:只要善於總結經驗和教訓就可以了。可是很多人卻不懂得這個簡單的道理,他們把失敗複雜化、神聖化,這讓他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更慘重的代價。因此要想改變自己,成功地轉換思維,就要正確地對待失敗。走過了失敗這座橋,橋的那邊就是成功。
◎培養正確的思考方法
★你必須懂得「關注重點」
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和他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條件差不多,他卻成為大企業家,而我只是個碌碌無為的小職員?
這並非偶然,因為成功者總能關注重點,而與那些對他幫助不大或關係不大的事情保持距離。
成功的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通常會首先稱量出事情的比重關係,他們會選擇首先解決那些能夠阻礙他們工作的重要事情,而把能夠促進他們成功的事情當成重中之重並加以綜合運用。這就等於在他們成功的道路上找到了一個秘訣,他們懂得如何從一大堆事中找到重要的事情,工作起來就比一般人更輕鬆和更有效率。
他們如同給自己的工作找到一個支點,用微小的力量就能移動你即使用盡全身力氣也無法移動的工作重量。
任何一個人如果能養成關注重點的習慣,那他就獲得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能促使他更快地把一張圖紙變成一座殿堂。擁有這個習慣的人和一般人相比,就好像十噸力量的大鐵錘和一磅力量的小鐵錘的較量,他們佔據了成功的巨大優勢。
★先看清事實再去思考
正如我們知道的,任何一項法律判決,都需要取得足夠的事實。一個法官只聽一個人的片面之詞來判決,那麼他就不能把案子處理公平;如果他能根據事實來作結論,那他就不會冤枉無辜的人。
在判決中,並不是每一件需要的事實都能找到,在沒有足夠的證據時,你就需要大膽地假設,在你已知的事實中,把那些不會傷害任何人同時又能增進自身利益的證據當成以事實為基礎的證據。用這些證據去下結論,就一定不會錯。
不可否認,很多人自覺或是不自覺地只考慮到一種情況:只滿足於自身的利益,從來不考慮會不會傷害到別人。他們把事情的利害關係當成下結論的唯一的基礎,當成他們是否願意做一件事的唯一標準。這雖然很令人痛心,但卻是一種事實。這些人在事情對他們有利時表現得很「誠實」,而當事情對他們不利時,就會很「不誠實」,而且還會找出很多理由。
把事情的本質看清楚的人,他們才能擁有正確的思想方法。
一個優秀的人,他會要求自己時刻遵從自己制定的準則,儘管這個準則不能立即給他帶來利益,甚至有時候還會有不利的情況發生,但他始終相信只要能堅持到最後,這個準則一定能讓他取得他預期的成就,達到生命中最主要的目標。
我們只有具備頑強堅定的信念,才能成為一個思想方法正確的人。要想成為思想方法正確的人,你必須承認一個事實並作好心理準備:有時候堅持這種做法會受到某種暫時性的打擊。不過,相信你會很樂意承受這樣的打擊,因為你會很滿意正確的思想方法給你帶來的長期性巨大的補償性報酬。
★對失敗要有一顆平常心
在成功的路上,有時候我們必須經歷失敗。事實上,每一次挫折和每一種逆境的背後,都蘊含著一個獨一無二的其他任何方式都無法獲得的教訓。
成功就屬於那些善於吸取總結教訓的人,面對失敗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擊,他們依然頑強站立著。平庸者在羨慕感歎成功者輝煌的成就時,不禁暗自神傷:什麼時候,幸運之神也能降臨在我身上,讓我成為像他們這樣的人呢?
其實,機遇就在他們這種消極的心態下一次又一次地溜走了。
當我們總結、對比歷史時,不難發現,成功總是屬於那些「長記性」並且善於吸取教訓的人,他們是努力和機會的結合體。所以,他們坦然接受失敗,而且總能戰勝失敗。
面對失敗,人們一般會有三種做法:
無智又無勇的人,在遭受了失敗的打擊後,通常會從此消沉下去,成為一個廢人;有勇無智的人,依然勇往直前,毫不氣餒,但是他們從來不總結失敗的教訓,往往會再犯下一樣的錯誤。這樣的人只會事倍功半,成功也是付出比別人千萬倍的努力才取得的,即使這樣,他的成功也不會長久;
有勇有謀的人,他們能夠迅速地反省自己,總結經驗教訓,並時刻準備著,一旦機會來臨,就立刻大展身手。這些就是成功之神降臨的人。
想成功,很簡單:只要善於總結經驗和教訓就可以了。可是很多人卻不懂得這個簡單的道理,他們把失敗複雜化、神聖化,這讓他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更慘重的代價。因此要想改變自己,成功地轉換思維,就要正確地對待失敗。走過了失敗這座橋,橋的那邊就是成功。
◎你一定要懂得的成功公式
★公式一:記住教訓+改善方法=積極進取
人的一生總會遭遇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幸。你或許因意外造成身體上的缺陷;你或許因為遭受過沉重的打擊從此沮喪不已;你或許正在付出你的所有卻依然一無所獲;你或許因為努力了好久的希望突然破滅而感覺徹底失敗。
無論你多麼不幸,這些都不能成為你放棄的借口。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失敗不以為然。人們習慣於無視並且重複上一個錯誤,因為覺得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讓自己重新來過,於是週而復始地失敗,不停地扮演失敗者。當信心和毅力都離你遠去的時候,成功也變得遙不可及。
不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銷售員、談判家或者演講家,都是不能一次就成功的,不存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可以實現的偉業。在成功之前,每個人都必須堅持和耐心,還要善於汲取經驗,做到的人便能成功,做不到的人就會失敗。
在農田里,農夫用牲畜的糞便和植物的枯枝落葉給農作物做天然的肥料,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失敗也當做肥料來滋養成功呢?這樣人們就不會認為失敗是一種浪費了,就杜絕了失敗的消極情緒干擾自己的內心產生惡性循環。
從錯誤中學習,在逆境中強大。逆境可以鍛煉一個人的心智,但是也可能讓一個人過分地歸咎自己。
「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就會真的成為怎樣的人。」如果你認為自己一直是個成功者,那你就會真的成為成功者。記住:明天永遠都是新的一天,永遠蘊藏著無限的時機。
不論你多麼失敗,上帝都不會拋棄你。上帝在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你敞開了一扇窗,上帝在教導你如何克服困難。只要你不被逆境所嚇倒,你就會從中學到很多順境中永遠也學不到的經驗。
犯了錯誤,應該仔細檢查每一個細節,找出問題所在,及時地改正,為下一步制訂出計劃。任何時候都不要承認自己是個失敗者,而且還要制止這種思想的產生。身處逆境時,千萬不要借助某種東西來逃避現實,否則你會越陷越深,變得焦慮、憤世嫉俗。更不能和其他失敗的人結伴同行,失敗的人聚在一起,結果只能是一起沉淪,永無翻身之日。
精神的墮落永遠比身體的缺陷危害要恐怖得多。身體的缺陷可以通過手術治療,而精神的惡劣環境卻是外界的環境無能為力的,只能依靠你自己。只有自己可以消除消極的情緒,拯救墮落的精神,重新為生活注入激情和信心。
★公式二:失敗是由於放棄而不是「做不到」
曾經有一個年輕的記者採訪大發明家愛迪生。記者問:「先生,你現在的這個發明已經失敗了一萬次了,你怎麼看這件事呢?」愛迪生回答:「我告訴你一個對你很有幫助的啟示。我從來就沒有失敗過,我只是找到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一個人的失敗與否,跟他的態度有著莫大的關係。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作了上萬次的實驗,他發現了很多行不通的方法,但他沒有承認自己失敗,而是繼續努力,直到發現了一種可行的方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