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部位依次序是手指及手掌、前臂、手臂、頭皮、前額、眼、耳、口、鼻、下顎、頸、脖、背、前胸、後腰、肚、臀、恥骨,以及生殖器、大腿、膝、小腿、腳及腳趾。你依照這些部位的次序,發佈以下的指令:「放——松——松——弛——我現在感到非常舒暢……我(部位)現在是非常的松……弛,我明顯地感覺這部位有一種沉重而舒服的感覺。」(7)在向自己發佈這些命令的同時,你要盡量體驗全身鬆弛的感受。(8)當完成手指到腳趾的鬆弛過程後,想像一股暖流由頭頂緩緩地流到你的脖子、胸、肛、腿,以及腳尖。這暖流帶來的舒適感,大大地加深全身的鬆弛程度。(9)靜靜地躺在床或沙發上,盡情享受這難得的鬆弛,體會這狀態的美好。(10)除了第九步沒有時間限制之外,前面由手至腳整個逐步放鬆的過程需要大約6至7分鐘。如果你在不到6分鐘的時間內完成,說明你還未能達到鬆弛狀態。
要點:
1假如(1)和(2)的環境不許可,你應該「彈性」變通一下。
2保證在這段時間內沒有外界騷擾。
3在第(1)中之所以安排半小時的時間去做一個7分鐘左右的程序,是為了保證你不為時間所限而盡量放鬆。有一位工程師堅持練習此放鬆術,不僅矯正了他相當嚴重的語言缺陷,其邏輯思維和工作才幹也得到驚人的提升,並逐漸培養出了溫順待人的態度和冷靜的處世方法,越來越得到周圍人的讚賞。
3.練習三
人類歷史上許多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成為巨人、先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敢於走常人不敢走的路。伽利略、富蘭克林、達·芬奇、愛因斯坦、貝多芬、羅素、蕭伯納、丘吉爾等等,他們在許多方面與普通人一樣平常,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敢於向那些無人問津的領域和問題發起挑戰。
人們對陌生事物的恐懼多來源於無知,因為不瞭解便覺得神秘而不可觸及。實際上,一旦你敢於探索那些陌生的領域,便能體驗到生命中的種種樂趣。那些有作為的成功者,不僅是對所研究的領域有著強烈的興趣和專業的技能,他們更是從不迴避挑戰和困難。他們渴望新鮮事物給他們帶來新的觀念、新的生活方式,那種體驗讓他們感到刺激並且丟掉恐懼。
人不能一直停留在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裡,我們需要一種更新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並且證明自己的能力。也許我們認為做某些事情好似異想天開,於是不去一試。但是,想像一下當你以一種全新的思維去從事一項充滿神奇的活動,那會是非常有趣的體驗,而且,這會使你收穫難得的勇氣。施魏策爾說:「人類的一切都不會使我感到陌生。」如果你充分地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進行一項活動,實際上你就有這個能力。
一旦你有了嘗試新鮮事物的決心,你必須強迫自己摒棄掉那些壓抑自我的觀點,這些壓制潛能的東西會讓你在嘗試的過程中遭遇失敗。你不可以贊同和苟且偷安,改變所可能帶來的不穩定和未知,應該像漢堡包刺激乞丐的胃一樣讓你興奮。你也不能夠認為自己脆弱而且不堪一擊,因為勇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品質,你要讓這種才能充分施展出來,成為你奔向成功的資本。任何荒謬和軟弱的念頭都應該從你腦袋裡清除,這是你成功的第一步。
對於思維活躍的人類來說,單調的生活會像病菌一樣吞噬他們的腦細胞。當你厭倦了現在的生活,意志力就會被削弱,你的心理開始消極。你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還有可能導致精神崩潰。但是,當你在生活中試著去接觸新的領域,你又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經受各種心理上的考驗和成長,當你抱著必勝的信念,你的心理就會在新的環境中變得更加健康而強大。
很多人不去嘗試新事物的時候,他們有這樣一個借口:「我為什麼要去做這件事呢?它能給我帶來什麼或者讓我失去什麼?」其實並不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理由,只要你願意,你有探索的慾望,你就可以去做任何一件事。
在你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你可能和一隻昆蟲玩上一小時,那時候你並沒有問過自己理由,只是因為你喜歡。現在你面臨的世界充滿了無數像昆蟲一樣讓你感興趣的東西,你卻止步不前了。只是因為找不到理由。想想這是多麼的可笑!對理由的過分熱衷會阻礙你個性的發展,讓潛能無法得到發揮。
所以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僅僅去做它,沒有理由。這會帶給你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
4.練習四
我們發現,很多富人其實生活得並不快活,因為他們總是擔心某一天他的財富會遭遇到不幸。金錢、房產、汽車這些物質財富當然能給人們帶來安全感,但是這種安全感並不是持久和強大的。真正的安全感來自內心,一個相信自己能夠應對任何將要發生的危險、對未來抱有信心和希望的人,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全感。
那麼,怎樣獲得內心的安全感呢?
首先你要正確地看待物質。財富當然能保障你優裕的生活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但是財物最終是會耗盡的,金融市場的任何波動都可能使你在瞬間變得一無所有。這個時候,你那些依靠財富堆積起來的安全感也會突然崩潰,你的人生從此或許會一團糟,千萬富翁淪為流浪漢。你大可以勇敢地相信自己,沒有了物質財富看看自己還能不能活得下去。
想像一下你正在看這本書,突然被一股奇異的力量帶到了索馬裡,你被剝光了衣服,留在一片荒地上。你沒有錢,沒有通信工具,除了你自己外一無所有。真的是很糟糕,怎麼辦呢?這裡的人你全都不認識,甚至不能交流,這裡的氣候、風俗習慣讓你難以忍受,我想你總不會等死吧,你應該想點辦法讓自己生存下去。那麼,找一些吃的住的,然後去結交新朋友,你的生活還是會重新開始。如果你只是躺在那兒哀歎自己的不幸,上帝也不能幫你。外部事物帶給你的安全感根本不足以支撐你很好地活下去,當外物被剝奪,只有內心強大的你才會毫不畏懼,勇往直前。
真正的安全感的定義應該是:你自信自己能夠應對各種窘迫的局面。那些有著強大的內心安全感的人,並不是事事都預先制訂好計劃,他們只是不懼怕未知,勇於嘗試新事物,所以敢於冒險,事事走在前面,也更容易有成功的機會。
5.練習五
自我暗示可以讓你發自內心地去做一件事,你不需要過多地動用意志力就能使目標成為一種本能的心理需求。它會讓你帶著強烈的意願去從事某項活動,從而更快達到目標。
自我暗示並不是一種簡單的提示,你需要牢記以下原則:
(1)積極:很重要的一點。避免在你的話語裡出現「窮」「糟糕」等詞彙,一句「我不會是窮人」雖然目的是積極的,但是「窮人」的觀念已經印在你的潛意識裡,試著改為:「我一定越來越富有。」(2)簡潔:作為暗示的句子一定是簡單有力的。比如「我相信我會夢想成真」等等。(3)可行性:如果要你說出的話有力量,那它必須是切合實際能夠達到的。你大可以滿懷激情地告訴自己「我今年要賺到100萬」,但是如果情況是你最多只能賺到30萬,這樣的暗示就會與內心發生矛盾和對抗,也就沒有了意義。(4)想像:想像著自己富有的樣子,然後默念那些有力的話,此時那個富有的你會在你的腦海中定格。正如勃生特在他的《富豪的心理》一書中所說:「你永遠不會致富,除非你能夠在腦海中見到自己富有的模樣。」(5)感情:意識要融入充分的情感才能產生最佳的效果,有效地指引行動。如果你渾身充滿力量地去想像自己健康強壯,如果你在想像自己成功的時候,過往的失敗猶如剛剛親歷,我想你的暗示是發自內心的,因為上帝保佑每一個有夢想的人。
★潛能的巨大力量
1.一盞吊燈啟發伽利略的發明
一盞吊燈,許多人都見過卻並未多加注意,而這恰恰引起了伽利略的觀察興趣,並造成了他的重大發現,由此產生了古老的鐘擺原理。
一天,17歲的伽利略走進當地一個天主教堂。這個神聖的地方讓他若有所思,他抬頭環視,天花板上懸掛著的那盞燈讓他突然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他望著那盞由於一根繩索的斷落而搖擺不定的燈,腦子開始飛速旋轉:「燈的搖擺、長擺和短擺,應該不是同時發生的吧?」緊接著他默數自己的脈搏,想要驗證他的這種猜測……他最終實驗的結果是:凡是振動,不管其振幅大小,週期總是一定的。
根據上述實驗結果,伽利略得出了著名的鐘擺原理。一個偉大的發明僅僅來源於一個常見的生活現象,這就是求知好問的力量。
我們來看一下其他偉人們。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而使電氣發動機和電流傳達變為現代最有力量的東西;貝爾發明了電話;馬可尼發現了無線電。這些偉大的發明全都來源於發明家們強烈的求知慾和獨特的思維方式。他們所擁有的智慧倉庫並不比常人大,但是製造的東西卻比常人多很多,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裡的原因。
他們的成功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他們充分地動用了自己頭腦的每一寸,每當他們的眼睛看到有客人進來,並不是簡單地問候一聲,而是會不斷地問:「你是誰?你進來做什麼?你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的?你好像和別人不同?或許你能讓我發現點什麼……」他們總是樂於這樣發問,從不覺得乏味。他們問「為什麼」的習慣已經像瘋了似的無法控制,因為他們腦子裡有這樣一種意識:你不曉得問題存在就不能夠解決問題。
我們的大腦被如此神秘地構造出來,它絕不僅僅是個倉庫,你必須把一切進入的事情加工整理,在你需要的時候你可以找出來。
當然,雖然他們的問題如此之多,但並不是要拒絕某些東西的進入,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只是在作一個較為詳細的盤查,並且有效地訓練自己的感知。他們歡迎那些打扮怪異的東西,問問題也只是想瞭解得更多。而且時間長了他們總結出來一些經驗,千萬不可目空一切或者粗心大意。有些時候,重要的客人常常衣著樸素、不露聲色,而實際上,他們也許很偉大。
每一個發明都是發問的結果,而發明本身就是問題的答案。並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能產生出發明,你必須不斷地問,不斷地回答。當你問得足夠多時,你便會被引導到最緊要的問題上去,然後你就應當付出努力去解答。
無知的人多半是不喜歡問問題的,但實際上懂得問問題的人才不會無知。如果我們因為問問題而被說成愚蠢,很多時候原因只是被問的人無法回答,我們的問題會讓他出醜。就像父母總是在答不上孩子的問題時便不許他再問,一個知識並不淵博的包工頭也是害怕工人多問問題的。當然,會發問是一種藝術。一個人必須選擇在適當的時候問問題,而且不能夠糾纏或對他人故意取笑。美國電力公司老闆斯泰因·麥茲說:「如果一個人不停止問問題,世上就沒有愚蠢的問題和愚蠢的人。」
2.鑄造專家麥克蘭因為發問獲得成功
並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能得到圓滿回答,在我們詢問問題求取答案的過程中碰釘子是很常見的事。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不幸的結果呢?著名的鑄造專家大衛·麥克蘭就曾經因為問問題丟掉了20份工作。他講過這樣一段事情:「我們在同一個鑄型中做了50個鑄物,每一次都會有20個左右的鑄物壞掉。我對此作了仔細地記載,包括每一次鑄造的日期。鑄型是同樣的,金屬也一樣,程序也是同一模式,可每次都有將近一半的鑄物不合格。然後我去找工頭理論,我認為是金屬之中摻雜了某些別的元素,所以使鑄物發生了變化。」
「好的鑄物和壞的鑄物所用的金屬不是一樣的嗎?」他顯得很不耐煩地問我。
「哦,是的,既然金屬是一樣的,那應該得到同樣的結果。可現在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假使我們能找出原因,會減少很多浪費。」我充滿熱情地陳述著我的觀點。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工頭立即辭退了我,理由是我超越職權。」
這真是一件倒霉的事,麥克蘭不止一次像這樣被辭退。但他並沒有停止發問,相反,他始終堅持對有所懷疑的事情大膽提問,最後他獲得了成功。事實上他的問題並沒有錯,是他問錯了人,因為那個人並不曉得該怎麼回答而且也不想回答。
那麼,問問題所需要的技巧便是問該問的人,你必須找一個真正知道答案的人。去糾纏那些不曉得真相的人只會浪費掉時間,並且他們會因此不高興。當然,你可以換一種方法,自己去尋找答案,這也是最好的方法。任何一個成功者都不會將別人的話當做最後的判斷。不管什麼問題,只要想解決,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他們不會因為別人說不能解決就以為真的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