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在超過50所大學與大學生面對面溝通,回答同學的超過3000個現場直接提問或郵件提問的問題,以下選擇一些與讀者分享。
問:80後現在開始慢慢進入到婚姻階段,很多80後的男生女生對情感和婚姻其實是很困惑的,他們結婚可能是基於父母的要求或者一時衝動,進入婚姻狀態後又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理其中的很多問題,我身邊很多朋友結婚沒多久就鬧矛盾又離婚了。對此您有什麼高見?
袁岳:關於80後婚姻,我作過一點研究,曾發表過兩篇關於80後怎麼找對象、跟什麼人結婚、結婚以後怎麼樣的文章。為什麼相對於其他時代的人來說,80後的困惑會比較多?這是因為他們比較「獨」,在婚姻關係、情感關係中可以分享和尋求支持的對象比較少,儘管會偶爾問一下父母,但也不完全聽父母的。
其實,婚姻能否長久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那就是雙方共同朋友的成熟程度。當出現婚姻危機的時候,他們共同的朋友能站在雙方的角度上,幫助其分析婚姻中的問題,最後會發現大部分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我過去做律師處理離婚案例時,發現其實婚姻中的大部分矛盾都是由雞毛蒜皮的事情構成的,但積少成多變成了一地雞毛,最後只好離婚。而當雙方有共同朋友的時候,他就可以幫你們理雞毛。今天的80後缺少的恰恰是足夠的社交網絡,尤其缺少共同的朋友。
所以我對80後一個很重要的建議是要發展共同的好朋友,跟朋友交流,讓朋友和你們雙方去分享,建立「第三方機制」。這個機制在未來長期的生活中還可以不斷地擴展、增強,對提高婚姻質量和化解矛盾十分重要。
問:我是一名90後的父親,現在他們的學習壓力很大,作為父母該怎樣給他們講學習的問題?
袁岳:我個人一向主張不要把孩子「培養」成好學生,要求孩子考試必須是第一名。我認為考試中進前十名的孩子,從制度上來說是優秀學生,但從心理到生理上都屬於「腦殘」學生,其實能考個中等就不錯了,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愛好,讓他的興趣多一些。很多孩子上學前愛好很多,範圍也很廣,喜歡小蟲子、天上的星星,喜歡漫畫……上學後,除了要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家長課外佈置的一大堆作業,而且還得應付接二連三的考試,孩子的空間不斷被壓縮,興趣也慢慢窄了。考大學的時候只有很少人是自己選擇專業,大學畢業的時候,一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二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三不知道該在什麼地方工作。孩子培養到最後,基本上就廢了。這是挺可悲的。
如果一個人不能從事自己愛好的工作,就容易不幸福;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即使多干一點也不累,為什麼?因為他很快樂、很有成就感。所以對於90後父母來說,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廣泛的愛好,同時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比如說到週末了,可以帶孩子去郊區玩玩,讓他認認莊稼,抓兩個小蟲子,給蟲子拍張照片,回家再到維基百科上查查。父母可以用很多方法啟發和加強孩子的愛好,而不是逼他完成作業。說實話,完不完成作業不重要,能不能考上大學也不那麼重要。一個大學畢業找不著工作、也不知道工作有什麼快樂的孩子,和一個沒考上大學、但成為一名快樂的昆蟲研究專家的孩子,哪個更好呢?所以我覺得孩子的愛好是第一位的。
我記得在《親歷歷史:希拉裡回憶錄》一書中,講到希拉裡的媽媽怎樣培養希拉裡的弟弟托尼的愛好。她希望這個小孩能夠學習世界歷史,但她沒有直接說「世界歷史很重要,你要學習」這樣的話,而是跟他說:「你知道地球是圓的嗎?美國的對面就是中國,從道理上來說,你在園子裡面挖,挖到最後就到中國了。」接著她在土裡埋了一根筷子,讓托尼去挖,這個五六歲的小孩挖出來後,媽媽就說:「這叫筷子,中國人用來吃飯的。」媽媽又找到一家中國餐廳,點了餃子,說:「這是中國人吃的東西。」最後媽媽跟他說:「你知道為什麼要挖到中國去嗎?因為中國有很多東西……」他就愛聽了。她用培養愛好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興趣。所以我覺得家長應當花多點精力來研究怎麼才能不斷培養孩子的興趣。
一旦孩子真正找到了興趣,就會在興趣裡感到幸福,就像找到喜歡的對象、喜歡的工作、能夠滿足自己的業餘愛好一樣。人的幸福就是由這些喜好組成的。我們要保存、珍惜、愛護、培養和強化孩子的愛好,而不要把上一代的要求強加給他們。
問:2008年是中國年。奧運火炬在國外傳遞的時候受到阻礙,80後通過各種方式,盡他們所能維護著奧運火炬的神聖。您覺得這樣的行為,是他們內在的愛國熱情被激發了,還是趕潮流或者是圖新鮮?
袁岳:每一代人愛國的水平、愛家鄉的水平、愛父母的水平都是一樣的,區別是用什麼方式格式化。80後是自由格式化,他們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更容易激發起愛國主義情緒,比較不足的地方是組織化水平比較低,不太懂得靠攏組織和提高自己團隊的管理水平和團隊合作水平。比如這次藏獨分子破壞奧運火炬傳遞,很多年輕人自發跑去表示愛國熱情,而不是組織起來,所以80後是挺不討好的一群人。如果80後中有個孩子懂點世故、比較懂事,大家就都願意另眼相看了。
問:我經常在《頭腦風暴》的節目裡看到你。當時看到這個講座題目的時候並不是很感興趣,因為家裡沒有90後的人。我覺得用年齡和出生的時間來劃分研究的主題,線條比較粗糙。有時候可以根據職業來劃分,也可以根據性別、民族、環境等來劃分。因為簡單的歸納往往容易偏頗。
袁岳:這是從專業角度提的一個很好的問題。其實按照80後、90後的出生時間進行劃分,的確比較簡單,比如80後和85後不一樣,90後和95後也不一樣。我今天在這裡講80後和90後的特點,並不代表我這個研究是最權威的,而是希望大家能從不同的角度去關注他們。任何一種研究總存在著偏頗或不足,因為研究只能從某些角度展開,但也總有它的價值。所以,大家應該作更多的研究、予以更多的關注。
問:我是1981年出生的,現在是一名博士,學物理,以後想進高校當老師。您覺得我該怎樣去和90後溝通,既能讓他們學到知識,又能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
袁岳: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很重要的責任就在於培養學生的愛好,發掘對物理學真正有興趣的同學,這樣我們未來才會有更多的物理學家。千萬不能說「同學們,你們考好了可以直接升碩士,或者直升博士」,那麼等學生們物理學博士畢業後,會問:「老師,我為什麼會拿博士學位?」這下就完蛋了,而事實上今天有太多的學生是這樣的。我每年到大學裡做50場演講,2009年已經做了40場了,還有10場。我經常跟學生們說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有的學生問我:「袁老師,我是學法律的,我為什麼學法律?」
還有的學生問我:「袁老師,請問我的愛好是什麼?」
這些問題對我來說太難回答了。其實,我們的很多家長以愛的名義辦了很多壞事,包括削弱和消滅了孩子的選擇能力。
第二個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課講得通俗生動,讓學生找到興趣點。老師備課時重點要放在「什麼地方可以讓學生覺得這個課程有意思、有趣」上。季羨林先生儘管是北京大學的國學大師,但他寫的書通俗易懂。反倒是現在太多的導師和博士寫的文章讓人看了覺得莫名其妙,沒有任何社會價值。老師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不能增惑。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兩點,我認為你就是一名優秀的、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讓80後和90後欣賞的老師。
問:現在在校大學生同居或戀愛時叫「老公」、「老婆」這種現象,可以說是一種「模擬成人化」,你怎麼看待它?另外一個小小建議,希望你以後演講時不要把這些「新鮮派」的優點過於放大,因為年輕人會說「袁老師說我們新鮮派是這樣的」,我有一些擔憂。
袁岳:其實我只是用中立的方式講了他們的特點,而沒有說這是優點還是缺點,因為任何一個特點既可以變成優點也可以變成缺點,關鍵看你怎麼用它。「新鮮派」到底是缺點還是優點,我覺得很難說,要看是從哪個角度來說的。在作研究的職業道德裡,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要給研究太多的價值色彩。研究的結果是這樣,我有責任傳達出去,但自己不直接評價。謝謝!
問:零點(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簡稱零點)是如何管理80後員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