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幫600年 第2章 自序 (1)
    中國商幫崛起的四大氣象——千年命題的現代參照

    這些年對中國區域商人的追溯熱潮也吸引了郎鹹平教授的關注,他出了一個VCD版的《郎鹹平說中國商幫》,但個別地方所表述的準確程度也並非如他的名頭一樣滴水不漏。譬如他說,股份有限公司最容易坑人,而山西商人決定用無限股份制,對於這一點,我們就應該給予高度的崇敬。

    郎教授的說法很吸引眼球。他的話給人一種感覺——彷彿只有山西商人在那個時代採用了無限股份制。如果他只是拿縱向的古今對比,而沒有交代時代背景,那麼,這種引申幾乎已經到了以偏概全的程度。

    我一介草根圖書作者,無比驚羨於專家天馬行空的演繹。然而事實是這樣的,首先,那個時代不僅山西商人在採用無限股份制,大多數歐美企業也在採用無限股份制。其次,那個時代採用無限股份制實屬無奈之舉,並非山西商人故作姿態,僅僅是為表示自己對客戶的信託責任而為之。1929年5月,江蘇商人陳調甫在天津小王莊創辦永明油漆廠。建廠初期,招股十分困難,僅湊足1萬元。其中,半數還是他從舅父那裡借來的。為讓投資者安心掏錢,陳調甫決定不採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而是組成「兩合公司」,即如果遇上虧累,永明漆廠的其他股東都負有限責任,而陳調甫負無限責任。無錫榮氏兄弟所參與組建的第一家紡織廠振新紡織有限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但在經歷了一連串重大事件後,榮氏兄弟在1916年創辦的申新紗廠以及之後的茂新、福新麵粉廠,都採用了無限責任制。所以如果要給予崇敬,受領的就不僅僅是山西商人一個群體。

    對郎教授說法的考究只是本書涉及的一個細枝末節。對中國商幫誕生的歷史背景及其更替演變的追問,才是本書的主要脈絡。

    在追問中還原歷史的脈絡

    為什麼是明朝而不是更早的朝代拉開了中國商人稱之為「幫」的序幕,這是本書首先探討的問題。眾口一詞的說法是,明初的開中(一項重要的食鹽營銷制度)和軍屯、商屯、民屯的存在,導致了山西商幫的出現。問題是,宋元時期也實行了同樣的政策,為什麼宋元時期沒有成為商幫萌芽的時代,而到了明朝,商幫就那麼自然而然、不可阻擋地萌芽了?

    在財政和邊區政策上,明朝全面承襲了前朝。明朝在北邊屯駐了近100萬人的大軍。如此龐大的軍隊糧餉供應,僅靠明初那點財政是遠遠支撐不了的。明朝就把從宋元時期以來的納糧中鹽政策改頭換面,美其名曰「開中制」,實則是對北宋「鈔鹽法」、鹽引制及元初的「折中制」智慧的抄襲。

    元朝的紙幣流通經過了元世祖的中統鈔時期、至元鈔時期和元順帝的至正鈔時期三個階段,明初也發行紙幣,但史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產生於宋朝的四川,後來雖在陝西、河東有所流行,但不久就被廢止,這是中國古代由實物經濟向貨幣經濟過渡的開始。不管怎麼說,元明時期的財政及邊區政策的參照點,一致指向了宋朝。三個朝代,在經濟上面臨著共同的語境和使命。但讓人莫名其妙的是,為什麼以山西、陝西、徽州為先導的商幫相繼萌芽、興起於明朝,而不是宋元時期?

    歷史總是不得不讓人感歎其微妙。業已沉澱下來的林林總總的史料總是左右著人們的視線。哪些是表象的浮塵?哪些更接近於事實的內核?哪些是無關宏旨的具象?脈絡與具象之間的邏輯是如何構建起來的?當你真正從更為廣闊的視野去審視明朝的歷史,你會發現歷史的脈絡竟然如此緊密地相互咬合在一起。

    很多專家學者喜歡將開中制和屯田製作為山西商幫崛起的重要原因加以闡述,但他們忽略了以下事實:儘管開中制和屯田制是山西鹽商崛起的基礎條件,但真正將明朝與宋元兩個朝代區隔開來的,是白銀在明朝上升為本位貨幣的歷史進程,這也是我們觀察明朝商幫興起的一個核心判斷。

    白銀如何改變了明朝歷史?中國商幫的誕生與白銀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是本書要著力闡述清楚的一個問題。1424年,明仁宗做了一件改變整個明朝命運的事情:同意了戶部尚書夏原吉開放銀禁交易的建議。儘管明仁宗在位僅一年,但他作的這個決定影響了整個明朝。從之後的歷史發展進程來看,此舉成為整個明朝貨幣史的拐點,也成為讓徽商漸起的葉淇變法的一大背景。在對明帝國白銀貨幣化的考證中,白銀之於商幫萌芽發展所起的作用,是那麼的清晰明瞭。

    除此之外,本書還由以下追問構成:每個時期最為著名的商人群體是在什麼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為什麼是山西鹽商而非其他商人群體拉開了中國商幫史的序幕?為什麼山西鹽商被徽州鹽商所超越?為什麼中國海商絕大多數時候以海盜商人的身份出現?為什麼明朝要派鄭和下西洋,這其中到底蘊涵了怎樣的邏輯?為什麼在事關對外開放的問題上,山西鹽商家族在面對彈劾時能引發一場被彈劾者的政治大地震,而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商家族卻能夠逼死一個巡撫出身的副都御史朱紈,甚至連四任首輔老臣的主戰派人物,也免不了要掉腦袋?為什麼海商走不出歷史宿命?為什麼說海上私人貿易集團的存在是西方殖民國家肢解中國朝貢體系前,最後一道強有力的屏障?為什麼山西外貿商人及之後的票商,得以在山西鹽商式微之後,又作為新的山西商人勢力崛起?為什麼票商經理人再沒有人能超越其創始人雷履泰?為什麼廣州十三行商人的主體是福建人?為什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北上上海灘的強勢商人首先是廣州香山商人?福建商民為什麼沒有在上海站穩腳跟?為什麼說蘇商的根在蘇州?為什麼說蘇商群體的角色包容度之大,是其他商幫無與倫比的?為什麼寧波商人能後來居上取代廣州香山商人以及山西票號商人在中國金融史上的地位?

    每個時期的區域商人群體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每個區域的商人群體各有哪些特點,也將在本書中一一提及。通過對這一脈絡的梳理,個體乃至區域的創富群體與國家重大政策及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得以很直觀地展示了出來。譬如,明清時期鹽政及其新政、外貿政策的變化,是何以成就山西商人、徽州鹽商以及福建海商的?同是起義,為何太平天國運動將山西票號推向了巔峰,而小刀會起義卻顛覆性地改變了整個福建人在上海的命運?

    本書著力還原中國商幫變遷的歷史,其中穿插涉及了貨幣史、朝貢史、貿易史、宦官史以及明清不同身份商人的演變史等內容,並在全球背景下定格中國商人和中國商幫的歷史演變方面作了嘗試。譬如,在全景講述中國海商的歷史命運時,本書就在多個章節不惜筆墨地陳述了中國商人與外來殖民者在東南亞地區角力的過程。

    中國商幫崛起的四大氣象

    創富,在古代是一個沉重的字眼兒。士、農、工、商的排序,讓「商」這個階層在歷史上一直處於卑微的地位。整個社會都瀰漫著對這個階層的不屑與偏見,商人生活在社會的夾縫之中。直到明朝之後,社會氛圍中才開始流露出對這一階層更多的包容和較為公允的認識,商人才逐漸以一個群體的身份登上歷史舞台。在中國創富史上,有4個方面的現象表明了商人勢力的崛起脈絡:

    第一,經商氛圍深厚,商人敢跟官僚叫板。從山西民諺「有兒開商店,強過做知縣」到徽州「商居四民之末,徽俗殊不然」都表明了,在商人比較強勢的地區,已經出現了商人地位排序居首的現象。

    到明朝中期,北方的山西鹽商已經敢跟當時的財政部長(時稱戶部尚書)叫板,他們試圖發出自己的聲音。在南方,時任副都御史兼江浙兩省巡撫的蘇州人朱紈雖然取得了事關東南沿海安定的平定海盜商人通番及抗倭鬥爭的勝利,卻遭到了來自福建籍官員的群起攻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