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胡蘭
「劉胡蘭,15歲,參加了革命游擊隊,她為人民犧牲了,毛主席說她做得對。」這首兒歌對現在的孩子們來說,已經是比較陌生的了。但在20世紀下半葉,這首兒歌在孩子們的拍手聲中與跳皮筋的節奏中被傳唱各地,並且有著各種各樣的版本。也許孩子們還不知道「犧牲」的概念,也不知道「革命」的含義,但是「劉胡蘭姐姐是英雄」這句話早已經深深地印到了孩子們的記憶之中。
1947年1月12日,軍閥閻錫山突然襲擊了山西文水縣雲周西村,年輕的共產黨員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這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了。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她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犧牲的時候,尚未滿15週歲。其實劉胡蘭在犧牲之時,還不是正式共產黨員,犧牲後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
不知多少孩子被這一故事激勵得充滿鬥志,恨不得有個機會面對鍘刀也倔強一回,也大喊一聲「我怎麼個死法」,吼一句「怕死不當共產黨員」。
1947年3月下旬,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機關轉戰陝北途中,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縱隊司令員任弼時向他匯報了小姑娘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跡。毛澤東問:「她是黨員嗎?」任弼時說:「是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才15歲。」毛澤東深受感動,揮筆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8個大字。遺憾的是,在緊張的戰鬥中,題詞不幸丟失。現所見的題詞,是毛澤東1957年在烈士就義10週年之際重新題寫的。
我們黨的一些犧牲的先烈都是我的偶像,劉胡蘭也是。
舒乙(生於1930年,作家,老捨之子)
那時候的偶像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劉胡蘭。
張薔(生於1960年代,歌手)
看電影《劉胡蘭》的時候,我最好的朋友哭了。他告訴我那個電影確實特別感人。我一直記得這個場景。
張悅然(生於1980年代,作家)
卓婭
「什麼是幸福?做一名保衛祖國、保衛斯大林的戰士,這是最幸福的事情!」這句話出於一個名叫卓婭的17歲姑娘之口。她曾經是許多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與崇拜的偶像。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都熟悉這個不屈的英名。雖然卓婭的故事已經成為了歷史的記憶,但是英雄卓婭從來都沒有被忘記過。
卓婭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生於1923年9月13日。她從小就生活在列寧、斯大林所領導的社會主義蘇聯的陽光下,健康而又幸福。她16歲的那一年,加入了蘇聯共青團。1941年卓婭從10年制學校畢業了。就在舉行畢業晚會的第二天,德國法西斯突然侵入蘇聯。這個17歲的女中學生參加了游擊隊,她在一次執行任務中不幸被德軍逮捕。在德軍的審訊之下,卓婭說自己叫「丹娘」—她一直把這位十月革命時期著名的女英雄當做自己的偶像。酷刑之下,卓婭毫不屈服,敵人對卓婭毫無辦法,決定將她絞死。當敵人把她帶到絞刑架前,將絞索套到她的脖子上的時候,她高聲呼喊:「你們現在絞死我,可我不是一個人,我們是兩萬萬人,會有人替我報仇的。勝利必將是屬於我們的!」
1944年蘇聯兒童製片廠拍攝的電影《丹娘》真實地再現了這一場景。人們在看到這一刻的時候,無不淚流滿面,被卓婭的堅韌不屈所深深感動。英雄的母親柳·科斯莫傑米揚斯卡婭編撰的紀傳體小說《卓婭和舒拉的故事》也成為那個時代人們喜愛的讀物,其中卓婭和弟弟的英雄事跡人們耳熟能詳。在有些學校,都有卓婭班,以此來紀念和學習這位堅強的女英雄。
那時候學校的各個班級都有名字,我們班叫「古麗亞班」,有的班叫「保爾班」,也有的班叫「卓婭班」。他們就是我們的偶像。
周秉德(生於1930年代,周恩來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長)
上中學的時候,卓婭的媽媽來中國訪問,我們學校還把她請來作報告。她坐在台上的時候,我們都十分歡迎。
左太北(生於1940年代,左權之女,
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計劃司原副司長)
我很喜歡《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我的名字「丹娘」就是從這個故事裡來的。
丹娘(生於1950年代,攝影師)
雷鋒
1962年8月15日,22歲的雷鋒因公殉職,倒在了自己心愛的卡車後面。在此之前,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做好事不留名」的事跡已經在遼寧一帶作為先進事跡進行了宣傳。第二年的3月5日,應《中國青年》之邀,毛澤東為雷鋒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學雷鋒」成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最為先進,也最為時髦的詞彙之一。從那以後,每到三月,全國上下便掀起「學雷鋒,做好事」的熱潮,其景象不可不謂轟轟烈烈。各階層、各單位都會組織各類的活動來紀念雷鋒,同時也學習雷鋒。
在那些個乍暖還寒的春光中,總會有一隊又一隊的學生爭先恐後地湧入「五保戶」、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家裡,擦玻璃、掃地……幹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臨走時,還不忘充滿期待地伸出小手討一份表揚信。然後再心滿意足、意氣風發地交給老師……也有的人甘當無名英雄,在扶老人過街、擦護欄之後,面對別人的親切詢問,總會羞澀地快速跑開……
不論如何,做好人的幸福與滿足感總是會在胸中激盪許久。這個時刻,往往還會回想起《雷鋒日記》中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作為一個時代的精神偶像,引領了幾代人的潮流。
我小時候一直認為雷鋒是一個特魁梧的人。因為在宣傳畫上我看到雷鋒拿著槍在那兒站崗,後面有一棵松樹,所以有這樣的感覺。
馬未都(生於1950年代,收藏家,觀復博物館創辦人)
我直到最近才知道,雷鋒和我一樣,也是射手座的。
張薔(生於1960年代,歌手)
王進喜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
多少人曾經為「王鐵人」這句豪言壯語振奮不已。20世紀60年代的北大荒,一望無垠,總是覆蓋著皚皚白雪。1960年,面對國家建設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全國各地的幾萬名職工和3萬名轉業官兵,來到了大慶,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艱苦卓絕的石油大會戰。采油工人們口中呼哧著白色的霧氣,唱著秦腔,喊著號子,帶著一腔熱血來到這裡。在那個物資極其缺乏的年代,他們即使自己挨餓受凍,依舊執著於自己的信念—把地下的油開採出來!有這種信念支撐著他們,他們才能喊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口號,才能在鐵人的帶領下跳進冰冷的泥漿池中用自己的身體去攪拌水泥。
20世紀60年代,剛剛經歷過「趕英超美」的大躍進,正是對經濟建設迅速發展的渴求體現在人身上的時候。一大批行業模範被塑造出來,成為全民崇拜的偶像。這其中,大慶的石油工人王進喜因為開發石油過程中的卓越表現,更是成了摘掉中國貧油國帽子的功臣。
1964年春天,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傳達石油工業部關於大慶石油會戰情況的報告的通告》,介紹了石油工業部集中全國三十幾個石油廠礦、院校的四萬多名職工,七萬多噸器材設備,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奮鬥,開發了大慶油田的情況。全國工業交通戰線掀起了學習大慶經驗的運動。
鐵人吃的苦我都看到過,停水的時候他們三天不洗臉,停電的時候穿著皮大衣在屋裡蹦躂。
黃楓(生於1930年代,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
焦裕祿
每年的清明節和5月14日,總會有上萬人從全國各地自發地來到河南一個叫蘭考的地方。在這裡,有一位縣委書記長眠,他就是被稱為「為人民服務的好公僕」的焦裕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