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全國上下,利用寬鬆的消費信貸條件寅吃卯糧的時候,當普通民眾用分級貸款大肆購車購房的時候,為這些人買單的卻是日本、沙特和我們這些手中握有巨額美元儲備的國家。
對於這樣的危機,美國人毫不在意,因為在他們的手中握有鐵打的王牌——美元貶值。
可以想像的是,美元早已成為全球性貨幣,那麼假如美元貶值一半,以美元標價的大宗商品就跟著上漲一倍,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美國逃掉了一半的實際負債,這一大筆金融爛賬,最終便將丟給持有美元的國家,誰手中的美元儲備越多,誰遭到的損害便越大。
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元購買力的每一次下降,就意味著美國再次逃掉了天文數字的債務。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悲劇性的後果,之所以我們在這樣的危機中表現得如同一個任人擺佈的經濟木偶,其原因就在於我們長時間以來,從未主動地參與過世界範圍內的經濟遊戲,而當我們想到這一點時,在經濟強國的圓桌上,早已沒有了我們的位置。
在過去的10年中,我們的人民幣不具備國際支付功能,這使得我們想要實現」走出去」的外向型戰略,就必須要先將我們的資源、我們生產製造的產品賤賣出去,換取隨時可能化為廢紙的美元,承受著美國的金融爛賬,為每一個美國人的超前消費買單。
這是一個令人悲意頓生的過程,然而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就意味著一場蘊含著思維碰撞的貿易戰爭,正在緊鑼密鼓之中轟然打響,而在這場戰爭中,一股幾乎快要淡出我們視線之外的力量,注定要發揮重大的作用。
5.3:民眾的守夜人
這股力量的來源不在別處,正是我們的政府。
在過去的10年裡,中國朝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堪稱一個偉大的成就,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一點,那就是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在一個極度不均衡的架構中展開的。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知道了之所以要拉動內需,在於我們民眾的消費能力嚴重不足,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則是因為我們的收入還很不足,缺乏一個有厚度的中產階級,來支撐並不發達的國民經濟。
一個我們都知道的事實是,在中國現有的經濟結構下,民眾所掌握的資本性財富可謂寥寥。
假如我們對世界經濟有所瞭解,就會發現一件非常令人驚歎的事情:在幾乎所有的國家裡,當其人均GDP超過一千美元的時候,國民收入的分配,都集中於個人而非政府,反過來看中國,我們早在2003年的時候,就已經突破了1000美元的關卡,然而GDP增長的好處,卻很難體現在普通民眾的收入上。
由於民眾的收入遲遲不見提高,導致其消費能力停滯不前,當我們的生產能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時,所生產的產品就必然出現大量過剩的現象,那麼這些商品,就只能依靠出口,只能依靠國外的需求來消費。
我們付出了資源、付出了勞動力,換回來的卻只是隨時可能貶值的紙質貨幣,這樣的情勢是難以令人接受的。
更嚴重的是,當金銀本位制被罷黜後,沒有貴金屬保障的紙幣,就直接成為了代表財富的符號,於是,以美元為代表的強勢貨幣,就堂而皇之地成為了普世的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
這樣的情況本無不可,然而掌握貨幣發行權的人並非是公正無私的上帝,只要他們存在著通過濫發紙幣掠奪資源性財富的慾望,就注定要有人成為受害者,正如同這一次我們所經歷的那樣。
民窮弊端的暴露,直接說明我們的民間資本,還不足以將對外的貿易戰爭進行到底,而資源性財富的大量外流,更將我們打持久戰的能力消耗殆盡。由此,國家就必須深入的介入到經濟活動中來,充當民眾守夜人的角色。
國家利益的本身要求於政府必須要具有經濟活動主體的功能,這不僅僅體現在理論上。在現實的情況中,我們的政府掌握了全社會四分之三以上的貨幣性財富,以及幾乎全部的資源性財富,以中國的資源總量來計算,這樣的力量是驚人的。
當我們的政府出手,對資源進行全面掌控,合理利用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將會以實物儲備來替代貨幣儲備,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杜絕強勢貨幣發行者對財富的掠奪。
當我們的政府出手,以巨資向國民經濟、科技領域投資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技術水平與研發能力的全面提高,從而帶來的是國民收入增強與國家的財富積累。
可以設想的是,當我們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就具有了創建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條件,當這一切被建立起來之後,我們也就初步具備了抵禦風險的能力,從而使中華民族走出危機的陰霾。
(6)大時代規律:全民博弈,促動全視野人文景觀浮出水面
自由經濟中的市場競爭是殘酷的,獲取利潤靠的是低成本下的高效率。
遵守市場規律的,獲利自然就高,違背市場規律的,獲利自然就低。於是原本為民眾保駕護航的守夜人,忽然間卻站到了民眾的對立面上,這樣的變化是民眾絕難接受的。
主題介紹:超越市場的經濟管理——大政府下的民眾心態——全民博弈的來臨
6.1:超越市場的經濟管理
當我們對於規律的探尋接近尾聲的時候,就必須回到一個看似無甚價值的問題上。
國家在管理上應該不應該有著商業性行為,或者說,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國家的職責究竟局限在何處?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民眾是先於國家而存在的,對於國家的需求僅限於提供保護作用。對於民眾來說,國家存在的全部意義,就在於民眾遭遇風險與不公正待遇的時候,能提供一種權威而強大的暴露力量。
在我們步入市場經濟體制多年之後,國家的這項職責似乎慢慢地被人淡忘於思維之外,而現在,該是其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之所以我們仍然要寄全部希望於政府,原因就在於這種職責的存在,有著無可辯駁的理論依據。
這種理論依據的來源,就是基於最寶貴的經濟規律,出自於對自由競爭的防護,我們必須要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對自由競爭的終極加以提防。
市場經濟時代帶來的是無形的資本搏殺,特別是在經濟危機中,這種搏殺帶來的是資本的嚴重兩級分化,當世界各國紛紛投入數額驚人的資金,旨在挽救各自市場的時候,其背後蘊含的貨幣貶值效應遲早會釋放出來,這些毫無保障的濫發貨幣,必然會讓身處價值鏈末端的我們付出代價。
從全局的角度看,我們的國民經濟明顯缺乏與大國相抗爭的能力,因此資本被侵吞是必然之勢。從商品經濟的角度看,我們勉力經營的商業組織,也同樣不具備與國際資本展開競爭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完全的自由市場競爭中,我們的民眾也面臨著一場空前的災難。
商業市場講求的是效率,無論企業主願不願意,都必須要盡最大可能降低成本,而作為原料的商品,都有其固定的價格,逃避繳納的稅賦則意味著以身試法,唯一能夠降低的,就是萬千僱員的工資收入,從這個道理上來說,越是能壓低僱員工資的企業,就越具備競爭優勢。
資本的持有者為了牟利,對工資的壓搾是永無止境的,當這種情形發展到極致時,就和18世紀的種植園經濟毫無差別,勞工或僱員的工資降到了生存下之下,也就意味著他們變成了擁有自由身的奴隸,當他們無論怎樣勤奮工作,都無法保證家庭溫飽的時候,市場就開始了對民眾的奴役!
當這樣的市場經濟背離了民眾價值觀的時候,便是我們的國家走向前台,發揮威力的時刻。
當市場手段無法達到道德標準的時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必須強力干預,來修正市場競爭的結果。
市場並非永遠都靈,並且並非只有市場才靈,當其他的國家依托軍事強權和貨幣強權形成的在金融和經濟領域大肆掠奪的時候,這個市場就已經失去了公正性,難以保證人人均衡。
由此,我們渴望看到的是,在未來的10年甚至更遠的時間段內,借助政府的力量,在新經濟時代的惡性競爭中保持生存,腳步不紊,健康前行。
6.2:大政府下的民眾心態
現在來讓我們研究第二個問題:當國家深入地介入到經濟活動中來,會有什麼影響及後果?
在過去的10年中,國家的經濟行為,無非局限在壟斷資源,以及對部分產業的壟斷專營而已,此外,為了保證國家經濟的穩定格局,國家還設立了政府採購政策,對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貨物進行買賣,當價格過低的時候就大量買入來托市,當價格過高的時候則成批賣出以穩定物價。
然而當國家深入地介入經濟活動中時,政府成為最大的商人,對於民眾的心態卻有著料想不到的影響。
要知道,人類社會的發展,始終面臨著一個永恆的問題,那就是比起人類的慾望來說,資源永遠是稀缺的,資源總有枯竭的時候,而人的慾望卻是無窮的,是永遠也無法滿足的,當國家將本已有限的資源再加以集中的時候,就意味著民眾所能掌握的資源更少,而一旦國家在政策方面出現偏差,勢必導致民眾對資源性財富所帶來的好處無從享受,其對民眾的心理傷害是難以估量的。
於是,這種由國家下場,親自參與的商業博弈,在規律上勢必要出現先天的不公平。
除此之外,由國家出面來替代民眾,成為經濟活動主體時,難以保證在實際的操作中,政策的推行者不會借此機會謀取私利,從而使財富流向另類的去處。
更嚴重的是,當國家在經濟活動中以強勢面目出現時,社會對民眾的教育,也在一瞬間失去了道德依據。
自由經濟中的市場競爭是殘酷的,獲取利潤靠的是低成本下的高效率。
遵守市場規律的,獲利自然就高,違背市場規律的,獲利自然就低。於是原本為民眾保駕護航的守夜人,忽然間卻站到了民眾的對立面上,這樣的變化是民眾絕難接受的。
正因為如此,當國家的在道德倫理上失去引導作用的時候,必然會帶來民風失控的局面,無人不嘗試著用最嚴酷的手段,在人與人、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中佔取利好,從而引發一個全民博弈時代的來臨。
6.3:全民博弈的來臨
比起其他人來,你現在更有可能在2020年獲得成功。
之所以會這樣說,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比起沒有讀過這本書,沒有參與過我們有關十大規律的人來說,你不但具有了超越常人的憂患意識,更對時代往何處去瞭然於心。
當你先於他人到達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將是當之無愧的成功者,當你領悟了這些規律的時候,就注定了你會在這場全民博弈中佔得先機。
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規律對於我們的意義都非同尋常,由它所產生的思維方式和競爭策略,從本質上來講,都屬於對規律的巧妙運用,而恰恰是這樣的運用,才對我們未來10年的生活,有著莫大的幫助。
這種幫助可以是各個層面的,大到對國家經濟的未來走勢先知先覺,小到讓我們在市場經濟中掘一桶金,守護自己的財富不遭稀釋與被掠奪的命運。
在未來的10年中,將會有更多的變化出現,而無論這些變化的花樣有多少,種類有多少,都很難逾越我們所總結的規律,說到底,經濟學是一門不確定的學問,然而這種不確定性,只存在於對其不甚瞭然的人群中
我們已經在繁花似錦的大時代中走過一半,一開始我們被隔離於規律之外,隨著大勢漂流,而當我們瞭解到規律之後,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將它巧妙運用。
在過去的10年中,一個偉大的「中國夢」正在變為現實,從衝破舊規則、舊體制開始,到創立新世界,創立新規則為止,這其中的變化就是我們對規律的洞察,對控制權的掌握,當我們嘗試著用他人還不瞭解的概念與技術進入市場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對新市場的創造。
手握規律,我們可能在一夜之間超越平凡而成功,也可能因為狂熱與誘惑而一敗塗地,然而無論怎樣,我們注定會越來越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