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孩子賴皮,將零用錢花光光後再來伸手要錢,父母可以制定一套標準化、透明化的零用錢給予方式,在給孩子零用錢前,不妨多聽聽孩子的意見。例如孩子每週有50元零用錢,其中20%的儲蓄,10%留給孩子買禮物用,剩下的35元作為每週的開銷,可以按照孩子的意願隨意花銷。
家長需注意:對於剛開始得到零用錢的孩子,管理金錢的能力還較差。所以不宜將必需品的花費,如交通、餐費、文具等支出包括在零用錢內。而在給了零用錢後,父母也不應干涉太多,既然給了零用錢,就該讓孩子擁有自主權。每人都有獨立的價值觀,即便孩子亂花錢,也是個教育的良機,父母可在旁邊仔細觀察並適當引導。
在編製預算後,接下來就是要教小朋友記賬,將每筆錢的去向交代清楚。等到每個週末,父母可以再與孩子共同開個家庭財務會議,瞭解小孩零用錢的使用、調整金額,並給予建議。
家長必須記得,讓孩子記賬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控制預算,養成記賬的好習慣;另一方面,也可讓家長知道,孩子是如何使用金錢的,以及花錢是否合理。例如,瞭解孩子為什麼把所有錢用來買玩具,或者吝嗇得一分也不捨得花。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記賬的故事值得每個父母學習。洛克菲勒是全球第一位財產超過10億美元的富翁,他從小被父親嚴格要求,每一筆錢都必須記賬。在他7歲時,父親把他叫到房間說:"我打算每週給你3分錢的零用錢,但我有個要求,請你準備一個小本子,在上面記下每筆錢的用途。"其後,當他開創石油事業時,成為當時最會控制成本的企業家。
每週六早餐後,小洛克菲勒拿著賬本到父親辦公室,核對賬目及發放下周零用錢,凡是賬目清楚,開支正當或有結餘者,零用錢下次增加5分錢,反之,則減少5分錢。
對7~9歲的孩子來說,記賬主要是讓他們養成習慣,所以應盡量使用有趣圖案來吸引孩子記賬。可讓孩子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本子,例如奧特曼、HelloKitty、喜羊羊等,引導孩子把消費的流水賬記在本子上。
讓孩子學習記賬,就是學習如何運用金錢,培養孩子學會取捨、克制過多慾望的能力,訓練高層次思考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建議父母每週可陪同孩子回顧一下上周的消費明細,若記載準確或完全按照規劃,可適當增加零用錢,作為孩子的儲蓄以資鼓勵。
而一旦零用錢制度走上正軌,以後帶孩子上百貨公司、玩具店時,就不會再重演孩子滿地打滾的"好戲"。搞不好看到喜歡的玩具時,孩子的小腦袋已經開始計算要少買零食,多存一點錢下來呢!
若已定下預算,當小孩子再喊"零用錢不夠"時,該如何處理?
首先要看看給孩子零用錢的金額究竟對不對?很多父母都是參考其他多數孩子的情況來給零用錢的,但是,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太相同,有的是早餐讓小孩自己買,有的是交通費也含在零用錢裡,所以零用錢給多少,最好是經過商量。
但經過商量後,孩子沒過多久,又大喊"零用錢不夠",這時候父母應該從孩子記錄的流水賬中,來看看孩子的零用錢去向。
如果只是孩子看中一個玩具,或是忽然想買一些紀念品送同學,父母可不要隨意妥協。此時可以讓孩子"延遲享受",逼著他儲蓄,或者讓孩子"打工",做一些平常不會做的家務,然後給予適度的報酬,或者讓他從壓歲錢中支付。
財商小遊戲
跟孩子一起記賬
記賬目的在於瞭解錢的流向,才能做好管理,是很重要的習慣。但為避免孩子因煩瑣而害怕或討厭記賬,建議可保留每天消費的發票便於記錄,而記的項目盡量簡化,重要的是,父母最好每天或每週花固定時間,和孩子一起記賬,習慣就會養成。
做家務該給錢嗎?
場景:今年過年,媽媽沒再批評過讀三年級的郭路路懶惰。
路路變得很勤快,通過干家務活,奶奶給他發了5600元"工資",這個數目已經超過了路路媽媽每個月4000多元的工資。孩子幫著倒一袋垃圾,奶奶發給孩子20元工資,擇兩斤韭菜發40元錢,每個房間拖一次地板給200元……做家務,該給錢嗎?這事存在較大的爭議。
很多父母都喜歡以零用錢做獎勵,鼓勵子女讀書和做家務。
對這種方法,我持保留態度,因為若處理不好的話,很可能"走火入魔"。讀書或做家務,是孩子本身的責任,這些都不應與金錢掛鉤。此外,當孩子習慣了以金錢做推動力之後,他們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孩子凡事都與金錢掛鉤,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錢。這不但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反而形成他"唯金錢"的處世態度。
如果孩子真的有比較出色的表現,應該給予口頭的讚賞,又或是可以買一些有紀念價值的禮物給他。其實很多孩子最渴望的未必是錢,一支畫筆、一次郊遊、一次家庭遊戲,類似這些獎勵或許更能激發孩子干家務、學習的積極性;對於孩子,精神上的鼓勵比物質刺激更重要。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最大的鼓勵或許就是現今小朋友最缺乏的——父母的陪伴。真的要獎勵,父母可以利用假日,陪伴孩子出外遊玩,相信效果肯定會較金錢利誘來得大。
當然,做家務也是要孩子明白,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父母應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務。
美國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鼓勵他們靠自己的力量賺錢,例如送報、除草或是當保姆,而上大學後的學費更要靠自己負擔,因此養成美國人獨立自主的性格。根據調查顯示,美國孩子平均一周做5個小時的家務。
而我國多數孩子都受到父母過度的庇護,父母總不忍心讓孩子出外打工或在家做家務,造成孩子在缺乏實際的生活閱歷下,對理財的觀念及方法模糊不清。因此我認為,讓小孩以負擔家務的方式賺錢是很好的開始,可以讓小孩知道錢是要靠自己的付出賺來的。但為避免產生"做家務必須給錢"的錯誤觀念,建議家長可以將家務劃分個人領域與公共區域。個人領域是小孩責任,例如疊被子、打掃衛生等,自然沒錢可領,公共領域則可以酌量給予報酬。孩子若有特殊需要,有大筆支出,父母可以給予孩子勞務機會,比如說要孩子幫父母做大掃除,以換取較多金錢,但必須讓孩子知道這是父母額外給他的。
基本的家務應該是家庭成員共同分擔,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這類工作也沒有薪酬。當然,你還可以引入一些激勵方法:
例如做一個家務勞動表,列出待完成的家務和日期。每完成一項家務活,就在表上貼一顆小星星。湊夠7顆星之後,你就可以給她買一個小獎品——一個冰激凌或者到便利店買一杯飲料,當做一種獎勵。
而那些額外的、本來就會請人做的家事倒是可以請孩子幫忙,例如洗車、拿報紙等。一開始可以用周薪的方式,等孩子的自制力與規劃能力更強時,再改為月薪。
小明的成績一向不理想,父母為了小明成績好轉,想盡辦法刺激小孩讀書,但是效果都不大。直到有一天,黔驢技窮的媽媽靈光一閃,告訴兒子:"以後考試100分就給100元當零用錢。"結果,效果奇佳!
而小莉由於一天直到晚上7點才回家,讓媽媽操了很大的心,媽媽一生氣,就向小莉宣佈"下月零花錢取消",小莉立刻大哭起來。
其實,若家長這樣做的話,就會破壞零用錢的原意。讓孩子以為,金錢只是獎懲的一種工具,令家庭關係"商業化"。孩子努力讀書只是為了錢;而只要有了錢,做錯任何事都沒關係。孩子一旦形成這種錯誤的觀念,要想改變就很難了。
讀書是為孩子自己,不是為錢,所以家長最好不要將考試成績與錢掛鉤。但有些父母想鼓勵小孩成績進步,建議可以鼓勵小孩說出他最想要的事情或行為。例如:如果孩子成績進步,就可延長打電子遊戲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
用孩子心中最渴望的需求鼓勵他,比金錢更好。
總之,家長需注意,錢雖然是很有效的獎懲工具,但是,用零用錢支配孩子的行為,可能養成小孩"為錢讀書",或是變成"習慣拿錢控制別人"的習慣,類似的負面作用,父母須小心提防。
財商小貼士
家長別以金錢獎勵孩子的學習成績。
倘若子女的學習成績有進步,父母可以用言語稱讚,或以小禮物獎賞。有些家長過度重視學業成績,子女考試得95分,便給予95元的獎賞,這樣容易給孩子一種錯覺,以為讀書只為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