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寶貝計劃 第16章 談錢不是件尷尬事 (1)
    趙本山和小瀋陽曾經說過:"人生最可悲的是:人死了,錢還沒花完;人生最最可悲的是:人還沒死,錢就花光了。"的確,錢很重要。基於中國的風俗,"錢"一直是個令人尷尬的話題。我們重視金錢,但又諱談金錢,認為談錢太俗氣。而對於天使般可愛的孩子,又怎麼捨得讓孩子接觸那些"阿堵物"呢!

    因此,多數父母會對孩子隱瞞家中的財務狀況。

    中國的家長一方面給孩子零用錢,另一方面卻叫他們不要亂花,要儲蓄起來,而大部分日常開支又由父母承擔,結果小孩子不知錢有何用。如今的父母,只關心子女的學業和情緒,卻忽視培養子女正確的金錢觀,致使孩子長大後對金錢的使用失去控制。

    其實,和孩子談錢不應該成為一件尷尬的事情。

    讓孩子瞭解家庭的經濟狀況,是跨出和孩子進行理財溝通的第一步。盡量讓孩子瞭解家庭財務的全貌,例如告知家中的房貸、車貸等狀況,可以讓孩子體會還錢的壓力,感受到父母親的辛苦,對他們絕對會有正面的幫助。

    財商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在未來的經濟社會,人們將面臨更多的金融投資風險,在如今的北京、上海,即便在和人吃飯時,幾乎每隔10分鐘就有人把話題扯到房子或股票上,且不由自主。在人人參與投資的時代,理財教育更顯重要。

    對於父母而言,教導下一代理財似乎永遠不嫌早。理財能力的高低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當孩子有數字的觀念時,就可以開始讓孩子練習拿錢、找錢。父母若能早一點提供正確的指引,誰說不可能培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說:"對每個人來說,理財教育越早越好,如果不想因為錯誤的理財決定而遺憾終生,就必須從小開始接受理財教育。"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全國家長教師聯合會推出了一項兒童理財計劃——"教會孩子理財的14種方法",更是將"理財,從娃娃抓起"推到了極致。

    介紹金錢的概念首先向孩子們介紹硬幣,教導他們硬幣的價值,並鼓勵他們把硬幣存到儲蓄罐裡。

    以身作則父母在使用信用卡或在超市付款時,向孩子介紹你在做些什麼。孩子們都很善於觀察並能夠通過觀察和模仿你的行為學到很多的金錢概念。

    開設一個儲蓄賬戶向孩子們解釋復利如何運轉,並向他們展示他們的錢在儲蓄賬戶裡如何增值。

    使用零花錢給孩子零用錢,原則上信任他們自行決定怎樣花,當他們管理零花錢的時候,他們的理財技巧將得到提升。

    寓教於樂進行鼓勵學習的金錢遊戲、黑板遊戲、網絡遊戲和家庭遊戲都是可行之策。

    教會他們犯錯讓孩子浪費金錢並用金錢犯錯。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教育工具。然而,要準備好干預並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幫助引導他們。

    讓他們賺錢在節假日,模仿創業者,給父母幫忙,這些都能夠幫助孩子們瞭解商業和工作的艱辛。

    教導孩子預算允許孩子對一項家庭活動進行計劃和預算,藉以鍛煉他們的預算技巧。

    教導孩子瞭解信用幫助孩子理解推遲消費的概念,以及贊成與反對信用購物的理由。

    介紹稅費孩子通常會對他們初領薪水的扣款感到驚訝。在早期就解釋過稅費的概念,他們的薪水將符合他們的預期。

    鼓勵慈善捐款盡早向孩子介紹慈善概念,他們將可能成為熱切的志願者和捐贈人。

    介紹長期計劃教導孩子關於長期儲蓄和借款。盡早討論大學費用、車子、房子和退休,給他們一個有利的開端。

    教導孩子投資一旦孩子掌握了基礎的銀行技巧,就鼓勵他們瞭解股票市場,和孩子一同探索合適的股票和共同基金。

    教孩子設定目標許多成功的財政里程碑都是通過目標設定達到的,鼓勵孩子設定儲蓄目標並為之努力。

    從美國的理財教育上看,儘管中國孩子的數理化能力遠遠超越美國同齡人,但美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態度及建立理財觀念的做法上,值得中國父母借鑒。

    中國兒童的理財教育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

    中國父母、孩子往往羞於談錢。有這麼一個笑話:老爸問孩子:

    "你長大後的夢想是什麼?"孩子回答:"賺很多錢,娶個漂亮老婆。"老爸立刻打了孩子一巴掌,然後再問:"你長大後的夢想是什麼?"孩子的回答改為:"事業有成,有個幸福的家庭。"老爸立刻欣慰地摸了摸孩子的頭。

    這當然只是個笑話,但中國孩子如果在父母面前問起關於錢的問題,父母往往會批評:"小孩子,問錢的事情幹什麼?"甚至有的父母還帶著一絲炫耀:"我的孩子從來不過問錢。"我們的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太小,不會花錢,或者擔心孩子亂花錢,索性就讓孩子遠離了金錢。可智商、情商、靈商都需從小培養,財商若不從小培養訓練,難道等孩子長大就自然有了嗎?

    現在的孩子大多不懂得花錢,七八歲的孩子連打瓶醬油都不會;拿著百元大鈔買支鉛筆扭頭就走的大有人在;電視裡播啥廣告,就向爸媽嚷著要買啥;要不就是花錢如流水,盲目攀比,把父母辛苦積攢的學費、生活費拿去吃了、花了。這些不都是財商不夠的具體表現嗎?

    正是由於目前我國家庭及學校對於理財教育的不重視,才使我們的下一代逐漸喪失勤儉、量入為出的美德,許多不具備基礎理財知識的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巨額債務成為"卡奴",或成為一到月底就口袋空空的"月光族"。

    從全球趨勢來看,在經歷金融危機的教訓後,各國重新正視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巴菲特親自替時代華納公司的投資理財教育動畫配音;每年4月是美國的"青少年理財教育月",每個美國孩子都得忙著學習如何運用銀行賬號、如何儲蓄、如何計算利率等;英國從2010年9月起將理財課排進5歲兒童課程;在台灣地區,金融基礎教育也已納入中小學課程,理財教育逐漸扎根。

    據瞭解,美國兒童理財教育的目標要求是:8歲知道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儲蓄賬戶;9歲能夠制訂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10歲懂得每週節約一點錢,以便大筆開銷時使用;11歲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事實;12歲能夠制訂、執行兩周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一般銀行業務中的術語;13歲至高中畢業,嘗試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

    很多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不重視孩子的財商培養,很大考慮的是,我把錢投資在子女教育上,使孩子今後足夠優秀,他的未來一定會比我還好,我何必還要教他那麼省。

    但理財學上有個重要的"理論":你不可能通過收入致富,而是要靠儲蓄、投資致富。

    人往往錯誤地希望"等我收入夠多,一切便能改善"。但事實上,我們的生活質量是和收入同步提高的。你賺得越多,需要也越多。

    事實說明,不儲蓄、不投資的人,最後唯一能夠擁有的就是債務。

    哪怕是一貫大手大腳的美國,在金融危機後,各類理財專家都叫破喉嚨"勸人省、省、省",理財界的師奶偶像奧曼所著教人節省渡難關的書《2009ActionPlan》(2009行動計劃)更是上市3天就上暢銷榜。

    成為富人還是窮人,並不取決於父母留下的財產,而在於掌握了多少理財知識。要想讓孩子今後生活無憂,在培養智商、情商、靈商之餘,必須培養健康的財商。

    在獨生子女居多的社會裡,父母不再擔心養不起小孩,而是擔心孩子沒有理財觀念,導致淪落為名副其實的"月光族"。因此,財商培養必須從小開始,教育小孩子正確的節約及儲蓄觀念才是正道。

    財商小貼士

    若想讓孩子出類拔萃,讓他們能夠依照自己的理想規劃人生,那麼父母更應該盡早注意孩子的財商培養。各項調查都表明,如果父母經常和孩子討論有關金錢的話題,孩子在長大後便能夠更加有效地管理財富。

    告訴孩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記得20世紀90年代流行的美劇《成長的煩惱》中,邁克和本都需要做家務才能賺到零用錢,而邁克讀大學後,更得跑到加油站、超市去打零工。作為美國典型的中產階級,儘管麥琪對邁克打工的安全性很是擔心,但西弗一家還是很支持讓邁克去打零工。

    "難道追求金錢有什麼不對嗎?要知道在美國,人們通常會以擁有金錢的數額來評估一個人的價值,誰會賺錢說明誰有本事,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美國家長從不輕易給孩子零花錢,兒女向父母要錢,還要寫借據。""做家務活只是讓孩子體驗到賺錢不容易,懂得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但只知道如何賺錢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讓他學會怎樣花錢。""孩子通過競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正是將來立足社會應該具備的生存能力。第一名只有一個,你不參與競爭將一無所獲。"以上這些,正是美國主流的財商觀念。

    美國小孩一上高中,就可能會被父母要求負擔部分學費,所以美國小孩就會做送報、除草或是當保姆這些很常見的工作,從而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到了開車年齡後,美國父母還會要求孩子自己負擔保險費,因為只有自己繳保費,才會把風險當回事。

    萬一開車肇事,保險公司就會提高保費,而保費又是自己承擔的,因此子女開車會更加小心,反而更安全。

    而我國大多數的孩子都受到父母過度的庇護,總不忍讓孩子出外打工,造成孩子在缺乏實際的生活閱歷下,對理財觀念及方法模糊不清。

    中國父母,只要能力允許,通常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父母身後遺產大部分留給子女,子女容易產生"這是父母欠我的、應該給我的"的錯誤觀念。

    "獨二代"孩子對父母的控制權越來越大,被寵壞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越多的愛,越多的物質,卻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副作用。

    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曾說過一個小故事。他第一次回山西老家祭祖時,包了一輛出租車。當天,郭台銘趕夜車,從山西南部夜渡黃河。晚上十點多,月光瀉了一地,司機跟郭台銘坐在黃河邊聊天,聊著聊著,司機竟哭了起來。

    原來,這司機每天辛苦賺錢,只吃兩個饅頭、兩根蔥,但他一定會買根雞腿回去給兒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給兒子的雞腿給他吃,兒子竟然打了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為什麼要給爸爸吃?"郭台銘感歎:小孩一直以為雞腿是他的,連他爸爸生病了,也不讓步。這種小孩沒有感恩心,只知道佔有,不曉得失去的滋味。

    其實雞腿現象並不陌生,全家吃飯時,父母因為愛孩子,總是主動幫孩子夾菜,將最好的菜留給孩子,等到孩子吃不下,父母才吃剩餘的菜。

    久而久之,孩子會理所當然地以為,"我本來就該吃最好吃的菜"。父母在表達對孩子的愛時表達錯了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卻是終身的。

    金錢不是唾手可得的。

    巴菲特5歲就已經懂得跟開雜貨店的祖父批貨,在自家門口擺攤賣糖果與檸檬水;6歲時在度假區兜售可樂;13歲當送報童,用賣報賺到的零用錢,與朋友合夥投資彈珠遊戲機。而到高中畢業時,巴菲特已賺得6000美元。

    目前在國內,讓孩子去打工還很難被多數中產階級所接受,但讓孩子們及早瞭解金錢,知道金錢的重要性和缺陷,是迫在眉捷的事。

    以擁有金錢的數額來評估一個人的價值,並不只限於美國,在當今的中國又何嘗不是呢?

    如今這一代的孩子,比我們當年幸福得多,吃的、玩的幾乎是唾手可得。父母應從小注意小孩的財商培養,財富可以傳承,但理財卻必須通過學習。因此,父母應該盡可能地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思考方式,以及對財富管理的規劃能力,讓孩子明白:

    錢不是唾手可得。孩子若一開口要錢,父母便答應,很容易養成孩子輕視金錢、不勞而獲的心態。按時給孩子零用錢,並教他怎樣計劃預算,想買的玩具可自己儲足錢去買,讓他們明白禮物也是辛苦儲蓄才能得到的道理。

    錢不等於愛。成長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若雙親忙於工作,便很容易以金錢來代替鼓勵與關懷,用錢來指使孩子做這做那、用錢來誘使孩子考好成績。等到孩子長大時,就會發覺他越來越貪得無厭,親子間越講錢便越失感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