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存錢並及早投資,是最值得養成的好習慣。"這是"股神"巴菲特的名言。
在有了錢後,"錢生錢"是理財的重心。如果把錢都存在銀行裡,就會面臨一個問題:銀行利率通常跑不過通貨膨脹,錢就會貶值。
但若都把錢投入股市等高風險投資標的,那麼雖有可能跑贏通脹,但若虧了呢?
其實除股票、存款外,我們已有了很多嶄新的投資產品。近幾年來,我國理財產業獲得了迅猛發展,相比過去單一的存款,目前我們可用來投資的產品已經豐富了很多。讓我們看看有哪些理財工具:
銀行儲蓄:活期儲蓄、定期儲蓄、通知存款、教育儲蓄
債券:國債、企業債、金融債、可轉換公司債
基金:指數基金、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
股票
房產:住宅、商舖、寫字樓
銀行理財產品
保險
信託產品
黃金
外匯……我常對別人說,資產有"公母"之分,我們為寶寶理財時,一定要選"母"的資產。因為所謂的"公"資產,除自身升值外,不會產生任何其他收益,如黃金固然可能會增值,但存放在抽屜裡的金條,不會每年幫你"生"出個小金條來。而股票、房產就不同了,除了等待每年價格上漲外,股票還能分紅,房子還有房租收入等,這種"母資產"對需要長期投資的寶寶理財來說,尤為合適。
要想當"富爸爸",你的現金流量表除了薪水收入外,必須增加一塊資產所產生的收入,例如股票分紅、房租收入等,這筆收入不僅可彌補支出,還能創造更多結餘;我們應利用結餘不斷買入房子、股票等資產,再產生資產收入。
總之,只有用錢滾錢,創造更多的資產,才能越來越有錢。
小心"投資過度症"
我曾遇到一位朋友,他很自豪地告訴我,他在銀行裡沒有一分錢存款,幾乎所有的錢都在股市、房市;每月工資進來後,就立刻進入股市或還房貸,手上現金不過兩三千,應付一些日常的開支,並使用信用卡消費。
必須承認這位朋友很有"投資"眼光,在過去幾年中,他的獲利也相當不錯。但我還是告誡他,他患有"投資過度症",一旦遇到"旦夕禍福",會對其資產安全造成不良影響。
投資必須是用"閒錢",每個人、每個家庭必須給自己留筆"救命錢"。
"救命錢"是指應對失業、家人生病等意外開支的錢,一般家庭應保留3個月的生活費作為"救命錢"。畢竟一個家庭若同時遇到金融危機(股市暴跌)、失業、房產價格縮水,乃至家人生病,若沒有"救命錢",你該如何應對?
在有了瓜瓜後,我明白,再也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情況了。家庭的穩定需要金錢來支撐,孩子的臨時性開銷又特別多,每月還有大筆房貸要還,必須留有足夠的現金性資產。股市可以冒險,但家庭的財務安全容不得一絲風險,所以所謂"救命錢",最大的要求就是"流動性"。
但"救命錢"也不僅是現金,"救命錢"也可用於投資,如銀行短期存款、銀行7天通知存款、短期國債、貨幣市場基金、短期保本型的銀行理財產品等。這些理財產品的特點就是投資收益率低,但流動性好,隨時可以便攜,而且幾乎不會虧損。
儲蓄
儲蓄是最基礎的理財手段,其最大優點就是安全性。美國銀行可能會倒閉,但中國的銀行卻不會,所以存在銀行裡的錢是不會虧本的。一般適合家庭用的儲蓄手段有:
活期儲蓄——指無固定期限、可以隨時存取、存取金額不受限制的儲蓄方式。隨著銀行卡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人把錢存到自己的借記卡中。借記卡中留有過多的金額和過少的金額都是不合理的。
通知存款——一種不約定存期、支取時需要提前通知銀行、約定支取日期和金額便可支取的存款。通知存款一般分為1天通知存款和7天通知存款,1天通知存款需提前1天通知銀行約定支取金額,7天通知存款則必須提前7天通知銀行約定支取金額。通知存款的利率高於活期存款,以7天通知存款為例,目前7天通知存款年利率為1.35%,而活期存款年利率僅0.36%,前者比後者高出2.75倍。
此外,我也建議在儲蓄時運用一定的技巧。以準備12個月生活費為例,可將每月的部分結餘資金都定時按照1年定期存入銀行,這樣一年下來就有12張定期的1年期存單。一旦有急用,可支取到期期限最近的存單,這樣的利息比活期儲蓄利息要高得多,且只要與銀行簽訂一個協議,用銀行卡管理起來十分方便。
債券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是社會各類經濟主體為籌措資金而向債券投資者出具的、承諾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又被稱為固定收益證券。
目前我國的債券市場主要包括櫃檯交易市場、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我個人比較推薦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
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交易比較便捷,流動性較好,投資者只要擁有證券交易賬戶,便能投資債券,且債券交易的佣金費用僅是成交金額的0.1%。
作為"現金"的替代品,建議配置以下債券:
建議購買短期債券:通常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下的為短期債券;而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為中期債券;期限10年以上的為長期債券。
盡量購買國債,國債沒有違約風險。
投資債券基金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其管理費率低,流動性高,且有專業人士幫助你控制風險。
貨幣市場基金
貨幣市場基金是以短期國債、短期金融債券、央行票據、回購等貨幣市場短期有價證券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貨幣基金具有以下3個特點:
基本沒有虧損的風險;2.流動性好,當天賣,第二天就能拿到錢;3.投資成本低,貨幣市場基金免收認購費和贖回費,且管理費和托管費都比較低。
基於以上特點,貨幣市場基金通常作為現金、銀行存款的替代品,是良好的現金管理工具,且收益率遠比活期存款高。以2008年為例,收益率最高的三隻貨幣市場基金——中信現金優勢貨幣、海富通貨幣B、嘉實貨幣的年收益率都在4.2%以上,甚至高於一年期定存的收益。
財商小貼士
有條件的投資者可善用外幣存款,例如澳元和新西蘭元,可提供較佳的利息回報。當然,也要考慮匯率波動是否會影響存款的回報。
股票——風險自負
股票,究竟是什麼?
從本質上說,股票是一份由相關公司發出的證明書,在購買股票後,你就成為該公司的股東,擁有該公司的部分產權。一旦成為股東,你就可以得到很多股東的權益,例如派發股息,送股配股,以及可參與股東大會表決投票等。但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還是股票是否會漲,從而賺得買賣之間的差價。
股票操作很簡單,無非就是高拋低吸,但股票又很"恐怖",很多投資者往往是在高吸低拋,這就是為什麼"10個人投資股票只有1個人賺錢,2個人不賠不賺,7個人虧本"的原因。除少數幾個專業的投資人之外,我很少能聽到身邊有誰是靠炒股致富並財務自由的,"腰斬"後嚇得再不敢進入股市的,倒有兩個。
坊間曾流行這麼一條灰色幽默短信:"近日有關部門忠告:股民近期不要進入股市,否則寶馬進去自行車出來,西裝進去三點式出來,老闆進去打工者出來,博士進去癡呆出來,姚明進去潘長江出來,鱷魚進去壁虎出來。"每個人進入股市,都想著賺錢,但真正能在股票市場獲利的,據說還不到兩成。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投資人都是賠錢的。
但股票投資真有那麼難嗎?若將股票作為孩子教育金的積累手段,又需要注意什麼?
長期投資
我常對朋友說:"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業。"投資和養育孩子一樣,都是條漫漫長路,你應該用跑馬拉松的心情去準備,而不是百米衝刺。
常有人問我買啥股票好,至少最近我會說,"那長線投資中國平安吧"!
目前中國保險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保險密度還遠遠趕不上發達國家,2006年時,人均保費只有380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另一個重要的理由是,保險股受益於通脹,中國遲早會再度進入升息通道,到那時,中國平安的業績會大漲。
但你問我,中國平安明天會不會漲?對不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5年、10年,甚至20年後,中國平安的股價遠不只現在這個水平。
開個玩笑,我之所以喜歡推薦某只需要長期投資才能贏利的股票,主要是為了安全。這就相當於算命,若某位算命先生在說20年內你會大富大貴,和說你下個月就會大富大貴之間選擇,為招牌安穩起見,他會怎麼說?
曾有個關於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趣聞:有一天,他邊走邊抬著頭觀看天上的星星,看得入了迷,沒有注意到前面有個深水坑,一腳踩空掉了進去。當別人把他救起來的時候,他卻告訴大家:
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了雨。有人為此嘲笑他說: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卻看不見自己腳下的東西。
其實,大多數投資者若善加分析,都能知道10年後哪些股票會漲,而那些明天會漲的股票,只有仙女才知道。
比如,我現在長線看好內需股,理由就是前面我所說的嬰兒潮。
世界上最著名的嬰兒潮,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
在1946∼1964年間,約有8000萬嬰兒出生,美國把這段人口大量出生的時期稱為"嬰兒潮時代"。而正是在這股嬰兒潮出生的人,創造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股市漲幅、房屋需求和國際航空、個人計算機、電腦網絡和運動休閒工具的需求。而日本、韓國經濟的崛起,也與其嬰兒潮有關。
而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那批嬰兒潮,消費觀念與他們的父母已大相逕庭。以農民工為例,老一代農民工只是城市的過客,最終還會回到農村。而80後打工者,家裡的田地基本都是父母在耕種,不懂農活,24個節氣都弄不太明白。我曾和我常去吃飯的一家餐館裡的服務員聊天,他們一個月1000來塊錢,穿的卻是Kappa、匡威,只要有空,還會帶女友去逛街、泡網吧,偶爾去K歌、看電影,4年時間,他已更換3款手機,2009年又買了一款1000元的手機。他還說,他打死也不回家,他已習慣了城市的生活。
如今新一代人的消費觀念已和老一代人截然不同,所以,我長線看好地產、服裝、零售、醫藥等內需股。
朋友們需明白,教育金積累的最好模式是長期投資,因為教育金要在少則10年,多則20年後,才需使用。而短線投資,固然可能賺很多錢,但同時得承擔很大的風險,這不符合我的投資原則,也不適合為瓜瓜積累教育金。
為寶寶理財,你的投資時機更寬裕。
為了瓜瓜的教育基金,我單獨設立了一個賬戶,這個賬戶我可以交易,但我不會從裡面抽資金,隔三岔五還會往裡倒點錢,相當於強制性的"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