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寶貝計劃 第2章 孩子,我養不起你! (2)
    現在孩子念個幼兒園,費用都趕上我們那會兒念大學了。孩子的教育費,到底要花多少錢?14年前,我進大學,記得當時大學一年的學費是1400元,寢室(8人一間)的費用為400元,當時我父母還有些遺憾,因為我前幾屆的學長,因名義上還屬於統分配,大學學雜費幾乎為"0"。而如今,瓜瓜若去讀早教,一節課的費用就是200元人民幣,錢固然越來越不值錢,但學費貴得有道理嗎?

    如今上學貴是客觀事實,最近的20年間,大學學費已經上漲了整整25倍,但即便學費貴,也不能阻止人們上大學。即使北大、清華的學費漲到了5萬元每年,我相信北大、清華的大門依然會被擠爆。

    畢竟上學貴的前提,是上學難。

    其實不僅是中國的學費在漲,美國的學費也在漲。若你準備今後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你可得從現在開始就看好自己的錢包了。

    財商小貼士

    不少父母省吃儉用,但一遇到寶寶的花費,就"理智"不起來了。寶寶所有的物品,都要用最好的,但真的有必要嗎?寶寶在吃上的開銷沒法省,但穿的衣服、玩的玩具,可以精打細算。一方面寶寶長得快,衣服往往只能穿一年,而同類系的玩具沒必要買太多。對80後父母而言,善用淘寶網購物是個好主意,衣服、玩具,用二手的又如何。

    根據全美大學理事會的調查顯示,美國4年制私立大學2009~2010學年的學雜費上升4.4%,漲到2.63萬美元。公立4年制大學本州生源和外州生源學雜費分別漲到7020美元和1.85萬美元(美國對報考州立大學的本州考生有學費優惠,也相當於回饋納稅者),而食宿費平均是8193美元。

    美國全國公共政府/高等教育中心主席卡藍表示,"高等教育現在是一邊倒的賣方市場"。卡藍指責,美國大學學費漲價時毫不手軟,"你到購物中心逛逛,哪個行業敢這麼漲價"。

    美國學費漲價的背後,是10年來美國家庭的淨收入幾乎原地踏步。

    那孩子的教育費,到底要花多少錢?

    在兒子出生前,我對自己說,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生命的延續,不要妄圖在下一代身上實現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在社會充斥著"成功學"的浮躁壓力下,小孩子只要健康快樂就足矣。換言之,當時我根本不相信什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之類的"鬼話",畢竟人生的目的不是在賽跑,孩子也不是劉翔,做最好的自己,形成好的性格,開心就好。

    但孩子出生後,我在逐漸改變。我仍驕傲於自己的理性與清醒,仍時刻"警惕"著那些營利性幼教機構的忽悠,但孩子母親卻願意嘗試各類教育方法,只要孩子有點滴進步,就異常高興,而我也逐漸接受了這種觀點。

    教育是種特殊的"消費",絕沒有性價比之分,孩子的進步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目前中產階級普遍都生一個孩子,在衡量成本與收益後,越來越多的人在教育上重質而不重量——盡可能地推遲生育年齡,在職業和收入較為穩定的時候才生育子女,在子女身上實現投入的最大化,而投入最大的恰是教育。

    中國的家長尤其重視教育,且願意花錢。因為我們發現,一個普通的農家孩子,只要努力,照樣可以去500強的大公司打工,有良好的教育經歷,絕對能為未來前途加分。

    在一個場合上,我曾遇到幾個家長在"曬"小孩的幼兒園開支。

    市示範幼兒園900元/月,蒙氏幼兒園2200元/月,國際幼兒園每月學費5900元,而一個公立二級幼兒園加上伙食費,每月只需要330元/月。

    你會選擇哪種?

    我們並沒有太多選擇。面對嬰兒潮,幼兒園,特別是名牌公辦幼兒園資源供應不足,幾萬元錢對於很多富裕的家庭而言已不是大問題。但問題是名牌公立幼兒園,單單有錢也進不去。

    我就曾遇到一個孩子上二級幼兒園的家長,她向我感歎:"大人能力有限呀,慚愧……"顯然,她口中的"能力"並不僅僅是金錢。

    近10年來,中國的教育制度也在逐漸異化。按照目前的發展進程,中國的教育制度會逐漸向美國靠攏,價廉質優的公立教育質量或將下降。

    眾所周知,美國公立教育的服務水平較私立學校有較大差距,最好的學校幾乎都是私立的。在美國,幾乎有10%的中小學是私立的,兩萬多所私立中小學擔負著500多萬名學生的教育重任。

    在美國這個多元社會中,私立教育為家長和學生提供了一種變通的教育方式,是公立教育的必要補充。

    而在中國國內,特別是一線城市,已有私立學校崛起的苗頭。

    如上海徐匯區就有所謂的私立"四大名小",它們的特點是在全區甚至全市招生,入學時需進行嚴格的考試;而公立學校中教育質量較為優秀的,學生均按戶口所在地就近入學,由此也產生了學區房的概念。在北京、上海等地,學區房與一街之隔的非學區房,每平方米單價往往相差1000~2000元。

    私立小學並非有錢就能進。以上海非常熱門的世界外國語小學為例,2009年共有4000名學生報名,但只錄取160名,錄取率只有4%,學生們會被測試智力、靈敏度、觀察能力、計算能力與表達能力等。進小學得"考試",入幼兒園也不輕鬆,一個朋友就曾和我說過,2009年4月她幾乎把時間全花在了帶孩子"趕考"上,由於幼兒園報名都在同一天,她更是讓老公、爸媽、公婆,早上5點各自去幾家幼兒園排隊報名。

    "鉛筆寫的條子一律辦妥,鋼筆寫的條子可辦可不辦,要是圓珠筆寫的條子,可以不用辦。"這就是傳說中的南京某知名公辦幼兒園招生潛規則,該幼兒園招80人卻收到800張關係條。

    不少中產階級父母還告訴我,他們購買學區房的目的竟然是為了"保底"。孩子上學的第一選擇是上私立小學,而住房對口的學區房只是為了"保底"之用。

    儘管有不少人指責"獨一代"的教育觀念異化了小孩的教育成長過程,但這也無可厚非,哪個父母不想給子女力所能及最好的呢?

    一位將"擇校"進行到底的母親對我說:"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只是希望給小孩創造的一個環境,能讓他找到很多和他差不多的同伴一起玩耍。當初之所以想到要擇校,完全是從給小孩一個適合成長的環境的想法出發,一起玩耍的同伴穿著整潔、懂禮貌、興趣相投,這樣我們就放心了"。

    但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所付出的代價絕對不菲。太多人為了讓孩子從生下來就受到更好的教育,往往願意傾盡所有。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為了能考上好的小學,上好的小學是為上好的中學,而好的中學意味著好的大學,上了好的大學,才有好的工作,孩子從小到大始終背負層層壓力。

    但我們又該怎麼辦?今天,教育顯得比歷史上的任何時代都更為重要,而競爭也更為激烈。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決心背後,是一年數萬元的嬰幼兒教育經費的投入,絕對不比大學生所需的費用低。

    孩子一旦呱呱落地,教育競賽已經啟動!

    我不知道,20年後,當瓜瓜長大後,大學的學費又會是多少,會是怎樣一個天文數字。電視劇《成長的煩惱》中,被邁克領回家的路克(由後來紅遍全球的萊昂納多o迪卡普裡奧扮演)在生日晚會上得到了西弗夫婦的一份禮物——一張大學學費存單。

    寶寶的教育金,你準備好了嗎?

    財商小貼士

    因為"嬰兒潮",無論是早教市場、雙語國際學校,還是花樣繁多的藝術類課程,無不受到80後父母的追捧。其實,為孩子安排過多的課程,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而直接催熱幼兒教育市場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工作太忙。在我看來,父母給孩子樹立多支持、多表揚、多肯定、多欣賞、多自主、多選擇的養育環境,遠比"盲目"埋單,上各式各樣的培訓班重要得多。

    我們的孩子都是"百萬寶貝"

    根據我的估算,養育一個孩子到大學本科畢業,恐怕至少得花100萬元,其中教育費用與養育費用各佔一半。不管在什麼階段,算一算每個月孩子都要花將近2500元,只是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花費項目罷了。而這些,還是以小學、中學都念公立學校,另外只讀一兩個藝術、語言培訓班來估算的。

    當然父母若收入高,可以讓子女小學、中學都念私立學校,從小請家教,寒暑假出國過夏令營,高中、大學到海外留學……但以這種方式培養一個孩子,花費恐怕不止200萬元。

    100萬元高嗎?看你跟誰比較。若是跟全世界的白領精英家庭投資在子女身上的教育費用相比,這可能低於平均值。《經濟學人》

    的一篇調查專題顯示,早在2005年,全球白領家庭子女的教育費用就已經超過每人30萬美元。而據《華爾街日報》的計算,在美國,富裕家庭將一個孩子撫養到17歲的最低開銷為80萬美元,如果再算上私立學校等額外開銷的話,總開銷將增加到160萬美元。

    我曾與一位香港朋友聊天說起瓜瓜以後的養育費用估計為100萬元時,他的第一感覺是恐怕不夠,他告訴我恐怕漏算(或低估)了通貨膨脹的威力。他說,香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養育一個孩子的費用大概為600萬港元。

    事實上,這個支出還漏算了一個很大的開銷——房產。

    在孩子出生後,為給孩子留出更大的活動空間,房子往往需要升級,二室升級為三室,三室升級為四室。若加上學區房費用,孩子的養育費用更高。而在房價一路上漲的背景下,為了滿足空間的需求,只能犧牲距離,住得離市區越來越遠,由此又催生對私人交通工具的需求。同時,孩子也需要更大的活動半徑,於是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在添了孩子後,決定買車。

    這還不是全部。我有位朋友,他的戶口不在上海,妻子是上海的集體戶口,孩子出生後固然可以落戶在上海,但前提是必須在上海買房。對他們來說,孩子出生就意味著必須花上上百萬元來買房。

    當然,大部分父母可將房產視為投資,而非花費,想到這裡,我們的心情可放輕鬆些。

    與"招商銀行行長"(生女兒的父母)相比,"建設銀行行長"們還有個另外一筆"花費"——婚房。

    中國的父母實在太好了,他們總覺得,按照現在的房價,剛剛走上社會的孩子們恐怕長時間內沒有能力購買自己的住房。而這也是"磚家"們所說的"丈母娘推高房價、父母為子女買房是推漲房價"的由來。

    曾和一位生女兒的朋友閒聊,他笑著對我說,以後他女兒結婚,只要送她輛汽車就行了,而我則不屑一顧,買汽車的錢,恐怕還不夠我給我兒子買個廁所。的確,現在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一套房產價格,恐怕能買10輛中檔汽車。

    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覺得,在子女身上的投資,永遠是比股票、地產更好的投資,因為它不但擁有更高的投資回報率,還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對我們來說,子女教育是絕對划算的投資。

    顯然,我們的孩子都是"百萬寶貝"。這場世界級的教育競賽讓人膽戰心驚,但父母這些眼前的付出,極有可能換來日後豐厚的回報。

    看到這裡,也許你對養育小孩的成本感到有些恐懼。我更是聽到一些朋友反映:"沒有經濟能力,乾脆就不生,不能讓孩子受罪","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把孩子生出來,不是害了一家嘛"!

    其實,結婚生子是人們生活和思維的常態,是出於生物遺傳的自然規律。不管是選擇做"孩奴",還是"丁克",都是個人的權利。

    當然,對於大多數80後而言,成為"孩奴"是躲不掉的剛性需求。

    現實情況是,一方面我們感慨孩子的培養費用不斷飆升,另一方面大多數人結婚幾年後一般還是會要孩子,原因就在於花費並沒有誇張到養不起孩子的地步。平常老百姓生個孩子,沒有必要到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醫生接生,不必喝最好的奶粉,不必上最好的幼兒園,不必去學鋼琴,也不必為了上重點學校花費擇校費等等。雖然每個人都想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長條件,但是也不必超出個人能力範圍,勉強自己,孩子的培養和教育費用是完全可以選擇和掌控的。

    財商小貼士

    在為孩子消費前,我們應仔細想想,這是孩子真的需要,還是因為商家的宣傳,抑或是從眾的心理?經濟發展了,消費選擇多了,這固然是好事,但花錢多少並不是衡量對孩子的關心程度的唯一標準。實際上,給孩子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比一個豐富的物質世界更為重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