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自殺式7:問題不斷卻不提供解決方案
金傑升任為研發部部門經理,主持新產品的研發工作。薛謙是研發部的員工,每次召開研討會,他都會提出很多問題,對於別人的提案,他一位質疑和否定,卻沒有建設性的意見,很多想法都因為他的反對而擱置。
有一次,薛謙照例在研討會上提出很多問題,大家一度限於沉默,討論的氣氛很低沉。金傑忍無可忍,反問薛謙:「請問,你有解決方案嗎?」
薛謙搖頭無語。
金傑怒道:「既然沒有解決方案,提出一大堆問題有什麼用!提出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如果因為問題存在就放棄,那我們還要不要做事了?」
薛謙無言以對。
提出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身為職場人,僅僅提出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一位提問,卻無法提供解決方案,只會變身為「問題先生」,惹來別人的反感。
你是不是「問題專業戶」?
在組織中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就是當組織決定做出某項行為的時候,總會遭遇很多來自組織成員的問題,最後,組織行為被放棄。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你決定做一件事,卻遭到「問題炮彈」的轟炸,這些炮彈來自家長、朋友、同事、上司、親人……最後,你認輸了,不再做那件事了。
我們一次又一次在問題面前繳械投降,卻從未意識到正是這些問題扼殺了我們的創造性。很多偉大的創新在開始階段都被人們認為「不可能」,都被一堆的問題簇擁著。如果輕易向問題妥協,那麼我們今天又怎麼會享受到這些創新所帶來的好處。
雖然我們深受問題的迫害,卻常常在無意中充當了「問題專業戶」的角色。請仔細回想一下,你是否曾在同事呈出某項提案後狠狠地潑他(她)冷水,告訴他(她)「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根本不可能實現——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明擺著。雖然你提出了問題,但沒有解決方法。
小時候,大人們常常粗暴地告訴我們——不可以!然而,為什麼不可以?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怎麼解決問題?這些他們卻忽略不說,於是,我們的創造激情被挫傷,我們探索世界的熱情被熄滅,我們動手實踐的渴望被打壓。
無謂的抱怨
問題的出現在所難免。別指望順風順水,遭遇問題才是正常的,沒有問題恰恰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平靜的表現可能隱藏著更大的問題。
遭遇問題,這對於每一位職場人士而言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了,然而,我們對待問題的態度卻千差萬別。有人在問題面前喋喋抱怨——抱怨上司不給予支持,抱怨同事配合不默契,抱怨下屬執行不到位……
抱怨對於問題的解決起不到任何積極作用,反而會引起誤會,造成對立的局面,挫傷工作的熱情,破壞和諧的工作氛圍。人與人之間80%的矛盾是因為溝通不暢,無謂的抱怨只會阻礙溝通的渠道。
匯報問題就足夠了嗎?
為了逃避責任,為了少承擔些任務,我們常常草率地對上司說「做不到」。你告訴上司:「現在面臨著五大問題,它們分別是……」匯報完問題後,你追問上司:「現在,該怎麼辦?」
上司沉默片刻,然後對你說:「讓我想想。」
就這樣,你與問題脫離了關係,因為這時候,問題的承擔者已經由你轉移為上司,上司必須思考出解決方案然後告訴你,否則,將是上司的失職。
這樣的情況在職場太普遍了。無論是普通職員還是管理者,似乎對此習以為常。
然而,這卻是一件極不合理的現象。如果下屬的所有問題都轉移到管理者身上,那麼,管理者將陷入問題的深淵,不能自拔,根本沒有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下屬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工作時間增加,能力也不會有所提升。
逃避問題
人們都不希望與問題相遇,可是,問題一旦出現,逃避卻是不明智的行為。有人因為逃避問題而輟學,有人因為逃避問題當了逃兵,有人因為逃避問題而拋棄自己創辦的企業攜款逃跑,有人因為逃避問題一次又一次地選擇跳槽……
逃避也許能換來短時間內的解脫,眼不見則心不煩,可是,逃避並不能讓問題得到解決,相反,這些被擱置的問題可能像疾病一樣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間,變得越來越嚴重,而且,逃避可能伴隨著新問題的產生。逃避行為是不負責任、不誠信的表現,會讓你的上司、下屬、同事、客戶、合作夥伴等對你產生惡劣的印象。
我們一再降低要求和標準,就是為了避開問題。但是,成功地繞開了問題之後,是否能夠令上司滿意?是否經得起市場的檢驗?是否能夠讓客戶買單?
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可以重新制訂標準,然而,我們並不是自我行為的最終檢驗者,只有讓服務對像滿意,我們的付出才有意義。
解決問題是你的天職
初入職場,我曾和大多數職場人一樣,態度端正,手腳勤快,盡心盡力地完成上司佈置的工作。只是,我們總在無意中犯下錯誤。例如:做完了工作卻沒有及時、主動地向上司匯報情況,一直等到上司問起才說明情況。又如:做事缺乏計劃,總是想到什麼做什麼;執行完任務後,就無所事事地等待上司安排下一個任務,從不針對目標制訂計劃,自主執行。
完成任務≠解決問題
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我逐漸意識到這些錯誤並非無傷大雅,而是非常嚴重甚至是致命的。我們通常以為,遵照上司的指示,完成任務就意味著工作的結束。於是,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對上司說——
「我打過電話給供應商了,他們沒有符合要求的零部件。」
「我已經催了很多次,但客戶就是不肯付款,我實在沒辦法。」
「由於找不到能夠解決技術問題的專家,我們只能放棄這套系統了。」
「我盡力了,但確實沒辦法。」
「對不起,我辦不到。」
「做這件事太困難了。」
「這幾乎不可能。」
你或許認為,自己確實做出了努力,而且也遵照上司的指示去做了,所以結果如何不關自己的事。可是,請換位思考,假設你身為管理者,希望自己的下屬是沒有想法、不會思考、不能解決問題的人嗎?
完成任務並不等於解決問題。上司讓你去一家指定的供應商那裡採購零部件,你發現這家供應商沒貨了,於是回來向上司匯報,任務到此完成了。可是,問題解決了嗎?顯然沒有,倉庫裡依然缺少零部件,生產無法繼續,定單不能完成,公司很可能因此損失金錢和信譽。
怎樣才算解決問題呢?為了解決問題,你需要詢問這家供應商,能不能定制這些零部件,定制的成本是多少?時間要多久?然後對照採購預算和時間要求決定是否定制。如果定制來不及了,你需要再尋找幾家供應商,瞭解這些供應商有沒有要求採購的零部件,並且分別詢問價格。如果這些供應商都沒有貨,你需要與相關部門的專家或技術人員溝通,詢問他們能夠用其它的材料代替。
上司需要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地完成任務。如果你總是局限於完成任務的層級,那麼,你永遠只是配角,也許很辛苦,但未必能得到上司的賞識。因為如果是你,你也會青睞於能夠幫你解決問題的人——這是人之常情,你必須懂!
提問的目的
你一定在很多場合遭遇過這樣的情況——當某個人說出一個想法時,必然有很多人針對這個想法提出問題。人們似乎為了證明自己高人一籌,所以想方設法提出各種難以解答的問題。因為問題太多,而且一時無法解答,所以這個想法就擱置了。
我清楚地記得,有一次開會,一個提案遭到了「問題炮彈」的轟炸。炮火正酣的時候,會議主持者說了這樣一段話,我至今仍舊印象深刻。
這段話是——「我們今天在這裡討論,目的是設法把這件事做成,而不是尋找理由不做這件事。所以,不要一味地提出問題,而不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這段話令所有參與討論的人都恍然大悟。是啊!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事情辦成,而不是尋找理由不去做事。於是,所有人提問的出發點不再是純粹的質疑或者炫耀,而是為了使提案趨於完善和可行。
提出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
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只有將注意力集中於解決問題,提問才具有意義,否則,提問就會演變為質疑、反對或挑釁。
一位地提問還會遭到別人的反感和排斥。常常有人因為看不慣連連提問的人,就反問他們:「請問,您有何高見?我倒想聽聽。」那些只是單純提出問題的人,就無言以對了,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好。
【自救法】
真誠地提問
「你的想法一點也不切合實際!」「虧你想得出這個方案!」「你覺得這可行嗎?」……這是我們在否定他人想法時常說的話。
曾任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說過,如果自己的決策的正確率達到75%,那就已經達到了他對自己的最高期望。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曾說過:「如果你能確定自己的判斷有55%是一定正確的,那你就能到華爾街上呼風喚雨,賺進無數的財富。」
卓越人士的判斷的正確率也只能如此,我們又有多少自信呢?所以,當別人提出想法或方案時,不要草率地給予否定,因為你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確!
當你確認無疑的時候,直截了當地指出對方的錯誤,他們就會心悅誠服地接受嗎?怎麼可能!
你的不恰當的表述方式、不尊重的身體語言(音調、眼神、手勢等)和好不委婉的露骨批評,都可能刺傷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對你談話的內容甚至你本人產生厭惡之情。換而言之,你的提問除了換來厭惡,沒有其它任何意義。
謝玲是某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她的重要職責就是為公司設計並執行一套激勵制度,使業務部門的員工產出更多的定單,幫助公司更好地贏利。
由於公司引進了大量新產品和新項目,每個產品和項目的成本與利潤都有所不同,之前的激勵制度已經不再符合現在的要求了。謝玲花費了很大的精力,重新設計了一套合適的激勵制度,並帶著這個制度走進了會議室。
謝玲直截了當地指出了現行激勵制度的種種缺陷,並提出自己的修正方案。信心滿滿的她,卻出人意料地遭到了圍攻,因為自己過於直接和毫無技巧可言的表述方式,讓業務部的各個主管們感覺很丟面子,於是他們毫不留情地給予了反擊,使謝玲陷入了為新制度處處辯解的不利狀況。
最後,謝玲的提案遭到了否決。
無論你的出發點多麼善意、無私、純粹,都會因為不恰當的提問方式而讓別人誤會,成為得罪別人的引線。因此,掌握正確的提問方式是迫在眉睫的事。以下是一些正確的表述,供你參考。
「你的想法很棒!」
沒有人真的拒絕別人對自己的讚美,而且,讚美別人總不會招惹麻煩。即使別人的想法和提案真的非常糟糕,你也要在發表自己的觀點之前好不吝嗇地誇獎說:「你的想法很棒!」
說出這句話,對你而言不會有任何損失,而對別人卻是尊重和肯定。在展開實質性地批判和否定之前,先說出這句話緩和一下,會讓別人不傷顏面,也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
在說出「你的想法很棒」之後闡述自己的觀點,會讓對方感覺你是在他(她)的基礎上做了補充和完善,而不是推翻自己,在自己的對立面重豎大旗。沒有人願意自己被推翻(包括你自己),你要做的是順應人們的自然心理。
「我的看法也不一定正確。」
不要當面說出別人的不對,這樣會對你很有好處。因為在說別人不對之前,你真的確定自己對嗎?
我們發現,自己決定改變主意,這並沒有什麼困難。可是,如果有人當面粗暴地說我們錯了,我們必定對此感到憤怒,進而更加堅信自己。其實,我們在乎的不是自己對或錯,而是受到威脅的自尊心。被別人當面指出錯誤,這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如果在提問之前謙虛地說一句:「我的看法也不一定正確。」那麼,誰還會拒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