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地工作 第3章 誰該為你的抱怨「買單」 (2)
    然而,工作了兩年後,她忽然感到這個工作很乏味。因為她覺得這份工作遠遠沒有給自己帶來樂趣和快感。她為此總是抱怨:「自從來到這家單位到現在,我的工作僅僅是負責打字、錄入一些資訊,或者幫助責任編輯整理一些文字資料而已,太沒意思了,根本沒有展示自我的機會。」

    儘管她的收入還算不菲,但她對這個工作越來越不感興趣,為此準備跳槽。她的一個朋友問她,希望得到一份什麼樣的工作時。

    suri先是沉思了一會,繼而說:「其實我對這家單位還是蠻眷戀的,這裡的環境和人都很不錯。我只是不滿足於現在的職位,我希望能夠獨立地策劃一些選題,因為我感覺我的大腦遠遠比我的手來得有用。其實,如果由我來做策劃編輯,我相信會做得更好。只是領導沒能認識到我有這種能力,哎,真不知道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說到這裡,朋友們大致明白了,suri其實並不是對現在她所從事的工作感到了厭倦。她想著手用自己的想法來做這個雜誌,只是以她的職位和地位,她只能從事一些打雜的工作。對此,她產生了一種自己的才華沒能得到單位認識、缺少伯樂的感覺。

    和suri一樣,很多在職場多年的工作者都會抱怨:眼看著別人因為工作出色和努力而步步高陞,走向成功,而自己多年還在重複著剛踏入職場時走的老路。

    相當一部分的抱怨者,他們的視線總放在別人的晉陞際遇上,滿心想的都是「他做的工作,我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其實,總把目光投向別人,未必是壞事,至少可以學習別人的優點和強項。然而,很多人在看別人時,卻不是以學習的態度。而是以一種不屑、嫉妒的心態去看的。似乎他們都忘了,走路要一步一步走,事情要腳踏實地地做。

    Suri其實進入了一個誤區,既然你認為自己的頭腦好,為什麼只知道一味的抱怨而不向領導展示呢?自己可以學著策劃一下、自己可以多提提建議。你自己不積極努力的展示自我而是坐等機會的來臨,恐怕這和守株待兔沒有什麼區別。

    而且,他們忘記了一點:你站在的角度去看別人的工作的時候,別人的辛勞、難處你未必知道。這也是一種圍城心態。因此,應該立刻拋棄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積極努力的展現自己,從而讓領導有信心讓你去做這件事情才是重要的。由此,抱怨的人應該彎下腰來看看自我,建立如下好的觀念,如此才能獲得領導的垂青。

    第一,好的職位要靠自己努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好的職位從不是從天而降的,除非老闆腦袋出問題了,他才會願意找一個從沒在這個崗位上歷練過的新人,去擔任一項重要的工作。

    第二,好的職位是靠業績博取的。即便有慧眼識珠者,也需要這顆寶石發出耀眼的光澤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而一些職場人士,在把精力和心思花在這種好高騖遠的臆想時,並沒有去想如何借助自己現有的平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自己發出寶石一般的光輝。

    當你沒有更好的途徑去展現自己的能力時,目前的崗位就是唯一的也是最保險的發揮才能的平台,借助這個平台,讓老闆認識你、賞識你,無疑是明智之舉。

    我們在翻閱娛樂新聞時會發現,很多大牌明星,甚至是影帝影后,在剛出道時無非是劇組的一個三流小演員。在早期的影視作品中,他們一般都充當一些「跑龍套」的角色。大名鼎鼎的周星馳,剛出道時就是這樣一個小角色。今天我們也可以在很多上世紀80年代初的香港影視劇中看到他的身影——不過你要仔細看,他的出鏡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幾秒鐘,並且很有可能在一集中頻頻以不同的身份出現。

    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周星馳談到了他剛出道時的經歷:「在一部80年代初的動作劇集中(他說的是黃日華、翁美玲主演的《射鵰英雄傳》),我飾演一個被女主角殺死的乞丐。我記得當時導演說女主角一掌就把我打死。我對導演說,能不能當第一掌下來的時候,我擋一下,讓她第二掌再把我殺死,我想這樣我就可以多出鏡幾秒鐘了。導演說:『快點拍戲,不要話那麼多。』其實當時我還是感覺演戲是個有趣的工作,即使我的意見不被採納,只要能提出來就很開心。之後我也不斷地提出我的看法。當然,這些想法和看法被一再地拒絕,直到終於有一次被接受了。」

    大牌明星周星馳的這段經歷,是不是對在職場中打拼多年並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的人們有些啟發呢?

    更多時候,在面對自己的不遇處境時,我們更應該多問問自己,而不是把目光都放在那些臆想上。在現在的崗位上,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使自己的才華得到展現,才真正是使自己擺脫困境,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好,坐下來,放下你的對未來和對工作的幻想,問自己如下幾個問題,清楚了這些,你就會覺得前途有了一點光芒。

    1.你現在的職業是有發展的職業嗎?

    2.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是否做到了一絲不苟、兢兢業業?

    3.你在自己的工作中可曾做出過什麼「彩」沒有?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成績嗎?

    4.你的工作能否讓你發掘出使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

    5.你是否想到過為自己創造機會,讓更多的人認識你的才華?

    6.你是否想過或是正在進行充電學習?

    7.你自己感覺距離你理想的職位,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好,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對身邊充滿抱怨,回答清楚這幾個問題,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發展有幫助的答案的。

    自身能力不足

    大凡抱怨自己懷才不遇者,都自認為有很強的能力。但是,對於一些極度自信者,我們需要對他的才能報以懷疑態度。太過自信就是自負,一個自負的人,不但他自認為的才能要大打折扣,他的懷才不遇的客觀原因是否存在也會被大大的存疑。

    因此,在你自認為懷才不遇時,先咬咬牙,殘酷地先問自己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我,真的有才嗎?

    在我國的歷史和民間傳說中,往往流傳著一種敘述模式:清官與貪官針鋒相對、勢不兩立。往往,清官的代表是這樣一種形象——有才學、清正廉明、剛正不阿、敢於直言上諫;而貪官的代表卻是這樣一種臉譜——不學無術、貪贓枉法、朋黨林立、阿諛奉承。

    在清官的傳說中,還伴有這樣一種感情——懷才不遇。真正能對政事起到關鍵作用的職位,如戶部、大學士等職位往往被貪官所佔據,清官們一般都是些費力不討好的工作崗位。

    在歷史上,不少以「清流」為旗號的黨人都是這樣自居,大肆抱怨當局用人不當,如明末的復社等。一般而言,民間的言論也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認為是當局的過錯才使這些才子們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

    可是,翻檢史料我們就會發現,這些「清流」的才子們,往往只是詩詞文章的高手而已,用現在的話說,應當是文化界的才子,而非施政的能人。從這個角度上說,對於行政管理職位,更需要的是上傳下達、能辦實事的人才,往往這些工作在那些才子們的眼裡會變成「惟上」的行為,是不折不扣的拍馬屁。

    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無法適應崗位需要,才子們只能回家寫文章抨擊時政了。其實,對於自己是否真的有才,大多數人還是能有一個相對可靠的評價。試想,如果一個人站在大街上高喊「我是天才」時,我們會如何?肯定會有熱心的市民打電話給精神病院。

    懷才不遇者卻經常扮演大街上高喊「我是天才」的角色。現在更有了很好的平台——網絡。他們利用網絡抒發著自己對於現實、領導的不滿,由此,也就引來了更多人的同情。然而,在網下的現實社會,仔細考察一下他的業績卻會發現:他高估了自己。

    儘管狂妄自大的人不多,但大多數懷才不遇者對自己才能的認識往往會出現偏差。因為,他們自以為傲的才華往往沒有經過實踐的真正考驗。更多的是自己的才華和工作崗位要求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他們往往不知道自己懷的「才」和職業需要的「才」根本不相關。

    近年來的就業壓力讓很多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們頗感鬱悶,玉兒就是其中之一。在經歷了將近一年的面試失敗後,玉兒為自己起了個網名「懷才不遇的玉」。她時常有著這樣的想法:

    想想自己,北大中文系的畢業生,平時在學校學習成績均在本專業名列前茅,從訓詁學、到現代詩歌,門門課都是名列前茅。其他同學在平時都把休息時間,用在了逛街、K歌、談戀愛等上面,我則泡在圖書館。可現在呢?那些學習平平,平時鬆懈散淡的同學卻紛紛找到了不錯的工作,而我呢?鬱悶呀!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為什麼偏偏是我屢次面試碰壁?難道我的才學真的沒有一家單位認可嗎?

    抱著這些想法,她來到了一家知名的就業指導機構進行咨詢。就業指導師在聽完了她的訴說後,又詢問了一年來她所應聘的公司和職位,最後對她說:「其實這是你的問題。」

    當聽到這個結論時,玉兒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自己的問題?我認為我的能力很強,對於專業來說,我幾乎可以說對專業知識掌握得很精了,並且我認為我能夠勝任這些崗位,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們都拒絕了我。

    指導老師在平穩了她的情緒後告訴她:其實她的問題恰恰在於太注重專業才能而忽略了生活的才能。誠然,對於專業知識也許她確實無可挑剔。但是,對於用人的公司來說,只有有用的「才」才是真正的「才」,而據玉兒的敘述來看,對於用人單位,她的「才」其實至多算是個人修養而已,對於工作所需要的諸如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溝通技巧等,玉兒實在是比較欠缺。

    職業操守太差

    「德,才之資也」,有人說,德是才的資本,厚德方能載物。如果只有才而缺德,才是很難發揮出優勢的。如果說,一個人的才能有限,那他可能會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艱難一些。因為最先被提拔、被賞識的人肯定是「有才」的人,但無論如何機會總會輪到他們。

    問題在於,如果一個人缺少了職業操守,沒有職業道德。那麼,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人在職業生涯中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或者說,即便小有成功,也不可能走得很遠。因為,少才,可以學;缺德,不可救藥。

    職場中,我們能看到很多有才無德的人,他們通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可能在工作和業績上是一匹黑馬,成績驕人。但如果接觸久了,你會發現他們一般而言,都會為了業績,而在工作中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拋卻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他們忘記了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按照老百姓的俗話就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蘇總是京城廣告界一位小有名氣的人物,公司的廣告業務基本可以讓其他同行汗顏。早年曾從事過人力資源管理的他,對企業用人方面似乎很有心得。談起人力資源管理,蘇總往往有驚人之語。在一次課程指導中他說:「要求員工德才兼備是沒有必要的,員工可以缺德。」此語一出,聽課的人們一片嘩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