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是阿里巴巴2004年才開始推出的一個概念。此時,阿里巴巴已經作出了一個行業領跑者的姿態,開始通過各種途徑為電子商務爭取社會資源了。
網商背景
2004年,阿里巴巴在杭州世貿大飯店召開了第一屆網商大會,從這次會議開始,阿里巴巴擺出領跑者的姿態,正式向社會發佈了「網商」的概念。
對於很多人來說,網商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而對於阿里巴巴,這已經是一個被研究了兩三年的課題了。
在一份受阿里巴巴委託、由著名網絡評論家方興東領導的互聯網研究機構——互聯網實驗室——所做的課題研究報告中,他們這樣描述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一、到2004年6月,中國網民已經突破8700萬,上網計算機數量已經達到3630萬台(而到2005年的這個時候,中國的網民人數已經突破了1億);
二、通過歷史趨勢,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互聯網驚人的成長,而互聯網世界唯一不變的正是這種十分迅猛的變化;
三、2004年調查統計數字後面孕育的是這樣兩個事實:其一,中國互聯網發展規模已經非常可觀;其二,也是更重要的,在新的規模中孕育著互聯網新的應用與需求的變化。
顯然,這種被他們稱為「互聯網新的應用與需求的變化」將會包含阿里巴巴所提出的「網商」的概念。那麼,他們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呢?我們還是來看看這份報告,報告這樣描述了網民的需求:
1998年、1999年和2000年,網民以單向獲取信息為主;2001年到2003年,網民對休閒娛樂和交友的需求明顯上升,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以獲取信息為主要目的的網民減少了;但這種變化對於網民來說並不是一種需求替代另外一種需求,而是一種需求滿足以後,隨著網絡基礎環境的改善而提出新的需求;網民最初上網獲得的需求,如獲取信息、收發電子郵件以及搜索是基本需求,隨著這些基本需求的滿足和互聯網的發展,網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並能夠得到滿足,如休閒娛樂、交友和經商的需求。
作為一種證據,歷次互聯網統計報告都表明,網民中擁有E-mail的比例達到99%以上。另外,歷次調查都表明,新聞和搜索一直是網民最常使用的互聯網服務。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總是在力圖滿足某種需求,一旦一種需求得到滿足,就會有另一種需求取而代之。一般來說,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較高層次的需求才會有足夠的活力驅動行為。
互聯網網民的需求也表現出了以上特徵。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民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以後,網民的興奮點會轉移到更高層次的需求。而網民的需求從信息需求逐步向交友、休閒娛樂進而向工作經商方向轉化,無疑是符合馬斯洛的這種理論的。
展望未來,網絡將越來越像一個社會,與真實社會一樣,什麼人都會有,而不僅僅限於技術人員和年輕人;什麼需求都會產生,而不僅僅限於新聞、電子郵件、娛樂交友;同樣,經商的需求也會大量湧現。中國網民的結構特徵正在走向均衡與合理。
根據上面的描述,互聯網實驗室和阿里巴巴都認為,在當下中國的上網人口已經接近和超過1億的時候,互聯網已經進入了一個真實的社會,網民已經從單純的瀏覽上升到了休閒娛樂和交友的水平。此時,網民更多地應該是升格為網友了,因為在互聯網面前,他們已經從一個個被動的受眾變成了主動的參與者。
這種看法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就在阿里巴巴推出「網商」概念的同時,一股由美國吹來的「WEB2.0」之風已經開始明顯地影響中國。就在2004年5月18日,明尼蘇達波利斯迪安大道2925號,一百餘位美國互聯網從業者聚集到一個叫凱爾宏沙灘俱樂部的地方,這群自稱明尼蘇達交互行銷協會的成員整個晚上就是探討一個問題——WEB2.0。
這些人的看法與阿里巴巴和互聯網實驗室的這份報告相同的地方在於,他們肯定了網民成為網友的過程,同時他們認為網友將會有更多的事情可做。
除了美國人的這個神仙會外,前面提到的風險投資商對互聯網新的一輪投資熱也是基於這樣一種考慮:人們在互聯網上的活動開始增加了,因此,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又重新變得可投資了。除了門戶網站已經跑馬圈地做完了以外,新的機會開始在中國大量出現了,而現在的時代離賺錢更近:娛樂上來了,而人們是願意為娛樂付錢的。
風險投資商們因此瘋狂地往娛樂裡扔錢,孫正義為此向盛大一擲就是4000萬美元,而在很長時間內陳天橋都一直把這筆錢放在銀行裡睡覺。所有的網絡遊戲都得到了巨大的投入,同時因為網絡遊戲的迅速普及,陳天橋獲得了巨大的現金流,以至於他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成為胡潤排行榜上的中國首富。
可是阿里巴巴在哪裡?網商又在哪裡?
我們接著看這份報告,它用美國的情況來作了一個分析並引申到了中國:
在美國,當前贏利狀況最最好的互聯網企業是電子商務企業。
以eBay為例。eBay的用戶已經超過7000萬。在eBay的交易平台上,2003年全年的總商品銷售額達到7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53%,eBay本身的收入也增長到6.48億美元。
根據Nielsen/NetRatings2004年3月的最新調查,美國的互聯網人口已經突破了2億大關,佔到了美國兩歲以上人口的將近3/4。婦女在網民中所佔的比例較高,年齡在35歲到54歲的女性中,有82%都在家裡上網,總數達到3460萬人。而這一年齡段的男性中,有80%是網絡用戶,總數為3240萬人。25歲到34歲的年齡段裡,有74%的女性屬於網民,男性則為75.6%。美國如此高比例的人口上網,25歲到54歲年齡段的上網人口比例達到了80%左右,這一部分人收入高,消費能力強。而且女性網民多,購物慾望強烈,是網絡消費的主力。
關於中國,它說: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當然不會完全沿著美國的軌跡走,但是會大致相似。關於未來幾年的中國互聯網,以下發展是可以預計的:網民基數可觀,增長潛力巨大。中國互聯網用戶未來5年將會超越美國躍居全球首位。中國互聯網用戶已經突破了8700萬而且還在迅速增長,預計未來5年將會超越美國躍居全球互聯網用戶首位。中國有12億人口(現為13億),而只有6%的人在使用互聯網,即使在北京這樣國內上網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也只有28%的人在使用互聯網,而美國互聯網普及率已經超過了60%,從中可以看出中國互聯網的增長潛力。中國互聯網網民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全球互聯網上使用漢語的人數已經有9000萬之多,佔全球互聯網人口的12%,僅次於使用英語的網民,居於第二位。中國寬帶上網用戶數量的增長明顯快於其他方式上網用戶數的增長,這從一個側面表明基礎設施的迅速改善。
網絡社會化趨勢。由於上網門檻降低、網民人數的增長和網民結構趨於均衡與合理,以及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網民在原有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不斷提出新的需求,網民需求逐漸開始多樣化,網絡越來越像一個社會,通過網絡經商的需求自然形成。
因此,這份報告的結論是:
總體上,當前中國互聯網網民的特點和基礎設施都類似於美國三四年前的情形。儘管中國互聯網企業抓住了短信和在線遊戲的互聯網應用,成功開創了獨特的互聯網贏利模式。但是,就長期和根本趨勢而言,隨著網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和網民分佈的多元化,網上消費和經商會逐漸像真實社會一樣成為主流形態。美國的今天就是明天的中國,3年後,在中國互聯網市場的主角必定是電子商務企業。
在這樣的基礎上,這份報告進而推出了「網商」的概念:
網商是運用電子商務工具,在互聯網上進行商業活動的商人和企業家。
進入2004年,「網商時代」開始來臨,「網商」開始成為互聯網世界新的主題。
同步不同步
「從理論上說,中國的互聯網與美國是同步的,美國某天在什麼地方開了一個關於互聯網什麼內容的會,第二天中國就都知道了,而且確實也有人會馬上仿照著去做,當然做成做不成是另外一回事」,一位互聯網從業人員這樣說。
不過,在經歷了將近十年的摸爬滾打之後,中國互聯網行業現在正在變得成熟起來。從業者似乎看到了一個事實,這也是一個基礎問題,體現在數字上,就是上網人數。中國現在有1億網民,看起來數量似乎不小,但與美國也許同樣是1億數量的網民比起來,他們有50%的上網率,而中國則不到10%。這就是根本性的差別。
「我們以前生活在一個不真實的世界裡。」那位互聯網從業人員說,「周圍都是IT圈內人,有著良好的技術基礎。我們認為他們能看到的前景所有人都能看到,而這是錯誤的。這種錯誤是互聯網熱潮中那些看似有偉大未來,卻敗得一塌糊塗的公司失敗的根本原因。」
什麼是中國互聯網的根本背景?有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流傳得很廣的笑話,說一個互聯網公司的銷售人員到一家公司去試圖說服老總,由他們來幫助那家公司建立公司自己的網站。公司的老總在聽取了銷售人員的說法後,很認真地問他們:「你們說了網站頁面的正面,我想看看這頁面的反面是什麼東西。」另外一個老總疑惑地說:「你說我可以有三個郵箱,那我把一個郵箱放在辦公室,一個放在家裡,還有一個我放在哪裡呢?」
這就是中國互聯網的根本背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也許可以真正理解馬雲為什麼要說阿里巴巴是「東方的智慧,西方的運作」。中國現在有1億上網人口,而這1億人口中可能有一兩成都是與IT相關的從業者。在更早的時期,這個比例可能更高。如果說1億網民中有1000多萬人是在從事與IT相關的事情的話,那麼到5000萬網民的時候這個比例可能是800萬人,3000萬網民的時候這個比例可能是600萬人。所以,從業者眼中看到的是一個虛無的互聯網中國。
而馬雲無疑知道這個秘密。從根本上說,這個互聯網公司的CEO從來就不是一個真正具有「互聯網精神」的人,他更像一個中國的生意人,而這恰恰成就了阿里巴巴。因為馬雲知道怎樣用生意人的眼光來要求互聯網,知道如何把互聯網技術運用得符合生意人的胃口,並從中國的生意人口袋裡把錢弄出來。而當互聯網行業真正的從業人員開始悟到這個事實的時候,阿里巴巴已經作為一個真正「中國」的電子商務網站站到了世界的行列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