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第10章 創業 (3)
    這種抽像的總結可以用更具體的事例來說明。「比如說在做外經貿部的官方網站時,我們認為既然是一個官方網站,那就必然要把所有與外經貿相關的政策法規都放到網上去,但是當時很多人都反對。因為這與EDI發生了衝突——EDI中除了可以辦一些手續之外,政策和法規的公佈是一個核心內容。而且EDI是外經貿部一手控制的,而官方網站是向互聯網開放的,所以當時就這個問題爭吵得很厲害。雙方的意見不同,更重要的是文化不同。」一位阿里巴巴的創業元老這樣描述道。

    正是這種衝突和試圖解決這種衝突的努力,造成了馬雲和他的團隊在做完外經貿部的官方網站以後,轉向做外經貿部的另外一個項目: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當時馬雲的這支團隊負責將其從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中分離出來,運作這個中心下屬的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這個公司後來還成為剛剛進入中國的雅虎廣告總代理。

    無論是從構架還是從實際的運作來看,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都算是中國電子商務開展得比較成功的一個項目。它有官方運作的強大優勢:當時外經貿部是政府部門中與世界關係最為緊密的一個部門,它的想法是把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辦成繼現實世界中廣交會之後,在網上辦得最為成功的一個交易市場。前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就多次在不同場合中稱讚這個市場是一個永不落幕的廣交會。而從推廣體系來說,外經貿部在全國的所有代表處都是這個市場的天然推廣者。

    有了部長的廣告和地方部門的強力推廣,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的成功十分迅速。馬雲回憶說:「市場一經建立以後,營業額馬上就有很快的上升,生存不成問題。」

    而對未來的阿里巴巴來說,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的生存,除維持了馬雲這一支基本團隊之外,更重要的是未來網站的初步構架和思想已經成型,並得到了初步的驗證。將阿里巴巴和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兩個網站作比較,可以輕鬆地發現,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站中的很多想法和要素都是構成後來阿里巴巴的核心。比如說搜索引擎、商品分類、客戶交費等種種阿里巴巴未來的核心手段,都可以在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上找到。可以說,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就是阿里巴巴的一個雛形。

    但是無疑,作為外經貿部的一個下屬公司所辦的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從創辦開始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它尷尬的生存狀況。雖然有政府部門領導的宣傳,但它不可能大規模地自我宣傳,也不可能在品牌上有很大的投入,存在於政府體制內的現狀也決定了它不會也不可能得到風險投資。因此,它不可能像阿里巴巴那樣快速前進,在互聯網長跑中必然是一個慢騰騰的角色。這不符合馬雲和他的團隊的性格。

    所以到1998年年底,馬雲最終決定要回家了,回家再去開創一個自己的事業。我們在前面已經看到,這第二次的離開,決定了馬雲團隊的完全成型。

    在阿里巴巴成名之後,馬雲對「離開北京」這一主題,有過極其精彩而詳細的描述。他說:「我決定離開北京以後,覺得他們是我從杭州帶出來的,我有權利也有義務告訴他們我要離開。他們可以有很多選擇,可以去雅虎這個很有錢並且剛到中國的公司;也可以去新浪,收入會很高;也可以留在外經貿部。但是和我回杭州的話,每個月只有500元的工資,而且在很長的時間裡都會非常辛苦。我告訴他們,他們可以有3天時間來思考這個問題,最後再給我一個答案。可以說這8個人差不多都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就想好,很快回來告訴我說,行,我們一起回去。然後我們一起去了到北京工作了18個月一次也沒有去過的長城,在長城上發誓說我們一定要建立一家偉大的公司;走的時候在外經貿部邊上的一家飯館裡吃飯,結果留下來結賬的那個人哭得一塌糊塗,搞得邊上一個大媽以為他失戀了。」

    1998年是互聯網的高峰年代,馬雲在描述中所提及的他團隊中的成員可以另尋的出路確實是有誘惑力的。在國富通公司,他們的月收入都在萬元上下,而如果他們到新浪或者雅虎,工資到幾萬元也不是沒有可能。至於為什麼這8個人都會作出南下這一選擇,馬雲在阿里巴巴早期的一次內部會議中的說法也許是最好的詮釋。他當時說:「互聯網是一片昏暗的江湖,誰也不知道未來是什麼,這時候你可以去找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但很可能你幾年後還得換地方。現在我們用一支團隊的力量在這片江湖裡拚殺,十幾個人在一起還有什麼可怕的,拿著大刀片子往前衝就是了。」

    從結果來看,兩年的北京之行對於馬雲和他的團隊來說,又是一次不成功的案例。但對於未來的阿里巴巴而言,是他們離這個夢想又靠近了一步。直接而言,這一支團隊和馬雲之間建立了超越利益之上的聯繫——既然幾萬元的月薪都可以放棄,那還有什麼力量可以讓他們分開?

    更為重要的是,阿里巴巴的雛形已經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的實踐中得到了最初的運作,並且在運作網上中國大市場的過程中,馬雲和他的團隊發現,他們當時作為對客戶的一個增值服務而設立的BBS論壇,在整個運作過程中特別活躍,有很多人在上面貼出一些與外貿相關的買和賣的信息,並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

    「一開始我們並沒有太在意它,但是後來隨著這個BBS論壇點擊量的增加,使我們開始注意它了。這裡似乎比我們精心製作的網站主網面還受人們的歡迎。我們對其中的原因想了很久也沒想明白。一直到我們要離開北京的時候,一夥人想起來我們到北京十幾個月了還沒去過長城,結果去了長城。馬雲在長城上突然說,他想明白了為什麼我們的BBS會如此受歡迎,是因為中國人特別愛隨手寫點什麼,長城上也到處都是這種塗鴉者們留下的痕跡。這幾乎就是接下來我們做阿里巴巴從BBS式的公告牌開始的原因。」阿里巴巴的一位創業元老說。

    而幾乎同樣重要的是,北京之行對馬雲的團隊來說,是從一支小地方的創業團隊一舉成為互聯網世界中有名有望的一座山頭的重要時點。在北京的這段日子裡,他們幾乎結識了所有在中國互聯網發展中後來有所作為的人物,而且在對方心中都留下了印象。這是馬雲後來可以在杭州這樣一個城市創業,並被所有目光關注的重要原因。

    我們在前面已經知道,馬雲的早年經歷,是在街頭大學和正規學校兩個地方同時受到的教育,如果說學校教育教會了他知識的話,可能街頭教育教給了他關於平等、公平和交朋友的智慧。而後者,是學校教育所極度缺乏的。

    「馬雲喜歡交朋友,他可以完全不管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你當成他的朋友,你不願意都不行。」一個熟悉馬雲的人說。

    楊致遠可能就是這樣一個人。從一次馬雲去美國在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他以後,他就經常會接到馬雲的電話。於是當雅虎決定進入中國,楊致遠必須來一趟中國的時候,他幾乎是本能地想到了馬雲。結果是楊致遠在中國轉了3天,馬雲全程陪了他3天。楊致遠至今仍欠馬雲10元錢。當時馬雲和楊致遠打了一個現在馬雲也想不起來的什麼賭,馬雲贏了,但就是不要楊致遠輸給他的10元錢。「就讓它欠著,挺好。」馬雲說。

    互聯網界的另一位名人古永鏘至今記得1999年第一次認識馬雲的情形。當時,古還在CFO的職位上,為覓COO的職位人選,獵頭公司幫助搜狐組織了一個小小的見面會,其中就有馬雲。「馬雲跟我聊完以後,就說:其實我今天來就是想看看,我自己也正在籌備一家公司;我看你本人就挺適合這個職位的。」古回憶道,「他還是看得蠻準的,我還真在這個位置上呆過一陣子。」

    團隊、創意、人脈,雖然這支從北京很不得意地回到杭州的創業團隊,此時好像已經走到了最令人氣悶的一步上,但實際上當他們一切都準備好的時候,就像那個阿拉伯青年看到強盜的馬隊一樣,雖然氣氛令人窒息,但那個藏寶洞卻已經離他們不遠了。

    湖畔生涯

    1999年1月15日,馬雲和他的團隊悄然南下,回到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家——杭州。而此時,他們離開的北京,互聯網正掀起一波高潮。與馬雲團隊離開北京幾乎同時的一件大新聞是在廣州創業的丁磊,在這一年中揮師北上,從廣州來到了北京。

    在後來的網易,丁磊北上決定受到高度評價;而這與在阿里巴巴,馬雲團隊在同一時間的南下受到的高度評價是一樣的。丁磊的北上,讓他「離錢更近」並最終找到了風險投資,網易從此擺脫了錢的煩惱;而馬雲團隊的南下,同樣「離錢更近」並最終成為互聯網公司中第一個收支相抵和宣佈贏利的公司。

    不過就1999年而言,馬雲在杭州建立基地,使這支團隊中的所有人除了這個當時還沒有取名的公司之外,找不到一個更適合他們就業的地方——雖然浙江一直是創業的風水寶地,但以互聯網為創業平台的公司到1998年還沒有幾家。這就是馬雲所說的逃離北京使他們逃離了很多誘惑的原因。而「離錢更近」則是指在浙江這塊地方建立基地,使他們與後來的主要客戶——中小型企業距離極近,為未來阿里巴巴成為中國第一個有營業收入並且贏利的公司打下了基礎。眾所周知,浙江是民營中小企業扎堆程度最高的一個省份。

    馬雲決心回到杭州的時候,並沒有想明白這支團隊未來要做什麼。雖然在中國黃頁和外經貿部的兩段經歷,決定了馬雲未來必然會做一個基於互聯網的、用於商業的網站形式的公司,但以BBS的形式來實現把商人聚集起來尋找生意機會,是他們回到杭州以後才討論出來並付諸實施的。

    所以,這夥人的創業起步聽起來是十分悲壯的:他們聚集在一起,卻不知道要做什麼;沒有很好的工作環境,創業地點是在馬雲的家——杭州剛剛開發的城西居住區的一個公寓;創業的資本是50萬元錢,這是所有員工把自己的積蓄湊起來的總和。馬雲說所有人都不能向別人借錢,尤其不能向父母借錢,必須做好創業失敗的準備,願賭要服輸。而在這樣一個資金面上,創業的條件是每人500元月薪,所有的人都圍繞著馬雲的家租房住,步行距離不超過5分鐘——為的是壓縮創業成本。因為他們的50萬元錢相對於一個網站的投資而言確實不多,要開張一個網站,這50萬元錢是所有電腦、服務器、辦公傢俱的來源,同時這筆錢還必須支付其後的工資、伙食、電話費、上網費開支。雖然當時風險投資對互聯網的投資正處於熱潮上,但正如我們在後面可以看到的那樣,馬雲把這個網站看得非常之重,不肯輕易出讓自己的股份。

    就在這樣的環境裡,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想的卻是做一家世界級的偉大企業。在互聯網熱遍世界的時候,這樣的口號是激動人心的——一直到很久以後,馬雲才覺出就外人來看這個創業時提出的口號有多麼不著邊際:幾年之後阿里巴巴已經有了幾億元的營業收入,馬雲揣著這樣的業績去訪問一家日本的公司,對方告訴馬雲自己公司那年的生意不好,馬雲就問他們當年的營業收入,答覆是120億美元——一個多少讓馬雲覺得自己很渺小的數字。

    但當時馬雲和他的團隊確實把做一家世界級的偉大企業當成一個目標去做。「立志要高遠。」馬雲說,「那樣你才能聚集人力、財力和團隊。」

    雖然從物質上看,此時的馬雲團隊總共只有十來個人、幾十萬元錢,與他們的目標相距何止十萬八千里。但幾乎從創業一開始,他們就定下了一些原則,至少在我看來,正是這些從一開始就定下的原則,從精神上確保了他們可以走得足夠遠。

    這些原則包括: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