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個什麼玩意兒 第18章 你不再有趣 (2)
    記得有一天,我的老闆穿了身香奈爾套裝出現在辦公室,職員們不約而同發出驚艷聲,順便說一句,這種聲音也是職場必備品,用在此時再合適不過了。老闆就不用說了,當然是得意非凡。可惜直到下班這身裙子還是沒有用武之地,一個外人也沒來過。這時,老闆開始撥電話。打了不下十個電話,總算搞定一個約會,讓這身衣服也規模了一回。

    惡習的淵源

    有個記者朋友在聊天時莫名其妙地提出過一個問題:「我以前挺內向的,怎麼現在成了個外向型的人了呢?」她三十五歲,給人的印象是口無遮攔。不管什麼事,家裡的或者單位的,兒子的或者老公的,總喜歡拿出來分享。認識她三個月,我就知道她老公曾是她的採訪對象,她9歲的兒子在學校裡尿過褲子等八卦消息,而且都是她親口說出來的。

    後來她總結,之所以變得外向,主要是因為採訪需要。因為一旦採訪時出現冷場,她就要尋找新話題,重新激起採訪對像敘述的興趣。久而久之,氣象信息,時事新聞,明星八卦等等都被借用了來當成話引子,再後來,就連自己兄弟姐妹、兒子老公也被販賣成公關素材,成為與採訪對像拉近距離的工具了。

    我在飯局上遇到過室內裝潢設計師,他對那家餐廳的幾根柱子讚不絕口。順著他的手看過去,我才發現那是幾根被做成百年老樹一樣的柱子,記得以前也見過,並無可圈可點之處。設計師卻打開了話匣子,說它的材料一流,漆工更是沒得說。興之所至,竟真的走過去摸了一把,回來時一臉的滿足,就像剛從麥加回來的朝聖者。

    職業對人的影響,由此可窺見一斑。那種經年累月潛移默化的浸潤,竟在不知不覺中改造了人的思維和神經。如果說動物的保護色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那麼上述種種「惡習」就是職業選擇的結果了吧。

    還好職業不是天生要繼承的,否則記者的後代一定都是大嘴巴,裝潢師的孩子都愛摸表面材料;專欄作家的後代都會出賣朋友。後者是我的自身體會。為了寫這個專欄,常把周圍朋友的職場故事或體會寫進來。害得朋友們現在都對我三緘其口,生怕又被我賣了出去。

    友誼大清理

    約人午飯,從週一推到週五,從這周移到下周,最後變成國慶以後再說吧。現在都11月裡了,也沒能吃上。大概因為是同窗,無非想聚聚聊聊,時間上就沒了緊迫感,所以一再被各種商務性約會插了隊。

    欣慰的是,飯沒吃成,友誼長在,有十幾年的過去在那裡撐著。這樣的友誼,幾乎可以和親情並列,直到生命的盡頭,屬於世紀型。

    更多的友誼是季節型的,像衣櫥裡越來越擁擠的衣服,需要換季清理。他跳了槽我轉了行,或者他出了國,我換了手機,友誼也就壽終正寢。

    也有氣侯型的。這多半是利益相關的。有時來往頻繁,天天一起吃飯;有時音訊杳無,根本就彼此忘卻了。也有例外的。有人有這樣的習慣,每到月末,就把名片盒裡的電話挨個打一遍,把所有的友誼翻出來曬曬太陽。他的電話很簡單:「最近怎麼樣啊?過得好不好呀?有什麼事情需要我效勞的儘管說呀。再見。」向富有人情味的生意人致敬!不過也有好幾個月沒收到這樣的曬太陽電話了。大概他也有自己的標準,曬了5年,還沒有生意往來的,就不曬了。到底還有許多新增友誼需要翻曬。

    通訊極發達的時代,友誼很容易建立。有很多人,見也沒見過,只是因為打了許多次電話,也就成就了友誼,跟網友有一拼。這樣的友誼最多能算其它型,可有可無吧。

    有一次去成都,驚奇地發現他們總是固定的幾個人天天在一起吃喝玩樂,而且總是在那麼幾個固定的地方,很有種朋友天地久的感覺,是在上海生活的人所不能想像的。

    大概是我們將太多的時間花在氣侯型、季節型和無聊的其它型身上,好不容易有的世紀型,卻又沒空照料,弄到最後一個友誼都不剩,只好在這裡發牢騷。

    朋友三六九等

    不知道從何時起,朋友,在我的辭典裡,退化成認識的人。他是一個朋友,意思就是他是一個認識的人。

    辦公桌上放著3個名片盒,兩個700張的,一個400張的。照此推算,我應該有1800個朋友。細翻一下,發現個別朋友的名片有重複現象。這說明與這些朋友的會面不少於一次,而且每次會面時,都不記得他們的名字。最多的一張名片,出現了4次。至今記不起對方的面容,卻記得每次會面時的對話。我說:「我好像見過你!」他說:「你好像上次也是這麼說的。」

    比碰過面的朋友高一等的是吃過飯的朋友。常常是提起一個人名後,有人反應:「這個人認識,在一起吃過飯的。」或者:「這個人熟得很,吃過兩次飯了。」

    比吃過飯的朋友感情更進一步的是出差時同宿一室的朋友。因為數量少,所以尤為珍貴。提起來,就是「睡過覺的朋友」,甚至睡過兩次的朋友。格外親暱。

    一部分朋友見過一次面,或吃過一次飯後,靠電話聯繫。有事一天數個電話,無事數月無一個電話。過一段時間對方跳了槽或換了手機後,便音信全無。徒留名片盒裡一張廢紙片。

    少部分人一來二往竟真成了朋友。記在手機裡,列在MSN名單上。有事沒事招呼一聲,出來吃飯喝茶。海闊天空一通八卦,意氣風發地再回去賺錢,像剛加過油的汽車一樣。

    只是這樣的朋友一旦結了婚或生了孩子,就不再有空閒。每天忙於職務的陞遷,夫妻的周旋,孩子的拉扯。偶爾出來放放風,也算奢侈享受。

    最後只剩下一個朋友,每天披星戴月走進同一個屋簷,走進不同的夢裡;每天日出時走出同一個屋簷,走進不同的辦公室。

    同行的情誼

    有些事情,只有同行才會懂。跟從小玩到大的朋友說沒用、跟戀人說沒用,當然跟父母說就更沒用。

    老話說,同行是冤家。其實這話說得很不全面。應該是有利益衝突的時候,同行才是冤家。就像兩個並排在路邊賣烤山竽的,有客人來的時候,兩個人是冤家,客人一走,兩個人就成了說話的伴兒。更何況,對於各侍其主的打工仔來說,這樣的利益衝突更是離自己十萬八千里。擔心被同行傾軋,那是老闆們的事,大部分員工最關心的還是自己能否升職加薪。如果公司同事間你爭我趕,還不如交個同行朋友更加放心。

    有個資深律師跟我說,除非有公事往來,否則才不跟同事談正經事呢。他倒是喜歡和幾個相處融洽的同行切磋公務中的技術問題。連自己的人脈資源也寧可與同行共享。與其把鄰桌的同事捧到自己頭頂上,不如和同行互相幫襯,大家共同爬到鄰桌同事的頭頂上去。

    不過幫襯歸幫襯,能結下很深的情誼的同行又屬極少數。常常是這幾個星期和這個同行走得近,下幾個星期又換了另一個同行。新聞行業的人應該最有體會。在新聞發佈會現場,經常會有這樣的情形出現,一個記者在問另一個:怎麼老王不跑這條線了麼?對的,他跑另一條去了。那你貴姓啊?免貴姓李。

    從此老王成為過去時,晚上一起喝茶的位置被小李取代。

    同行間的交往也要有所保留,一不小心被人當商業間諜利用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你眉飛色舞大談自己手頭的項目時,也許聽者已經不動聲色盜用了你的創意並且將產品提前推出了。職場裡,利字當頭。緊急時刻,迫不得已把知己同行賣了,相信一定會博得大多數人的理解。這邊廂,出賣同行的人在慶功;那邊廂,大嘴巴同行在肚子裡流淚。就算公司沒有查出是你洩的密,這個啞巴虧也會把人活生生氣死。

    但也不要從此真的視同行為冤家。凡事分寸最重要。

    此外,同行朋友從來不是一一結對的。你在MSN上和一位同行相談甚歡時,他說不定正在MSN上聽你的同事抱怨你。

    不要指望一個同行在你的公司裡只認得你一個人,或者只與你一個人交往。這和期望一生只愛一個人的愛情一樣,實在太貪心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