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後,他沉默寡言,只是默默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一切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條,彷彿不想給活著的人留下任何麻煩,他是那麼認真地對待每一天,在那一段時間裡他把每一天都當做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在一次例行檢查中,大夫面帶微笑地告訴他:「沒想到你是如此鎮靜,現在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的疾病是可以治癒的。」一陣驚喜之後,王衛東留下了幸福的淚水,他更加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
經歷了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王衛東更加勤奮地工作,對他來說這等於是一次新的生命。在和我的交談中,他深情地說道:「這次經歷使我體會到了人生的意義,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努力創造生命的價值,多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生命是脆弱的,卻又無比堅強,只有面臨死亡時,你才能感到生命的偉大。」我發現那次重病之後,他像變了個人似的,每天都是精神飽滿,充滿了樂觀的氣息。
勵志感言
生命是有限的,而精神無限。在有限的人生中,要永遠樂觀地生活,努力創造有價值的東西,如果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終點,人們就會倍加珍惜時間,珍愛生命。
廣場上的女孩
1818年夏季的一天,艷陽高照,天氣悶熱。雨果在巴黎法院的門前,看見一群人圍著一根木柱,議論紛紛。他感到好奇,就急忙走了過去。令雨果驚異的是他看到木柱上捆著一個漂亮的姑娘,脖子上鎖著鐵鏈,頭頂上方貼著一張告示。雨果看到告示,知道這個姑娘犯了所謂的「僕役盜竊」罪。
姑娘的腳邊有一爐燒紅的炭,一把烙鐵插在炭火裡。姑娘清瘦的臉上佈滿了汗水,頭髮散落在她的前額上。姑娘微微閉著眼睛,汗珠不時地滴落在她的腳下…
到了正午,時鐘敲了12下,人群騷動起來。那姑娘微微睜開眼看了看騷動的人群,又無力地閉上了雙眼。
這時,一名行刑手走上了刑台,他伸出粗壯的胳膊,把姑娘背上的帶子解開,拉開她的衣服,讓她的背一直袒露到腰部,拿起爐子裡滾燙的烙鐵,往姑娘赤裸的肩頭上燙去…
「啊!」一聲慘叫。
有不少圍觀的人實在不忍心觀看這種慘無人道的景象,紛紛閉上了眼睛。
那烙鐵往姑娘的肩頭一按,一聲淒慘的叫聲傳來。烙鐵和行刑手的雙手被冒起的白霧遮沒了,頓時在空氣裡散發出一股濃烈的皮肉燒焦的氣味…
後來,雨果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這件事,他寫道:「雖然隔了四十年之久,在我的耳朵裡,仍然響著那被暴行折磨的女孩子的慘痛的呼喊,在我的心靈上永遠不能磨滅的呼喊。對於我來說,這女子是一個平常的竊賊,在這特殊的情景下,她是一位烈士。我從那廣場走出來,下決心—那時我十六歲—要永遠和法律的惡劣行為作鬥爭。」
勵志感言
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真理並捍衛真理,人的一生要為真理和正義而戰鬥,面對一切黑暗勢力都要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青少年要努力培養追求真理的精神,因為發現真理是生命的全部意義。
自由的歌手
法國著名詩人艾呂雅出生於巴黎北郊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是會計,母親是裁縫。由於從小生活在社會底層,艾呂雅對勞動人民充滿了深深的感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艾呂雅在已被納粹佔領的巴黎加入了地下組織「抵抗運動」,並在形勢極其危急的1942年加入了法國共產黨。
不久,他寫了著名的詩篇《自由》。這首詩在表現形式上十分新穎,彷彿是一首愛情詩,寫得深情動人,情意綿綿,但看到最後使人恍然大悟,深受感染。
全詩共21節,前20節的最後一句都是「我寫你的名字」。讀著此詩,讀者們都會期盼那個名字,但直到最後一節才引出這個名字,大大地出人意料。最後一節是這樣的:「由於一個字的力量,我重新開始了生活。
我活著就是為了認識你,為了叫你的名字—自由。」
這首極其深刻的詩,在淪陷的法國傳誦四方,激勵著成千上萬的法國人民為自由為解放而英勇戰鬥。
勵志感言
愛國主義是一種偉大的情懷,能夠煥發出無比巨大的力量。為祖國服務,應該成為青少年永遠追求的目標,只有為祖國獻出一生,才是最崇高的人生理想。
好學不倦
威廉·科貝特,英國散文作家、記者,英國政治活動家和政論家。他曾為英國政治制度的民主化而進行鬥爭。
科貝特出身於農民家庭,後來辦報評論時政,是改革派的竭力支持者,其代表作有《馬背上的游鄉記》,記錄了他旅遊時的所見所聞。他的作品思想犀利,文風樸實,在19世紀初有重要影響。
科貝特小時家境貧困,1歲時,就不得不離開家庭,外出謀生。一天,他經過市鎮上的一家書店,看到櫥窗裡擺著一本斯威夫特著的《一隻桶的故事》,定價三便士。新穎的書名讓科貝特感到很新奇,從小就愛看書的他,非常想得到這本書。摸了摸口袋,只剩下三便士。他猶豫起來,因為買書便意味著餓肚子。但求知慾戰勝了飢餓感。他毅然走進書店,掏出了僅有的三便士,買下了這部著作,急忙走到路邊的田野裡,在陰涼的樹下,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他是那麼高興,完全入了迷。夜幕降臨了,但他完全忘記了飢餓和睏倦,沉浸在書中,一直到書上的字完全看不見了,他才小心翼翼地把書放進口袋,找了點乾草鋪在地上,和衣睡在了田野裡。
第二天清晨,鳥兒的歌唱把他喚醒,他繼續趕路,一面走一面繼續貪婪地讀著這本有趣的書。從此,《一隻桶的故事》就成了科貝特形影不離的伴侶。遺憾的是,在科貝特二十歲時,一次在北美洲的芬迪灣坐船時,他的箱子不慎落進大海,他最喜歡的《一隻桶的故事》也隨著落進了大海,對於酷愛讀書的科貝特來說,這件事給他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勵志感言
青少年從小就要養成好學的習慣,因為無知的人生永遠是黑暗的,要戰勝人生最大的敵人—愚昧,就必須勤勤懇懇地努力學習,並培養起學習的興趣。
勇氣最重要
孟賁是戰國時著名的勇士,一天,有個人問他說:「是生命重要呢?還是勇氣重要呢?」孟賁毫不猶豫地回答說:「當然是勇氣重要。」這個人又問:「那麼是權勢重要呢?還是勇氣重要呢?」孟賁回答說:「當然是勇氣重要。」
這個人死纏爛打,又問道:「那麼是財富重要呢?還是勇氣重要呢?」
孟賁堅決地回答說:「當然是勇氣重要。」
生命是最可寶貴的,權勢和財富卻是一般人很難得到的。所以人們往往追求權勢和財富,但是如果有人拿勇氣和生命、權勢、財富這三樣東西跟孟賁交換,那是絕不可能辦到的。這正是孟賁無比強大、威鎮三軍、降伏猛獸的原因啊。
勵志感言
人生理想一旦確定,就應該堅定不移。理想確定之後,氣節就是最重要的,與人生理想相比,權勢和財富就是外在的東西,即使生命也不能與人生理想來交換。若要取得輝煌的成績,就必須有堅定的氣節和人生理想。
「智商」平平的數學奇才
彭加勒是法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1854年4月29日生於南錫,1871年入巴黎工藝學院學習,1875年畢業後又到礦業學院學習,1879年以微分方程方面的論文獲數學博士學位。
彭加勒童年時,不幸患上了運動神經系統疾病,他的視力以及書寫能力都受到很大影響。但他的記憶力驚人,而且注意力高度集中,這兩大優勢彌補了視力方面的缺陷。
彭加勒高度的記憶力,令人驚歎不已,已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為了彌補視力缺陷,他索性不看黑板上的字,甚至不記筆記,因為記筆記對他來說是一件很難的事,而且效率低下。為了快速掌握所學習的內容,彭加勒努力發揮自己的長項,上課時集中全部注意力仔細地聽講、記憶、思考。他對老師所講內容記憶迅速、準確。日積月累,這種學習方式對彭加勒來說已經習慣成自然,漸漸地他養成了默算的能力,以這種能力構思的論文獲得了人們的認可,經過不懈努力,彭加勒終於闖進了數學世界。
青年時期的彭加勒已遠近聞名。19歲那一年,他參加了巴黎綜合工科學校的入學考試。為了檢驗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數學奇才的能力,主考官特意安排了兩道數學難題。沒想到彭加勒竟然輕而易舉地解答出來,不費吹灰之力。但是,由於彭加勒視力極差,動手能力欠缺,製圖考試成績不佳,因此,在幾何考試中成績一塌糊塗。
按照學校的招生規定,以彭加勒的成績無法進入這所著名的高等學府,但他默算的能力深深打動了主考官,校方認為彭加勒是百年一見的數學奇才。因此,在主考官的熱情推薦下,彭加勒被巴黎綜合工科學校破格錄取了。
兩年後,彭加勒順利升入了礦業學院,如果從這裡畢業,那麼將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礦業工程師。但是,深深迷戀數學的彭加勒,日思夢想的都是數學問題,數學的魅力吸引著他,他不能離開數學。他用許多時間和精力撰寫的一篇微分方程論文在1878年提交給了法蘭西科學院,由於這篇優秀的論文對數學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二年,彭加勒被法蘭西科學院授予數學博士學位。8年後,33歲的彭加勒又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彭加勒所涉及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他對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都有傑出的貢獻,而他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更為巨大,這使他成為人類歷史上傑出的科學家之一。
彭加勒的一生,先後完成了《科學與假設》、《科學的價值》、《科學與方法》等科學哲學著作,並發表了500多篇學術論文和30多捲著作,對人類的科學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不但是約定論的創始人,而且還對科學研究方法進行過精湛的研究,他認為科學的一些基本原理既不是經驗事實的歸納,也不是先驗綜合判斷,而是一種約定。他還論述了假設、真覺和科學美在科學發現和形成科學理論中的作用。彭加勒的研究,對20世紀科學哲學的興起和愛因斯坦以及許多科學家都有重大影響。
對於曾患有運動神經系統疾病,視力極度衰弱,甚至不能握筆的彭加勒來說,似乎前途十分渺茫,但是彭加勒並未向命運屈服,而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並在數學領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一位數學史權威評價彭加勒的成就時曾寫道:「他是對於數學和它的應用具有全面知識的最後一個人。」就是這樣一位被認定「智商」平平的人,卻取得了令人炫目的光輝成就。
勵志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