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的精神 第六章 信仰的追求與心靈的掙扎:人文精神的普世光亮
    寫下這個題目時我有些躊躇,畢竟關於「什麼是人文精神」一直是眾說紛紜,而且今天我重拾這個話題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但是當我閱讀周昌義的長篇小說《江湖往事》時,卻被一種深刻的憐憫和關懷所震撼。這是我們當代的作家中、當下的小說裡罕見的人文情懷,它就像一縷劍芒刺中了我的心,頃刻間讓我拋卻了那些複雜紛繁的理論探討,從而直取簡明真實的心靈意義,那就是對人類生命的普世關懷。

    《江湖往事》是一部語言簡潔生動、氣韻飽滿豐盈、故事流暢跌宕、人物真實可信、嚴肅的命題和通俗的手法渾然一體的小說,但在我看來,所有藝術上的成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本關於底層生命艱難生存的書,它承載的是沉默的人群沉默的悲慘、絕望、希冀和抗爭,是人類在現實的苦難面前應有的心靈良知和道義勇氣。周昌義無疑是一個有著極為鮮明的平民視角的作家,他關注的不是某一個高尚的或卑賤的人,而是社會整體的生命,他因此得以深度探究底層生命的生存真相。

    一個知識分子有責任把他對社會的思考和憂慮說出來,他的聲音也許不足以覆蓋大地,但正是這樣的聲音讓我們聽到了厚重冰層之下的痛苦呻吟,讓我們直接感知了繁華熱鬧的浮沫之中隱現著怎樣的「原生態」。我們常常探討什麼樣的人是知識分子,在周昌義的這部小說裡,我看到了一種獨立、真實、不虛妄的書寫姿勢。他站在那兒,凝神傾聽來自底層的呼喊和掙扎,撞擊與疼痛是同時刺入他心臟的利器,他有什麼理由拒絕說出他的痛楚和憂慮?也許正是這樣的姿勢決定了周昌義的知識分子角色,對著世界,他說出真實的話,發出銳利的聲音,以踐行一個作家的良知。周昌義在遵行著他的信仰,與宗教無關,與人的生命有關,這是他思考與寫作的基石,他信仰生命,所以面對生命的苦難,他不能保持沉默。

    《江湖往事》觸及的是我們當下的社會極其敏感而複雜的現實之一——關於農民工的問題。這個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早就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它所產生的持續思考也說明這是久懸未決的難題。周昌義在此時把他的目光和筆觸伸向這個區域,無疑有著某種探險的意味,與其說這是周昌義的一次非常書寫,毋寧說這是他對於自己勇氣的挑戰。《江湖往事》呈現的是一個名叫仁城的城市裡的農民工與命運抗爭的故事,無論是贏得城市還是失去城市,都還沒有進入這群農民工的期待之中,他們只要求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這是他們對於仁城的極限想像。然而這個標明「仁」字的城市,卻以最大的冷漠和蔑視拒絕了他們。當穹小的哥哥穹大被鋼筋穿透身體的時候,整個城市的軀體也被穿透。周昌義以一個「仁」字來為這座城市命名,其中的含義不言自明。在「仁」的城市,穹大們不僅沒有被仁慈地接納,反而喪失了卑微而貧賤的生命。這是極為悲慘的事實,它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能通過各種渠道知道那些在最底層掙命的農民工,是用怎樣恐懼或漠然的心理面對隨時降臨的災難,他們的血汗托起了一座座城市的大船,而他們自身卻陷在沼澤中被淤泥吞沒。

    這是一種絕望的生存,它遭遇的不僅是生之艱難,更重要的是對未來無所希望的全面崩潰。穹小們是一個窮人群體的象徵,這個群體散播在各個城市的縫隙,用他們沉默的力量,成為支撐城市龐大軀體的難以或缺同時又微不足道的分子。他們從事著城市最危險、最卑賤、最髒累的工作,得到的回報卻最可憐,不僅身體承受苦難,個人沒有尊嚴,就連生命都一文不值。他們在城市建起的高樓沒有一間屬於自己,以蜘蛛人的性命相搏擦洗的窗子沒有一扇為自己打開,他們流血流汗付出勞動甚至生命的城市把他們隔絕在城市之外,他們甚至拿不到用生命搏來的微薄的血汗錢。周昌義敏銳的視角觸碰到了城市震顫的神經,他沒有蒙住自己的眼睛,而是用他的眼睛和他的靈魂一起喊出了底層人生的苦難。在這樣的吶喊中,有他清醒而警覺的表達:一個社會的和諧與幸福取決於全民的普遍幸福,如果我們肆意地剝奪另一個人群最基本的生活權利,無視他們的生命存在,必然會導致社會的不安定甚至更大的震盪。穹小們最終對生活的選擇正是不幸而殘酷的驗證。

    當穹小在醫院面對垂死的哥哥因為沒錢而得不到救助,用刀一點一點劃開自己瘦骨嶙峋的身體時,也把仇恨一點一點注入了自己的身體,從這個時候起,他要完成對城市、對一切不公、冷漠和踐踏的復仇。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周昌義顯然更為重視這個過程,這也是他探究人性的最初視點;他看到的是人性從善走向惡的子彈是如何射出的,它所擊中的又是怎樣的目標。在這個艱難的路途,周昌義洞開他的人物的心靈,讓我們看到裡面深藏的屈辱、不甘和真實的訴求,看到一個羸弱善良的生命如何在一夜之間面目全非。穹小們終於用以惡制惡的方式贏得了他們在城市生活的權利,卻永遠不可能佔有城市的一寸土地——這個城市沒有他們的位置。他們用暴力來獲取財富,以為有了金錢就有了人應該擁有的尊重、權利、地位和幸福,殊不知這全是他們的一廂情願,他們在獲得金錢的同時,也淪為文明社會和「普世倫理」要急於清除的毒瘤,尊重、權利、地位和幸福等期待也就蕩然無存。

    當然周昌義的思考遠比這顯明的事實寬大,他關注的焦點是我們的社會究竟為這個群體做了什麼?對生命持有的平等和尊重的態度,使周昌義在底層民眾身上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因此,他試圖通過另一組農民工高粱們的圖像打開另一個通道,看能否到達夢想的彼岸。高粱的出場似乎打破了穹小們製造的邪惡和恐懼的陰鬱氛圍,他是否會在社會認同的道德和正義的道路之上,帶來農民工命運的陽光燦爛,不僅是一個懸念,也是一個令人焦灼的等待。遺憾的是,現實比我們知道的還要殘酷,它不僅粉碎了高粱們的理想期待,也把一個在社會潛流中運行的冷漠無情的生存法則呈現給我們:拿不到工錢的農民工們,即使手持法院的生效判決照例是一分拿不到。我們的法律通過一張表面上對農民工有利的判決文書,給農民工打了一個必然會扭曲他們靈魂的白條。周昌義試圖告訴我們:白條上欠了農民工的,不僅僅是屬於他們的工錢,還有整個社會的道德和良知,還有原本是保護弱小、保護公正的法律。當一紙空文的生效判決最終成為徹底絕望的理由時,作為農民工的外鄉人也就失去了對城市及社會最後的信心。

    走投無路的高粱們只有拼盡全力憤然一搏——跳樓,用並不卑賤的生命換取應得的權利。農民工跳樓討薪是在社會中經常發生的事實,對此很多專家都有過精闢的論述。因著周昌義對底層生命的深刻觀照,我再一次注意到,他把筆觸刺向了城市的內核——人的良心。面對高粱們在仁城最著名的大樓跳樓討薪的悲慘,轟動的仁城成了一個大馬戲場,沒有人關心這些農民工的生死,抱怨、冷漠、哄笑、譏諷的看客們用聲音匯成的洪流,淹沒了高粱們微弱的生存吶喊,把他們生死攸關的掙扎當成了一幕活劇。他們的生命與城市文明生活的享受者有什麼相干?這是令人不寒而慄的書寫。周昌義深切地體察到,魯迅先生所處的「看客」時代仍然沒有結束,只是在今天披上了更加文明也更加冷漠的外衣。

    由此我想到,欠了農民工的,不僅僅是那些建築公司、那些為富不仁的老闆、那些不作為的機關單位,還有我自己,還有我們這些享受著農民工的付出和創造、卻又漠視著他們的所有城裡人。農民工的要求並不高,可惜我們沒有做到。面對令人寒心的一切,周昌義不是擺出一副精英文人的訓世姿態,而是真正與生命之艱、與民生之苦相依為命,知冷知暖。他就像一個農民工出身的知識分子,寫了他的親兄弟,寫了他的侄兒侄女,更寫了他們的心、他們作為鄉下人對一座陌生城市的良心,寫了他們幾輩子的希冀和明天的願望,寫了他們在城市裡不想變壞卻又不能不壞的全過程。在這個意義上,周昌義顯示出了他的現實主義水準和力量,他堅持了寫作的平民立場,也堅持了一個作家面對真實的風骨。

    周昌義通過《江湖往事》憂心忡忡地警告我們:不要讓農民工進了城市就流離失所,不要讓人家累死累活卻不給工錢或少給工錢,不要漠視他們的生命、他們的價值、他們生存的基本條件。周昌義讓我們想到,中國的美好未來,如果沒有農民工的幸福,就等於零。換句話說,農民工的未來,就是中國的未來,他們的幸福和處境就是整個中國農民的幸福和處境,自然也是中國人的幸福和處境,這樣說一點也不過分。奔小康,不是商家在奔,不是老闆在奔,不是知識分子在奔,是包括農民工在內的老百姓在奔。百姓的小康,農民的小康,所有弱勢群體的小康,才是真正的小康。

    跳樓的農民工高粱終於沒有跳,因為政府出面了,政府以工錢的形式來到了用性命討要工錢的農民工面前,所有懸吊在高樓之上的農民工都感動得潸然淚下。讀到這裡,我也為之動容,眼淚唰啦啦濡濕了書頁,不禁長出一口氣:這些農民工的寶貴生命終於保住了。可是,可是政府啊,你怎麼才來?

    我相信,正是因為高粱們的跳樓才喚起了政府、媒體以及全社會對農民工問題的高度重視,更相信農民工的工作會有的,工錢也會有的,他們的處境也會一天天好起來,因為至少有周昌義這樣的作家來提醒我們,有《江湖往事》這樣的作品來警示我們。《江湖往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中國當代文學少有的現實主義文本,它所彰顯的人文精神讓我們看到了穿透寒冷和迷霧的普世光亮,它是美麗的,也是孤獨的,同時又是持久而堅定的。它通過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啟示我們: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需要人文精神的關懷,需要普世之光的照臨;而持久堅定的普世之光——能讓我們期待、能給我們信心的普世之光,既是知識分子之光、農民工之光,也是社會之光、生存之光、一切弱勢群體之光,更是政府之光、法律之光。

    祈願「江湖往事」永遠成為往事,祈願農民工兄弟月月都能拿到工錢,年年都能回家過年——笑著,而不是哭著,回家過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