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的美和一首詠花詩的美或一幅以花卉為題材的繪畫的美是不是一回事?究竟是哪些條件使得一件事物美?為什麼同是一件事物,某些人覺得美,某些人覺得不很美甚至於丑?美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它和真與善有什麼聯繫又有什麼區別?人為什麼愛美?美對於人有什麼意義?怎樣才能把事物弄得更美一點,把生活弄得更美一點?我想,對這些問題如果得到圓滿的答覆,美學就算學得不壞了。回答這些問題,就是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就是建立美學觀點。每個人都是一個審美者,每個人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一些比較、分析和綜合的思考工作,每個人就都可以成為一個美學家。
——《大美人生》
朱光潛先生認為,學習美學方面的問題可以歸納成兩項:一項是怎樣學習;一項是學習些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下怎樣學習的問題。
其實美學並不難學,但是有許多美學論文和美學書籍卻非常難懂,對此,朱光潛先生認為,這裡的過錯有時在作者,他們研究美學是單從書本出發,單從概念出發的,沒有把理論建築在親切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他們自己沒有想清楚,就說不清楚,當然也就無法叫旁人聽清楚。因此,無論任何人對美學進行研究,都要注意一定要將理論和實際聯繫起來,對大量事實進行研究,掌握足夠的基本材料並從中形成觀點,找出規律,用以指導審美與藝術實踐。既不應該從抽像的概念、定義出發,脫離審美與藝術實踐的實際,也不能停留於經驗現象的羅列,而要從對於審美和藝術現象的經驗的比較、分析、綜合上升到理論,以耐心、虛心、誠實的態度進行美的研究和感悟。
《莊子·養生說》曾經記載:「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這是戰國時期道家代表莊周講過的一個故事: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嫻熟,刀子在牛骨縫裡靈活地移動,沒有一點障礙,而且很有節奏。梁惠王看呆了,一個勁兒誇他技術高超。廚師說他解牛已經十九年了,對牛的結構完全瞭解。這就是「目無全牛」這個成語的來歷。
從這個成語我們可以看到經驗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經驗足了,便可以「目無全牛」,各項活動進行的有序而又迅速,反之如果經驗不足,不管是什麼知識肯定都會顯得晦澀難懂,工作也會停滯不前。理論學習更是如此。如果沒有豐富的感性經驗做基礎,理論研究著實很難進行,以致最後收穫的只是皮毛,難以將學過的東西進行系統整理。
達·芬奇從小就表現出了繪畫天賦,他畫的小動物惟妙惟肖。於是父親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畫家和雕塑家韋羅基奧的作坊當學徒。
達·芬奇來到作坊以後,老師韋羅基奧就拿來一個雞蛋讓他畫。達·芬奇很快就畫了幾張,可是老師讓他繼續畫,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達·芬奇終於不耐煩了,認為老師小瞧了他,讓他畫這麼簡單的雞蛋。老師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長地說:「這個蛋可不簡單,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個蛋,由於觀察角度不同,光線不同,它的形狀也不一樣啊。」
達·芬奇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為了培養他觀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從此以後,他廢寢忘食地訓練繪畫基本功,學習各類藝術與科學知識,為他以後在繪畫和其他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完成《基督受洗》等一系列著名的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達·芬奇關於《基督受洗》的創作,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原來韋羅基奧受聖薩爾賓諾教堂的委託,繪製《基督受洗》,全畫的人物雖已畫完,但是還剩下背景沒有畫,根據規定本應在一年前完成任務,因此教堂一再催促,限定韋羅基奧必須在復活節前交畫,否則受罰。這時離復活節僅七天了,可是韋羅基奧又不願敷衍了事,他決定帶著達·芬奇去希莫尼湖寫生,然後再畫背景。不料途中遇暴雨,韋羅基奧受寒感冒,高燒不止。
由於任務緊迫,韋羅基奧只好命自己的得意門生達·芬奇來畫背景。達·芬奇寫生完畢,趕回佛羅倫薩,反覆琢磨體會老師的創作意圖,模仿老師的畫風,經過一天的辛勤勞動,終於完成了全畫。第二天早晨,當達·芬奇揭開畫布時,他驚呆了。
原來,老師以達·芬奇作模特兒畫的那個手捧聖衣的天使形象,竟被嫉妒成性的師兄們刮掉了。他感到事態非常嚴重,時間又緊迫,他下定決心,不辜負老師的委託,為了維護老師的榮譽,他當機立斷,自己動手來補畫這個天使。他找出老師原來的畫稿,以自己為模特兒,對著鏡子,重畫捧衣天使。韋羅基奧康復歸來,看到《基督受洗》時,激動萬分,他伸出雙手緊緊抱住達·芬奇的肩膀興奮地說:「它是如此的完美,看來我以後只能去拿雕刻刀了。」從此達·芬奇聲名鵲起,成為佛羅倫薩有名的畫家了。
以上的故事正好印證了朱光潛先生關於學習美學方面基本知識,要注意從感性認識範圍逐漸擴大的觀點。他對雞蛋從不同角度,在不同狀態進行觀察,細心玩索體會,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然後畫蛋,在親身創作中提高對藝術本質的認識,從而發現並領悟其中的奧妙,進而進行研究,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感悟藝術,並將自己的藝術積澱昇華成獨特的風格。
上面說了怎樣學習的問題,下面再來說應該讀些什麼書,學習些什麼。
朱光潛先生認為關於理論基礎的訓練,首先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掌握,只有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建立起正確的美學觀點。
一般說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一切科學研究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論。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它具體地運用到美學研究中去。這是需要在科學研究的實踐過程中逐步解決的。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有兩點需要注意:
首先要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在美學研究中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為指導,從審美與藝術的實踐、美學思想鬥爭的實際出發,詳細佔有材料,在對大量事實的研究中形成觀點,找出規律,用以指導審美與藝術實踐。既不應該從抽像的概念、定義出發,脫離審美與藝術實踐的實際,也不能停留於經驗現象的羅列,而要從對於審美和藝術現象的經驗的觀察、分析、概括上升到理論,再通過審美和藝術實踐以檢驗和發展美學理論。
其次要遵循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
美學是一門研究在社會實踐基礎上歷史地變化著的審美現象的科學。美學中的各個範疇和規律是隨著現實生活和藝術的發展而歷史地產生和形成的。即便是同一個範疇和規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著不同的意義,因此,美學研究必須將歷史的方法和邏輯的方法相統一。如果美學研究單純從邏輯上進行研究,不把邏輯的方法和歷史的方法統一起來,那就很容易陷入抽像空洞的概念和推理之中。歷史上的所謂「先驗的美學」和「經驗的美學」,都是片面地把理論與實踐、邏輯與歷史割裂與對立起來,因而不可能得到真正科學的成果。在美學史上,黑格爾由於運用了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而取得了值得重視的研究成果。但是由於黑格爾是從他那唯心主義哲學基本觀點出發來研究美學的,因而顛倒了歷史與邏輯的正確關係,造成了對於歷史的唯心主義的歪曲和虛構。
關於馬列主義著作,朱光潛先生建議必須從經典原著裡去學習。掌握全文,熟讀深思,不應滿足於選本中的一些割裂開來的段落。朱先生重點推薦的書目首先是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其中論勞動異化和共產主義遠景兩章是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的奠基石);其次是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裡以及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裡關於基礎和上層建築以及社會分工所建立的一些原則;再次是列寧的《黨的組織和黨的文學》和評論托爾斯泰的幾篇文章;最後是毛澤東同志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不過兩百年左右,但是美學思想在中國和西方都有很長久的歷史。要想認識美學思想的發展,學習前人積累的經驗從而少走彎路,更好地解決美學問題就不能忽略美學史的作用。
如果著眼於中國古典美學本身的邏輯發展,可以把近代以前的中國美學史分成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先秦、兩漢——中國古典美學的發端時期。
先秦是一個社會大變動的時代,我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產生了新的經濟、新的人物、新的思想。傳統的舊觀念紛紛瓦解,殷周的宗教神學統治發生動搖,「禮壞樂崩」,出現了一個思想解放、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一時期理論思維十分活躍。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先秦成為中國美學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這個時期的美學家同時也都是大哲學家,如老子、孔子、《易傳》作者、莊子、荀子等。他們的美學包含在他們的哲學體系之中。他們提出了「道」、「氣」、「像」、「妙」、「味」、「美」、「大」、「興」、「觀」、「群」、「怨」、「滌除玄鑒」、「心齋」、「坐忘」、「厲與西施,道通為一」、「像罔可以得道」、「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化性起偽而成美」等範疇和命題,成為整個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哲學基礎。先秦美學為後代美學開闢了道路,後代美學家所探討的理論問題差不多都以萌芽的形式包含在先秦美學之中。
第二個時期:魏晉南北朝至明代——中國古典美學的展開時期。
這是一個漫長的時期,美學家們以審美意象為中心,對人類的審美活動及其規律展開了多方面、多走向、多層次的探討、分析和研究。他們提出了「意象」、「隱秀」、「形」、「神」、「風骨」、「氣韻」、「神思」、「情」、「景」、「虛」、「實」、「興趣」、「妙悟」、「氣象」、「意境」、「韻味」、「性格」、「情理」等範疇,以及「得意忘象」、「聲無哀樂」、「傳神寫照」、「遷想妙得」、「澄懷味象」、「同自然之妙有」、「度物象而取其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刪撥大要,凝想形物」、「凝神遐思,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身即山川而取之」、「成竹在胸」、「身與竹化」、「實者虛之,虛者實之」、「無者造之而使有,有者化之而使無」等命題,創造和積累了大量的理論財富。
第三個時期:清代前期——中國古典美學的總結時期。
中國美學史上的第三個黃金時代就是清代前期。這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總結時期。中國古典美學的總結性的形態——王夫之的美學體系和葉燮的美學體系出現了,同時這又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高峰。在這一時期出現的石濤的《畫語錄》,以及較晚一些時候出現的劉熙載的《藝概》,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做中國古典美學的總結性形態。
十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時期,小說美學和戲劇美學有很大的發展。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歷史進入近代。梁啟超的美學、王國維的美學以及魯迅(早期魯迅)、蔡元培的美學為中國近代美學的代表。這些近代美學家的共同特點是熱衷於學習和介紹西方美學,但他們並沒有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也沒有能夠完成對中國古典美學的系統的分析、批判、吸收和改造。
「五四」前後的李大釗的美學,是對於中國近代美學的否定,是中國現代美學的真正的起點。
相對於中國美學史來說,西方美學史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更加陌生,所以朱光潛先生建議通過閱讀相關書籍來進行逐步瞭解。
他向我們推薦克羅齊和鮑申葵所寫的美學著作,認為它們的根據比較確鑿,自己也有些見解,都不難懂。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康德的《批判力批判》和黑格爾的《美學》更都是在西方美學史上起重大影響的經典著作。但是康德和黑格爾的著作從譯文去理解都比較難懂,所以朱先生認為有志於在美學方面深造的人,有必要學習一兩種西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