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上出現了這樣一個畫面,有三輛疾馳的車,第一輛是寶馬,第二輛是奔馳,第三輛是手扶拖拉機。於是就有人評價:「看那三輛車,最牛的是第三輛,你看它打著向右的指示燈呢,還想超車!」
很多人只看到表面的東西,而看不到其本質的東西,就如這兒提到的手扶拖拉機和奔馳車之間的繩子。大安法師開示中有這樣幾句話:「有一種出世間的心,但是世間的事業你照樣去做,做的事情跟大家表面上一樣,但你存的心跟大家不一樣,要同流,一定要同流,你不能脫離世間,但一定不能合污,你這朵蓮花是要長在污泥濁水裡面,你不能離開大眾,不能離開這個社會。」
不要忘記出發的理由
很多事情我們未必能選擇做或不做,但可以選擇做事情的心態。「同流」指的是和任何人都不發生矛盾;「不合污」就是指不管某些人發什麼牢騷,都是面帶微笑地去傾聽,而不發表任何言論。我們往往容易受到輿論的誘導,總是相信大部分人說的話,不錯,大部分人代表了一個群體,但是當你想加入這個群體當中去的時候,首先要學會保護自己,就是說你要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許有些話別人說不犯什麼毛病,但是你說出來有可能就會對你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說同流是順應民意,不合污是保護自己。
劉墉說:「一個人可以耍帥,可以做大男人、大女人、大少爺、大小姐,但是在那一切權力的背後都是義務。那也是職業道德,即使天下人都認為對,只要你覺得對不起專業良心,就不能讓自己通過。」所以,雖然為人處世上,我們要同流,但是一定要把持好自己,不合污,不要因我們出發得太久,而忘記我們出發的理由。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對良知的堅持。最起碼不能為自己同流合污、昧於良心的行為找借口。
學會當「替罪羔羊」
如同練柔道,一開始不是學怎麼摔人,而是被人摔。每個人進入社會,都得先學著當「替罪羔羊」。也就是別人犯錯,你代替受罪、代背黑鍋。
——《學習背黑鍋》
人是群居的動物,既然群居,就要有交往、交流、交際,而社會也正是人們交往才會發展的。在交往的過程中,有的人佔了「便宜」,就可能有的人「吃虧」了。可能沒有哪一個人不曾吃過虧,有的吃虧是自願的,有的吃虧是樂意的,有的吃虧是被迫的,有的吃虧是不甘心的……但無論你願意或不願意,你似乎都要吃幾次虧,有的時候甚至是啞巴虧,有苦說不出。
什麼是佔便宜,什麼是吃虧?要因人、因事、因環境、因社會等因素去定奪,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一句深入民心、流傳甚久的古訓:吃虧是福。可以說在人生的歷程中,吃虧和受益是一種互為存在、互為結果的東西。一個人不能事事只想著受益,有些事情當時即使真的受益了,最終導致的結果仍有可能是吃虧;我們更不能時時怕吃虧,有些事情當時可能是吃虧了,但事後仍有可能會出現一個受益的結果。
塞翁失馬的故事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靠近邊塞一帶的人當中,有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他的馬無緣無故地跑到了胡人的領地。人們都來安慰他,這位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福氣呢?」
經過幾個月,他的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來恭喜他,這位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禍患呢?」
家裡多了一匹胡人的好馬,他的兒子很喜歡騎,有一次,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跑來安慰他,這位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福氣呢?」
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邊塞一帶的人,十室九空,絕大部分的人都戰死了。唯獨這個人的兒子因為瘸腿的緣故,父子都保全了性命。
無論哪一個人,無論哪一件事,沒有永遠的受益,也沒有永遠的吃虧。就好比這位老翁,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正所謂「天無絕人之路」,陷入吃虧的境地時,要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
其實在眾人眼裡你是吃虧的;有些事情你可能是吃虧吃大發了,但眾人認為你是佔了大便宜。當然,在面對佔便宜時,也要全面看待事物,看清週遭環境。所以說,吃虧和佔便宜,其本身並沒有十分的標準去衡量,沒有嚴格的評定準則去定位。
要學會吃對虧
為人處世,一般都著眼於不吃虧,在不吃虧的基礎上有便宜就占。一個人從出世,就在這種處世之道的熏陶下成長,為人處世的攻與防,都在不吃虧與佔便宜之間展開。我們在為人處世中,奉行的是不吃虧的原則,但有的時候也要吃點虧。因為我們無法保證不讓別人吃虧,也無法保證自己永遠不吃虧。吃虧不一定能佔便宜,但想佔便宜一定吃虧。
辦公室,吃虧讓人同情,讓大家仇視那個讓你吃虧的人;商業場上,吃虧得人情,吃虧是以退為近,是給讓你吃虧的人下套子……吃虧是福。讓利於友,榮辱不驚,這也應該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和處世為人最基本的準則。其實,學會吃虧,善於吃虧,樂於吃虧,退身以讓,
這並不是一個人懦弱、無能、無用、無知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有涵養、有長遠戰略的表現。
人生中有很多規律在起作用,矛盾只是其中一個。當矛盾原理不起主要作用的時候,可能覺得吃虧是福是錯誤的。但是如果就此否認吃虧是福的規律,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了。佔小便宜吃大虧,吃虧就是賺便宜。一般的人不吃虧,聰明的人甘於吃虧,比聰明的人更聰明的人樂於吃虧。「大丈夫能伸能屈」就是這個道理。
學會「背黑鍋」
有人做錯事,就總得有人承擔後果,不過並不是所有被推出來承擔後果乃至罵名的人就是做錯事的那個人。於是,有了這個字眼——背黑鍋。
背黑鍋常用來比喻代人受過,其實就是北京話「背黑過」的意思。作為一種為人處世的學問,背黑鍋無論在哪個行業,都可以作為一種潛規則來看待。從直接「受過人」的動機來看,有主動型和被動型之分。
主動型,就是在背黑鍋的態度上,要「勇」於背;在背黑鍋的時機上,要「善」於背。有時候,背黑鍋是出於對方對你的一種信任,也是對你表現的一種肯定,所以,與其被動去做,不如早點出頭,狹路相逢「勇」者勝,懷揣一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般的勇氣。因為在整個背黑鍋的過程中,你的每一個細節動作,都會使對方更加信任你。善背黑鍋,就是要看時間的拿捏,地點的選擇等,還分「明背」和「暗背」兩種,有些黑鍋是可以被人知道的,有些就只能獨自承受了。
背黑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背的。首先,我們應學會察言觀色,小心那些跟你套近乎、害你背黑鍋的人。其次,要看清自己的位置,適不適合背,是否有被利用的價值。一般來說,低階、資淺的員工沒有背黑鍋的籌碼,非必要的話,盡量避免挺身而出攬責任。但同樣地,資歷淺的員工也沒有拒絕的籌碼,如果被迫背黑鍋,也只有啞巴吃黃連了。
其實黑鍋一直背下去,早晚都會知道是你背的。短期而言,背黑鍋是職場生涯的阻力;但長期來講,在名譽上、實質上,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畢竟日久見人心,有背黑鍋的度量,反而會讓人對你青睞有加,未嘗不是另一種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