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劉墉講為人處世 第2章 做人是一門學問 (1)
    正所謂字字珠璣,道出天機,有多少做人的道理,都一一地道出了,如果你真的能參詳透,那你就會成為完人了!

    ——《紅塵卷》

    「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多年前,劉曉慶說過的這句話,如今依然被許多人提及。只是現在已經演變成「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名女人難上加難,做名老女人難於上青天……」姑且不討論做名老女人有多難,也不討論到底是做女人難,還是做男人難,我們先討論一下做人究竟有多難。

    人的問題,做人的問題,都是人人熟知的問題,也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最為人熟知的,並不一定是人人都最瞭解的,而且,有很多人還往往因為熟知,反而不去深入思考。有人還會認為,人的話題是一個永遠難於明辨的話題。而「做人」在此之後,則顯得更加煩瑣,讓人難於把握。然而,「人的問題」雖然是人的一切知識對像中最難以說明的問題,但是,無論你思考也罷,逃避也罷,關於人,做人的問題,永遠是現實存在的。

    人是雙重生命體

    做人,是我們從孩提時期到長大成人一直都在學習的學問。

    在我們蹣跚學步,咿呀學語的時候,父母就開始滿懷希望地引導我們做一個好人,不要學做壞人;並在以後日子裡,總是不斷地教給我們如何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上學之後,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是常常教導我們,要努力做有所作為、坦坦蕩蕩的君子;不做平凡庸碌、長慼慼的小人。

    可是,當我們告別了父母,告別了老師,步入嚮往的社會後,卻發現生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盡如人意。生活中總有解決不完的難題,實現理想的道路總是坎坷崎嶇……

    我們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怎樣才能有意義地度過一生?如何才能不虛度年華?

    諸如此類,關於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問題,讓我們困惑不解,使我們輾轉難眠。從而成為我們經常討論和思索的,似乎知道卻又說不清楚的一門深奧的學問。

    人的難以理解,做人的難以把握,主要在於人的奇特性。人與動物不同的是,人具有雙重的生命體:一重是自然生命體,它標誌著人的存在,失去了這個生命,也就失去了人的現實存在;另一重是人類生命體,這是人的第二生命,這個生命雖然是無形的,但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標誌,並且體現著人的價值,對人更有永恆的意義。

    人有兩重生命,就要經歷兩次生成。一次是從母腹中獲得肉體生命。人要做人,還得經歷第二次生成。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即人之所以為人者;一個人若按此去做,就是做人。做人的確很不容易,然而人的崇高性,人自身的價值也就體現在這裡。

    把握「兩性」的尺度

    劉墉先生說:「只有誠誠懇懇地做事,實實在在地研究,不自欺、不欺人,才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事實上,我們都可以快樂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可以成為自己想要做的人。

    有人說,做人感性好。這樣你才會有魅力,才會開心快樂,才能拋棄世間所有凡塵雜念,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少些煩惱,一切隨緣,一切順其自然,努力地適應社會,而不是改造世界。人被稱為高級動物,是因為人有感情。如果為人做到不感情用事,對待所有的人都理智地權衡利弊得失,那就會漸漸失去親情、友情和愛情,即使事業非常成功,他的人生也是蒼白的。

    也有人說,做人理性好。這樣你才會成熟,才不會犯錯誤,才能科學正確地作決定,才會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衝動,每個人都會,但理性與冷靜卻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所以更加難得。

    其實,理性的思考是做人的關鍵,而人類獨特的感性,則能起到非常大的輔助作用。對於情緒的把握,對於目標的追求,對於品質的塑造以及對於喜好的滿足,如果能夠利用好積極的、促進的一面,那麼,做人是不可能不成功。

    所以,怎樣做好你自己,活出你自己,體現出你存在的價值,才是我們做人的動力。

    永葆平常心

    「平常心」也是「心平常」,讓你的心總保持在平靜的狀態,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平常心,心平常》

    前兩天讀了一個小故事,內容很短,但讀後很有感觸。故事是這樣的:

    小豬問:「媽媽幸福在哪裡?」

    媽媽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於是小豬開始用嘴咬它的尾巴。

    媽媽笑著說:「只要你一直向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著你的!」

    現在的你,是不是也像那隻小豬一樣,追著自己的尾巴呢?

    生活中,我們也應該相信:無論是逆境還是挫折,只要我們勇敢往前走,幸福的小尾巴就會一直跟著我們!

    那麼,問題又來了,幸福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就好像「美是什麼」一樣,沒有固定的說法。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你感覺自己有多幸福,你就有多幸福。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有種種的不如意,會讓人覺得鬱悶,於是幸福就離我們越來越遠。

    現在想想,為什麼我們不能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事物呢?如果你擁有一顆平常心,做個平常人,做到心平常,幸福也會一直跟著你的。

    心如止水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無數的困難、壓力、挫折,正所謂「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生的旅途上,並非都是鮮花坦途,而要常常與不如意之事結伴而行。如何保持一顆平常心,如何使自己達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態更加平穩,這是需要磨煉的。

    佛家說:有求皆苦;儒家說:無慾則剛;道家說:清心寡慾方得道;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劉墉先生說:平常心就像那三個字,是平常有心,是平常的心情;我們說:永葆平常心才是真。

    每個人幾乎都是在自己成長的同時,不斷地與他人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一旦在比較中處於劣勢,心理就會不平衡,壓力也就陡然而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是說世間的事皆是閒事,沒有一樁是不得了的,沒有一樁值得煩心,煩心的事都是閒事。如果沒有閒事掛在心頭,就是過著人間賞心樂事的時光;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因此,往好處想,心境就會豁達,也就會自得其樂。

    無門禪師是位得道高僧,他認為人若是能夠拋開內心的煩惱,那麼心胸自然會寬廣起來,隨時都能欣賞美好風景。原詩常用來勸人放寬心懷,不要整天為瑣事牽掛,眼界一寬,萬事萬物也會變得美好起來。難就難在,「若無閒事掛心頭」不是口頭說說即得,而是必須痛下工夫才能到達的境界。

    說到底,平常心不過是「無為、無爭、不貪、知足」等觀念的會合。作為一種處世態度,亦可進一步解釋為淡泊之心、忍辱之心或仁愛之心。但是,「無為」並不等於提倡無所作為,「無爭」並不等於不同邪惡勢力抗爭。至於有些人所奉行的醉生夢死,更不能算為一種人生境界,正如有些人評論的:「當他們到了純粹只顧自己醉生夢死的境界時,道德的評價就蒼白無力了。」把平常心庸俗化、世俗化、簡單化,都是對平常心本義的曲解。

    《士兵突擊》裡吳哲經常說:「平常心,平常心」。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安慰別人或得到別人安慰的時候。重要的是要學會自我安慰,這是一種心理防衛的方式。「平常人、平常心、平常事」,常唸唸這九個字,心情就會開朗許多。

    余秋雨先生喻「文化苦旅」,可是人生並不全是苦旅,不要把境況看得那麼糟糕。習慣自我懲罰、自我折磨的人,一般視野比較狹窄,思維比較封閉。他們只是死死盯在自己遇到的困難、挫折和失敗上,結果把困境看得越來越死,以致被困境壓得抬不起頭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