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欲望”的信仰。——欲望是理智的一個組成結構,是對子虛烏有的原因的虛構。我們所不明白的體力上的一般感覺,都會在理智方面得到解釋,即找尋為什麼會感覺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原因。在人本身的,在經歷中的,也就是預設不利的、危險的、異己的東西,好像我們惱怒的原因就在這裡;實際上,惱怒是我們硬加上去的,為了我們狀態的可思性。——經常性的令人窒息的大腦充血,被認為是“惱怒”。刺激我們怒火中燒的人和事,就是緩和生理狀態的手段。——事後,由於長期的習慣使然,將某些共同感覺和過程有規律地聯系起來,以至某些過程的表層會出現那種共同感狀態,特別是引起某種充血、產生精子等,也就是通過男女親近的結果。我們經常會說:“欲望是因為刺激而產生的。”
“快樂”和“痛苦”就已經隱隱約約能判斷了,因為,看它們是否促進權力感是區分刺激的辦法。
對意願的信仰。奇跡信仰是將一種思想當成機械運動的原因。科學的結果要求我們,在使自身能夠用圖示的方式讓世界變得可以想象之後,也會讓意志、渴望、欲望等變得能夠想象。換言之,否定它們,並將其作為理智的錯誤來處理。
“意願”:同時也是目的的意願。“目的”包含著衡量。衡量是從什麼地方的得來的呢?“苦”、“樂”的確定標准是基礎嗎?
但是,在非常多的情形之下,我們使某事物痛苦乃是由於我們對其強加了衡量的緣故。
道德衡量的范圍;這種衡量幾乎在一切感性印象中都起著作用。在我們看來,世界由此而發生了變化。
我們為一切事物都預設了目的和價值,我們因此積蓄了一團巨大的潛在力在自身。但是,價值比較讓我們知道,被認為是有價值的事物,是相反的東西,貨物價目表比比皆是(這就是說“存在”二字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通過分析各種貨物價目表,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價目表的確定就表明著確立了有限的(通常也是錯誤的)集團的生存條件:為達到保存的目的。
通過對現代人的觀察,結果表明,我們所用的價值判斷的差別是很大的,而且在這中間再也找不到創造性的力——基礎。因為現代道德判斷沒有“存在的前提”。它變得更加多余,它很長時間都沒有這樣痛苦過了。——它要任意妄為。
創造了高於人類和個體目的的是誰呢?在這之前,人們想用道德來保存,但是現在,沒有人再想到保存了,因為已經是沒有任何可供保存的東西了。
也就意味著道德是試驗性的。因為,它要賦予自身一種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