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日記 第33章
    結論的理由有二:一是百里秦川是一條天然屏障。那蜿蜒連綿、谷深峰高的千里山巒,自古就有天下第一軍事要地之稱;二是西裡秦川的地下隱伏著取之不盡的黃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她那九曲懷抱的三秦大地之處,自古有帝王之氣,天寶物華,人傑地靈。史書記載,在四千餘年間,丰姿綽約的漢江、丹江、嘉陵江一帶就有淘金者的足跡。我們引為驕傲的周、秦、漢、唐鼎盛時期,世界級大都會長安城內外的金銀店舖比比皆是,精緻絕倫的金飾品引來八方商賈。鳳翔秦公陵出土的金啄木鳥,西安南郊出土的唐代鴛鴦蓮瓣紋刻花金瓶等千百件精品文物,無不折射著那些輝煌時代的光芒。

    黃金作為貴重金屬和國際硬貨幣,國家對其產地與儲量,至今仍是秘而不宣的。從事這項秘密工作的是我們地質隊員。小秦嶺有金,今天似乎已不是什麼秘密了,但人們並不都知道發現這座金山的人,今天我們可以告訴大家了,這支功勳卓著的隊伍就是現在的陝西省地質六隊。小秦嶺的金不是人們通常知道的那些隨手可以在水中淘到的沙金,而是深藏在大山之腹,嵌匿在石頭中的巖金。1964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由陝西地質六隊組成的找金隊伍,赴潼關一帶的小秦嶺地區普查勘察,成為首次叩開這座金山大門的阿里巴巴。然而,金山大門剛剛叩開,文化大革命的颶風隨即刮來,小秦嶺頃刻被血腥的造反狂濤所淹沒。11年後的1975年,病重住院的周恩來在病榻前召見復出的鄧小平與王霖將軍。國家沒有硬貨幣,說話不硬氣呀!老人手擦著因病痛滲在額頭的汗珠,一手握著顫動的拳頭對他依賴的副總理訴說著心聲。請總理放心,黃金的事就交給我吧!老將軍百感交集,搶先請纓。蒼白清瘦的總理把目光轉向小平。小平輕輕地點點頭:有寶刀不老、雄風猶存的老將軍披掛上陣,一定能抓得起來!

    這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會晤。老將軍不負重托,力排干擾,親臨河南、陝西等地,於是小秦嶺地區掀起了一場空前的找金大會戰,於是這座千年沉默的金山終於敞開了它那金燦燦的胸懷。

    小秦嶺腹地的黃金富有不僅使當時身居中南海的共和國開國元勳的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興奮不已,就連在一線普查勘察的地質隊員們也感到萬分驚異。

    地處華北地台南緣,以新華夏第三隆起帶和祁連山、呂梁、賀蘭山字形構造體系東翼之南側復合部的小秦嶺,屬太古界太華群山體,是呂梁運動以後形成的東西帶狀隆起。早在遠古震迓紀時發生的地殼運動,使得這一帶地層擠壓褶皺成山。後又經喜馬拉雅運動,南沿發生地裂,北升南陷,形成尋馬道地塹。新生代時,因受秦嶺緯向構造體和祁、呂、賀構造體之間的擠壓、強扭、斷陷,最終塑成了一條婉蜓千里的中華關中巨龍。小秦嶺就是在這樣一幅幅波瀾壯闊的地殼運動中崛起而生的奇特山脈,它山高坡陡,烽巒疊嶂,峽谷幽深,形成而今清晰可見的文峪、太峪、西峪、潼峪等九條巨峪和數百條大小溝塹。

    經過地質隊員近二十餘年的艱難勘察,這些音日連鳥兒也不想多歇腳的窮塹禿嶺,竟差不離條條溝塹峪道都有萬噸礦石中含金品位在10~40克的富礦脈。小秦嶺的金脈總數達4000餘條,其面積遍及豫、秦、晉三省數十個縣、市,形成華夏獨一無二的金三黃金是經濟的主要支柱,小秦嶺要為國家四化建設貢獻力量。來自中南海的聲音,使沉默了百萬餘年的秦嶺山脈從此一次又一次地沸騰開了。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幾年間,中央的、地方的、還有穿著軍裝的黃金部隊大軍,繞過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翻越難於上青天的蜀道,身披塞北風塵,腳帶長江浪沙,從四面八方投向這秘密的三角地,文峪、潼關、東桐峪等幾十座大、中型國營金礦拔地而起,其陣勢,遠遠超過當年李自成揭竿舉旗之威風。

    小秦嶺金礦的發現與開發,使共和國的國際硬貨幣直線上升。西方學者有一種說法:作為常任理事國,中國在聯合國講壇上能話音錚錚,其底氣來自秦嶺金三角。

    此話從某種意義上講不無道理。

    小秦嶺金礦的份量太重,重得使這條巨龍搖搖欲墜。也許是金三角有太多的神秘傳聞,也許是恰逢思想解放、大膽開拓的改革年代,自70年代末到整個80年代,隨著浩浩蕩蕩的國家黃金地質隊、國營金礦、國家黃金部隊上山,安營紮寨,望眼欲穿的秦嶺四周的不法之徒亦垂涎三尺,蠢蠢欲動。媽的,秦嶺是我們的,那些吃皇糧的來幹什麼?

    挨了幾百輩子餓,幹嗎今朝還讓外來人搶飽飯吃?不行,俺要把金疙瘩奪回來!

    用不著動員,用不著組織,對飢餓者來說,聞到香味便是最好的感召力。山民們開始了行動!其決心、其勇敢、其堅定,如同先輩們跟著闖王進京城奪皇位一般。

    似乎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事,剛剛規劃和建設起的小秦嶺國營黃金礦區,轉眼便被亂挖濫采狂潮所淹沒,幾近全線崩潰。

    有關方面給我提供了這樣一些數據,被稱之為秦嶺礦區的三大金柱的文峪、秦嶺、東闖三礦區,近七八年間由於民采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文峪金礦:哄搶偷竊礦石91萬噸;

    秦嶺金礦:共被個體或集體挖走礦石168萬噸;

    東闖金礦:共被群采濫挖礦石80餘萬噸。

    三個金礦合計損失近340萬噸礦石。這個數字說明了什麼?讓我們按照通常的計算方法算一算賬吧:金礦中除金以外,還有比金更豐富的鋁和銅的含量,分別為每噸347克與297克。1990年前收昀黃金、鋁、銅的價格分別為1200元一兩和1350元一噸、4520元一噸,340萬噸礦石的經濟價值共10億余元人民幣。這就是說,僅這三個礦,就有10億余元人民幣流人私人腰包!那麼,整個小秦嶺地區流人私人腰包的黃金又有多少呢?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自80年代初至今,毫不誇張,自來冶金、地礦、有色金屬等部門和省、地區、縣、礦山關於小秦嶺告急的報告,在中南海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而且每份都比前一份火急、驚心,令中央主席、政府總理們不可等閒視之。

    小秦嶺不治,半壁江山難安!可見中南海的決心之大。

    看一看中央圍繞以整治金三角為重點對像而採取的重大部署,便可一窺國家與領導人對這裡所發生的一切的苦心——1986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礦產資源法》,對黃金開採作出明文規定。聲勢浩大的礦法宣傳席捲包括秦嶺地區在內的神州大地;

    1988年11月,國務院在京西賓館召開對黃金礦產資源實行保護性開採專題會議,政治局常委、副總理姚依林親自出席並講話。當年底,數萬名武警黃金部隊和豫、陝、晉人民解放軍駐軍官兵開赴小秦嶺:1990年2月,國務院關於小秦嶺地區黃金生產秩序整頓現場辦公會在三門峽召開。國務院、國家計委、經委、公安部、地礦部、冶金部、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武警黃金指揮部,以及河南、陝西兩省政府及有關地、市、縣政府領導200餘人出席,具體部署聯手整治群挖風,取締個體村辦礦戰役;

    1991年5月,國家又一次在京召開全國黃金工作會議,小秦嶺整治再度列人議程。豫陝兩省負責人被召進中南海逐一匯報。我們來看看重災區一陝西潼關境內的戰情吧:這是一曲悲壯的史詩。

    雞叫一聲聽三省。潼關,這個總人口不足12萬人的三級小縣,由於特殊的地位位置,使得它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名聲顯赫,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據史書記載,自東漢以來,發生在這裡的戰史就有30多起。馬超刺曹操誤中古槐,安祿山夜叩關門,李自成南塬兵敗,太平軍破關回師……在黃河側岸秦嶺麓底的這塊500餘平方公里的溝壑塬峁上,一幕幕或歌或泣,或悲或壯的戟殺戈戰,把民族的歷史濃縮為綿綿不散的硝煙。

    戰爭,成就出了一個輝煌的古潼關。

    戰爭,又使古潼關千百年來長期處於民不聊生的淒慘境地。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朝大詩人張養浩這樣歎道。

    新中國成立,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但並沒有擺脫生活的貧困。三百六十五天起早摸黑,換不來一條褲子~頓年飯的百姓日子,一條街道三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的縣城風貌,農林牧副漁外加油鹽醬果廠,買回縣長一輛座車的財政收人,使得聞名退邇的古潼關黯然失色。

    歷史的車輪在滾動,給了古潼關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契機。帶動這契機的動力是那個元素代號為六的魔女一黃金!

    沒誰可與潼關人論高低。像翅膀張向潼關境內的七條峪道,道道流淌著金河!

    沒誰可與潼關人比富有。有資料提供,全縣所擁有的黃金儲量人均上噸!

    沒誰可與潼關人試風流。幾千年金戈鐵馬的戰事,使秦川後裔個個練就出超人的軀幹與智慧。

    1985年,潼關身居全國萬兩黃金縣之列。

    1988年,潼關出現第一也是惟的產金萬兩村。

    1989年,潼關躍居全國第三產金大縣,成為與招遠、靈寶齊名的中國三朵金花之一。

    啊,金子,你太迷人了。你讓潼關改變了一切,這當中也摻雜著良心與本性。東方的夫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的哲人則說,對富有的追逐與嚮往,常常使善良人變得貪得無厭,變得罪惡纍纍。

    潼關在利用小秦嶺自然資源築壘現代文明大廈的輝煌過程中,也讓那些良心與本性變了質的貪婪者,喪失了人性。

    個12萬人的小縣,蜂擁上山采金者高達13萬人,其中8萬餘人是來自除台灣、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國營文峪礦山自建礦幾年間,破獲、阻止搶礦偷礦案達萬餘起,平均每天一起。——護礦隊員奉命前來制止盜礦運輸隊,霸匪拔槍頂住對方腦袋,啪啪兩槍。末了,像玩兒戲似地將屍體扔進山溝,唱著打靶歌揚長而去。

    ——礦把頭甩過一疊工農兵,對執法的公安派出所所長說,要麼你收錢,我開礦;要麼你把老婆、女兒留在山上供我手下人享用,你自己拿主意……

    -切都是那樣的瘋狂、凶殘與野蠻。

    潼關創造了另一串紀錄:打架鬥毆、吸毒宿娼、攔路搶劫、共和直告……

    殺人炸屋、腐敗墮落……亦創下全國之冠,平均每6天有1人死於非命。

    在營造關中社會主義四小龍之一的同時,潼關各級政府與人民在制止群采風,斗倒礦霸的鬥爭中,付出了血的代價。

    第一次全城出擊是在1987年。當時的情況已經發展到縣委、縣政府無法正常工作的地步。全縣鄉鎮以下的一半人馬、一半單位停了耕作,停了上班,在搞個人或家庭采金煉金。偷礦導致塌方死人,搶地盤發生槍戰死人,氰化池和流出的毒液毒死人……這些人命關天的慘案,屢屢發生。縣鄉兩級抽調400人的隊伍,配以公安、礦管隊伍等執法人員,挨家挨戶,連續作戰60餘天,僅取締搗毀家庭氰化池就達2353個,追回走私黃金2836克,罰款63萬元,拘捕68人。

    此次戰役,使潼關境內好一陣安頓,出現了村民重返農田,企業職工、機關幹部重返本職崗位的可喜景象。

    潼關人傻氣,有金不挖去種土豆,哈哈,我們上!秋末冬至,不知是哪兒刮來的風,成千上萬的外鄉人帶著棉褲布兜,甚至婆娘乳娃,從山前山後一齊撲向金溝礦窿,佔據了本該是潼關人自己的地盤。

    就這樣,大清山的硝煙還未吹散,小秦嶺的采金黑潮再一次捲土重來,而且此次的瘋狂性掠奪性,較以往更甚,那一張張大招牌,那一句句解放思想,開礦富民的口號,叫人既碰不得又辯不倒。在一頂頂冠冕堂皇的保護傘掩飾下,各種礦霸和采民,變本加厲,肆無忌憚地加劇掠奪小秦嶺黃金,形成礦區全面失控的態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