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不同 第十章 谷歌的童話世界:ICP牌照風波
    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下一步就是把Google的快樂、放權、自由、寬容、平等、追求卓越的文化導入中國。一個企業的文化,就相當於人的靈魂。Google中國希望員工每天早上醒來之後,都能用一份快樂的心情面對工作,使工作不再成為「房貸」「車貸」「餬口」等一個個名詞背後的沉重負擔,而是一份甜蜜的挑戰。

    但凡做過管理者的人都明白,企業文化的建設是一門精深的學問。除了真誠的表達、有意識地身先士卒之外,還要在細節上體恤下屬。

    我首先希望,在公司裡有一種平等自由的氣氛。在Google中國建立之初,我在開會的時候會經常提醒經理們,不要說「我們」「你們」這樣的字眼,比如「我們是管理者,我們是Google美國派來的」等等,因為大家都是平等的。在Google的食堂,我們也沒有貴賓專用的房間或桌子,無論是我還是我的貴客,在餐廳都是和大家一起排隊,吃完後自己收拾碗筷。我還提醒大家,吃飯的時候不要經理一桌,新來的大學生一桌。通過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強調,Google中國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強,開會再也不是「一言堂」,到處都是平等地討論和爭論問題的景象,我也經常收到員工各種各樣的建議和意見。

    除了平等,我還希望大家能夠放輕鬆,能夠在開放的氣氛中自由表達。首先,我們引進了總部的TGIF大會,TGIF代表「ThankGodit'sFriday」(今天星期五),這是Google每週五舉辦的例行大會,員工在這個時間裡可以相互交流最新的動態,可以向公司的總裁和高管提問,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記得剛開始參加TGIF大會的時候,中國的員工都非常含蓄,同時也有些不知所措。記得公司建立之初,因為每週都有新員工上班,我就建議讓新員工們上台進行自我介紹,並作一些才藝展示。有一個員工站在話筒前說不出話來,他手足無措地說:「大家好,不過我覺得自己沒有什麼特長,要不然我打一個嗝吧!」然後他就僵在那裡,小小地打了一個嗝,面部表情有些木木的。而台下的人早就笑得不行了,還有人在喊:「聲音太小了,聽不見!聽不見!」

    後來,TGIF大會一直在Google延續了下去,我們展示公司的新產品,探討新的政策和戰略,介紹新員工,徵詢大家的建議,它已經成為Google員工平等交流的一個平台。

    為了讓大家盡快熟悉起來,我也盡量鼓勵大家打成一片。我曾經當著新員工的面表演過一次跳舞,那是在一次TGIF大會上,新員工在參觀Google中國清華科技園的新設施。當我們走到健身房裡的跳舞機旁邊時,有一名員工開始慫恿我:「開復,跳一個,跳一個!」

    我想了想,當場就挽起袖子走上了跳舞機,隨著音樂的節拍,我精準地踩下了每一個箭頭。而旁邊的員工中,有人驚訝,有人大笑,還有人在鼓掌,氣氛輕鬆極了。我知道,我的姿勢一點也不標準,甚至手忙腳亂;而鼓掌的員工則一定是在驚歎,這麼不標準的舞姿居然都能踩中每一個箭頭。但我心裡卻在暗自慶幸,「你們可不知道,我唯一會的運動就是『跳舞機』了,每週都靠這個鍛煉呢!沒想到今天用上了。」我要讓他們知道,老闆可不是一個「凶神惡煞」。

    後來,經常有員工對我提出要和我PK「跳舞機」,我幾乎沒怎麼失過手,看來會一樣技藝還是很重要的。我這樣放鬆的表現,無疑會讓員工放鬆緊張的神經,進而在公司上下營造出一種輕鬆的氛圍。

    另外作為管理者,我也希望自己以身作則,讓員工感覺到老闆和他們是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

    例如每次開會,我都會非常準時。但有時候員工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遲到並導致會議縮時,我並不想批評他們,而是希望用一種「可愛」的制度來約束他們。我對他們說:「誰遲到了,誰就必須在大家面前跳肚皮舞!大家同不同意?」員工們都哈哈大笑略帶起哄地說:「好啊!好啊!」因此,我們設立了這種「遲到當眾跳舞」的規則。有一次,郭去疾遲到了,就真的被迫跳了一段肚皮舞。員工們看了之後笑得都快直不起腰來了,而大家也由此看到這個規則並非兒戲,所以,一到開會時間就會提前幾分鐘下樓,「遲到」這個問題就輕易地解決了。

    在這樣優越的硬件條件和輕鬆的文化氛圍下,Google全球文化中有點「小飛俠」、有點天真、有點隨性的風格逐漸建立了起來。到了後來,身邊的員工和我都建立起一種朋友般的關係,我們相互信任並輕鬆地相處。

    正當我們熱情地享受著Google的點點滴滴時,Google中國第一輪最嚴重的危機其實已經在路上了。渡過這次危機的過程,就如同小說一樣高潮迭起,令人心潮澎湃。但當時處在重重壓力下的我則倍感煎熬!

    2006年1月25日,Google推出google.cn,一個符合中國國情和法律的網站。當時,公司並不是在每一個國家都推出這樣的本土網站,因為這往往意味著願意把服務器放入該國,並且遵守該國法律。在總部,Google進入任何市場之前都會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在我加入Google後,CEO艾瑞克·施密特咨詢我的意見,我的回答是:「建立中國本土網站是必須的,你可以咨詢所有的華人工程師。」艾瑞克說:「在你加入前,我們就問過了。他們的回答驚人的一致,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前景將令人興奮。中國人需要Google最精確完整的搜索引擎,並且要把全球的信息都整合為中國人所需要的。因此,搬服務器和守法是值得的。」

    但是,google.cn發佈的第一天就引起了國際媒體一浪高過一浪的「討伐」之聲。原因是Google承諾,根據中國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過濾搜索結果,屏蔽非法信息。然而,許多國外媒體不理解過多的互聯網管制,批判Google違背了自己過去的「客觀、公正、完整、不人工干預」原則。

    這些批判和抗議活動讓Google總部的一些員工開始有了質疑之聲。很多工程師都開始懷疑這麼急迫地推出google.cn是否明智,我意識到我必須火速飛到總部去作面對面的溝通。我立即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日程表,安排了在總部和工程師的對話,因為我相信,只有面對面才能解除誤會。而這次非正式的會議,竟然有近300人參加。這幾乎是史無前例的規模。

    經過長時間的耐心解釋,終於讓員工增加了對中國的瞭解,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心裡非常清楚,這次的風波還是影響了一小部分美國工程師對中國團隊的看法。他們覺得公司「世界第一品牌」的稱號得來不易,為什麼中國團隊就這麼急迫地作出有傷品牌的決策?雖然Google最高領導已經批准進入中國,但是Google是一個高度自治但又非常強調平等合作的公司,每個工程師對自己的程序代碼有著比較大的決策權,如果Google中國希望迅速做出一些合格產品的話,那麼失去部分總部工程師的信任和支持將是很嚴重的事情。

    麻煩不止如此,在美國媒體的批判之下,美國國會決定召開一個聽證會,要求微軟、思科、雅虎、Google針對多種敏感題目表態。如果說原來媒體的聲音可以用一系列「官方回應」化解,那麼國會的聽證卻必須坦白回答所有問題。這時,艾瑞克、拉裡、謝爾蓋和他們的領導班子就需要決定:到底Google的政策是什麼?能否恪守公司的原則,化解美國國會和媒體的不解,同時還依然符合中國法律?

    在這段時間,美國總部面對強大的壓力,很多人開始對於中國有些動搖。當我在山景城和謝爾蓋吃飯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別擔心,就算我們撤掉google.cn,你招來的精英也一個不能少!而且就算真的到最後我們決定撤出,我們也會保留一個純粹的研發中心!」聽罷此言,我一方面對他的支持和承諾表示感謝,但另一方面我也真的驚訝他居然在考慮撤掉google.cn。

    2月14日,在山景城那座著名的建築裡面,艾瑞克、拉裡、謝爾蓋和幾位總部的高管針對這個問題,開起了破紀錄的8小時會議。Google是否推出google.cn?是否要把更多的服務器搬去中國?是否在中國開始運營?如何在中國開始運營?如何透明地到美國國會解釋我們的立場?經過8小時空前激烈的討論後,已經是加州半夜11點多。隨後公司的代表坐上「紅眼」航班,飛往華盛頓去參加2月15日的聽證。

    同時,謝爾蓋撥通我在北京辦公室的電話,他說:「開復,我們討論到半夜。這是第一次我與艾瑞克、拉裡無法達成共識。但聽證會就是今天,所以我們還是必須作出最後的決定,我們依然決定進入中國!」我心裡大大鬆了一口氣,謝爾蓋接著說:「明天,我們將去國會眾議院和很多互聯網公司一起做一個聽證,我們不得不坦白回答所有問題,這樣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麻煩,你得扛一下,不過,我想對你說的是,我們支持你做google.cn的決策。」

    次日,我就給員工吃了這顆「定心丸」,我對他們說:「我們正在向有益的方向努力,但是,無論公司的命運如何,員工都不會被裁剪,因為人才是Google最寶貴的資產!」

    剛剛解決了這次重大的挑戰,更麻煩的事情居然緊隨而至。2006年2月21日,中國某家媒體發出了一篇篇幅巨大的封面文章,題為《Google為何翻牆進入中國》,指控Google因為沒有辦合資公司營業證,所以在中國是非法經營。

    這篇文章中指出:「進入google.cn頁面,可以看到一個標註:京ICP證050124號。這相當於一個公司在中國經營互聯網內容的營業證號。不過,這個證號不是Google的,而屬於一家名為『趕集』的網站。中國政府規定,任何外資企業不得在中國境內經營互聯網內容服務,合資企業如果要申請這項業務,外資比例必須低於50%。因此,Google如果想把它的服務器從美國加州搬到中國北京,就必須在中國與一家中資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同時,以合資公司的名義向中國互聯網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因此,在中國互聯網的政策框架下,google.cn顯然是不合法的。」

    這篇文章一出可以說引發了軒然大波,整個互聯網界被這個消息震驚了。一向以「不作惡」作為自己價值觀的Google,竟然在做違法的事情?不要說別人,連我們自己都被這種「控訴」驚退了三步。

    回顧一下國際互聯網公司進入中國的歷史就能夠發現,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都是遵循這種「借牌」的路線。儘管2002年公佈了《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規定外企互聯網公司進入中國應該採取合資的模式。但在2002年以後,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依然遵循以前的慣例,比如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合作、eBay和易趣、亞馬遜和卓越網,都是通過「借牌」方式使用國內網絡公司的ICP牌照。按照中國市場當時的現狀,我們咨詢了所有律師事務所,他們都建議Google用「借牌的方式建立本土網站」,因為這樣比申請合資更快更有效率,而且有足夠的業界先例供我們借鑒。

    但google.cn和其他網站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Google的業務內容,以及國際媒體和中國媒體的關注度。於是,政府部門開始正式考量google.cn的ICP牌照問題。而我和我的團隊也開始密切地與相關政府部門展開溝通和交流。在國內外媒體一片質疑聲中,一種惴惴不安的氣氛開始在公司裡蔓延。當時,有媒體形容,google.cn的員工每天都擔心負責政府關係部門的員工會帶回「最壞」的消息。

    多災多難的Google中國,一星期前正擔心總部撤掉中國網站,現在又擔心政府判決我們違法經營!

    作為一個公司的領導者,作為一個充滿激情想開創一番事業的人,我非常希望公司在中國的運營能順利地開展,不希望它死在襁褓當中,不希望「出師未捷身先死」。可以說,那個時候面臨的壓力非常巨大,國際媒體對google.cn喋喋不休的爭論,國內媒體對ICP的質疑,總部工程師們的疑惑,中國員工的擔憂,這四重壓力放在任何一個人肩上,都會感到不堪重負。

    但是,作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者,我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和應有的理性。如果我亂了陣腳,讓員工看到我的不安,那麼整個公司的士氣都將受到打擊,甚至在關鍵時刻還會造成公司的瓦解。所以,我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自控!

    我一方面直接負責和政府的溝通,探討做合資公司的計劃,同時爭取總部對合資事宜的認可,盡最大的努力消除其中的偏差,解除其中的誤會;另一方面,我還要關注員工的情緒,穩定日常工作。在那段日子裡,每天早晨我都讓自己扛起所有的心事,精神抖擻地走出家門。

    安撫員工的事情並不容易。作為一個領導,我有責任和他們透明地分享事實,坦誠地分析現狀,因為告訴他們一切都沒問題是不負責任的,也是不符合Google文化的。每次走入會議室,我都盡量讓自己的臉上帶著微笑,讓我的語氣平靜和充滿信心。我向員工匯報每個星期與政府部門交流的進展,重申謝爾蓋的保證:就算撤掉中國網站,Google中國絕對不會裁員,還會保留所有的辦公場所。同時我也從不隱藏問題和可能的負面結果。每次會議結束前,我都向員工保證:「有新的信息,我隨時會和大家分享!」

    人們在經歷痛苦的時候,往往覺得時間很漫長;而經過了這種痛苦之後,就如同大病初癒一樣,感到天色明朗。經過兩個多月漫長的溝通和交流,經過苦苦的等待和期盼,ICP牌照風波終於有了合理的解決方法,google.cn的命運終於可以塵埃落定,那就是:Google馬上啟動合資公司的申請,而在申請合資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繼續運營。

    在申請ICP牌照過程當中,Google員工複雜的心路歷程自不必說,而我也經歷了從「山重水復疑無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過程。在這種時候,往往最考驗一個公司管理者的意志力、判斷力以及應對危機的能力。我的習慣是在睡前回想一下白天的工作,然後再想一想第二天的計劃。當時我還會想到員工對可能失去工作的擔憂,以及很多好心人對我的種種提醒。可每每我還沒來得及想清楚,就已經累得睡著了。

    繁雜的啟動工作和這兩個危機事件,讓Google正在損失寶貴的市場份額。在google.cn和ICP牌照風波的時候,絕大多數的中國用戶還在使用google.com的中文服務,而google.com的服務器在國外,因此斷網問題就時有發生。而ICP的合資一天沒有完成,google.com就一天不能直接跳轉到google.cn。斷網對於中國網民使用Google搜索無疑有著巨大的影響,Google的粉絲們對我們的斷網問題,中文搜索的質量和界面問題開始表示失望,質疑Google中國的不作為。

    而在我們內部也開始了對於產品戰略方向的爭論,是應該專注於搜索質量的提高,還是滿足我們這些天才工程師的願望,做最酷最紅的新產品?這些爭論和搖擺都耗損著Google中國的精力。

    對於紛繁複雜的這段時期,《環球企業家》曾用封面文章概括了Google中國的這段時光,認為這是Google中國經歷的《最長的一年》。說的沒錯,這一年Google中國過得很不容易,但我相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開局不順的Google中國在經歷了所有該經歷的一切後,應該開始峰迴路轉的路程了。

    很多人問我在當時的情況下悲觀嗎?我的回答是「不」。儘管並沒有想像的那樣順利,但我們的團隊從始至終都抱有一種樂觀的情緒,他們相信我,我也相信這批最熱情向上和聰明能幹的員工。

    截至2006年年底,Google中國已經建立了一支120多人的工程師隊伍。這是Google當時最大的海外研發團隊。這裡每個員工都有發言權,每個人的創新都得到尊重;而且,公司提供各種福利和便利,讓員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這裡有扁平放權的管理架構,3∼5個人可以做出在其他大公司20個人做的工作。

    在經歷了這場沉重的四重壓力後,我們更加珍惜我們的工作和用戶,我們立志要臥薪嘗膽,不怕艱苦,重視每一個細節,不斷完善我們的中文產品,早日贏回用戶的心。

    我相信,接下來的產品研發工作,可以讓Google中國順利起航。

    2006年4月,為了讓中國用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google.cn,我們給它起了一個中文名字「谷歌」,在北京飯店的金色大廳裡,我和艾瑞克·施密特用一塊塊的拼圖拼出了「谷歌」兩個字。艾瑞克沒有提前練習過這個拼圖,一開始放錯了位置。最後,在觀眾和員工的掌聲鼓勵下,他終於把拼圖擺放到位。這是谷歌這個中文名字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亮相,這也是Google除英文名稱以外,第一次取其他文字的名字。

    谷歌在中國的起航,正是在巨大的期盼和妥協對抗中開始的,而它還能夠複製它在硅谷的成長神話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