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溫州人一樣思考 第5章 從不懈怠的溫州人——要賺錢,“馬力”要強勁 (2)
    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支撐他不斷前進的就是創業的活力。他24歲已經來闖蕩“江湖”。創業之初的黃建廳非常艱難,先後從事過多個行業的生意,最初做的是燈具生意,後又辦過東風標准件廠、膠鞋廠,小五金、童鞋生意。經過幾年的奔波,終於賺得了第一桶金,擁有了一定資金和經驗後,他並沒有小富即安。

    後來,他干脆北上石家莊尋找新的商機。1986年他來到石家莊,看到很多在石家莊做生意的很多溫商,主要依靠走街闖巷,沿街吆喝,市場環境差。他想如果建一個賣鞋的市場大廳,方便買賣雙方,一定生意興隆。1993年6月,黃建廳投資1000萬元,在石家莊南三條建了一個大型的鞋類批發市場。這個鞋類批發市場建成之後,結束了當時南三條鞋市的散漫、無序、凌亂的經營狀況,很快發展成石家莊市乃至河北當時最大的鞋類批發市場。覆蓋了河北省各大中城市、80%的縣城以及部分鄉鎮的市場。當時甚至有人說,30%的河北人穿著他的鞋城賣出去的皮鞋。

    溫州人活力四射,走遍四方,被認為是一個流動性非常大的群體,其根源是他們對財富的有強烈的欲望。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在短短的三十年時間裡,前僕後繼地走上致富之路,創造了一個個財富奇跡,這不能讓人世人震驚。

    賺錢強烈的欲望是溫州人走向成功的最大動力正所謂的心想事成,首先有心想,才可能復制行動。

    溫州人骨子裡流淌著“賺錢”血液,他們為了賺錢,不顧一切走出去,就是為了有一天能成就大事業。出去闖,已經成為溫州特有的社會風氣,當然了,這是一股良性的社會風氣。在此影響下一批一批的溫州人走出去創業,做生意。

    溫州人憑著對創業的滿腔熱情,將生意做到全世界,然而他們幾乎是在一無所有的困境下起步的。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就毫不忌諱地透露了自己對金錢的追求,他說:“在做生意中,有錢可賺很重要,換句話就是說對利益的追求很重要。我有個原則‘不賺錢的不做’”。這在很多人看來非常不合情理,一個商人不應該只看到錢,但是,反過來想,看不到錢的商人也無法賺取更多的錢。特別是對那些創業處於起步階段的人,賺錢是最根本動力。

    欲望的強弱完全決定了一個人成就的大小,當一個人的欲望之火被激發到白識狀態時,潛能就會無限地迸發出來。比如,一個人一天之內必須賣出一輛寶馬車,如果完成不了就會被解雇,這時這個人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實現目標。賣不出去並不悲哀,可悲的是有的人根本不敢向往。一個人一旦失去了進取之心,也就失去了生命的動力,失去了走向更遠的活力。

    在巴黎做皮包生意的李建新,曾經是皮包作坊的一名普通的工人,他剛到巴黎時是最基本的粘膠水開始。工作非常辛苦,早晨天沒亮開始做工,夜裡12點多才要拎著飯盒收工回家,與幾個老鄉住在一間25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他依然保持旺盛的精力,他想:“既然參與了這場淘金之旅,自己絕不能落後”。後來,他做皮包速度之快,在巴黎的同鄉裡出了名。

    溫州人對財富的追求,都有一股強烈的欲望,即使是從小小生意起步,也從未放棄過對巨大財富的追求。

    ※對財富的追求往往需要敢於打破規律

    溫州人面對困難敢於大膽逾越,勇於突破。有些人,雖然熱衷於對財富的追求,但行動起來卻畏縮畏腳,瞻前顧後,滿足於維持現狀。他們觀念陳舊、心態落寞,害怕改革。

    其實,縱觀溫州人的發展歷程,他們之所以如此快速地聚斂巨大的財富,並不是因為有多豐厚的學識,多強大的能力或者社會經驗,而是對未來的向往驅使他們跳出窠臼,挑戰現狀。

    ※溫州人有開拓市場的巨大活力

    在溫州人的眼裡,生意要想不斷做大,必須敢於去開拓未知的市場。早在20世紀80年代,在四川做生意的溫州人達到了15萬之多,而他們在當地創造的產值每年可達一百多億元,是外來群體中創造財富最多的商人。賈銀壽曾任溫州四川商會副會長,他號稱“運輸大王”,他是幾乎包攬了溫州到成都、重慶的所有鐵路貨生意。每年從他手中運到成都鞋、服裝和皮革等溫州商品就有幾千火車皮。

    【一定要摒棄的思維誤區】

    ◎對財富的渴望程度決定了你能走多遠——欲望的大小與行動不完全成正比,欲望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一個人向前走,但如果欲望無線膨脹,則會產生反作用。

    打工的活力是一,當老板的活力就是十

    【財富語錄】

    資本再少也要創業,給自己打工,做自己的老板才是人生的追求。

    【溫州人傳奇】

    “我想當老板,投資房產,打工不是我的目標”。新溫商林成輝一閒下來就在思索著自己的未來的路。十年前,他懷揣著500元錢,踏上了去安徽合肥的打工之路,2010已經是多家房地產公司的總裁。

    2000年,林成輝懷揣著夢想只身來到安徽合肥。剛來到這裡時,非常的艱辛,創業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容易。於是,他在一家房地產公司找了一份銷售工作,由於沒有經驗,只能一再降低自己的標准,不要底薪。就是這樣,他第一次接觸到了房地產。之後,林成輝之所以在能在房地產行業大施拳腳,與他這段經歷是分不開的。

    “人做事,天在看。”剛入職時,林成輝工作非常認真積極,總是第一個趕到公司。他每天6點多就起床,然後騎著自行車到公司,先打掃辦公室的衛生,然後給領導斷水泡茶,這些事情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他憑著自己的這股勤快的干勁,首先獲得了領導的好感。入職還不到一個月,當月就領到了800元的工資。

    因為對工作的熱愛,所以做起來十分努力,執著,盡管他是個新手,但是從他的工作表現上看來,已經展現出了超人的能力。兩個月後,他破格提拔為招商部經理,半年後,當上公司執行總監,14個月後當上公司的副總經理,這時他的月薪已經高達6000元。一年多下來,他在職場上連續跳級,升職,加薪,如魚得水,有些更有實力的房地產公司已經注意到了他,准備挖他去做副總,他拒絕了。對於他來說,此時的成就不是一個終結,而是一個新起點。他時時刻刻告誡自己,自己一定要投資地產,當老板。經過在地產行業的摸索,他已經預感到未來的房產業孕育著無限的商機。

    2004年,就在自己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他毅然辭職。迅速組建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司:新溫商投資集團,經過6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跨地區,多行業的綜合性企業,旗下包括安徽的三家地產公司,一家賓館,香港的一家地產公司。

    香港富豪莊永競說,即使當個小老板,資本再少也總是為自己干,總會有發財的希望。而給別人打工,總是沒有自己做老板顯得更有發展。溫州人正有這樣的想法。俗話說:“工字不出頭。”一輩子打工,很難有大成功,打工和做老板是兩個生存層次,當老板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力,讓人做出更大的成就。

    溫州人與大部分人想得不一樣,最大的不同就是,一般人總是想如何找一份好工作,溫州人想的是如何更好地創業。在溫州“家家有項目,人人當老板。”這些人似乎與生懼來的就有商業天賦。溫州人的確有著無與倫比的商業頭腦,毫不誇張地說,有市場的地方,就會有溫州人去創業,相反一些人,總是埋怨賺錢的機會少,殊不知,他們眼光總是局限的自己的做好一份工作上,沒有開拓創業的眼界,即使商機擺在在眼前也會溜掉。

    與常人不同,溫州人堅信賺大錢,必須有創業的魄力,必須去當老板。一個人的想法會決定他在實際行動中的做法,做法不同就決定了結果不同。這就是溫州人為什麼總是能賺大錢、當老板,而普通人只能長期廝守著打工生涯。正如一位對“溫州模式”有長期研究的學者所說:“溫州模式沒有什麼秘密,之所以取得成功,不過是將深藏在心底的創業致富的欲望充分釋放出來,並成功地弄潮於市場經濟罷了”。一位溫商也曾經這樣調侃自己:“我只能做老板,像我這樣沒有什麼學歷、沒有什麼專業技術的人,打工沒人要,只好做老板”。在這種思維模式驅動下,溫州人積極去創業,爭先當老板。

    一個人貧窮,主要是沒有賺錢的活力,創業的活力。想要擁有富有的生活,要必須先有富有的思想。溫州人可謂有老板情結:

    有錢做老板,無錢也要做老板;

    能做老板,能睡地板;

    賺錢是老板,不賺錢也是老板;

    與其幫別人做大生意,不如為自己做點小生意;

    不想做老板的人不是真正的溫州人。

    如果按人口比例來計,可以說溫州的老板絕對是全國最多的。在溫州,幾乎家家都是都工廠,都開設自己的公司,就是賦閒在家的老太太也要想辦法做點小生意。

    目前,有160多萬溫州人遍布在國內的大江南北,他們創辦的企業有3萬多家,他們中有37萬多個個體工商戶,年銷售總額達3000多億元,相當於再造一個溫州;在海外,有40多萬溫籍華僑分布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一方面反映出了溫州人普遍的賺錢意識,更反映出了一種活躍商業氛圍。

    ※溫州人當老板的目的很明確

    幾乎每一個溫州人總是不安於給他人打工,他們寧願自己做點小生意,盡管是賠著錢先干也毫不在意。在溫州有這樣一個說法:“做微軟的CEO、IBM的總裁,都不如做一個小賣部的老板‘值錢’。”

    想當老板總要付出代價,一開始能否賺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學會做老板,學活做生意,為將來積累經驗和人際關系。

    ※既是老板,也是打工仔

    常說溫州人不是為老板而去當老板,而是通過當老板尋找更大的空間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其實在很多時候,溫州的老板身兼多職自己為自己打工,既是老板又是打工仔,還是推銷員、財務人員、行政人員、後勤人員等等。溫州人覺得做老板是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充分發揮自主性,激發潛能。

    【一定要摒棄的思維誤區】

    ◎當老板更輕松,更自由——不要認為當老板是一種享受,輕松自在。其實,當老板需要承擔的很多,風險高,收入不穩定,往往是全部積蓄壓在上面,稍有不慎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除了在財物方面的投入,還需要承擔很大的精神壓力,比如殘酷的競爭,遭遇人才流動的危機等等。

    登高望遠,無限風光在險峰

    【財富語錄】

    投資就像爬山或攀巖,爬得越高,越危險。但是,高風險意味著有高利潤,決不可半途而廢。

    [溫州人創奇]

    “越是處於事業高峰,越要注意風險”,這是新疆浙企聯合會會長黃銀榮經商幾十年來的最大體驗,他今年50多歲,已經有30多年的從商經驗,他一生涉足鋼材、石油、棉花等很多行業,但給他影響最深的還是在鋼鐵行業栽過一次跟頭。

    1990年,他在拜訪一個朋友時,看到了鋼鐵行業的一個重大商機。當時,溫州有很多做電器的工廠,需要大量的鋼鐵薄板,而上海寶鋼恰好有大量的廢鋼積壓,沒有銷路。黃銀榮決定把這些鋼材運往溫州。這個機會也讓他大賺了一番,拉鋼材的汽車慢慢發展到幾十輛。這些汽車浩浩蕩蕩開往溫州的每個廠裡。在他的帶頭下,樂清自發形成了一個鋼鐵交易市場,每年有幾十億鋼鐵在這裡交易。高額的利潤讓他忽視了市場上潛在的風險。鋼鐵經歷幾年的瘋狂暴漲後,1995年開始出現下滑跡象,但並沒有引起黃銀榮的重視,他當時仍然積極地購進大批鋼材。1996年,鋼鐵市場飽和,鋼鐵價格迅速下跌。黃銀榮一下子虧損了幾百萬元,元氣大傷。

    1997年,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又來到新疆,與哈薩克斯坦做起了鋼鐵外貿。將近十年過去了,黃銀榮已經成為新疆出口哈沙克斯坦的一個主要出口商。2003年,全國的鋼鐵市場又價格上揚,很多做鋼材貿易的企業抓住這個機會狠賺了一把。黃銀榮卻沒有輕易擴大規模,十年前的經歷猶如一個響亮的耳光,時刻提醒著他,他似乎已經嗅到了潛在的風險,不但沒有增加貿易量,反而削減自己的貿易量。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