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高檔服裝通常都要配上裝飾品,由於這批服裝是中式的,需要配一套具有東方情結的首飾,所以美國人選擇了他們並不熟悉的景泰藍。這就面臨著許多問題,比如我們設計的景泰藍顏色他們不一定能夠做到位,我們所用銀和銅等材料他們也不一定擅長,我們所用的燒藍工藝他們也不瞭解,最為重要的就是造型的東方韻味。我結合了這三點做的設計,雖然在今天看來這款作品還略顯幼稚,比如說耳環的圖案過於簡單,整體對比效果也不夠強烈。但是因為當時的顏色材料符合了它的布料,再加上景泰藍的工藝和東方服飾那種配套的感覺,所以被選中。
改款、變款
一個經典款式的形成是非常不容易的,這需要獨特氣質、大力推廣和市場認同這三方面因素,如Tiffany六爪皇冠鑲婚戒,歷經數十年,款式簡潔,鑽石突出並適合多種大小鑽石,戴比爾斯進入中國推廣的首選鑽石婚戒款也是它。伴隨著「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經典的廣告語,這款戒指深入年輕人的心中。以經典為原型,進行款式的再造,就是改款、變款的創新方式。從1996年全國鑽戒僅有的百餘款式,到2000年大型工廠十餘萬款。改款和變款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這也是由當時市場既需要款式創新,又擔心款式太新難於被消費者接受的這種思想所造成的。
到1998年以後,為了適應市場對鑽石,尤其是鑽戒的需求(當時在幾個重點城市,如北京、上海,結婚買鑽戒的比例已佔半數以上),大量的首飾加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這時大家就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款式的單調。1988年我去深圳時,看到那麼多的工廠都在做同樣的款式,在那個時候,就只有簡單的價格競爭,沒有其他的辦法。有些工廠正是因為改變了款型,在設計上稍微做了些調整,銷量就成倍增加。
設計背後的文化體系
珠寶市場又經過了幾年的醞釀,大概在2000年,首飾的款式在很快的時間內就豐富了許多。1993—2000年,從最初的無人問津設計,到7年以後的大量需要設計,這根本想不到。但是我有所準備,我在這幾年中已經準備了近上萬件的設計圖。再去深圳的時候,各個工廠看到我有圖稿,都非常重視,那時候的我一個人為50多個工廠出設計圖。
2000年以後,社會文化促使追求個性成為一種時尚。珠寶行業發展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在新一屆中寶協領導的重視和關懷下,各個珠寶門類的領頭企業逐漸豎起大旗,菜百黃金、七彩雲南翡翠、仙路晶石、阮氏珍珠、寶亨達鉑金、吉盟鈀金、愛得康K金、新中泰紅藍寶等迅速發展,而後各區域銷售巨頭與上述廠家密切配合,通過展銷、代銷以及連鎖加盟等形式全面推動著珠寶首飾市場的發展。
不同產品原料類型的差別,基於其背後的文化體系差異,如黃金的保值
與收藏、翡翠的中華玉文化、晶石的色彩和時尚性、珍珠的溫潤與光澤、鉑金的純潔和恆久不變、K金的新工藝和時髦、紅藍寶的西方貴族氣息等都是他們各自宣傳推廣的賣點。2000年以後,我大約用了8年的時間與近30家企業合作,主要就是抓各企業所特有的產品文化體系和設計師的培訓工作。
品牌中的設計定位
在不同品牌產品系列的建設中,設計定位非常重要。所謂品牌,不過是產品實物與推廣宣傳的組合體。顧客看到宣傳相信品牌,最後的消費還是落在產品上,設計符合品牌定位的產品,有利於品牌的認知度。每年我都為各地知名的珠寶企業設計符合其品牌定位的概念型款形,得到了不少企業的認可。設計直接為終端消費者服務這是設計與零售品牌密切合作的結果,使雙方都向一個新的高度跨越。
設計的今天和未來(2007—)
藝術首飾的震撼力
2010年,經過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洗禮,市場有了一個全新的變化。市場的再分配,社會對消費的提倡和鼓勵甚至對於奢侈品也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關注和寬容態度,中國珠寶市場又會在原有的廣度上增加高端消費的部分。設計出更新的具有藝術震撼力的首飾,是對珠寶市場擴大外延的一個重要內容。各大院校根據自身的特點對首飾風格進行了明確的劃分,首飾設計專業委員會的幾位委員分別在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設立了首飾設計課程,強調藝術與珠寶首飾相結合的設計觀念,並分別以歐美風格、日本風格和中國港台風格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創造了一批具有鮮明個性的首飾作品,出版了一些相關的設計書籍,使整個設計水平從理論上有所提高。
百萬人心中的結婚戒
設計成功的標誌之一是創造出新的經典款式,如果一個新的款式能夠為百萬人所接受,無疑是一個成功的設計,那必是簡潔、好看、新穎的首飾。
首飾消費的最大客戶群體還屬結婚人群。北方小城鎮「戴三金」催生了喜福金飾系列,大城市戴鑽戒新風尚要求經典婚戒的創新,翡翠龍鳳配與旗袍和中式婚禮相搭配,紅藍寶、晶石與婚紗相配也顯得格外多彩靚麗,珍珠飾品與多種結婚服裝相搭配突顯新娘的溫柔和純潔……大眾結婚飾品的設計是今天也是永遠的主題。
一個人的生意也是生意
與大眾消費相映襯的是高端的奢侈品消費,珠寶毋庸置疑是一種高端的文化消費。在奢侈品消費方面,最早完成的是珠寶首飾個性化設計定制工作。由於那些珠寶琢型特殊、體積很大、價值不菲,所以必須、也有必要進行單獨的設計和手工的獨款製作。雖然擁有這些珠寶只是少數人,甚至是一個人的生意,但是單品價值高,又能具有強烈的展示性,是設計的一個非常好的表達機會。今天的奢侈品,明天的大眾消費品;少數人的消費品,多數人的理想。我們應該以一種更寬容的心態,理性地對待奢侈品的消費。
職業設計師的自我營銷
建立高水平的職業設計師隊伍是我們未來數年的中心工作,真正的職業設計師是指那些忠於設計,有設計天分,以設計為人生目標並能從設計工作中獲得較高收入的人。國內的珠寶業從無到有,直至2010年產值達2200多億元人民幣,中寶協在其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包括國家的各項政策法規、各種活動比賽、黃金交易市場、鑽石交易中心,全由其推動。對設計這一項,協會一直非常重視。抓產品的同時,也在做學生的培養和後期提高的工作,希望能誕生更多以珠寶設計為生的職業設計師。
除了設計師自身專業修養、營銷外,推廣設計師的工作也非常重要。設計師的自我營銷,要利用各個媒體不斷尋求展示自己設計能力的時機,不斷加強在消費者心中的影響力。與人交往是橫亙在許多設計師面前不小的障礙,設計有主觀性,但不要忘記我們是為別人做設計,所以一定要認識人、瞭解人,認識社會,同樣也需要讓社會認識我們,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將來也會有專業設計師經紀人的隊伍形成,能夠讓設計師更專注於自身專業創作,而現在形成設計市場之前首先要靠的是我們自己。未來,具有專利性的設計作品也會成為設計舞台獨特的風景。
超越是遲早的事情
儘管現狀還存在很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但我對國內珠寶首飾設計的前景還是非常看好。從近些年國際大賽的情況來看,無論是戴比爾斯的鑽石設計大賽,還是世界黃金協會舉辦的「安格魯阿山帝」黃金首飾設計大賽,還是日本人主導的珍珠大賽……中國大陸選手只要參賽都有所獲獎。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正常的,而且主要都是學生去參賽。相比之下,有很多國家已多年沒有獲獎。這與中國的人口太多也有關係,想像力是人創造的。我們中國人不缺想像力,而且文化積澱非常之深厚。我們拿出一個突出的東西,可以超過很多人,但是如果拿出一個普及的東西,整體水平就欠缺很多。這就和電影一樣——我們出去到國際電影節裡常常拿獎,但是中國整體的電影水平和好萊塢比還相差甚遠,甚至不如許多亞洲國家。
另外,比賽和市場上的產品也不一樣。比賽要的是概念,參賽作品都是首飾原大的好幾倍。比如說國際黃金賽為每件作品提供500克黃金,半千克的黃金你會設計出很震撼、很招搖的東西,不用考慮細節,一眼看去就很吸引眼球。而回到大眾市場上,就要將參賽作品轉化為產品,需要把圖形簡化,把概念濃縮成一點印記。這點印記如果能成為經典,一定是具有強大的推廣力量支持的,媒體的宣傳在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而我們缺乏的正是那種特別經典深刻的市場化產品的培養。就跟國產手錶一樣,那種經典型的、能夠又簡單又漂亮又讓人們都接受的款式太少。
我相信隨著我們設計能力的加強,國內珠寶品牌對外競爭力會得到真正的加強。因為珠寶的設計和服裝不一樣,珠寶的材質成本太高,多數設計師還是需要附屬於某個品牌,獨立出來比較困難。當然,作為市場經濟的成功典範,國外的成功企業都有一套規範的奢侈品管理運營模式。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使他們的每一件產品都會走向消費者心中,成為經典,而中國珠寶業還不具備這種市場推動力。我們要做的是,高尖端抗住,中低端把市場扶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逐漸超越那些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