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與夢想
珠寶設計與其他設計領域一樣,不同的設計師風格迥異、各擅所長,當然,如果不是這樣,這個行業也就不可能這麼興盛了。可是,所有珠寶設計師的夢想一定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有機緣設計超級大鑽。在這裡,我必須要用「機緣」這個詞,因為一個人一生中能碰到哪怕是一顆大鑽,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為一顆埋藏地底下千萬年的寶石會選在何時見於天日,放射出它的璀璨光芒,那完全是上帝決定的。
所以,對於有這種機緣的設計師來說,通常不是他選擇了鑽石,而是鑽石選擇了他。
戴比爾斯的首席設計師瑞瑪女士就是這樣一位幸運兒。這位國際著名的珠寶設計大師告訴我,她曾經設計過201克拉的戴比爾斯千禧大鑽,這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羨慕嫉妒恨」,要知道,歷史上最知名的大鑽「光明之山」和「光明之海」也不過分別是105.6克拉和300克拉!
你問天底下所有的珠寶設計師,世界上最著名的鑽石是什麼,得到的回答一定就是印度名鑽「光明之山」和波斯名鑽「光明之海」,當然,俗稱「非洲之星」的「庫裡南」除外,因為它實在太大了,原石重達3106克拉,不得不被分割成好幾塊,而前面講述之「光明」則是單顆鑽石中真正的「明星」。
其實,「光明之山」和「光明之海」都產自印度,只不過「光明之海」後來落到了波斯王手裡,鑲在了王冠上。而「光明之山」也到過波斯人手中,後來又輾轉多個王國,最後落到了英王手中,現在還鑲在英國王冠上。凡是知名大鑽,大都擺脫不掉顛沛流離的命運,最後的停留地通常都是那個時代最強大的王朝,就好像「非洲之星」——「庫裡南」,被切割之後,悉數被英王室獲得,最大的一顆「庫裡南Ⅰ號」(530克拉)現在就鑲在英國王室的權杖上。這似乎反映了一個真理:鑽石的流向吻合了國家民族的興衰更迭。
也許正是因為中國近30年經濟的飛速發展,現在國際上鑽石的拍賣場也開始有了中國人的身影,我這個中國土生土長的珠寶設計師,也終於得到一個設計帝王級大寶石的機會,這是一顆422克拉的藍寶,由於是方形寶石,可以說跟「光明之海」非常像,這下我終於可以讓瑞瑪女士對我也「羨慕嫉妒恨」一回了。
「光明之海」這顆世界上最古老的名鑽是由誰設計的,現已無從查考。但這款設計絕對經典,它很好地解決了顆大同時又方形的設計難題,那就是四周該如何包裹,側面該如何處理,我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我要設計的這顆大藍寶,不僅是方形,而且非常之厚。所以我把設計重點放在了側面上,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展示出寶石本身的魅力。在珠寶設計上,對於大顆寶石,無論是切割設計還是鑲嵌設計,都要遵循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保大優先」,因為「大」實在太難得了。當「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寶石本身的魔力,已經超越了任何人為的設計,因為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體現。
我在設計這顆大藍寶時,當然也遵循了這一原則。為了不過多地遮蓋寶石,選擇了從側面底部開始,逐漸向上發展設計,然後在寶石的上方形成主要的造型。
「海天一色」藍寶石吊墜
材質:藍寶石(422克拉)、黃鑽、18K金
彩鑽之美
在鑽石分級中,大家都知道所謂的4C,即Carat(克拉)、Clarity(淨度)、Color(顏色)、Cut(切割)。全世界都用這四個要素來評定鑽石的等級,其評定結果將直接決定著一顆鑽石的價格高低。
由於這4C中的每一項又細分了很多等級,因此,影響一顆鑽石價值的要素,還有4C的排序。也就是說,對這四項要素的重視程度不同,一顆鑽石的價格也會有所不同。而這種重視程度的差異,不同種族、民族甚至個人都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通常都把克拉放第一位,代表我們很重視大小,而西方人則傾向於把顏色放第一位,代表他們更看重「成色」,我還見過把切割擺第一位的。其實,這不過是反映了不同人群的價值觀,本無可厚非,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我對於Color這一「C」,卻是有點兒看法的。
雖然「Color」的英文含義是「顏色」、「色彩」,但當它被用在鑽石分級上時,卻恰恰是「無色」之義。這其中隱含著一種特殊的價值觀,那就是鑽石以無色為最好。在這個「C」的分級中,從D到Z的各個級別,其實就是從完全無色到淺黃的過渡。我認為,嚴格來講,「Color」在4C中應該譯為「白度」才更準確,因為這裡所用的根本就不是「Color」這個詞的本來意義。
當然,不管用哪個詞,不管怎麼譯,都不是問題之所在。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實際上代表了白人的「膚色偏見」,畢竟這套分級標準是他們搞出來的,他們從自己的膚色出發,自然認為越白越好。但這是否適合所有膚色人種呢?比如黑人,你可以想像,那黝黑的手指上,戴著一顆慘白的大鑽石,就真的好看嗎?還有我們黃種人,被當作低等級的淺黃鑽,如果配以黃金或白金,襯托著我們的肌膚,不是更顯貴氣十足嗎?別忘了,從印度到日本再到中國,整個遠東地區的亞洲各民族,不都是以黃色為尊貴之色嗎?這是我們在色彩感上與西方最大的差異。為什麼在鑽石上非要採用他們的標準呢?
不過,這倒也好,至少我們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得到更適合自己的東西。我說這些,無非是想提醒大家,不必被某種外在的東西所左右,只要符合自己內心的標準,符合自己的審美觀,就是好東西。
彩虹系列手鏈
形狀:橢圓
規格:0.18∼0.79克拉
粒數:26
顏色:深粉橘色
深橘黃色
紫粉色
粉橘色
橙色
灰黃色
褐黃色
粉色
檸檬綠
艷黃色
黑欖色
假如囿於Color這一C只是貶低了淺黃鑽倒也算了,可如果因此而忽視了鑽石中的另一大類——彩鑽(FancyDiamond),那就真的是「有眼無珠」了,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堅硬最斑斕的寶物。若嚴格從「純淨」的角度講,彩鑽當然不是最純的,因為它由很多種顏色形成,包含有其他元素(不光是碳)。但鑽石畢竟是裝飾品,只要色彩飽和度夠高,硬度夠鑽石級(10),而且夠透明,重要的是,覺得它夠漂亮,它就是一顆好鑽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實際上,彩鑽比白鑽更少,尤其是顏色特殊的彩鑽,更是少之又少。照理說,它應該比白鑽價格更高才對,難道物不是以稀為貴嗎?而且,真正好的彩鑽真的很少能碰見。這時候,就顯出我們這個職業的優勢了,作為珠寶設計師,我經常有機會碰到及用到各式各樣的彩鑽。
有一天,一個珠寶商來到我的會所,拿來了整整一包彩鑽,足足有600顆!形狀迥異大小不等,最難得的是它們包含了彩鑽中的所有顏色,紅、藍、綠、紫、黃、橙、粉、褐、灰、黑。這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還是頭一次見到這麼多的彩鑽(真不知這傢伙是從哪弄來的)。他要求我把它們全部設計成首飾,這自然最合我意,因為我很喜歡做這種具有挑戰性的設計,而且這些款式必定獨一無二,只可高級定制,無法批量生產。
我幾乎一氣呵成地完成了這600顆彩鑽的設計,本書中展示其中的11件作品。我想,對於它們不用多說什麼,各位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就是彩鑽之美!
中世紀的榮譽系列戒指
形狀:梨形
規格:0.3∼0.5克拉
粒數:6
顏色:艷黃色深黃色濃橘黃色
深橘黃色深綠黃色
中世紀的榮譽系列項牌1
形狀:梨形
規格:0.14∼0.5克拉
粒數:30
顏色:濃粉紅色深粉紅色艷黃色
深黃色濃橘黃色濃橘褐色
深橘色黑欖色深灰色
中世紀的榮譽系列項牌2
形狀:梨形
規格:0.14∼0.5克拉
粒數:30
顏色:濃粉紅色
深粉紅色
艷黃色
深黃色
濃橘黃色
濃橘褐色
深橘色
1.葡萄熟了系列耳墜
形狀:圓形
規格:0.13∼0.5克拉
粒數:52
顏色:粉紅色
2.葡萄熟了系列項牌
形狀:圓形
規格:0.13∼0.5克拉
粒數:133
顏色:粉紅色、黃色
3.葡萄熟了系列胸針
形狀:圓形
規格:0.13∼0.5克拉
粒數:20
顏色:粉紅色
芳心繫列耳墜
形狀:圓形
規格:0.13∼0.5克拉
粒數:18
顏色:艷黃色
芳心繫列項牌
形狀:圓形
規格:0.13∼0.5克拉
粒數:125
顏色:艷黃色
粉紅色
濃橘黃色
秋系列戒指
形狀:圓形
規格:0.13~0.5克拉
粒數:18
顏色:艷黃色
秋系列手鐲
形狀:圓形、馬眼、梨形
規格:0.1~0.9克拉
粒數:圓形94
馬眼14
梨形4
顏色:深黃色
橙褐色
綠黃色
手錶不過是個腕飾
腕飾的歷史
人類佩戴首飾的歷史非常久遠。郭沫若先生曾經研究過舊石器時期山頂洞人曾經用過的塗滿紅色赤鐵礦的獸牙,提出了這是一種帶有人類初級審美意味的原始首飾概念。人們為什麼在那極端艱苦的狀態下還要戴首飾?由此可見,當時首飾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甚至超過衣物、食物。想想只有極端的精神追求才可能讓首飾達到這樣一個高度。而手鐲是最早出現在飾品中的一類,人類戴有腕飾這一事實已由許多中外出土實物得以證實,新石器時期的王陰墓地就發現了戴在遺骨手臂上的陶鐲。手鐲從崇尚的禮器到理想中的隨葬品直至裝飾美的佩戴物,期間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可見其功能是在不斷地改變著。
手錶功能性的弱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那時正值從懷表向腕表過渡的時期。首先是各國軍隊意識到腕表的「免提功能」在戰場上的重要性,這進一步帶動了一般民眾對腕表的追逐,這也成為腕表大發展的重要契機。
伴隨著腕表需求的增長,使用者對手錶的計時精度也就日漸重視起來。起初,這是手錶製作技術日漸完善、成熟的巨大推動力。然而,凡事矯枉必然過正,各手錶廠商開始在精確度上互相攀比、競相追逐,以至於對計時精度追求到了千分之一乃至萬分之一秒的程度。
這就有點兒過了。如果你不是劉翔的教練,你不是神七的宇航員,有必要讓表准到這個程度嗎?何況你得為此多花不少「銀子」。所以,我的觀點是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言,過於精確的時間毫無意義,而且伴隨著這種精確功能的提升,手錶美的裝飾性卻被忽略掉了。在這個充滿創意的時代,如果手錶不能充分體現個性化和裝飾性,那豈不是太辜負這個時代了,至少對於我們設計師群體來說,是失職的。
現代手錶的裝飾意義
其實,現在的人如果要看時間,並不是非得戴表不可,因為手機已經成為大部分人必備的隨身工具,如果要知道準確時間看手機就行了,另外車上、樓上、商場、酒店,鐘錶隨處可見。但是許多人還是會戴手錶,還花費巨資佩戴名表,這說明了什麼?無非是因為手錶已經成為身份的象徵,尤其對於男士。
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男人三件寶,腰帶、手錶、剃鬚刀」。這三樣東西中,最具裝飾性的,不就是手錶嗎?奢華的名表是成功男士的身份象徵,它們昭顯了男人的地位和成就。與女人相比,手錶就是男人的首飾。
對於女性來說,手錶同樣是一種習慣性的裝飾品。手錶的顏色、外觀設計表明了女性的品位和性格。保守的女性考慮對稱美,喜歡圓形小表盤,戴表就像戴上了優雅的手鐲;前衛的女性,是時尚的潮人,她們喜歡大方的、出位的、類似男款的表;另類的女性,有特殊的性別取向,可以配置那種帶有隱秘色彩的女用表……
總而言之,手錶也是一個腕飾,與服裝、環境、身份,特別是性格相搭配的手錶才是人們真正所需要的。手錶的魅力不在於時間的準確,而在其裝飾性的美,這個理念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1.自行車情緣腕表
材質:18K金(白金、黃金、玫瑰金)
設計源於時尚集團總裁劉江辦公室的自行車,他曾在創業初期蹬車送雜誌,與自行車結下了不解之緣。
2.藍寶石懷表
材質:藍寶石、鑽石、18K金、琺琅
3.時裝腕表
材質:鑽石、彩色皮革、18K金
1-2.愛的留言板情侶手錶材質:鑽石、18K金
設計特點:表盤的面上有一塊金片可DIY刻字,說出愛的留言。
3.風語腕表
材質:鑽石、18K金、彩色皮革
設計特點:微開的窗外,清風吹動風車轉動,引得花兒四處飛舞。
1.時裝腕表
材質:紅寶石、鑽石、彩貝
設計特點:表盤上鑽石看似隨意散落,實則每連接兩粒鑽石,都指向一個整點。
2.時裝腕表
材質:藍寶石、鑽石、彩貝、18K金
手鐲成「迷」
各位,千萬別以為這裡有什麼懸疑故事,我也沒寫錯別字。此「迷」非彼「謎」,此乃「迷宮」之「迷」。這是我新設計的一款手鐲,我把它做成了迷宮,是個真能在裡面走的迷宮。不過,不是人在裡面走,而是3顆0.5克拉的鑽石。至於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沒別的,好玩兒!
小時候,常被大人批評:「這孩子!玩兒心太重!」現在看來,這正是我能成為設計師的根本原因。我過去從沒學過畫畫,大學時也不是學設計的,從本科到博士,再到留校教書,我的專業一直就是地質學。可以說,在三十歲之前我沒碰過一次畫筆,更沒想過自己會與設計有何交集。那時,我未來的人生之路一目瞭然——做一名地質學家。若不是因為地質大學要成立珠寶學院,指派我來創辦珠寶設計專業,我也不會走入這個領域,更不會成為一名職業珠寶設計師。
可是,現在的我卻完全離不開畫筆,如果上飛機後發現畫筆忘帶,那可是件大事,會讓我一路不安心。說到底首飾除了是實用的裝飾品外,同時也是成人們的玩具,滿足了人類天性中最底層的一面——愛玩兒。既然如此,本就不以實用為主的首飾,豈不更可以做得好玩兒一些?試想一下,在機場候機大廳內,大部分人都在玩手機,而只有一個人的手在手鐲上滑動,在推送幾顆價值不菲的鑽石,行走迷宮、尋找出口。請問哪一種更好玩兒呢?
當然,我設計這款手鐲不單純是為了好玩兒,因為它還挑戰了難度極限。對於設計和製作而言,兩類首飾難度最大:一是可分離的;一是可動的。迷宮手鐲卻是兩者皆有。
在迷宮的兩個出入口外面,要各有一個固定位,裡面有一個彈簧爪,不玩兒的時候,把鑽石推到這個位置,用手指輕壓一下,它就能把鑽石牢牢抓住,想玩兒的時候,再輕輕一壓,鑽石就會彈出,可以推動了,此一難也。
當鑽石在迷宮裡滑動時,既要走得順暢,還得能拐彎兒,又不能掉出來,況且手鐲是有弧度的表面,這對於溝槽的設計與製作,鑽石形狀的設計與切割,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設計時必須算度精準,製作時必須毫釐不差,此二難也。
除此之外,我在迷宮路線的溝槽上面也鑲滿了細小的祖母綠寶石,這更彰顯了迷宮路線本身就是一種極富裝飾性的圖形。由於每個手鐲都是獨一無二的迷宮路線,所以手鐲上的圖形都不相同。同時,迷宮還可以設計成不同的難度級別。
能設計這樣的作品,正是得益於我的理科背景,同時也得益於我愛玩兒的天性。相信跟我一樣愛玩的人也不在少數,但如果沒有我這樣的理科背景,最好別選難度級別太高的,否則,一旦鑽石被推入迷宮,恐怕就再也回不到固定位,如遊魂般地永遠迷失在孤獨的世界……
材質:彩色鑽石(藍綠、棕褐、紅紫)、祖母綠、18K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