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投資客 第21章 不只賺「自己人」的錢 (1)
    「走出去」是一個老傳統

    2005年,提起在紐約當地華人社區頗有名氣的溫州籍房地產商林敏芝,不要說當地的華人,就連當地的美國人,對其膽識也氣度也紛紛豎起大拇指表示敬佩。

    不僅僅是因為她擁有綠景旅館、創建了華美地產公司、擔任紐約第一百貨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更重要的是,她這份敢於闖蕩天下的無畏精神,人們甚至將他的事跡當作傳奇傳播。

    原因很簡單,大多數中國女人,結婚生孩子之後,心思就全放在小家庭中了。但林敏芝有了兩個女兒之後,心思就不在自己的小家中,而是借了一些錢買了一張機票,飛去美國尋找機會了。

    她先從車衣廠和餐館打工打工做起,不久就擁有了一家自己的餐館。又過了不久,這個大膽的女人竟然在布魯克林鬧市區和曼哈頓的時代廣場開了兩家百貨禮品店。再後來,她又考下地產執照,正式進入美國地產界。當她聽到一個不知名的小鎮——河頭鎮,有一家破餐館要轉讓時,毫不猶豫地將其盤了過來,重新裝修整頓,這就成了河頭鎮靜靜有名的度假酒店綠景旅館。再再後來,這個女人就榮獲了「首屆美國50位傑出華裔企業家」。

    身在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林敏芝是怎樣成為傳奇的呢?

    也許你會說,是因為人家思維敏捷,腦子聰明,眼光長遠,是投資的天才。那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兩個「傳說」。

    溫州平陽一位老太太,聽說從外面收購兔毛,回來都賺一大筆錢。這位平陽老太太就再也坐不住了,也想學別人倒賣兔毛賺錢。但她沒有年輕人的體力,又不會說普通話,更不認識字,怎麼可能走出去賺這筆錢呢?但她確實做到了。

    她請人給自己寫了兩張紙條,一張紙條上寫著「我是溫州平陽人,請幫我買車票。」另一張紙條上寫著「我要收購兔毛,多少錢一斤?」就靠這兩張紙條,這位平陽老太太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的兔毛市場,成為一個靠收購兔毛髮家萬元戶——這是20世紀八十年代的事,那時候「萬元戶」對中國大多數地區的人來說還是一個很稀罕的身份。

    無獨有偶,溫州還有一個同樣體力不強、不會說普通話、不認識字的老太太,她靠兩隻手走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她一隻手心上寫著「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另一隻手心上寫著「買我的產品,給你百分之二十的回扣」。就靠手心的這幾十個字,這個老太太在全國各地成功地推銷出了自己家庭作坊生產的小商品!

    看到這三個毫不畏懼闖天下的三個女人,你們會不會覺得溫州女人很「強悍」?其實不只是溫州女人,溫州的男人更是無所畏懼,常年五湖四海地奔波,尋找好的投資項目。

    「走出去」是一個老傳統,無論溫州的男人、女人,老人還是孩子,都將外面當作鋪滿黃金的場所,留守在家無所事事是一種恥辱。因為在溫州人看來,「走出去」不僅僅是一種賺錢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溫州位於浙江省東南部,三面環水,背靠大山。這裡人多地少,資源匱乏,水路是唯一與外界交往的通道。在改革開放以前,這裡的人只能過著與世隔絕又貧窮的日子,要想讓自己的生活有些起色,只有「死路一條」。溫州話中「死路」即「水路」。話雖幽默,但也從某種程度上體現出了溫州人的無奈。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溫州人為了尋找一線生機,尋得更好的生存發展空間,他們只有從「死路」中走出來。所以自古以來的溫州人,幾乎都將「走出溫州」當做一種必備生活態度。可以說,在溫州人的字典裡,「背井離鄉」不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語,而是一種積極生活、更好生活的象徵。這與中國人傳統的戀鄉守土的保守觀念顯然是不同的。

    世界永遠是公平的,與戀鄉守土、生活安逸的相比,「背井離鄉」的溫州人,上帝也賞賜於他們「衣錦還鄉」的機會。截止到2008年、改革開放30週年的時候,在全世界各地忙碌奔波的溫州人,已經創造了民營經濟占工業產值的95%以上、占財政收入的70%以上的驕人成績,溫州資本已經成為顯赫世界的一種品牌,與號稱全球最會做生意的猶太人齊名。而溫州人的老家,早已經被冠以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汽摩配之都等近30個全國性生產基地的稱號,獲得16個中國馳名商標、32個中國名牌產品和82個國家免檢產品。這些成績,全國其他城市可以說根本沒有哪裡能與溫州抗衡!

    儘管今天的溫州人早已經富甲一方,但「走出去」已經形成一種傳統,對他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最正常不過的生活方式。因此,如今全世界仍然有50多萬溫州人在世界各地忙碌奔波,全家任何一個城市,幾乎都有溫州人的身影。總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溫州人忙碌的身影,他們就像空氣一樣,充斥在天地間,活躍在商海中——空氣無處不在,溫州人也無處不在,空氣是須臾不可缺的,遍佈世界對溫州來說也是一種須臾不可缺的生活方式。

    如果說「走出去」是溫州人為了尋找活路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那麼他們又不僅僅滿足於走出去、在外面擁有一個較好的生活環境,更在於徹底改善家鄉的面貌,在於將自己的「大本營」建立得更好,也讓溫州人生活得更好。

    熟悉溫州模式的人都知道,相當一部分溫州人是靠「模仿」發家的。1985年,一些在海外投資的溫州人回鄉,帶回來了日本的打火機。善於琢磨的溫州人將這些打火機拆開,細細研究每一個零件,每一個組成部分。結果不到三個月,溫州人就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了第一隻屬於溫州人的打火機。接著,溫州人就在自己的家鄉生產出第一批屬於溫州人的打火機,很快以極低的價格投入市場,迅速擠垮世界三大打火機生產基——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如今,溫州的打火機已經占世界市場份額的80%,在打火機市場,是名副其實的「大佬」。

    不僅僅是打火機,還有眼鏡、低壓電器、皮鞋、塑料製品,等等許多行業,溫州人不但用於模仿,還通過市場競爭瞭解到,在模仿中保持創新才能保住溫州品牌。於是,從前從事低端產業的溫州人,通過第一次創業之後積累了人生第一桶金的溫州人開始從事高科技研發,溫州產品就這樣逐漸成為一種品牌。

    這種「引進來」來的精神,不僅僅包括具體的實業經濟。推而廣之,溫州模式的許多品質,無不充滿這種「引進」精神。溫州的高科技、雄厚資金、品牌優勢,等等,其最初源頭,最先無不是來自於溫州之外。因為,80%以上的溫州財富,歸根究極都是來源於溫州之外。

    正如魯迅所說:「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在溫州人看來:不能引起別地區的財富,溫州人就無法過上「新」生活,沒有引進來的,溫州經濟也不能發展成為「溫州模式」。因此,走出去闖天下不是目的,目的是將天下的「好東西」都搬回溫州,使溫州擺脫貧困落後「死路」一條的舊溫州,成為一個舉世震驚的「新溫州」。

    此外,「走出去」還催生了一些溫州人特有的「生意經」,如投資很大膽,很容易獨佔市場,容易結成團,做生意能吃苦,等等。溫州人的這些品質,都是被環境所逼出來的。隨著溫州人在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深入和廣泛,溫州模式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重視,更多人參與到溫州現象的研究中去。我對大家建議只有一句:

    研究溫州模式,不能離開溫州人的「走出去」傳統;離開了這個根基,一切研究都如同緣木求魚,臥冰求鯉。

    以抄底的方式向全球投資

    2009年,一位溫州同鄉找到我,想讓我幫忙籌集一筆資金,他想投資金屬鎳。

    談到這項投資,同鄉對我說:「金屬鎳的價格現在在國外絕對已經到了最底部,只要我擁有足夠多的資金,現在是到國外買鎳和鎳礦的最好時機。」

    同鄉還跟我舉了一個例子,他的一個遠房親戚從印度尼西亞購買了幾十艘船的鎳土礦,還在印度尼西亞投資了一個煉廠,眼看著全球原材料價格和遠洋運費暴跌,遠房親戚已經不滿足於在當地堅贊冶煉廠了,乾脆將礦土採購回來,直接在國內投資建廠。

    這件事我已經從海關的朋友那裡聽說了。這位投資印度尼西亞的溫州商人,在此之前就已經進口了超過一億美元的金屬鎳和鎳礦,他2009年的計劃量會達到這個數目的兩到三倍。

    投資鎳礦意味著什麼?

    當事人回應道:「比投資黃金還要保值和增值。」

    溫州最大的鎳貿易商、溫州百潤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俊暉介紹到,2009年3月的時候,鎳在國際上的價格是9412美元一噸,而到了8月,還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價格就已經漲到21360美元一噸,價格漲了125%,的確「比投資黃金還要保值和增值。」

    差價越大,利潤也就越大,這是人所共知的經濟常識。但真正能將這一招運用到極致的,恐怕只有溫州人,投資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那麼,溫州人投資鎳的方式,有什麼獨到之處嗎?

    有!那就是抄底。

    在溫州人身上,抄底不僅僅是一種投資方式,更是一種投資思維。

    所謂「抄底」,其基本含義是:以某種估值指標衡量股價跌到最低點,尤其是短時間內大幅下跌時買入,預期股價將會很快反彈的操作策略。

    注意,這裡有一個關鍵詞——股價,也就是說,這個詞來自股市,是證券市場的專有詞彙。

    溫州人雖然對股市不感興趣看,但不意味著完全不關注這個領域,投資鎳的方式,就是基於對「抄底」概念的準確把握,因此形成一種獨特的抄底投資思維。

    以溫州人對迪拜塔的投資為例,我們來見識一下溫州式的「抄底」。

    眾所周知,2009年11月25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第二大酋長國迪拜國的財政部對世界宣佈:迪拜旗下所有的房地產公司因為債務危機,將十億美元的債務推遲六個月。到了2010年05月27日,迪拜仍無力償還到期的債務,只好再次聲明,某些債務還要推遲三個月才能還款。此件事被稱作「迪拜危機」。迪拜雖然是一個小國家,但作為全球經濟鏈條的一部分,也深深地影響了全球的股市、債務市場,乃至全球經濟的復甦,對世界部分地區影響更是深遠,如對阿聯酋和美國的影響。

    由於債務問題,從某種角度上來看,迪拜的經濟已經陷於低谷。在這種形式下,全球無人再敢輕易冒險再投資迪拜的樓市,其他領域也不敢輕易涉足。

    但溫州人卻不這麼認為,別人害怕的投資項目,往往正是溫州人孜孜以求的投資項目。2010年1月,當號稱新的世界第一高樓迪拜樓剛竣工的時候,我就打算帶一個溫州團前去尋找機會。我剛透露了這個意思,馬上就有20多個溫州商人報名,表示對這個世界第一高樓很感興趣。

    在溫州人看來,雖然迪拜的經濟還沒有復甦,但我們依然很看好迪拜的經濟前景。

    最直接的原因,阿聯酋政府通過這件事吸取了教訓,制定了一些有利於這個地區經濟復甦的政策,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投資商。顯然,這些政策已經發揮了作用,從迪拜危機之後,迪拜樓建成之後,飛往迪拜的旅客比債務危機之前明顯增加很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