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投資客 第4章 溫州人的財富密碼 (3)
    所有的溫州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當老闆,哪怕只是一個賣扣子、賣打火機的老闆,他們也不嫌棄。如果誰不小心成了一名打工者,那麼即使他屬於管理階層、屬於高級打工者,他們也會覺得沒面子,渾身不舒服,業餘也要找點小生意做,證明自己是一名老闆。

    「老闆」一詞,字典裡是有一條是這麼解釋的:私營工商業的財產所有者;掌櫃的。說白了,就是一個單位、企業裡最有錢的那一位,而其他「非老闆」相對來說就是沒錢的,都是打工者。——都說溫州人從小四處闖蕩掙錢,文化水平不高,可對於「老闆」一詞的理解,溫州人可謂已經掌握其精髓。在「有錢就是面子」的信仰支持下,他們果斷地選擇了「老闆」這一有「錢途」的行業。

    「老闆」一詞還有另一個解釋:決策者或下指令者,他們有權決定錢的流向,是一個企業的主宰。錢可以用來幹什麼?有的人選擇了吃喝玩樂享受生活,有的人選擇了揮霍一擲千金,有的人選擇了以此顯擺自我,溫州人選擇了錢生錢、利滾利。

    選擇之後,就是執行。於是沒錢的溫州人用小錢投資小生意積累資本,有錢的溫州人用大錢炒房、炒煤。結果,無論是僅有小錢的溫州小老闆還是擁有大錢溫州大佬,他們的錢都在翻番地增長,溫州資本就這樣越積累越多。

    促使「溫州資本」產生地域效應的,不僅僅溫州人獨特的面子觀和「老闆」情結,更是所有溫州人普遍性地對投資感興趣,溫州在中國可謂開創了一個「全民投資」的先例。

    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溫州青壯年都出去闖天下了,家裡只剩下老阿婆們。你很快就會發現,這些老阿婆們一點也不「老眼昏花」,反而精明得很。

    走在溫州的大街小巷,你會發現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個「迷你超市」,超市裡的商品非常簡單:幾包香煙,幾塊麵包,幾個打火機,還有從家裡扯一根線拉出來的公共電話,那些老阿婆們,就是這些「迷你超市」的小老闆。

    投資成本並不大,南來北往的路人只要有需要,順手就能買到,方便得很,而且也花費不了多少錢。一個月下來,老阿婆的生意不一定要多紅火,養活自己應該還湊合,即使不足以養活自己,至少可以為自己買些新鮮的菜吧,或者給自己買雙些鞋吧?溫州的老人,讓你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發揮餘熱」。

    還有溫州的女人們,她們投資賺錢的熱情絲毫不遜於男性。「溫州太太炒房團」據說就是樓市的一個傳說:她們買房就同買菜一樣,來去一陣風,豪擲千金,又很家常。這是今天的故事,是溫州女人有錢之後的投資策略。而在資本積累不夠的年代,她們就像男人一樣忙著創業和打拼,曾經的全國熱播劇《溫州女人》就是對溫州女人現實生活的寫照。

    少年的溫州人、中青年男人就更不必說了,只要有機會,只要手頭有那麼一點錢,他們就會拿來做本錢,投資創業。手頭錢多的溫州人就更不必說了,那一系列的「炒團」既是他們實力的證明,又是投資熱情的體現。

    由此可見,與其說溫州人實現了全民創業,不如說溫州人實現了全民投資。如果說一般人的生活是由工作和休息組成的,那麼溫州人的生活,就是由「投資」和休息組成的。正是這種來自骨子裡的投資精神,讓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書寫一個又一個傳說。

    你看,溫州人的投資路線在改變

    也許,下面一段歷程更能說明溫州人的投資精神:

    2001年,第一個溫州炒房團誕生,157名溫州商人浩浩蕩蕩奔赴上海房市,溫州資本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此後幾年,陸陸續續有2000億溫州資本湧向全國一線或者二線甚至三線城市,甚至的遠在迪拜、越南的房地產市場也有溫州炒房團的身影。

    2002年,煤炭價格上漲,溫州資本又大規模融入煤市,據說山西省60%的中小煤礦被溫州資本收購,「溫州炒煤團」應時而生。

    2003年,棉花市場收購價放開,50多億的溫州資本湧進新疆棉花市場,形成所謂的「溫州炒棉團」。

    仍舊是2003年,電力緊缺,幾十億溫州資本進入四川、重慶等水電資源富饒的地區,開始投資小水電站的建設,於是投資市場上又冒出來一個「溫州炒電團」。

    2005年,1000億溫州資本進入股市,鬧哄哄的股市被激起朵朵浪花。

    2006年,溫州資本進入有色金屬礦產。

    2007年,西部油井也沾染上溫州資本的「貴氣」,「溫州炒油團」成為投資市場一個新名詞。

    近年來,溫州人還投資過大蒜、生薑、黃金、古董、地皮、飛機,等等,可謂無所不投。儘管溫州資本也有被套牢的時候,面臨極大的風險,但溫州人的投資熱情似乎從來沒有被磨滅過。他們不斷變換投資目標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豐富了投資市場,為這個原本嚴肅枯燥的市場創造了許多娛樂。人們在津津樂道的同時,不免好奇地猜測一番:明天,溫州人準備投資什麼?

    2008年之前,幾乎中國所有的企業都在打「奧運」牌,以奧運的精神來引導市場。溫州人也不例外,但他們所投資的項目利潤更大——炒房。他們打著「住奧運房,看奧運賽事」的口號,在奧運賽事進行的如火如荼之時,也賺得盆滿缽滿。而奧運結束之後,溫州人似乎意識到了經濟的不景氣,又及時將資本從北京房地產市場中撤出來。

    對於溫州這個以「賺錢」為信仰的人群來說,投資的唯一方向,就是有利潤。——也許你會說,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將錢投在有利可圖的地方,難道誰還喜歡做賠本生意嗎?

    溫州人的「有利可圖」,目標是很明確的,如上面所說,一經發現北京房地產的下滑,立刻撤出資本。可並不見得所有人都是這樣做生意的,有的人喜歡在一個領域裡死磨,不管這個領域目前的狀況怎樣,他都會嘗試著堅持下去,也許他想有朝一日成為行業老大。溫州商人就不是這樣的,他們更「急功近利」。

    石家莊一條巷子裡,原本有兩家定做羽絨服的店舖。首先開此店的溫州人,在大家都以為人們喜歡買牌子羽絨服的時候,他首先在那條巷子裡創了「山寨版」的羽絨服,價格便宜,生意很不錯。

    當地人看這個生意不錯,於是不久也跟著做羽絨服生意。由於當地人人脈好一些,溫州人的生意幾乎搶走了一半,但總體來說生意仍然是不錯的。即使如此,溫州人仍然很快將店裡的東西低價轉讓,改開「DIY」店,專門經營手工材料:不織布、絲網花、毛線、中國結、各種手工製作書及工具等,當然也有老闆親自設計的一些漂亮物件。

    一般人不會想到這種生意能火起來的,但沒想到現代人動手能力這麼強,尤其是一些上班族和學生,有事沒事都去店裡轉一圈,買些材料回來自己做個小兔子、小飾品,掛在包包上或者送朋友。更重要的是,這種小器材的價格竟然都賣得很貴,溫州老闆說這是時尚、牌子,目前國內只有真正有內涵上檔次的人才玩「DIY」。

    再後來,這條巷子裡跟風的人又多了,很多「DIY」都冒出來。溫州老闆又在自己店裡加了「格子鋪」的形式:買店中的器材放在格子鋪裡店主會幫忙賣出去,不收取材料費,只收取租格子的費用。再後來,同行又多了,溫州老闆又變了投資方略……

    總之,溫州老闆總是極力避免跟同行競爭,即使他仍然在賺錢,他也會毫不猶豫地退縮。他所追求只是沒有競爭的最高利潤時,一有競爭或者低迷的苗頭,立刻改變經營路線。

    這又引出另一種現象——與其說溫州人緊跟市場,不如說溫州資本在引領市場。

    一部分人認為,溫州人之所以能快速發財,是因為他們時刻跟進市場腳步,什麼東西賺錢多就去投資什麼。這話說得固然不錯,但另一種說法似乎更妥帖:與其說溫州人在跟進市場,倒不如說溫州人在引領市場,與其說他們在乎的是利潤,倒不如說是利潤的「最大化」。

    溫州人總有辦法成功引領市場,這與他們的膽識是非不開的。溫州人素來膽大,敢於走在國家政策的前面,而政策是市場的導向,往往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據說,每一個成功的溫州商人,都會將每日收看新聞聯播當做必須執行的軍規,每一項國家政策細微的變化,敏銳的溫州人都不會錯過,從而在細微的政策變化中尋找投資機遇。

    建橋集團董事長周興增,上海第一所由外地人投資興辦的民辦大學的創始人,他就是在國家政策還沒完全放開的時候,完成了民資辦學這項壯舉的。

    那是在1999年,手頭已經有一筆資金的周興增決定棄商辦學,在上海建校。當時他的建議並未得到當地政府的批准,雙方只是簽訂了一個意向書。然後周興增就投資3億元,在浦東康橋開發區開始買地、搞基建、蓋樓舍,將辦學所需的基本硬件都準備得差不多了,然後再到上海市教委審批。

    談起這個大膽的舉動,別人問他:難道不擔心政府不給審批?

    周興增臉不紅心不跳地說:「若是不先搞辦學的必備條件,那就永遠也批准不了!」這種將政府一軍的巨額投資方法,恐怕一般人不敢輕易嘗試。

    別人又質疑:「民辦大學的招生,一般第一年沒多少生源,難道你能確定自己不會賠本嗎?」

    周興增依舊不瘟不火:「等我超過1000人,請您再來恭喜。」

    結果2000年9月,周興增的建橋學院第一年招生,報考人數就有5300人,當年錄取了1352人(當年上海民辦學校的正常生源可能只有300人)。2001年,上海教委破格准許建橋學院列入國家計劃內招生序列,授予它獨立頒發大學文憑資格的權力。

    後來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教委每每談起周星增,都會誇讚:「建橋是一條鯰魚,把上海的民辦大學給帶動起來了。」

    古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緊跟市場潮流固然不錯,但卻不及搶佔市場先機來得明智,如果能成功引領市場走向,那麼無論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功勞一件了。

    其實,緊跟市場也好,引領市場也罷,無論溫州人的投資路線怎麼變,追逐的東西一直沒變——永遠追逐最大利潤,其他非最大利潤的利潤當放則放。正如一則段子所說:比爾蓋茨掉了1000美元都不需要彎腰去揀,因為彎腰撿錢的這幾秒鐘他完全可以掙到更多的錢。在溫州人的觀念裡,那些非最大利潤的投資行為,其實就是一種「彎腰」,是非常不明智的。

    投資心經:錢,是投出來的

    如果你問溫州人:「錢是省出來,還是賺來的?」

    溫州人絕對會向你翻個白眼兒,不屑地說:「這種低智商的問題不要拿來問我。」

    溫州人與人交流當然不會這麼無禮貌,但心中對出這個問題的人絕對是非常看不起的。因為這種問題來連稱之為問題的資格都沒有,正如我們問大多數人:「你是吃飯長大的,還是吃石頭長大的?」答案是一目瞭然的。

    錢對於溫州人來說,絕對是賺出來,溫州人雖然有簡樸的一面,但從來不認為錢是省出來的。因此,他們從不將錢放著睡大覺,也很少拿到銀行裡存起來吃一點利息。

    因為:

    1、錢只能用來投資,放一放就貶值了。

    十年前的1000塊錢,與今天的1000塊錢,所能買到的東西絕對是不一樣。即使不考慮人民幣貶值、通貨膨脹等因素,結果仍然是一樣的,這是人類社會物質極大豐富的結果。

    將錢拿來投資,不但可以避免這一點,而且還能實現金錢的雪球式增長。用來投資的錢,往往會隨著投資項目的與時俱進而增值,不會隨著時代前進而貶值。

    2、投資會進一步開闊你的視野,是進一步擁有更多錢的必要條件。

    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有的人捨不得吃好的,捨不得穿好的,捨不得用好的,捨不得多一些交通費、電話費、人情費應酬,總之生活的一切從簡。結果他所結交的朋友,也是像他一樣的人,大家都鮮有發財的機會。

    相反,有的人,該吃就吃,該玩就玩,該應酬就應酬,人脈關係越來越廣,結交的朋友也越來越尊貴。最終,比較有錢的自然是後者。

    溫州人的投資精神也是這樣的,既然金錢放在那裡會貶值,將它投到某個項目中,不但對此項目的信息瞭解更多,而且還會在此過程中積累很多經驗,認識到很多有用的朋友。這些都是金錢買不來的財富,但卻可以在投資中獲得。

    更重要的是,除去投資風險中所擔待的那一部分,投資總體來說還是賺得多,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將錢投放在某個領域也比使之躺著睡覺得好。

    3、只有投資,利潤才能翻番。

    溫州資本的增長速度,全球領先,所以溫州人才會越來越有錢,越來越能影響市場。

    投資就是他們不變的法寶,因為有投資,就有差價,就有利潤。當你的投資資本越來越多時,差價就會越來越大,所獲得收益也就會越來越多。在投資的領域,金錢就是不斷快速滾動的雪球,越滾越大,越滾步幅越大。

    總之,在這個全民打工、全民創業的年代,只有投資才是快速致富的法寶。你投,或者不投資,錢就在那裡,不增只減;你信,或者不信我,溫州資本就在那裡,只增不減;你學,或者不學我,我們就是這樣,只投不捂;你跟,或者不跟我,財富就在那裡,不聲不語;來投資市場,或者讓投資精神住進你心裡;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