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投資客 第3章 溫州人的財富密碼 (2)
    賈樟柯這個還在讀大二的女大學生都知道入股分紅,而且很明白要辦哪些手續,簽哪些協議,由此可見溫州人從小都很精明。但她讓你更想不到的精明是,她其實跟其他同學一樣,不是特別有錢。她所出資的那部分錢,是她當年的學費,而她當年的學費,是靠申請助學貸款解決的。這樣倒騰來倒騰去,她既沒耽誤交學費,又白白賺了一筆分紅!

    賈樟柯的故事夠典型了吧?即使手頭沒有錢,溫州人也有辦法投資。

    我們一般人想到投資,都是手頭有些閒錢才想這件事的。溫州大學生都能空手套白狼投資個小項目,有錢的你還找不到投資方向嗎?

    關鍵是要有投資精神,讓這種精神像呼吸、吃飯一樣,成為維持生命的不可缺少部分。要達到這種境界,你首先要信仰「投資」,將其看做一種宗教精神,時刻以「利滾利」的信仰規範來約束自己,這樣才能指引著你在做每項決定的時候都能想到預期收益,然後才有可能獲得預期利潤。

    總之,人人都追求財富,但發財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當然更不是一味地蠻幹。財富的大門是上了密碼鎖,只有有心人才能找到開啟這把鎖的金鑰匙,溫州人已經找到幾十年了並且觸摸到財富了。你的財富,就在某個山洞裡鎖著,等著你去與它親密接觸。

    投什麼,什麼就發燒

    《格蘭姆全傳》裡有這樣一則笑話:

    一位石油探勘者死後升入天堂。

    聖·彼得攔住他說:「你的成績足以讓你登上天堂,但你發現了沒?天堂裡已經沒有給從事石油者留居住的空間了,我沒辦法再將你留在天堂裡。」

    石油探勘者想了一會兒,問聖·彼得:「我能不能跟已經居住在天堂的同行講一句話?」

    這個要求不過分,聖·彼得同意了。

    這個石油探勘者果然只對同行們講了一句話,他大喊道:「地獄裡有石油了!」

    他的話音剛落,居住在天堂裡的那些同行們,一窩蜂地跑出來,紛紛向著地獄的方向跑去。天堂裡從事石油的人就剩下那一名石油探勘者,於是聖·彼得就邀請他到天堂居住。

    沒想到這位石油探勘者遲疑了一下謝絕了,他說:「也許地獄裡真有石油呢?」

    聖·彼得聽到這裡目瞪口呆。

    這個世界確實有一幫人,而且是相當一幫人,喜歡湊熱鬧,人家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結果就像那位倒霉的石油探勘者一樣,總是被擠得找不到自己的空間。但不可否認,也有一些精明的人,他們不喜歡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起哄,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甚至有時候,讓自己強大的吸引力吸附別人,讓別人跟在自己屁股後面壯大聲勢。溫州人就屬於後者。

    在投資的時候,有一部分被稱作「揀現成」的投資者,他們不敢冒險,不敢折騰,很少主動挖掘市場。看到最近什麼生意比較火,什麼項目比較賺錢,就跟過去,與大家共分一杯羹,結果不但只能分得很少一點,還惹得同行憎惡。

    與一般人「什麼火投什麼」截然不同,溫州人從不跟風,而且總是能創造「投什麼什麼火」的奇跡——從席捲全國各地樓市的「炒房團」,到征戰山西的「炒煤團」、出擊新疆的「炒棉團」,乃至後來的「炒油團」、「炒電團」,莫不說明了這一點。

    為什麼溫州人能屢創奇跡?三大因素足以解釋:

    1.溫州人敢於冒險

    一般人在投資時候的思維是:要穩,要可靠,如果沒有前例可循,盡量不要涉足,否則砸場了怎麼辦?

    溫州人通常卻這樣想:這個領域沒人投才是好事,這說明沒有人跟我搶利潤。

    難道你不怕萬一血本無歸嗎?

    做事前怕冷後怕虎的人,是很難成就大事的,無論是經濟領域,還是官場,還是其他行業,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有「民營資本進入航空業第一人」之稱的溫州商人王均瑤,因為「有超人膽識和魄力(美國《紐約時報》語)」,從一名普通的溫州青年,成長為經受市場經濟洗禮的優秀企業家,讓人們見識了膽識與成功的必然聯繫。

    1991年春運期間,王均瑤一般坐著大巴車回老家過年,一邊感歎著汽車的慢速,自然有人開玩笑說坐飛機去。王均瑤聽到這裡,不禁對飛機動了「歪心思」:人們都想坐飛機更快一些,我為什麼不去包飛機呢?

    想到哪就做到哪。王均瑤立刻對客源展開調查,同時向湖南民航局遞交了一份報告,表示自己想要承包長沙至溫州的航線。

    私人包航線,這在當時還是異想天開,湖南民航局根本就將這份報告當做笑話。但王均瑤非常堅定,不但反覆強調此事的可行性,而且還盡力打消民航局的疑慮:「風險我自己承擔,民航局不用擔一點風險。我可以先交幾十萬押金,等於我提前已經將風險給承擔下來了,這樣民航局就不用擔心有任何經營風險。」雙方反覆討論,最終王均瑤跑了很多部門,蓋了無數個章,雙方終於完成了協議。當年,長沙至溫州的航線就開通了,當從長沙起飛的客機平穩降到溫州機場後,膽大的王均瑤終於以實際證明了私人包航線的可行性。

    為了進一步拓展生意,王均瑤還創辦了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包機公司。2002年,已經在這個市場做出了一番成績的王均瑤將自己的均瑤集團參股中國東方航空武漢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國內首家民營企業參股國有航空運輸業。第二年,均瑤集團被政府批准獲得民營企業購買機場的權力,這仍是中國首次批准這樣的投資。

    在民營投資航線這件事上,王均瑤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其膽識,「一時無二」這個詞似乎不足以形容。每每談及此事,王均瑤壓抑不住激動:「(從此)我的個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變了!如果說人生是個大舞台,那一天,作為一名演員,我面試合格,被允許登場。」

    王均瑤的事跡再次證明了一個真理——第一個做某件事的人總是被人們記住,成功屬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火的也是那個第一個人,從眾者往往被眾人湮滅。

    2.溫州人很抱團

    說起上海「斧頭幫」,不但舊上海的人聞之變色,即使今天的人從影視中看到他們,依舊是又驚又怕。——你想像一下《功夫》中殺向周星馳的那些腰別厲斧統一服裝的拚命三郎,即使你身懷絕藝,看到這場面,是不是也會不寒而慄?我們恐怖的不僅是「斧頭」,而是「很多很多」斧頭,那場面太震撼了。

    溫州人在經濟領域打造了一個「斧頭幫」。如溫州炒房團,第一個溫州炒房團157人,他們三天從上海買走了100多套房子,集合大家5000多萬現金砸向上海房市,這在上海樓市引起不小的震動。與此同時,另一些溫州老闆們也紛紛結盟,組成炒房團,前往全國各地房市。他們每到一處,都在當地樓市激起千層浪。各種溫州炒團,就是這樣火起來的,他們想組成炒什麼團,什麼商品就火起來。

    且不說那些已經火了的各種炒團,就是小規模的抱團賺錢,也足以令人望而生畏。如山東臨沂有一個萬博紅服裝城,這裡如今已經是山東檔次最高的服裝批發城,生意很火。這個批發城的老闆就是幾個溫州人人,他們原來只是在柯橋經營布料生意的,當發現臨沂的市場之後,幾個人一合計就合夥建起市場來。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兩年時間內,他們就獲得上億利潤的收入。

    四處飄零的溫州人,雖然他們每到一處人數上都不佔優勢,但憑著手中的巨資和這種抱團精神,涉足任何一個領域,都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因為,抱團不僅僅是一種合作關係,更是一種團隊精神,傳說獅子什麼都不怕,但就怕狼群。因為狼群是一個團隊,團隊有1+1>2的作用。

    溫州人深諳其中道理,所以每到一處,首先尋找溫州商會,尋找溫州同鄉,大家抱團寫作,互相幫助,互相推崇,形成一種十分震撼人的力量。也許,這也是為什麼溫州人四海為家、但從來沒有「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自憐情緒的原因之一。

    3.溫州人有巨資

    都知道溫州人有錢,有錢到什麼程度?錢對於他們來說,作用已不僅僅滿足生活的需要,而是一種可經營的事業,投資就是以「錢」為主角的大事業。

    周德文說:「溫州百姓手裡的流動資本約6000億元,投資幾乎是屢戰屢勝。」溫州民間資本究竟有多少?除了6000億的說法,還有人認為更多,7500億、8000億。這些不同的數據也許是統計時間不同或地點的變更所致。數據的多少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他們都是巨資的擁有者。

    由於近幾年投資煤炭、棉花的失利,溫州資本一時沒選好更驚心動魄的投資項目。針對於此,2011年,溫州市外經貿局發佈了《溫州市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方案》,一時間引起國內外經濟學專家、媒體、溫州資本擁有者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溫州的老闆們,都很想知道這個方案的可操作性。

    由此可見溫州資本的龐大。可是,有巨資,就能炒什麼火什麼嗎?

    俗話說:有錢好辦事,有錢就有能力操控市場。

    有些網民不客氣地說,溫州人太可怕了,他們炒什麼什麼就漲價。

    以炒房團為例。通俗地講,開放商蓋好房子,一般人購買力不足,房價就上不去,房產這種市場,就處於低迷期。但溫州炒房團來了,他們身懷巨資,毫不在乎房價,一口氣就幾套幾套地買,而且都是現金交易。這樣就給房市帶來一種假象:人們群眾的購買力上去了!房市火了!於是開放商就提房價,已經成為溫州人財產的房子,自然也跟著增值。於是開放商又放出話來:現在購買房子都是可以增值的,於是原本沒有購買力的普通人,就像奔赴地獄的石油探勘者一樣,一窩蜂地將錢投向房市,房市看起來就更火爆了。

    因為有巨資,所有投資的時候毫不猶豫,大筆巨資投向哪個領域,哪個領域就火爆了。可怕的溫州人,就是這樣可怕起來的,巨資是他們操縱市場的致命武器。

    因為敢於冒險,因為抱團,因為手中有錢,所以溫州人就成為一種可怕的「勢力」,這種勢力讓他們在投資領域無往不勝。再加上溫州人敢於吃苦的精神、與人打交道時的誠信意識、對金錢那種近乎信仰式的渴求,等等因素,這些都讓已經很強大的「溫州勢力」變得更傳奇。諸多有利的投資因素,共同造就了溫州人「投什麼,什麼就發燒」的神話。

    不是在投資,就是在去投資的路上

    稍微關注一下溫州人,你就會發現,他們天生對投資充滿熱情:一會兒投資房產,一會兒投資地皮,一會兒投資煤炭,一會兒投資棉花,一會兒又忙去投資古董字畫,一會兒可能又投資飛機、汽艇……總之,他們總是以人們難以想像的激情在投資,不是正在投資,就是正在投資的路上,或者正在研究那一步投資哪種商品更有投資價值。

    為什麼溫州人這麼熱衷於投資賺錢?

    一位叫做田福東的溫商所說:「人們不常說『人活一張臉』嗎?大家做什麼事都是要考慮自己的臉面的。我們溫州人也不例外,只不過我們的臉面是有錢,有錢才是一件有面子的事。」

    也就是說,投資是溫州人的財富密碼,面子是溫州人的成功密碼。溫州人之所以這麼看重投資並且屢屢成功,全是因為面子在作祟,投資賺錢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有面子的事。賺錢、投資幾乎已經可以當做溫州人的一種特殊「宗教」。因為在他們看來,沒錢不是缺米少鹽,也不是缺衣少食,沒錢是無能、是罪惡——如果我們一般人認為偷竊、搶劫是要下地獄的,那麼溫州人可能就認為,沒錢也是應該下地獄的。而最快的掙錢速度,就是投資,正如我們在「投資是溫州人的財富密碼」中所說,利滾利,將錢向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資本積累速度越來越快。

    在這種「信仰」的支持下,每個溫州人都懷著了賺錢的激情,都充著創業的衝動。為此,無論男女老少,大家一致不怕走盡千山萬水,不怕說盡千言萬語,不怕歷盡千辛萬苦,只是想千方百計找到生財之路。

    美國浙江溫州工商總會名譽會長朱海風曾經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我曾認識兩名年齡相當的女孩子,她們一個是溫州人,一個是上海人,都在美國讀書。她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那個上海留學生,讀書的時候就老老實實呆著學校,畢業後在外面租了房子,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工作之餘就是逛街、去酒吧玩耍。那個溫州的留學生,讀書的時候就從學校裡搬出來租房子住了,課餘時間她打了兩份工,後來她有了積蓄,就開始做點小生意。再後來,她就更有錢了,用了一點貸款買了幾百平方米的房子,還有了自己的店舖。

    這個案例也許不足夠說明溫州人為什麼有錢,但我們從中卻足能夠看到他們的「求財精神」。縱觀國內大部分學生,有幾個是求學時代就著手賺錢、著手構建自己事業的?溫州人,從小就被灌輸著掙錢才是王道、才是面子的理念,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選擇投資這條生錢速度最快的捷徑。

    然而「面子」並不是溫州人對投資發燒的唯一動力,「老闆」情結是投資的更大動力。如果說有錢是一件有面子的事,那麼當老闆是一件更有面子的事。

    有一則笑話是這樣講的:有一段時間內,全國下崗職工很多,各地的官員都在絞盡腦汁地想法安排這些人。溫州的官員也在發愁,他們發愁的是,怎樣貫徹國家執行相關下崗工的優惠政策。因為溫州根本就找不到下崗職工,所有人都想自己當老闆,國家的優惠無處可發放!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