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管理日誌 第35章 十二月: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2)
    何謂「知幾」?孔子的答案是「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明白了這一道理,就算是把握了「幾微事理」。但是要做到「上交不諂,下交不瀆」並不容易,現實中,很多人在上司和領導面前總會表現出諂媚之態,而管理者在與下屬溝通交流時也總是會流露出漫不經心的神態。針對這些狀況,孔子的建議是立即行動起來,「見幾而作,不俟終日」,不要猶豫不決、徘徊等待,而是迅速投入行動。最終,做到「知微知彰,知柔知剛」,一旦如此,便可以做到「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自然是「萬夫所望」了。

    作為一名經理人,與上司交流溝通時應該保持客觀中肯的態度,不要一味地阿諛奉承;同時應該時時尊重下屬,讓每一位下屬都獲得寬鬆自在的工作環境。

    星期二

    莫之與,則傷之者至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而動,則民不與也;懼而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系辭下》

    孔子說:「君子先安定自身然後採取行動,先靜心之後發表言論,確定了交往之後求益於人。君子注重這三個方面的修養,所以能夠做到全面。有了危險之後才急於行動,百姓就不會參與;內心懼恐不定而發表言論,百姓就不會響應;沒有交往就去求益於人,百姓就不會給予;沒有人給他利益,傷害他的人就會來到。」

    「身安而後行動,靜心而後言論,交往而後求益」,這是君子修為的三個方面。聯繫到現實之中,我們會發現也只有做到了這三點,行動、言論和求益才會有人相應。誰也不可能去跟隨一個急於解脫自身困境的人,也不會相信一個面容恐懼的人說的話,更不會給予一個從未相識的人幫助。

    「沒有人幫助你時,傷害你的人就會來到。」當一個人脫離了人群,失去了他人的幫助和支持,自然會受到一些居心叵測之人的攻擊和傷害。所以,君子應該努力爭取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也就必須在「安身而後動」、「靜心而後言」、「交往而後求益」三個方面進行修煉。

    管理者必須擁有聞驚雷而不動的鎮定和氣度,這樣才可以在困境面前保持靜心和身安;同時,管理者在平時應該與下屬們加強溝通和交流,如此才可以在關鍵時刻號召員工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星期三

    彰往而察來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辯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系辭下》

    《周易》,彰顯過去並察知未來,進而探究、細微闡述幽深的道理。以適當的名稱分辨事物,用正確、果斷的言辭做到完備。《周易》所稱述的名稱雖多細小,但所比擬的事類卻十分廣大。它的旨意深遠,它的言辭充滿文采,它的言辭委婉而中肯,它引用的事例通俗易懂而隱晦深奧。運用陰陽兩方面的道理指導百姓的行為,可以讓人們明白吉凶得失。

    《周易》是一部根據歷史發展而總結出來的哲學書籍,作《易》者的目的在於告誡世人,應該學會從人類過去的實踐之中學習經驗和獲取教訓,也就是「彰往而察來」。

    同樣,在企業管理之中,「彰往而察來」也非常重要。我曾經幫助一些企業舉辦過「案例」分享會,目的在於分析過去並從中找到適合眼下的策略和方法,這正是「彰往而察來」的一種。當我們分析完一些過去的案例時,通常會找到自身下一步應該採取的策略和措施。

    不斷在企業內部舉行案例分享會,使每一個人都意識到從過去的事件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新的思想和經驗。

    星期四

    作《易》者,有憂患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系辭下》

    《周易》的興盛,應該在中古時代吧?創作《周易》的人,是懷著憂患意識的吧?

    《周易》是一部提醒世人保持謹慎的書,它總是在告誡人們在興盛、發達之時,千萬不可忘記衰退、消弱即將來到,只有時刻保持警戒和警惕,才可能免除危害,所以說「作《易》者,有憂患」。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憂患意識,只有意識到自身處於一個不斷變化、不易把握的世界之中,人們才會時刻保持小心謹慎,才會獲得平安穩定的一生。

    也許,每一位企業家都應該牢記比爾·蓋茨的這句名言:「微軟離死亡永遠只有三個月。」

    星期五

    唯變所適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

    ——《系辭下》

    《周易》所體現的法則常在變遷,變化運動而不靜止,在六爻上循環流動,上下來往沒有固定的規則,剛健與陰柔相互轉換,不可以當成固定模式,總是隨著變化而發展並適應。它的出入依照一定的法度,在外在內都使人知道戒懼,還會讓人明白未來憂患及往昔的情態。沒有師保古時任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有師有保,統稱「師保」。的監護,卻可以像面臨父母的指導一樣。

    《周易》沒有告訴我們一種固定的規則,它所揭示的是不斷變化的道理,這也是「易」的核心概念。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時刻變化的,但是這些變化又有著一定的規律性,例如「泰極否來」,所以說「出入以度」。

    學習《周易》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理解變化,並順應變化,做到「唯變所適」,就像水一般,隨著外界的形體而改變自身的形態,一旦如此,便可以說做到「自然而然」的境界了。

    世間唯一不變的是變。企業經營者必須努力適應變化,而《周易》還告訴我們如何從一些細節之中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從而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及時適應各種變化。第三周

    星期一

    存亡吉凶,居可知

    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系辭下》

    六爻相互錯雜,全都是根據應時的事物。初爻很難理解,上爻很容易理解,初爻是本,上爻是末。初爻的爻辭擬議後續的變化,上爻則是變化之後的最終結果。至於錯雜各種物象以撰述卦的功能,辨別是非,那就必須依靠中間的四爻了。是啊!要瞭解存亡吉凶,根據每爻所處的位置就知道了。智慧的人觀察卦爻之辭,就可以領悟大半了。

    這段文字講述了六爻的作用。六爻表現了六種狀態,初爻表述的是事物的最初,是起源,是「本」,上爻則是事物發展的最終,是結果,是「末」。當然,要瞭解事物的發展,僅僅瞭解起源和終點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還必須瞭解中間的四爻。

    一卦中的六個爻展示了六種狀態下的結局,以及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和策略,所以說「要瞭解存亡吉凶,根據每爻所處的位置就知道了」。

    《周易》中的每一爻都在揭示我們一種人生狀態,智慧的人應該從中學到應對的措施和策略,學習了《周易》,就等於找到了人生成長的指南針。

    星期二

    柔危剛勝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系辭下》

    第二爻與第四爻功能相同但位置不同,兩者象徵的利害得失也就不同了。第二爻美譽較多,第四爻要戒懼很多,因為靠近君位(五爻)。陰柔的法則,不適宜離陽剛太遠。它的要旨在於慎求無咎,它的功用在於柔順守中。第三爻與第五爻功能相同而位置不同,第三爻多凶險,第五爻多功績,這是因為上下貴賤的等級不同。(在這兩個位置上)陰柔者有危險,剛健者可以勝任。

    這裡討論的是二、三、四、五這幾個中間位置的爻。二、四都是陰爻,但是兩者因為位置不同而結果不同,二多譽而四多懼,這是因為四爻距離五爻過近,容易使五爻產生猜疑,所以應該時刻保持謹慎。而二爻位於下卦中位,可謂位置適宜,而且可以上承五爻,所以多譽。

    三、五都是陽爻,但因為三處下卦之終,所以多凶,而五爻位於君主之位,又有二爻在下呼應,所以多功。值得注意的是《系辭》的作者強調了一點: 三、五兩爻,「柔者危,剛者勝」。為什麼?因為這兩個位置都需要當位者擁有出色的領導能力,陰柔者無法勝任。

    一定要任用真正能夠勝任的人擔任要職,將不適合的人放在某些崗位上,無論是對於企業還是對於個人來說,都會是一種傷害。

    星期三

    懼以終始,其要無咎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系辭下》

    《周易》的興盛,應該在殷朝末年,周文王的德行正盛行的時候吧?大概講述的是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事吧?所以,《周易》的卦爻之辭充滿了危機感。心懷危機的人可以獲得平安,掉以輕心的人必將導致傾覆。它包含的道理非常廣大,各種事物都賴此不遭廢棄。自始至終保持警惕戒懼,要旨在於慎求無咎,這就是《周易》的道理。

    《周易》之道終於被直截了當地提了出來:「懼以終始,其要無咎。」《周易》告誡世人要時刻保持警戒、警惕。它通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闡述了人生的每一種狀態,同時對每一種狀態都提出了應對的措施和策略。這些措施和策略可以歸結為一個字:「慎」或是「貞」。兩者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守持正固以防危害和悔吝」。

    每個人只要生存在世間,就必須時刻牢記「慎」字,唯有時刻小心翼翼,才可以獲得一帆風順的人生;也唯有保持警戒,才可以做到逢凶化吉。

    經營企業,如履薄冰,時刻保持警惕,謹防危機的產生和出現,是每一位經營者應該秉持的謹慎態度。

    星期四

    占事知來

    變化雲為,吉事有祥。像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系辭下》

    變化紛紜的狀況之中,吉祥的事情就會有先兆。觀察所模擬的物象就可以知道如何製作器具,占問眼前的事理就可以推知未來的結局。天與地確定了剛柔尊卑的位置,聖人廣施《周易》的功用。人的謀慮溝通了鬼神的謀慮,連百姓也能掌握《周易》的道理。

    《周易》的價值在於讓人知曉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如何進行決斷和選擇,同時還可以使人們在一件事的開始之時便能預知結局,當然最關鍵處在於自身必須嚴格遵照《周易》的指示去行動,這便是所謂的「占事知來」。

    高明的管理者應該熟讀《周易》,將其中的每一卦每一爻都與自身的部門或團隊結合起來,由此可以確定自身應該做什麼,以及應該如何做。一旦做到切合《周易》之道,就必定會實現團隊或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只要我們認真地分析眼前的事情,就可以預知未來的發展,前提是我們還必須為此付出相應的努力。

    星期五

    近而不相得則凶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系辭下》

    各爻的變動恰當與否以「利」或「不利」來表達,結局的吉凶以所擬事物的情態而改變。所以,愛好與厭惡相互衝突就產生了吉凶,遠與近相互取捨就產生了悔吝,情感的真實與虛偽相互感應就產生了利害。舉凡《周易》所擬喻的情態是: 兩爻相近而不能夠相互配合就會產生凶險,或者有傷害,造成悔恨和困難。將要背叛的人說話羞愧,心中疑惑的人言語支離破碎。賢善的人言辭少而精,浮躁的人言辭繁雜。誣陷善良的人說話游移不定,失去操守的人說話卑屈。

    這裡從六爻的變化推導出各類人的說話狀態,很有現實意義。《系辭》的作者談論六爻時提到了「近而不相得則凶」,為什麼會如此?道理很簡單: 原本靠在一起的人應該互相幫助,如果沒有互相幫助和支持,那必定是雙方產生了誤會,或是衝突,如此一來,兩者之間必生凶禍。就像在一家企業內,如果上司和下屬之間不能夠互動和配合,那一定會導致雙方產生衝突並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

    接著,這段文字提出了「將叛者」、「中心疑者」、「吉人」、「躁人」、「誣善之人」、「失其守者」等人的語言特徵,非常生動,今天可以此為準則進行人員評價。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