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 Part09 超越國界
    中世紀時期,歐洲各國的君主用一種名為「紋章」的彩色標誌作為家族的象徵。隨著現代國家的出現,紋章的顏色和圖案演變成了今天的國旗,人們通過它的樣式去區分不同的國家,國旗成為一個國家最直觀的標誌。

    對於國家來說,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標誌,那就是貨幣。

    馬丁·舒比克:

    好的貨幣到底是什麼?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

    徐剛:

    現代的貨幣競爭實際上就是各個國家總體實力的競爭,在某一個階段競爭力最強的那種貨幣,就會成為國際社會的主導貨幣。

    在貨幣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呈現,是創造財富的能力,更是一種承諾和信任。而能夠檢驗這一切的則是時間與空間。

    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經濟總量最大的兩個國家,兩國擁有的國土面積加起來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0以上,人口加起來佔世界總人口的1/4,經濟產量加起來佔世界經濟總產量的1/3。

    2011年,美國發行約兩萬億美元的國債,其中998億美元來自中國,當年中國總共賺到的外匯是1151億美元,也就是說其中超過80%的外匯借給了美國。

    《紐約時報》首席記者和專欄作家安德魯·羅斯·索爾金:

    人們經常開玩笑說,中國擁有美國,因為中國持有大量的美國債券。我們有時也會開這樣的玩笑,或許美國擁有中國,因為美國欠中國很多債務。

    今天,美國人均年收入約為4.8萬美元,而中國人均年收入約為4000美元,為什麼中國人會借錢給比自己富有的美國人?

    巴裡·艾肯格林:

    因為外國央行和政府都希望將美元作為避險工具,因此它們希望將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它們都願意為美國提供貸款,這樣就能獲得美元儲備。

    美元由美聯儲發行,在美國雕版和印刷管理局印製。但是美元的使用範圍卻遠遠地超出了國家的概念:在我們生活的星球上,大部分商品都可以用美元計價;在全球貿易中,超過50%的交易是用美元結算的。美國發行的美元,有1/2以上不在本國而在海外流通。當今,世界上有10多個國家沒有發行本國貨幣,而是直接以美元作為貨幣。

    美元是強大的,那它強大的邊界會到達哪裡呢?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在逃亡前,只攜帶了兩樣東西:AK-47突擊步槍和75萬美元現金。身為伊拉克總統,他選擇攜帶的不是本國貨幣,而是由敵國印刷的美元。世界各地的毒品、走私、人質劫持等非法活動,都以美元支付。在全世界的賭場裡,無論你來自哪個國家,美元現金都是最受歡迎的賭資。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羅伯特·蒙代爾:

    眾所周知,當很多國家都想持有一種貨幣的時候,這種貨幣就趨向於國際化,比如說英鎊和美元就是這種情況。1915年之前,英鎊是全球的統一結算貨幣,但在1915年之後,美元成為全球的統一結算貨幣。

    第一種國際貨幣—英鎊的變遷史

    人們對國際性貨幣,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它指的是一個國家的信用貨幣,可以在國際上被比較普遍地接受和使用。在今天全世界160多種貨幣中,那些真正做到從一個國家走向世界的貨幣,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我們在貨幣的歷史長河中找到的第一個脫穎而出的幣種,它就是英鎊。

    約翰·米克爾思韋特:

    英鎊或許是第一個成為國際貨幣的幣種,那是在19世紀。英鎊的作用非常重要,是人們價值儲備的一個重要目標。世界很多儲備都是以英鎊的形式存在的。

    誕生英鎊的國家是英國,其國土面積只有2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湖南省的面積,人口數量約為6000萬。我們試圖在英國不大的疆域裡尋找其成功的路徑,這種成功不僅塑造了強大的貨幣,更在整個現代文明的形成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人曾說,沒有這個國家,世界不會成為今天的世界。

    英國的歷史和今天都離不開海。它是位於歐洲大陸最西邊的一個獨立島國,海在英國人的生活中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34公里寬的英吉利海峽把英國與歐洲大陸相隔,使這裡的人既能保持獨立,又避免陷入島國常有的孤立、封閉和停滯的狀態中。公元900年左右,英國建立了自己的鑄幣機構。

    凱文·克蘭西:

    那是英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時期,也是皇家鑄幣局比較確切的起點。在過去1100年的歷史中,皇家鑄幣局一直在為國王或者女王鑄造硬幣。

    在當時,來自英格蘭地區的鑄幣並未引起世界的注意,因為在貨幣收藏的歷史中具有較高價值的鑄幣都誕生於地中海沿岸,那裡是世界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最富裕的地方。在一張13世紀的地圖上,地球表面被描繪成一個被海洋包圍的圓盤,地中海是中心區,英國所在的陸地被認為是世界的盡頭。這樣一種既定的思維觀念,不僅體現在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學方面,還滲透到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中。

    資中筠:

    人生來就不是平等的。既然都是亞當的子孫,亞當就對所有人擁有統治權,因此父權和君權是合二為一的,發展下來就是君權神授。

    在這種思想之下,國王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可撼動。國王就等同於國家,國家的土地可以被國王任意徵收,國家的財富幾乎都集中在國王手中,為君主服務的國家鑄幣體系正是根植與此。

    正當整個歐洲在幾百年來形成的價值觀念中徘徊的時候,曾遠離文明中心的英國,第一個向國王的權力發起了挑戰。1215年6月15日,在英國皇室駐地溫莎城堡附近的蘭尼米德草地上,貴族們和國王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談判。在教會、貴族和社會公眾的壓力下,國王簽署了《自由大憲章》。

    資中筠:

    《自由大憲章》最重要的一個精神就是制約君主的權力。「王在議會中,王在法之下」的意思就是,國王是居於法律之下的,而且國王是在議會之中的,議會可以用法律來限制國王的權力。

    《自由大憲章》是由63個條款構成的法律文件,貴族們你一言我一語並由一人記錄在一張羊皮紙上而成。誰也沒想到這份倉促草擬的文件,後來竟成為英國人追求自由和權利的重要依據。在《自由大憲章》的保護下,一個獨立於王權的商人階層在英國出現,到14世紀末,商人們完全控制了倫敦市的運行,市長只由12個商人的行會選舉,而不是由國王委派,在全世界英國人最先形成了法律至上的理念,也最早提出對私有財產權的保護,為建立現代市場經濟國家提供了法律基礎。

    萊昂內爾·巴貝爾:

    法律最關鍵的作用就是提供了一種強制的協議,也就是說,如果我同意向你出售一些金融產品或者提供貸款,就必須保證我的資金能夠得到償還。所有不同領域的貨幣貿易,其協議背後都是法院的強制實行。在《自由大憲章》的保護下,一個獨立於王權的商人階層開始在英國出現,並且控制地方政權。到14世紀末,倫敦的商人們完全控制了倫敦市的運行,市長由只有12個商人組成的行會選舉產生,而不由國王委派。

    也正是在《自由大憲章》簽署的13世紀,整個歐洲開始了對海洋的探索。在300年的時間內,他們掌握了諸如羅盤、六分儀、三角帆、尾舵等適應複雜氣候條件的航海工具和技術。這些技術的發展,拉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1498年達·伽馬繞過非洲到達印度。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建立了將歐洲與亞洲、美洲、大洋洲聯繫起來的海上通道,整個世界被納入統一的經濟體系。隨著跨國貿易量的增多,各國貨幣的交流也變得頻繁,而在貨幣背後,經濟實力的較量正暗流湧動。

    蒂姆·帕克斯:

    那是一段國際貿易日趨繁榮的階段,人們不斷地進行著貨物的運輸與交易。比如,從英國進口的羊毛被運到意大利佛羅倫薩,通過一種從土耳其傳入的精細化工的加工,將生產出來的產品銷往全歐洲。

    到16世紀初,英國的羊毛和羊毛製品已經占總出口額的90%。雖然英國已經開始把貿易觸角伸到了地中海,但那裡幾百年來被意大利商人佔據著,人們說著意大利語,使用著威尼斯的貨幣杜卡特,天時地利都不具備的英國人只能尋找新市場,這個海上的民族把目光投向了海洋。

    全球化的進程不等後來者,機會轉瞬即逝,英國這個毛呢生產小國能否在新世界的曙光到來前,超過其他歐洲國家?

    但是,英國的遠洋探險並不順利。1497年向西航行尋找通往中國的道路失敗,正是失敗的海上經歷讓英國的商人有了更多的風險意識,於是英國比那些財大氣粗、可以舉一國財富來冒險的國家,更先有了分散風險的考慮。而這恰恰促成了市場經濟最核心力量的出現—股份制公司。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成為當時英國最成功的股份制公司。

    公司的出現讓城市工商業開始在英國發展和成熟起來,他們逐漸在泰晤士河北岸形成了一個商人雲集的區域,這一平方英里的土地就是今天被國際金融家和世界投資者競相追逐的倫敦金融城。

    傅思途:

    倫敦金融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時期,大約是公元200年。當時就叫倫敦,沒有外城,羅馬帝國在倫敦周圍建了很多牆。因此,從羅馬時期開始倫敦就是一個貿易中心。這一直維持了好幾百年,大約到了16~17世紀,國際貿易開始發展,一開始,倫敦主要從事商品交易,但現在它主要是金融交易中心。

    從地域上來看,倫敦金融城只不過是倫敦市33個行政區中最小的一個,但是它卻有自己的市政府、市長、法庭。即使英國女王要進入這座城中城,也必須得到倫敦金融城市長的同意,這既對金融城特殊地位的認可,也體現了一個國家對城市工商業的尊重。所有的尊重恰恰都來源於幾百年來英國民眾對權利的不斷爭取,正是這種力量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1688年英國爆發光榮革命,隨著《權利法案》的簽署,英國國王從此只在名義上代表國家,他的權力移交到由公眾選舉產生的議會手中。

    光榮革命爆發的6年後,也就是1694年7月27日,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獲准成立,幾個小時之後,董事會就決定了現金存款的收據樣式,最終選擇了3種,其中一種發展成為現代的英鎊紙幣。

    斯圖爾特·穆雷:

    英格蘭銀行持有很多國家的黃金,特別是其他國家的央行都將它們的黃金儲存在英格蘭銀行。英國的幾千噸黃金也儲存在英格蘭銀行。

    英鎊不僅有黃金作為支撐,還有一個國家自由的經濟和健全的法製作為支撐。正是這些,讓英國在100年的時間裡先後完成了光榮革命、金融革命和工業革命,將制度、資本與技術很好地結合起來。一個現代的英國開創了新的文明—工業文明。

    巴裡·艾肯格林: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成為第一個工業強國,成為歐洲和世界的製造業工廠,成為領先的貿易國。

    為了紀念工業革命的成就,英格蘭銀行將蒸汽機的發明者詹姆斯·瓦特以及幫他完成商業化的企業家馬修·博爾頓的頭像,印製在最新版的50英鎊面值的紙幣上;正是他們合作下的蒸汽動力,推動著英鎊走向世界。1860~1914年,全球貿易的60%以英鎊標價和結算。1913年年末,在全球的外匯儲備中,超過50%是英鎊。英鎊成為第一個貼著一國標籤,卻又可以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權貨幣。

    阿納托爾·凱勒特斯蓋:

    當時英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在技術上也是最先進的,因此,英鎊成為世界主導貨幣,成為其他國家都希望持有的儲備貨幣。而且這些國家也都希望本國貨幣與英鎊實現某種形式的掛鉤。

    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的興衰與未來

    英鎊的強大,同樣離不開那些在英國經濟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牛頓將英國帶入金本位制,約翰·洛克反對貨幣貶值,大衛·李嘉圖主張減輕稅負。對世界經濟影響最大的人是亞當·斯密,他被認為是「現代經濟學之父」,他在1776年完成了《國富論》,這部被譽為西方經濟學「聖經」的著作,第一次提出了市場經濟理論,他的思想直到今天還影響著整個世界。

    也是在1776年,一個嶄新的國家出現了。這個國家和英國有著一脈相承的對法律和契約的堅守,它用了不到100年的時間就接過了英國手中的接力棒,成為主宰世界的頭號強國。它就是美國,一個只有300多年歷史的國家。

    綠色的美元紙幣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鈔票上的那些人物,又代表著怎樣的精神和價值觀?美國精神的溯源,要從400年前一次歷經千辛萬苦的海上航行開始。

    「五月花」紀念像雕塑中的人並不是名人,他們是400年前生活在英國的一個普通家庭,正準備遠離故土去往一個新世界。1620年,有102名清教徒因不滿英國國教的統治,乘坐一艘名為「五月花」號的帆船,從英國港口普利茅斯起航去往北美新大陸。他們就是美國人的先輩。

    作為大英帝國殖民地的美洲大陸,雖然擁有豐富的物產並源源不斷地出口到歐洲,但它在經濟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它沒有自己的貨幣體系和銀行體系。在金、銀作為貨幣的時代,為了保護自己的貨幣供應,英國法律明令禁止殖民地擁有自己的鑄幣。

    加裡·戈頓:

    英國政府不允許美國建立銀行,阻止在美國進行大量的商品貿易,英國政府希望生意保留在英國。我們完全沒有貨幣系統,我們有大量的西班牙幣、英國幣、法國幣,我們自己印了紙幣,英國就說那是違法的。所以那時候金融系統很混亂,或者根本稱不上是系統。英國不允許我們發展,也因此產生了革命。

    1776年7月4日,美國宣佈獨立。從此,它不再附屬於大英帝國,不再使用英國的貨幣,不再遵循以英鎊、先令和便士表示價值的習慣。美國獨立後的第一首愛國歌謠《自由之歌》寫道:「我們生於自由也將生活在自由裡,我們的錢包已裝滿金錢,給錢不是當奴隸,只為做個自由人」。從此,美國要創造自己的貨幣。

    1786年,美國第一個鑄幣局在費城成立,第一次在世界開創了十進制的貨幣體系。1789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將鑄幣權授予美國國會,並由國會負責規範貨幣的價值。1792年,《鑄幣法案》頒布。從此,世界上有了「美元」一詞,它來源於當時國際貿易的標準貨幣單位—德國銀幣「泰勒」的發音。從那以後,美元代表著一個新國家的信譽。

    巴裡·艾肯格林:

    當時美元根本就不是國際貨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央行或者政府的外匯是以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沒有任何外國投資者的國際債券或政府債券是以美元發行的,沒有任何國際進出口貿易包括美國的貿易是以美元結算的。

    落後的殖民地國家,一個臨時組建的政府,在1800年前後,整個美國社會的貨幣流通總量只有280萬美元,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95%。美國是歐洲的農林產品輸出地,而美國國內幾乎所有的工業製品都要從歐洲進口。第一代美國人知道,雖然美國資源豐富,但是如果它不能製造產品,它就永遠不能成為一個強國。

    戴維·卡博斯:

    當時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缺乏勞動力,因此,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創造設備、機器,以克服在一個大陸定居時人力資源缺乏的歷史。

    所有這些都深深地困擾著一個人,他就是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第一任行政官是托馬斯·傑斐遜,他是《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美國貨幣體系的開創者後來當選為美國的第三任總統。在這些身份之外,托馬斯·傑斐遜還是一個發明家。他曾經發明了有聯動裝置的雙開門、運送飯菜的升降梯、手提式寫字檯。發明對他個人而言,源於對鄉村的熱愛,同時也是改變一個國家命運的武器。

    戴維·卡博斯:

    發明創造了持久的價值,創造了機會,創造了健康,創造了拯救生命的設備,創造為我們的民眾提供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為美國以及所有的國家帶來了機會。

    這正是托馬斯·傑斐遜在200年前管理專利商標局時的願望。在他去世的50年後,1876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授予了一項專利—托馬斯·愛迪生發明的燈泡。然而,燈泡的命運並沒有就此止步,它微弱的亮光觸動了資本的嗅覺,它被帶到了世界上嗅覺最靈敏的地方—華爾街。

    1892年,華爾街著名銀行家皮爾龐特·摩根為愛迪生電燈公司注入新的資本,通用電氣公司成立。隨著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世界被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電氣時代。

    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電氣時代的到來,人類迎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成為應用技術領域的領先者。到1894年,美國的工業總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從1912年開始,美國的商品出口超越英國,紐約成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

    吳敬璉: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以後爆發的產業革命和產業的興起,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這個過程,而且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這中間有一個因素很重要,就是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繫在起作用。

    從19世紀末開始,經濟發展逐漸放緩的英國,喪失了世界工業的壟斷地位。20世紀人類經歷的兩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發起了對倫敦為期4個月的大轟炸。英國倫敦市民喬治說:「1940年我在機場工作的時候,德國軍隊向整個工廠投放炸彈。幸運的是,我們沒有遭到襲擊,但大家還是要快速抬起擔架,因為我們就是這麼被訓練的。如果你走在大街上,遇到炸彈襲擊,就要盡快躺下來,並祈禱炸彈趕快從你身旁離開,可並不一定能如願。」

    戰爭讓倫敦變成火海,每天都有數千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導致100萬人失業。整個國家的經濟受到重創,英國變成財政赤字國,國內貨幣開始貶值。對此,喬治說:「我們當時採取的是配額制,不是想吃多少黃油就能吃多少,因為我們每週只能分到很少的一點兒。我們對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感到羨慕,因為他們沒有遭受戰爭損失,就跟正常時期一樣。」

    此時的英國不得不依靠和美國簽署《租借法案》獲得支援。1941~1945年間,美國向英國提供了價值500億美元的物資。喬治說:「我不太清楚美國和英國政府具體是怎麼操作的,但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家庭來說,這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食物,我們當時吃上了美國的罐裝肉、雞蛋。老實說,我們非常感激美國人的幫助。」

    普通的英國人並不知道,這些戰時供給並不是免費的午餐,這500多億美元的物品,是以英國的黃金儲備作為代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黃金儲備增加到世界黃金儲備的75%,為美國在即將到來的一次重要的國際性貨幣會議中,爭取到了絕對的話語權。

    如果沒有英鎊和美元之間的較量,佈雷頓森林不會如此出名。今天它看上去如此平靜,但60年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在這場貨幣較量中針鋒相對。在解決戰後世界經濟問題的背後,是關於國際貨幣地位的爭奪,也是對世界第一金融中心的爭奪。

    巴裡·艾肯格林:

    英國經濟一蹶不振,負債纍纍,無法增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美元以絕對優勢超越了英鎊。

    局面已經不可逆轉。佈雷頓森林會議之後,世界貨幣格局被改寫,美元取代英鎊登上貨幣之王的寶座。

    在美元背後,同樣離不開那些影響世界的人物和行業:發明家愛迪生、銀行家約翰·摩根、約翰·洛克菲勒、企業家比爾·蓋茨、喬布斯,以及推動創新科技的硅谷、文化娛樂產業巨頭好萊塢。在所有這些讓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條件中,最為重要的是強大而自由的資本市場—華爾街。

    黃明:

    美元之所以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儲備貨幣,是因為全球任何人都可以持有美元,用美元去買美國的國債,美國擁有十幾萬億美元的國債市場,可以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可以用美元買美國股票、投資美國房地產,對於投資美國沒有任何限制,誰都可以來投資,而美國市場的確龐大、成熟,以至於你持美元確實可以進去,不會被套牢,而是逐漸增值。

    1945年美元成為國際貨幣以來,美國雕版和印刷管理局每生產出一張成本只有9.1美分的百元鈔票,為獲得它,其他國家就必須提供價值相當於100美元的實實在在的商品和服務作為交換。

    巴裡·艾肯格林:

    擁有發行世界主導貨幣的特權,對美國來說是一種經濟上的優勢。美國的銀行和公司能夠使用本國貨幣進行國際貿易,這是一種優勢。當它們在與外國公司往來時,就可以使用美元結算,而不會因為需要兌換成其他貨幣而產生額外的費用,在將外國貨幣兌換成美元時,也不用擔心匯率走勢會對它們不利。

    然而這種特權也在不斷地經受挑戰,半個世紀以來,作為國際貨幣所承擔的責任讓美元之路走得並不平坦。

    未來哪種貨幣將會成為國際貨幣?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和黃金脫鉤,人們以為美元時代要終結了。

    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美元不斷貶值,阿拉伯國家曾考慮用另一種貨幣作為石油的定價單位。

    20世紀90年代,世界曾出現美元、日元和德國馬克三足鼎立的趨勢。

    1999年,歐洲統一貨幣歐元誕生,成為美元最大的競爭對手。

    2008年,華爾街遭遇金融危機的衝擊,人們開始談論美元的崩潰。

    2010年,在各種反對聲中,美國再次開動印鈔機,向市場投放6000億美元。

    傑弗裡·弗蘭克爾:

    我認為美元作為不受挑戰的主要儲備貨幣的時代正在成為歷史,我們正在轉向一種多元化的儲備貨幣體系時代。

    巴裡·艾肯格林:

    我認為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因而將會出現3種重要的國際貨幣:美元、歐元以及人民幣。

    今天,在世界各個主要城市我們都可以看到中資銀行的身影,人民幣業務從這裡面向世界。30年前,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還無足輕重,今天它走進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貨幣兌換地點和銀行自動櫃員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近幾年來,中國已經將人民幣國際化作為國家的金融發展戰略。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

    中國的國際地位、經濟實力在國際上的體現實際上在逐步增強。在這個過程當中,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規模的壯大並不必然塑造強大的貨幣。同樣是亞洲國家的日本,其貨幣也曾在上個世紀末登上世界的貨幣舞台。1995年,在國際儲備貨幣中,日元所佔的份額曾經達到7%。然而,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到2009年,日元所佔的份額已經下降到了3%。

    日本人不希望承擔這一職責,他們有意避之,他們不想日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因此,一個國家的政府首先要願意承擔本國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所需承擔的責任,一方面要有號召力,也就是說可以像美國那樣在國際上貸款;另一方面也有其缺點,這樣每個國家都會關注你。作為世界儲備貨幣,在行動上要負責,要考慮國際利益、維持較低的通脹率等一系列事情。

    傑弗裡·弗蘭克爾:

    人們一般認為國家都會希望本國的貨幣成為國際主導貨幣,因為它象徵著政治權力和特權。或許是這樣的,但從歷史的角度,中國也應該意識到,這是不能操之過急的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到2011年年末,在各國官方外匯儲備中,美元所佔比例為62.2%,歐元為24.9%,英鎊為4%,日元為3.6%,瑞士法郎為0.1%。

    黃明:

    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其實面臨著幾個艱難的門檻。從微觀金融角度來看,最大的門檻恰恰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是否健康、是否成熟,為什麼這麼說呢?人民幣要想國際化,不光是企業之間有貿易而需要用到人民幣,這個我一點兒都不懷疑,隨著中國經濟的壯大,周邊很多國家都願意跟中國用人民幣作交易。但是更重要的是,外國的投資者、外國的企業,甚至外國的主權基金都願意持有人民幣,用這種方式來保值、增值。

    傑弗裡·弗蘭克爾:

    美國、德國、日本,它們都不是刻意讓本國貨幣成為國際主導貨幣的,這只是成為世界主要國家、主要貿易國、主導金融市場地位的副產品。因此,國際貨幣地位只是一種副產品。

    一個主權國家的貨幣之所以成為國際貨幣,不是有意為之,而是水到渠成。

    幾千年來,貨幣幾乎伴隨了整個人類文明的演進,也貫穿著各個文明古國的興衰史。擁有世界最古老文明的是希臘、埃及、羅馬和非洲;生來擁有肥沃土地、遼闊疆域的是東方的中國;最先通過黃金開採獲得財富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資本主義的萌芽、文藝復興誕生在中世紀時期的意大利。今天,這些國家鼎盛時期的貨幣已經塵封在博物館裡,成為歷史,而一個國家的未來則來自其創造財富的能力。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富?土地、資源、金、銀、貨幣,這些都曾被認為是財富而被人類追逐,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僅僅依靠生產金銀、出售資源、製造貨幣而永久繁榮。

    讓我們進行一次大膽的想像,假如有一天貨幣在世界上突然消失了,那麼誰會是最強大、最富有的國家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