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人治國:普京傳 第十一章 重新設定與西方的關係
    高加索戰爭的餘波

    戰爭原是格魯吉亞挑起,西方卻站在格方一邊,這使俄羅斯人怒不可遏。他們像是失去了理智,對所有的人都惡語相向。格魯吉亞對茨欣瓦利的攻擊被比做美國的「9·11」。普京按典型的俄羅斯陰謀論的思路,說是美國一手挑起了這一衝突,目的是要支持同奧巴馬競爭總統寶座的約翰·麥凱恩參議員。

    拉夫羅夫外長聲稱,某些國家用薩卡什維利來「試探俄羅斯政府的力量」並「迫使我們放棄現代化,走上軍事化的道路」。他堅稱俄羅斯只是打掉了格魯吉亞用來攻擊他們的那些陣地。拉夫羅夫和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用手機通話時,把薩卡什維利叫做「瘋子」。

    俄羅斯人似乎渾然不覺,他們因為出兵並控制了一個鄰國的大片土地,目前在國際上極不得人心。8月底,梅德韋傑夫總統首次提出從這場戰爭中總結的重要結論,後來他又數次提到。他闡述了俄羅斯外交政策的5項新「原則」,其中有些原則的含義令人心驚。第四項原則宣佈,俄羅斯的要務是保衛俄羅斯人的生命和尊嚴,無論他們在何處。這包括「保護我們在國外工商社團的利益」。梅德韋傑夫矢言,任何對他們的侵犯行為都將受到堅決回擊。第五項原則宣佈俄羅斯在一些地區有「特權利益」。這似乎包括與它相鄰的所有有俄羅斯族居民的前蘇聯國家。梅德韋傑夫有意沒有用「勢力範圍」這個詞,但其實就是這個意思。這意味著,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這些新近加入歐盟和北約的前蘇聯共和國由於有人數眾多的俄羅斯少數民族,因此也被俄羅斯正式劃歸它的勢力範圍。人們原以為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危機後能翻然悔悟,但它宣佈的新政策證明事實恰恰相反。

    俄羅斯沒有謙卑地放低身段,反而藉著這場戰爭的由頭再次提出過去已經遭到過拒絕的倡議。10月,梅德韋傑夫總統跑去參加在法國埃維昂召開的會議,再次呼籲締結一項新的歐洲安全條約,說高加索地區的事件「表明」他的主意「多麼正確」,而且「證明單極國際安全體系已不再有效」。他在說什麼呀?難道他忘了他的國家剛剛侵犯了一個鄰國的安全和領土完整嗎?他喋喋不休地呼籲締結新條約,但無人理睬。真讓薩卡什維利說著了,狐狸要求當雞窩的主人。

    至於普京,他的總理職位意味著他主要負責經濟,而不是外交政策。這也為他插手「特權利益」地區提供了工具。他的主要工具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2002年他不准各部門瓜分這個龐大的國家壟斷企業,現在它成了有用的外交政策工具。能源就像手中的鞭子,隨時可以用來懲罰鄰國。2006年,俄羅斯同烏克蘭發生天然氣糾紛幾個月之後,又中斷了對立陶宛的石油供應,因為立陶宛沒有把馬澤伊基艾煉油廠賣給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而是賣給了一家波蘭公司。同年,通往格魯吉亞的輸油管神秘地發生爆炸,俄羅斯卻拒絕讓格魯吉亞調查人員查找證據或幫助修復輸油管。2007年,俄羅斯與愛沙尼亞因拆除一座蘇聯戰爭紀念碑發生爭執,隨即中斷向愛沙尼亞輸送石油。

    2008年底,俄烏之間的另一場天然氣衝突山雨欲來。俄羅斯再次堅持把天然氣價格提高到世界水平,而烏克蘭拒絕付款。這次,克里姆林宮有西方公關公司的幫助,事先採取行動以防輿論對它不利。他們警告烏克蘭(以及更靠西的客戶)衝突即將發生,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派遣高層主管去各個歐洲國家首都說明情況,以確保如果天然氣供應像三年前一樣中斷的話,人們都知道責任在烏克蘭,不在俄羅斯。但是沒人想到普京居然會故意切斷不是對烏克蘭,而是對西歐的天然氣供應。

    烏克蘭拖欠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天然氣貨款已達24億美元。現在俄方想把2009年的價格漲至每千立方米250美元(幾天後又漲至450美元)—烏克蘭付不起這個價格。2009年1月1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像2006年一樣,切斷了對烏的天然氣供應。烏克蘭為了彌補短缺,也像2006年一樣開始從出口管線分氣。很快,匈牙利、奧地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其他國家的客戶就注意到天然氣氣壓大大降低。找不到解決辦法,歐洲國家開始驚慌起來。斯洛伐克甚至考慮重啟一座塵封的核電站。

    1月5日,普京作出了一項驚人的決定。他召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領導阿列克謝·米勒,還叫來了攝影師。二人在攝影機前進行了一次裝模作樣的談話,借此宣佈,有史以來俄羅斯第一次要在天寒地凍的嚴冬切斷對西歐客戶—俄烏爭端的無辜旁觀者—的天然氣供應。他們的交談如下:

    米勒:烏克蘭還欠2008年天然氣貨款6億多美元。如果情況繼續這樣下去,烏克蘭繼續偷用俄羅斯的天然氣,欠款很快就會達到幾十億美元。

    普京:你有什麼建議?

    米勒:有人建議要按烏克蘭偷取的數量6530萬立方米減少輸送到俄烏邊境的天然氣,將來的供氣也要減去被偷走的氣量。

    普京:按天算嗎?

    米勒:是的,按天算。

    普京:但是那樣的話,我們的西歐夥伴就得不到合同規定的全部供氣了。

    米勒:是的,如果是那樣,我們的西歐夥伴就得不到被烏克蘭偷走的那部分天然氣,但我們公司會盡全力用其他辦法補上那一部分。我們可以增加俄羅斯經由白俄羅斯和波蘭的供氣,增加通過藍流管道輸往土耳其的供氣。

    普京:烏克蘭的用戶呢?對他們的供氣也會不足。那可不是小數目:我記得烏克蘭每天消費1.1億到1.25億立方米天然氣。烏克蘭消費者要受苦了,我同情的是老百姓。

    米勒:據我們得到的可靠消息,烏克蘭總統維克托·尤先科親自命令單方面中止就今年對烏克蘭的供氣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談判,顯然他並不同情老百姓。

    普京:他不同情,但我們同情;大家都應該同情他們,我們和那裡的人民是血肉相連的親戚啊。

    米勒:我們還知道烏克蘭的天然氣年產量是200億立方米,目前烏克蘭的天然氣儲量超過了它的年產量。如果烏克蘭領導人發善心,老百姓就不會受苦。

    普京:我同意。從今天開始減少供氣。

    就這樣,普京假裝同情可憐的烏克蘭人民,「同意提出的建議」,減少經過烏克蘭輸往中歐和西歐的天然氣供應。這是俄羅斯—包括蘇聯時期—第一次減少對其西方客戶的天然氣供應。俄羅斯一貫堅持說它一直是,並將永遠是可靠的能源供應者,此舉卻將這一立論完全推翻。

    普京的決定對歐盟來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美國一直力勸它的歐洲夥伴從多個來源獲取能源,以免被俄羅斯掐住脖子。現在這成了緊迫需要。歐盟開始探索所有可能的替代能源供應方,從阿爾及利亞到伊朗到土庫曼斯坦。普京的決定也給名為納布科的項目提供了新的動力。這個項目計劃鋪設一條繞過俄羅斯、從土庫曼斯坦或阿塞拜疆經土耳其向中歐輸送天然氣的管道。

    納布科項目的競爭對手是俄羅斯自己的「替代」管道—經過黑海、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南流天然氣管線。另一條替代烏克蘭向歐洲供氣的管道—穿越波羅的海海底的北溪管線的設計也已進行到相當的程度。俄羅斯沒有聽明白(或者是假裝沒明白)西方的意思,即他們已經不信任俄羅斯是可靠的能源供應者了。俄羅斯把責任完全推到過境國烏克蘭頭上,提出把南流和北溪作為兩條對歐洲的供氣管線,以防將來烏克蘭線路可能中斷。歐盟擔心這不僅使烏克蘭,而且使波蘭(另一個過境國)在將來也可能遭到訛詐:俄羅斯如果同波蘭或烏克蘭發生爭端,可以切斷對這兩個國家的供氣,使用新管線繼續向它們西邊的國家供氣。對歐洲人來說,納布科完全繞開了俄羅斯,似乎更加安全。但事實是納布科能提供的天然氣量很小(俄羅斯已經提前買斷了土庫曼斯坦多年的天然氣生產)。無論如何,坐擁巨大能源儲藏的俄羅斯在可見的未來注定是一個主要的能源供應者。普京2009年1月5日作出決定後,人們再也不能完全信任它了。

    直到1月20日深夜普京和烏克蘭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達成協議之後,對歐洲的供氣才得到恢復。烏克蘭將按歐洲的價格付款,但2009年給它打折。作為回報,烏克蘭維持它收取的天然氣過境費數額不變。雙方同意不再用俄烏能源公司做中間商—這家名聲欠佳的公司和季莫申科從前的同事、現在的對頭尤先科總統關係密切。

    一年後,故事又有了續篇。2010年2月,2004年受普京支持但被橙色革命推翻的亞努科維奇終於當選為烏克蘭總統。尤先科任總統期間,國事一塌糊塗,內鬥不休、腐敗猖獗、經濟政策無能。有人把這視為橙色革命的失敗,但這是短視的看法。亞努科維奇在公平的選舉中打敗了主要的競爭對手季莫申科,所以民主本身並不是問題。而且,事實證明亞努科維奇掌權後並不完全是俄羅斯的哈巴狗。他的確很快與梅德韋傑夫總統簽署了協議,把俄羅斯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基地的租約延長近30年,以此換來烏克蘭多年廉價獲得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合同。但他在俄羅斯使用克里米亞基地的費用問題上獅子大開口。普京說:「給我們開的簡直是天價。竟敢要這個價,我真想把亞努科維奇和他的總理活吞了。世界上沒有哪個軍事基地要這麼多錢,沒有這樣的價格!要是按這個合同付款,我們10年得付400億到500億美元。」

    後來,亞努科維奇也開始質疑烏克蘭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的價格。(季莫申科在2009年和普京達成的交易被認為使烏克蘭吃了大虧,她因此被判濫用職權罪而鋃鐺入獄。)2011年夏,亞努科維奇要求俄羅斯把價格砍掉一半,降到200美元以下。至於烏克蘭的西進,雖然它放棄了加入北約的計劃,但亞努科維奇繼續朝著進一步融入歐盟努力—普京企圖拉他和俄羅斯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卻被他拒絕了。

    奧巴馬效應

    2008年夏秋之交,俄羅斯只顧糾纏格魯吉亞問題,沒有注意到在世界的另一邊正在發生的大事。普京過去8年的死對頭喬治·W·布什馬上要卸任了,11月美國總統大選的獲勝者很有可能是一個迷住了全世界的自由派年輕黑人。俄羅斯人首先不相信一個黑人能打敗約翰·麥凱恩參議員,而且他們也不肯相信如果巴拉克·奧巴馬獲勝會有什麼不同。我記得坐在克里姆林宮的一間辦公室裡向俄羅斯官員解釋奧巴馬很有可能獲勝,那將是改善俄美關係的好機會。他們應該開始考慮如何和他建立聯繫。他們的反應是聳聳肩冷笑一聲:「什麼都不會變的,還是同一夥人。」

    俄羅斯真的是卡在了凝固的時間裡。西方的確仍把俄羅斯視為骨子裡的社會主義國家,只不過少了些形式上的東西而已。而俄羅斯的世界觀也還停留在冷戰時期《真理報》刊登的一幅漫畫上:山姆大叔一手給「軍工大企業」餵食,一手向蘇聯發射導彈。在他們看來,奧巴馬只是制度的一個產物,不會有任何改變。

    11月4日,奧巴馬當選。幾乎各地都以欣喜若狂的大標題予以報道。別的姑且不論,奧巴馬起碼不是喬治·W·布什。在許多人眼裡,他的當選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梅德韋傑夫總統那幾週一直在準備他的第一份國情咨文講話—原來宣佈10月底講,後來改到11月5日。奧巴馬勝選的消息傳來後,克里姆林宮的公關公司凱旋公關趕快提交了一份建議書,說這是向美國新總統示好的理想時機,建議國情咨文就兩國未來的合作說些熱情的話。但是,克里姆林宮不僅沒有理睬凱旋公關的建議,甚至好像不知道奧巴馬勝選的消息。

    梅德韋傑夫在克里姆林宮大宮殿炫目的白色大廳裡講了一個半小時,但連奧巴馬的名字也沒提,更別說祝賀他了。他倒是提到了美國的外交政策,說它是造成格魯吉亞戰爭的元兇,他還宣稱俄羅斯有可能在靠近波蘭邊境的加裡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以對抗布什的導彈防禦系統。

    第二天的媒體頭條記錄下了這次失去的機會。倫敦《泰晤士報》的標題是「世界歡呼奧巴馬之際,俄羅斯總統德米特裡·梅德韋傑夫命令在歐洲部署導彈」。《華盛頓郵報》的標題則是「俄羅斯尖刻警告奧巴馬」。

    人們經常指出,俄羅斯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反應性的,普京時代也確實基本如此,他很少主動出擊。我們看到,他期望北約「邀請」俄羅斯加入,他以合作的姿態回應「9·11」事件,以對抗的姿態回應北約東擴和導彈防禦計劃,但他很少自己採取主動,讓別人反應。這一次還是一樣,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可能會變,但美國人必須先有動作。

    奧巴馬任命斯坦福大學教授邁克爾·麥克福爾做他的俄羅斯問題首席顧問。新班子馬上提出了一個務實的新思路,稱為「雙軌接觸」,即是說美國政府不會將國與國關係與俄羅斯在人權或民主方面的表現掛鉤。它將繼續就俄羅斯的人權記錄和它對格魯吉亞的佔領強烈質疑克里姆林宮,但不會因此影響在其他領域(如伊朗或導彈防禦)的外交和軍事合作。兩者將在各自的軌道上分別運作。麥克福爾說:「意思很簡單,我們將在兩國有共同利益的問題上同俄羅斯政府合作。我們也會就我們認為重要的問題直接和俄羅斯的公民社會,包括俄羅斯政治反對派人士打交道。」1

    2009年2月,副總統拜登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講話時第一次公開提出關於這一新思路的暗示。兩年前就在這裡,普京等於宣佈了和美國決裂。「過去幾年中,俄羅斯和我們聯盟成員的關係出現了危險的發展。」拜登說。現在,美國想「按下重設鍵」。此言一出,很快成為奧巴馬對俄新政策的簡稱。一個月後,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在電視上把它形象地表現出來,她向她的俄羅斯同人謝爾蓋·拉夫羅夫贈送了一枚碩大的紅色別針,上面印著「重設」。不巧,這個詞的俄文卻被譯成了「超載」或「超負荷」。在這項政策正式啟動時,這個誤譯引起了一些微笑。

    更加重要的重設行動也同時在幕後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拜登講話一周後,麥克福爾前往莫斯科,親手送交奧巴馬寫給梅德韋傑夫的私信。這封信是要當做誘餌,放在山洞口引誘張牙舞爪的俄羅斯熊出洞。信中說他們正在仔細研究導彈防禦方案,暗示在這個問題上兩國應該合作,而不是對抗。信中對美俄關係作了概括性的展望,指出美國的利益其實基本上也是俄羅斯的利益。兩國應尋求「雙贏」的局面,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頑固堅持「零和」的態度。

    俄羅斯熊嗅嗅誘餌,似乎挺喜歡。梅德韋傑夫參加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在倫敦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峰會時,於4月1日第一次同奧巴馬見了面。兩人先客氣寒暄一番—真巧咱們兩人都年輕、都是律師,又都新上任。然後,奧巴馬決定試試他的新「雙贏」辦法,看能不能解決最近發生的一件麻煩事。幾個月前,吉爾吉斯斯坦的巴基耶夫總統在俄羅斯的威逼利誘下,突然宣佈要美國離開瑪納斯空軍基地這個阿富汗戰爭中重要的中轉站。巴基耶夫作出這一決定的當天,俄羅斯向吉爾吉斯斯坦提供了20億美元的貸款。在美國大使位於攝政公園的官邸內,奧巴馬和梅德韋傑夫坐在一起,以稍帶點傲慢的態度向他解釋讓美國人留在瑪納斯為什麼符合俄羅斯的利益:「我需要你明白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有基地,它支持我們在阿富汗的行動,我們的部隊從這裡進出阿富汗。他們在這裡洗澡,吃上一頓熱飯,在這裡準備好去阿富汗作戰,去對付我們的敵人,那也是你們的敵人。如果我們不打他們,你們也得打他們。所以你說,梅德韋傑夫總統,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個基地幫助我們在阿富汗的行動會不符合你們的國家利益呢?」梅德韋傑夫沒有馬上作答。但三個月後,美國人簽署了一項允許他們留在瑪納斯的協定。

    麥克福爾記得梅德韋傑夫在倫敦會議上還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姿態,提出擴大所謂的阿富汗「北方分配網」,第一次允許美國經過俄羅斯領空運輸武器彈藥。

    這成了奧巴馬2009年7月首次正式訪問莫斯科時宣佈的一項關鍵協議,另外還有一項關於開始談判新裁軍條約的框架協議。新的裁軍條約將取代12月到期的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被稱為新起點的新條約將成為重設美俄關係的重頭戲,但雙方在條約是否也應對導彈防禦加以限制這個問題上意見截然相反。為了兼顧雙方的觀點,光是商定框架協議的措辭就需要高度的外交技巧。

    奧巴馬總統保證要「重審」喬治·W·布什的導彈防禦計劃,9月份,俄羅斯人欣喜地聽到他宣佈取消在捷克共和國設立雷達和在波蘭部署攔截武器的計劃。但他仍然打算在這兩個地方建點東西,而且美國人堅決不肯在新起點條約中放入任何妨礙他們發展導彈防禦的內容。俄羅斯人則同樣堅決地要把兩者掛起鉤來。他們堅持說,對進攻性核導彈建立防禦打破了總體戰略平衡,使沒有防禦的一方難以抵禦第一次打擊。

    「我們明確表示不能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談,」麥克福爾說,「我們可以另外談導彈防禦,但在這裡要談的是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談判只能談這個問題。俄羅斯人想一起談,我們說不行。」

    俄羅斯副外長謝爾蓋·雅博科夫回憶說:「從一開始就很清楚—至少對我們來說是這樣,我想對我們的美國朋友也是一樣—導彈防禦問題會成為絆腳石。」2

    雙方最終達成了妥協,但意思模糊、語焉不詳。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包括一條「關於戰略進攻性和戰略防禦性武器相互關係的條款」。兩國總統對此條的解釋大不相同。在二人共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梅德韋傑夫說:「我們同意兩國的進攻性和防禦性系統應算一個整體。」奧巴馬說:「我們的討論不僅談進攻性武器系統,而且也談防禦性武器系統,這是完全合理的。」他沒有說它們應該「算一個整體」,他甚至明確指出,美國計劃的導彈防禦完全是為了應對來自伊朗或朝鮮的打擊,和俄羅斯的戰略武器沒關係。奧巴馬還補充道:「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在討論中聯繫上旨在對付和俄羅斯強大的能力無關的另一類威脅的導彈防禦系統是不合適的。」那麼到底有沒有聯繫呢?意思的模糊使談判得以開始……但基礎存在著致命的缺陷。

    7月的莫斯科峰會是按新的「雙軌」思路安排的,不僅和俄羅斯國家最高領導進行會談,而且還和「公民社會」接觸—在獨立的新經濟學院講話,會見反對派,包括麥克福爾所說「我們能找到的批評俄羅斯政府最嚴厲的人士」。

    第一天奧巴馬全天都在和梅德韋傑夫總統會談,但他也非常想見到過去10年來在俄羅斯舉足輕重的人物。於是第二天的活動以在普京的別墅陽台上吃早餐開始。菜式豐盛,包括三種不同的魚子醬(美方的一個人說,「至少有一種肯定是違禁的」。)會見原定一個小時,實際用了兩個半小時。奧巴馬開門見山地問普京:「我們是怎麼搞的—過去幾年美俄關係怎麼會如此低迷?」還好奧巴馬善於傾聽,普京的回答花了整整一個小時。

    他從頭敘說兩國關係的歷史,老調重彈,說到西方對塞爾維亞的轟炸,歷數在那之後他感到俄羅斯受到的侮慢:反彈道導彈條約、伊拉克、世貿組織、北約東擴、導彈防禦、科索沃……這一系列都是普京認為他的善意沒有得到回報的事例。麥克福爾感到,雖然對普京所說的實質內容有爭辯的餘地,但「總理說的話我想其實奧巴馬總統也同意—如果我們集中注意兩國的共同利益,對同意和有異議的問題進行非常務實的討論,那麼我們是能夠合作的」。對奧巴馬來說,普京大講歷史反而是好事,因為他能夠趁機向普京強調:我不一樣,我是新人,我不想讓未來永遠籠罩在過去的陰影下。我真的想重新設定和俄羅斯的關係。

    峰會達到了目的,卻令人驚訝的低調。沒有冷戰期間東西方首腦級會見引起的狂喜(或緊張)。奧巴馬熱沒有蔓延到俄羅斯,聽他作公開講演的學生顯得相當無聊。

    然而,重設關係的努力逐漸開始生效。效果之一,是俄羅斯對伊朗的立場出現了顯著的變化。俄羅斯自從2005年加入伊朗問題六國對話以來,一貫說它反對核武器擴散,但它不認為伊朗在試圖製造或近期內有能力製造核武器。它辯稱有權幫助伊朗發展民用核計劃,不願意支持制裁。但是他們2009年4月在倫敦首次見面時,奧巴馬驚訝地聽梅德韋傑夫承認,在評估伊朗的彈道導彈威脅方面,美國人比俄羅斯人「可能估計得更准」。

    9月,美國人得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來證明他們關於伊朗有核武器野心的意見也是正確的。兩國總統定於聯合國大會期間在紐約會面。就在會見之前,奧巴馬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詹姆斯·瓊斯將軍打電話緊急約見他的俄羅斯同人謝爾蓋·普裡霍季科。在華爾道夫大酒店的房間裡,瓊斯給普裡霍季科看了一些間諜照片,顯示伊朗正在聖城庫姆附近建造一座秘密濃縮鈾工廠。普裡霍季科接受採訪時承認:「這可不是讓人特別高興的意外。」3瓊斯說他驚愕之極,不斷搖著頭說,「糟糕,真糟糕……」4

    拉夫羅夫外長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把邁克爾·麥克福爾拉到一旁說:「邁克爾,你們怎麼不早告訴我們?」

    麥克福爾答道:「嗯……我們以為你們知道。我是說,他們是你們的人,不是我們的人!」

    接下來,奧巴馬和梅德韋傑夫見面討論了這個消息。梅德韋傑夫在記者招待會上的反應在西方國家報紙的頭條報道中受到好評,因為他第一次說「制裁很難產生積極的結果。但在一些情況下,制裁是不可避免的」。兩天後,在匹茲堡召開的二十國峰會向世界披露了庫姆濃縮鈾設施的消息,人們這才明白梅德韋傑夫為什麼改變了態度。俄羅斯和西方終於在伊朗問題上開始了一定的合作。第二年6月,俄羅斯對聯合國的新制裁給予了支持,9月時甚至取消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系統,損失了一單10億美元的合同。

    與此同時,關於新起點條約的談判在日內瓦正式開始。很快,兩個棘手的問題浮出水面。第一個是「遙測信息」的交流—分享有關導彈測試和發射的數據。第二個是「特有標誌」—給每枚導彈都標上條形碼以便查點追蹤。

    奧巴馬和梅德韋傑夫都親自深入參與這個進程,通過電話和面對面的交談敲定所有最重要的細節。梅德韋傑夫後來開玩笑說「遙測技術」成了他最喜愛的英文詞。

    12月,他們二人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期間見了一次面。當時哥本哈根的每一處地方都被討論全球變暖問題的人們佔據了,結果奧巴馬和梅德韋傑夫最後只能在一家女裝店用簾子隔出一間臨時會議室,簾子外到處散落著裸體木頭模特。這樣的氣氛倒是很有助於談話取得成果。奧巴馬解釋了特有標誌的概念:「你看,我們就是把條形碼印在導彈上好便於計數。條約不就是這個目的嘛。」

    俄方談判代表一直不同意這一點,堅持說「我們簽了條約自然就會遵守」,說不能假設俄方會作弊。不過梅德韋傑夫覺得這主意有道理。「好吧,」他說,「只要公平就行。你們和我們都做,互相對等。」

    這個問題上取得了突破後,遙測信息分享也解決了,似乎離協議只差一步之遙。1月,瓊斯將軍從莫斯科機場打電話給奧巴馬,他剛剛和俄羅斯人談完,看來大功告成了。

    但事情至此忽然橫生枝節。美國人一直假定俄羅斯人同意把這項戰略武器條約作為單獨的文件,和導彈防禦沒有關係。可現在奧巴馬取代布什的導彈防禦系統的做法漸具雛形,俄羅斯人看了很不高興。與其在捷克共和國建雷達站和在波蘭部署攔截武器,奧巴馬採取的是他所謂的「分階段適用做法」。這個做法在許多方面對俄羅斯構成的潛在威脅可能更大。包括佈置高度機動的海基導彈和雷達,還有部署在東歐的短程導彈。2010年2月4日,美國宣佈這些導彈將部署在羅馬尼亞。莫斯科的態度因此而強硬起來,因為他們看到就在他們即將同意一項大幅削減俄羅斯戰略武庫的條約時,美國人卻在他們的家門口修建起一道圍牆。

    2月24日,克里姆林宮和白宮之間的熱線忙了大約一個半小時。梅德韋傑夫再次要求在削減武器條約裡加入限制導彈防禦的法律規定。奧巴馬生氣了。「德米特裡,我們就此已經有過協議了!如果這是達成條約的條件,那麼就不會有條約。」奧巴馬也生他手下工作人員的氣,本來聽他們說的情形好像馬上就要成功了。他的談判代表讓俄羅斯人以為可以在條約中加入一個條件,凍結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這給奧巴馬幫了倒忙。

    在日內瓦和莫斯科又進行了三周的緊張談判後,3月13日梅德韋傑夫和奧巴馬通了一次電話,這才最終達成協議。「新起點條約」於4月8日在布拉格正式簽署。如美國所願,它只涉及武器削減。此外,雙方都附上了關於導彈防禦的單方面聲明。美國人說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不是為了改變與俄羅斯的戰略平衡。俄羅斯的聲明卻宣稱,如果它認為將來美國導彈防禦能力的加強會威脅到它的戰略核能力,它有權退出條約。俄羅斯人以此確定了他們想要的某種聯繫:如果他們覺得美國的導彈防禦過於強大,他們隨時可退出條約,加強自己的核力量。

    梅德韋傑夫

    迄今為止,梅德韋傑夫總統在國際事務上的行為和普京基本同出一轍。人們注意到,普京作為總理仍在就外交事務發表意見,甚至出訪外國。比如,是他公開聲稱導彈防禦事實上是阻擋達成戰略武器協議的障礙。幾周後,梅德韋傑夫表達了同樣的意思,結果激怒了奧巴馬。

    梅德韋傑夫扞衛俄羅斯的利益,要求被當做平等夥伴,這樣的立場和他的恩師並無二致。儘管在伊朗問題上與西方和解,但那不代表任何戰略上的變動,因為出於商業、政治和戰略等種種原因,俄羅斯絕不會冒與伊朗為敵的風險。

    我們在下一章將看到,梅德韋傑夫在慢慢地改變國內的議程,但費盡力氣卻成效不彰。他早期的外交活動也是一樣。他在柏林和埃維昂的基調演說是徹底的失敗。但現在和奧巴馬總統的關係開了頭,他看到了一個可能會提高他在國內外形象的辦法。既然「現代化」是他的標語,那麼就應當讓人們看到他和一位現代的美國總統親密往來。光是使用蘋果平板電腦和拍攝視頻博客還不夠。他需要去西方,去參觀硅谷。普京度假時做的那些男子漢氣概十足的運動他幹不來,但他可以試著和奧巴馬及施瓦辛格在一起談笑風生,揮灑自如。還是說他怎麼看都只是個小不點?這正是問題所在。

    「新起點條約」簽署兩個月後,梅德韋傑夫動身對美國進行第一次國事訪問。一個立志現代化的總統該做的事他全都做了。他開通了推特(Twitter),參觀了思科公司和蘋果公司以及斯坦福大學,接見了在硅谷工作的俄羅斯僑民,然後又飛往華盛頓和國會議員舉行會談,還和奧巴馬一起即興去雷氏地獄漢堡店吃午餐。用餐時兩人都沒穿西裝外衣,只穿著襯衫,邊吃邊討論是墨西哥辣椒好還是酸黃瓜好。可是奧巴馬沒有告訴梅德韋傑夫美國聯邦調查局剛剛抓獲了一窩俄羅斯間諜。這消息等梅德韋傑夫回到莫斯科後才披露出來。7月9日,雙方在維也納機場按原汁原味的冷戰方式進行了大規模的間諜交換。10名俄羅斯「潛伏」特工,包括艷光四射、一夜成名的安娜·查普曼,換回了4名押在俄羅斯監獄裡、被控進行間諜活動的美國人。

    這一事件不只使所有人再次意識到間諜活動仍然非常活躍,還令人不禁想到曾是梅德韋傑夫的恩師,現任俄羅斯總理的老牌特工。普京像歡迎英雄一樣歡迎歸來的間諜—儘管他們作為「潛伏者」以假身份在美國工作生活多年,卻幾乎一事無成。他們沒能滲透進任何有價值的機構,剛進行了一些最基本的間諜活動就被抓了。不過普京對他老本行的忠誠度是毫不含糊的,他自然而然地成了這些俄羅斯特工的教父。特工們歸來大約一周後,普京給他們開了個加油會。會上大家高唱前蘇聯愛國歌曲,他保證他們會在「重要的地方」工作,一定會有「有意義的光明未來」。他還信誓旦旦地要懲罰那個向美國人揭發了他們的叛徒:「這就是叛變的結果,叛徒都沒有好下場。他們通常都死在路邊,死於酗酒或吸毒。」

    他們合唱的歌曲中有一首為《從哪裡認識祖國》。這是一首電影插曲,出自1968年拍攝的電影《劍與盾》,講的是一個蘇聯特工在納粹德國活動的故事。普京在12月的一次慈善活動中還在鋼琴上用兩個指頭彈奏過這支曲子,顯然他很喜歡這首深情的愛國歌曲……

    從哪裡認識祖國?

    從媽媽教我的歌唱,

    從忠誠的戰友身上,

    從親如家人的鄰居,

    從輕風吹拂的田野上的白樺樹,

    從馬車轆轆的車輪聲,

    從望不到頭的鄉間小路,

    從遠處茅棚燈光點亮的窗戶……

    從哪裡認識祖國?

    從你心中的誓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