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青島,我和同事駕車沿著海邊的公路行駛,車平緩地駛過八大關。這裡的道路乾淨、開闊,路旁能看見紅瓦綠窗的德式建築點綴在綠樹之中,略帶鹹鮮氣息的海風在我耳邊吹過。
這段愜意的行程之後,我到達了青島卡內基訓練辦公室。在這裡,我見到了比當地景色更讓我感到欣賞的卡內基訓練的學員們,他們與我分享了很多自己的經驗與感受。
其中有一位十七八歲的姑娘,她紮著馬尾,臉上有一種既認真又可愛的神情。當我們坐下來聊天時,她開口跟我說的第一句話,讓我非常吃驚。
「我從小學習成績好,總是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對自己很自信。可是您知道嗎,後來我才明白,原來這不是真正的自信。」這位叫做陳彧的高二學生對我說。她早在13歲時就參加了青島卡內基青少年訓練,此後一直與卡內基訓練的老師們保持緊密聯繫。
「你為什麼會這樣想呢?」我有預感,她會談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因為有一段時間,我的考試成績不那麼好,老師就不再表揚我,同學們也不再與我討論功課。我頓時非常失落,覺得抬不起頭來。」陳彧對我描述她的感受。
她繼續解釋說:「你看,我得到了表揚,便覺得自信,這種自信是老師和家長給的。他們一旦不再給了,我就不知所措。所以,這不應該叫做自信吧?」
「是這樣的。你什麼時候體會到了這一點呢?」我問道。
「在參加了卡內基訓練以後,我發現自己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時,這種體會讓我感到自信。我才知道,過去因為外界因素而令我感覺良好,那不叫真正的自信。」
「你覺得真正的自信是什麼?」我問。
「我覺得無論自己考試成績很好,還是非常糟糕,都相信自己有學習能力,同時知道自己可以應對很多情況,無論外界如何,對自己保持信心、保持樂觀的態度,那才叫自信。」陳彧興致勃勃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很高興可以與一位17歲的女孩子進行一場關於自信的深入交談。
卡內基訓練機構曾經對台灣地區1400位中學生作過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認為自己最缺乏什麼?你猜,排行第一的答案是什麼呢?是「缺乏自信」。大約有70%的中學生對自己信心不足。
不夠自信的孩子,有時候會表現為過於依賴父母,難以集中注意力,不願結交朋友,嫉妒、貶低他人,自暴自棄,疑神疑鬼,長期情緒低落,不能經受挫折,性格脆弱,多愁善感,常常自慚形穢,對挫折等傷害的痛苦體驗比較深刻……「不夠自信」這個問題以很多種面目出現,困擾著那麼多的孩子們。
在為人生打基礎的青少年階段,如果擁有自信,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正因為自信如此重要,我對於陳彧對自信的體會很感興趣。
陳彧的媽媽谷永青也參加過卡內基訓練。她對我說,陳彧小時候是一個性格靦腆內向的小姑娘,一見人就藏在媽媽身後,一說話就臉紅。不過,我現在看到的陳彧,是在幾百人面前陳述自己經歷的落落大方的高中生。
「陳彧,你是如何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自信的呢?」我詢問了她。
她的答案是:實踐。「我經過好幾年的時間,才真正明白自信是什麼。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發現自己能做一些事,就逐漸產生更多的自信。」
她告訴了我她的幾次小經歷。
「變化來自於每一次開口。」陳彧告訴我。
自從初一上了卡內基訓練班後,課程中要求演講,陳彧開始嘗試在卡內基訓練的全班同學前短講。
卡內基訓練結束後,陳彧開始尋找更多演講機會以鍛煉自己的膽量,她開始願意報名學校的演講,而不像過去那樣繞開這類活動。最初,由於講得不夠好,「有些同學會用奇怪的眼光看你」,這讓陳彧真有些想退縮。「不過,這種時候尤其需要一咬牙一跺腳,敢於在生活中突破自己」,陳彧就這樣鼓勵自己。慢慢地,同學們習慣了,她也學會在全班同學前演講了。
後來,陳彧開始練習課堂之外與人交流,比如在參加夏令營、加入新的班級時,她都主動找陌生同學攀談,問問其他人所在班級的情況,聊聊最新看過的電視內容。雖然是閒聊,可是這挑戰對於陳彧而言一點兒不亞於公開演講。「演講一般是由老師指定演講者,自己半推半就,但沒有人鼓勵你去閒聊。」正因為挑戰了這種難度,一次次敢於張開口和陌生人聊天,陳彧就一次次地鍛煉了自己的勇氣。
就這樣逐步鍛煉自己,陳彧越來越有自信,到後來,當著幾百人演講她也不會害怕了。這個過程,陳彧用了4年時間完成。
這時候,陳彧有了更高的願望:去參加每年一度在聯合國總部舉辦的「世界高中生模擬聯合國大會」。這個模擬大會是由來自全球各個國家的中學生扮演不同國家的外交官,作為各國代表,參與到「聯合國會議」中進行討論,非常考驗參與者的思維與演說能力。陳彧所在的青島二中是代表中國參賽的學校。
高一時,陳彧參賽申請失敗了。短暫的沮喪之後,她繼續練習表達能力與英語口語,第二年,陳彧如願以償,成為青島二中10人參賽小隊中的一員。而且,她還被選為了領隊。
到了美國以後,陳彧傻眼了,本來認為自己的英文口語還不錯,可到了比賽現場才發現,美國人的日常語速「簡直像按了加快按鈕一樣」,遠遠快於平時自己聽錄音的速度。這讓她和同學們很不適應。這時候,他們鼓勵自己,要有信心,「其實不用考慮太多語法什麼的,最重要的是敢說」!最後,這支敢說的隊伍中,有8個人得到了獎勵,其中兩名同學還得到了最高榮譽:最佳代表獎。
去美國參賽,讓陳彧大吃一驚的是,她在被邀請去參加美國其他參賽選手的舞會時發現,比賽席上冷靜、沉著的美國高中生,在舞會上熱情火辣。「這種開放的態度,這種火辣的環境,我以前會認為是『壞學生』才做的事情呢。」陳彧說。
外國學生更容易打開自己,他們會很熱情地與人打招呼,介紹自己,希望與更多人交朋友。這些都給了陳彧一定的衝擊。結束比賽回到國內後,陳彧更明白如何去敞開心胸溝通與人際交往,她喜悅地對我說:「我現在更懂得如何打開自己了。」
「你看,我一步步地開始練習,慢慢地我就不再害羞,能打開自己了。」陳彧說,「那時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信心是什麼,那種任何人都拿不走的感覺。」
陳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國際問題專家,用自己的知識參與建立更好的國與國關係。我覺得她正在走向這條路上。要知道,當我們自己信任自己時,沒有人能不信任我們。
我很高興能看見陳彧這樣自信的女孩子。因為自信,她不斷積累能力,勇敢地去體會生命過程,去完成那些讓她感到快樂的事情,也同時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在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美好的青少年,他們也許像陳彧一樣成績優異,也許成績平平,但他們都有健全的人格,能不斷為自己培養更多的自信。
自信不是外部因素賦予的,而是自己內在的感受。它可以被培養,可以日漸滋長,最後獲得成功。自信是一種狀態,一種知道能堅守自己心中原則的篤定,一種永遠進取向上的精神,一種順境時不會迷失自己、逆境時不會放棄自己的心態。自信的人,能勇敢表達自己,又能開放地聆聽他人,能積極進取,也能耐得住生命的低谷。
我真希望這種自信與樂觀,每天都充滿希望的感覺,是被稱為「早晨的太陽」—我們的青少年都有的狀態。
清晰自己的夢想
當青少年的潛力得到發揮、能夠追求自己的夢想時,這恐怕會帶來最大的自信。
許舜智是目前台灣長榮航空最年輕的副駕駛員,他現在做著自己從童年時就熱愛的駕駛工作,翱翔在全世界。
但他在20歲時,還一度沒有目標,學習懶散,考研究生也失敗了。當然,人生都會經歷小小的挫折,那並不算什麼。不過,我很感興趣,他是如何在低谷之後尋找到現在的人生的呢?
許舜智曾經是卡內基青少年訓練班的學員,我們的講師約他到台灣卡內基訓練辦公室,想聽聽這位已經成為一些學弟學妹們偶像的飛行員的故事。
2011年7月的一天,早上8點,台北的天空剛剛被喚醒,許舜智來到位於台北市的卡內基訓練辦公室。他說,過去兩天自己從台北到上海浦東的航線開了一個來回,今天清早剛降落台北,就直接從機場趕到我們辦公室了。我們眼前的這個小伙子,穿著飛行員的制服,白色的短袖制服上綴著肩章,顯得整潔挺拔。談到自己如何成為飛行員的過程時,這位剛剛駕駛了紅眼航班的飛行員立刻顯得神采奕奕,他談話時既謹慎理性又充滿熱情,與他談話真是一種享受。
他說:「我在大學一年級時,參加了卡內基訓練,在班級裡遇到一位女同學……」
許舜智繼續說道:「有一天,這位女同學在課間跟我攀談,她問我:『你以後想從事什麼職業呢?』」
「不知道啊。」許舜智當時回答。
「你不是說你很喜歡賽車這類駕駛的工作嗎,為什麼沒有想過要當飛行員啊?」這位女同學繼續問。
「因為我有近視,身材也不高,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當飛行員。」許舜智遺憾地回答。
「不對啊,你去查查,近視可以報考。」女同學告訴許舜智。之後經過查證,許舜智才知道,原來飛行員的招考條件已經由原來的限制近視者報考,到現在允許了。
這個想法並沒有立刻引起許舜智的特別行動。他後來按部就班地在學校裡讀書,畢業後也和很多同學一樣,去報考了研究生,他希望學習法律,但後來沒有考上。這時,算是他人生一個小小的低谷,成績不夠好,未來也不清晰。也就是這時,他開始想起過去與同學的談話:考飛行員。
「但是憑什麼我能考上呢?」許舜智自忖,「我成績平平、因為腿傷沒有服役、個子不高……我身上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優點,可以證明自己有辦法走這條路。」
這時,他回到卡內基訓練擔任其他班級的學長。老師與他討論起夢想。
許舜智的夢想是當賽車手,許舜智從小就喜歡玩遙控車,從小學開始駕駛賽車。14歲時,他第一次參加賽車比賽,就勝過了很多成年人,拿到了冠軍,還上過當時的報紙。但如果成年後以賽車手為職業,他可能無法生存。所以這個夢想一時難以行得通。
他除了想當賽車手,還想當領航員,指揮港口貨輪進港;做開「怪手」車的司機,去吊貨櫃;或者成為飛行員,但是,最後這個念頭對自己而言太遙不可及了。這三件事他過去都沒仔細考慮過。
在與老師談話後,許舜智完全明白了自己心中的夢想:去駕駛自己感興趣的機械「傢伙」。他決定去挑戰飛行員這份職業。
「確認自己的夢想真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突然覺得眼前充滿希望。」許舜智描述他那時候的心情。他立刻就感到,這種希望給自己帶來很大的信心。他有了目標也有了動力,接下來,他努力做了很多考前準備工作。
飛行員考試的篩選很嚴格,那一年,長榮航空公司在全台灣初步錄取的人只有16位。許舜智層層過關斬將最後成為了當年16位入選者之一。接下來是非常嚴格的、長達接近一年時間的訓練,訓練結束時,又淘汰了一半的人,只剩下了8位。這8位將正式成為飛行員,許舜智「一路幸運地存活下來」,仍然是其中之一。
許舜智終於成為了一名夢寐以求的飛行員,駕駛上了價值幾十億元新台幣的龐然大物。那是2009年的事情。
「現在你工作將近兩年了,怎麼看待這份工作呢?」我問他。
他想了想對我說:「每份工作都有很多甘苦。你看,我們常常有紅眼航班等任務,如果不是因為我非常喜歡這個工作,我怎麼能甘之如飴呢。」
他對我描述了自己能夠在大風中平穩地降落飛機時感到的滿足,在操作飛機上高度精密的儀器時感到的樂趣,和世界各國的飛行員同事相處時的小插曲。「我大多數時候都高高興興地去上班,從來沒有感到日子無聊過。」許舜智說。
「你當時還因為沒有信心,而差一點放棄考飛行員,幸虧沒有放棄。」
「是的,我現在都覺得,考飛行員對當時的我而言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過,當你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時,你會很願意去投入,過程中的一些困難,便有如神助般地解決了。信心慢慢地積累起來,到後來,你覺得這件事就非我莫屬,我一定能做得好。」
「對,找尋夢想,在自己適合的方向上努力,獲得的愉悅與成就感都會更高,可以積累更多的信心。」我回答。
夢想是上天給人類的饋贈,擁有夢想之後,熱忱被喚醒,事情變得順利,自信隨之而來。就像許舜智能飛上藍天一樣。
在《當幸福來敲門》裡有一句話:孩子,你要盡全力保護你的夢想,那些嘲笑你夢想的人,他們必定會失敗,因為他們想把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我堅信,只要我心中有夢想,我就會與眾不同,你也是。
塞利格曼博士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系教授,我很喜歡他寫的一本書《真實的快樂》(AuthenticHappiness),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獲得生命中快樂的感覺,塞利格曼博士在書中提出「flow」這個概念,中文翻譯為「福樂」,表示你很愛做某件事情,強烈地想要一直做下去,越做會越快樂,永遠不想停止。
塞利格曼博士指出,做「福樂」的事情可以吸引你深深投入其中,做這些事情是你可以充分掌控的,而且當你專注於這件事時,時間好像停止了。
追求夢想,就是這樣一件「福樂」的事情。如果你專注地做,越做越快樂,越來越有成就感,那麼,自信就積累了。
勇敢地面對自己
「老師,我想有朋友。」謝奉園對老師說。
「好的,我們試一試,可不可以讓你交到朋友。」林雅雯老師回答她。
林雅雯老師是我們卡內基訓練班的一位講師。她告訴了我謝奉園這個初三女生的經歷。
林雅雯第一次看見她時,她穿著一條乾淨整齊的裙子,由媽媽帶著來到卡內基訓練教室。但是,如果仔細看,謝奉園有一隻眼睛微微下凹。這是謝奉園幼年時的一次癌症手術留下的後遺症,她的視力與聽力都非常不好。她看書時,書本快湊到鼻子,才能看清楚字。聽別人說話,也只有在一步之遙,才能聽得到。
2011年,通過「黑筠瀚教育基金會」與「兒童癌症基金會」的資助,謝奉園來參加卡內基青少年訓練班。在課前與老師溝通時,她說出了自己的心願。
儘管謝奉園是一位有殘疾的孩子,但是她媽媽沒有讓她念殘疾學校。這表明她的家人希望她能夠做正常的孩子,而她也一直很努力地把自己當成一個正常孩子。
這一點上,謝奉園做得非常不錯。她不僅能跟上學校的課程,還在學習鋼琴與長笛。
謝奉園被安排在第一排,這樣,她能看得到老師的動作;她的耳朵裡戴著助聽器,老師的衣服上別著發射器,這樣謝奉園能聽到林雅雯老師上課說話的聲音。
謝奉園每次來上課,走到教室門口,悄悄把自己的枴杖放在教室門外,整理一下衣服,然後昂首走進教室,在第一排坐下。
小組討論時,謝奉園也非常努力,主動發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她還主動和身邊的同學打招呼。這對於一個殘疾孩子而言,是很困難的,可見謝奉園是多麼迫切地想要融入其他孩子中。林雅雯說:「適合謝奉園這種情況參加的集體活動與學習班幾乎沒有,所以,我能看出來,她非常珍惜這次機會,她上課非常非常認真,非常努力地想和正常的孩子一樣。」
林雅雯老師看見,謝奉園坐在同學們中間那種幸福的樣子,而當她得到表揚時,眼睛都在放光。
不過,這樣的情況只持續了一個多月。
一個多月後,謝奉園再次找到林雅雯,她對老師說:「老師,我很努力地在做,可是沒有效果。」
「我盡量和他們打招呼,可是他們每次都沒有和我說多久就走開了,現在他們不跟我說話了。」謝奉園說。
這已經是這對師生間的第三次談話了。之前林雅雯老師建議謝奉園做的事情,這個努力的孩子都在積極地做,但似乎情況沒有得到改變。謝奉園非常沮喪,在家裡,她開始心情煩躁地與媽媽吵架。
林雅雯通過觀察,發現了謝奉園無法融入的原因:儘管謝奉園已經主動找同學們說話了,但她也許不能聽見其他同學的發言,所以無法給予回應。有時候,因為聽不清楚,謝奉園無法知道同學們具體在談什麼,她只能機械地點頭。漸漸地,同學們都不再與她交談。
林雅雯老師想起前不久才看過的一部電影《朗讀者》,劇中的女主角漢娜因為自己是個文盲而感到失敗。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她不惜撒謊,拋棄工作和愛她的人,還認下本不屬於自己的重責,最終被判終身監禁。
謝奉園也是一位非常非常努力想成為正常孩子的殘疾人。為了做到這些,她拒絕過多的幫助,承擔更大的困難。她也有「我和別的孩子不一樣」的脆弱與敏感。但是現在,這些殘疾讓她變得孤單。如何改變呢?林雅雯腦海中有了一個想法,但她不知道是否可行。
林雅雯撥通了謝奉園的電話,在表揚了謝奉園的勇敢之後,她開口問道:「接下來我說的話可能別人從來沒有問過你,但我想幫助你,讓你成為開心的人。」
「好的。」謝奉園回答。
「你得癌症多久了?」
「七八年」
「那麼到現在,你可以接受自己看不清楚、聽不清楚這件事嗎?」
長久的沉默。
然後電話那頭,謝奉園輕輕地回答:「我沒有接受。」
「我可以幫助你。」林老師說,「你是不是可以勇敢地告訴別人,我聽不清楚你說什麼,我看不清楚。」
林老師繼續解釋說:「你看,同學都很有愛心地和你玩,但時間久了因為你看不清楚聽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回應,他們就離開了。你以為是溝通的誤會,有些東西,你看不清楚,就不好意思去做。」
繼續沉默。
「你要接受現在的自己,我覺得現在的你非常棒,又勇敢,又聰明。」
更長時間的沉默之後,謝奉園同意了:「好的,老師。」
「你願意試著去做一做嗎?」林老師問。
「好的,我要改變。」謝奉園回答。
謝奉園真的開始努力要求自己做到。
談話之後的一堂課,謝奉園不再將枴杖放在教室外,而是帶著它進入教室,她對同學們解釋:這是我的走路輔助器。
接著,當同學在台上演講時,謝奉園的身體用一種很費力的姿勢努力地前傾,盡量靠近講台,以聽到同學的說話。
她還能夠和人說:「你可以不可以大聲一點?」
過去聽不清楚別人說話,她自己說話時語速非常快,也讓人聽不清楚,在林雅雯的要求下,謝奉園開始練習降低語速說話。
在我看來,謝奉園的行為非常有勇氣,她要求自己作出改變,而不是要求別人去改變對待她的方式。
她接納自己,她發現其他人也開始接納了她。此後,謝奉園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同學們常常和她聊天,她的笑容增加了。她甚至自癌症後第一次獨自坐公車回家,這件事代表了她會勇敢地開口問路了。
很快,卡內基訓練的12堂課就要結束了,最後一課的課前,晚上,林雅雯接到一個電話,是謝奉園打來的。
「林老師,我覺得,我可以讓大家知道我的身體狀況了。你明天能告訴同學們嗎?」電話那頭,謝奉園說。
「可以,可以。」林雅雯幾乎激動地同意了。
「我還想在課前的才藝表演時間裡,給同學們演奏長笛,因為我好喜歡他們。」謝奉園繼續說。
「當然可以。」林雅雯回答。
謝奉園知道班上的一位同學會彈吉他,她主動找來他與自己合奏。
最後一堂課的時間到了。謝奉園架著枴杖,手裡拿著兩個盒子,一個是長笛,另外一個盒子,她拿出來,是一條裙子。上課前謝奉園去化妝間換上這條裙子。謝奉園在講台前坐下,點頭向彈奏吉他的同學示意,然後,優美的旋律響了起來。謝奉園在台上,穿著乾淨美麗的裙子,認真又投入地演奏,她的臉上微微泛起紅光。一曲終了,教室響起熱烈的掌聲。
愛默生曾經說過:「自信是英雄的本質。」林雅雯老師覺得,那一刻,台上的謝奉園就是一位英雄。
能夠面對自己,哪怕自己的缺陷,去挑戰它,去戰勝它,這就是自信。
我曾經看過一個節目,中央電視台的選秀節目《星光大道》,這是目前播放中收視率最高的選秀節目之一。2011年它選出的總冠軍是一位盲人姑娘劉賽,她落落大方,對自己的缺陷既不迴避,也不自憐,而是用開朗的笑容、美妙的歌聲打動了所有人。我想,她一定是位非常自信的姑娘,她能接受自己有殘疾的事實,也能看到自己除了少許缺陷外,還有更多的優點。果然,她展現出優點,感染了所有人。
很多青少年非常幸運,他們不像謝奉園有身體的殘疾,但也許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小缺點。如果他們能面對這些缺點,接受這些缺點,也就等於認可了自己。如果我們不能欣賞自己,怎麼能獲得寶貴的自信呢?
在上海,一位叫潘天鴻的初二少年,他網游上癮,無法自拔。父母用了很多辦法也不能讓他斷癮,在2011年送他來上卡內基訓練。
在12節課程中,潘天鴻漸漸發現,自己不是一無是處,他可以演講,還受到了同學與老師的讚揚與鼓勵。他感到自己一點點有了自信,於是決定要戒掉網癮。當他在課堂上告訴了老師與同學們這個決定時,老師同學們都對他很有信心。
各位一定能夠想像當把一件已經讓人成癮的東西強行抽離會有多痛苦,潘天鴻在夜晚極其想爬起來玩,為了斷這樣的念頭,他掐自己、做俯臥撐,使勁將網游從腦海中趕出去。這樣的煎熬大概持續了3周,他開始慢慢適應。潘天鴻後來對我說:「如果我不是因為逐漸有了自信,我想我恐怕一小時都熬不過去吧。」而戒除網癮,這種成就感讓潘天鴻感到非常滿足。
我看到一些媒體報道,一些青少年為了戒掉網癮,要用電擊等極端的療法。不過,我始終相信,青少年向上的願望來自他們自己,當他們對自己有信心了,很多困難都會在他們自己的努力下迎刃而解。而家長要做的,就是保護他們的自信。
青少年時期是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段,這時期人的性格可塑性最高。好好利用青少年時期,培養良好的性格、自信的心態。謝奉園、許智舜、陳彧等青少年都已經證明了,這真的能做到。
無論青少年們長大後做什麼工作、從事什麼行業,我們最希望的是他們長大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對自己充滿自信;有很多好同事、好朋友;喜歡溝通,會溝通。那不是很快樂的人生嗎?
2012年,6月的一天,初夏的氣候已經變得炎熱了,路旁連綿的木棉花正紅紅火火地熱烈綻放。我從北京起飛,飛機晚點10個小時後,抵達上海,中國的另外一個繁華都市。在這裡,我開始為新一批的學員們演講。
我雖然已經73歲,但站上講台,就似乎有無盡的精力。我對卡內基比對任何事都感興趣,我渴望瞭解他的一切。而現在,那些我想問戴爾·卡內基先生的問題,比如,你是如何做到建立一家百年的培訓機構的,當我回望他和卡內基訓練的歷史時,我已經知曉了答案。我發現,卡內基訓練不僅是一個人的美國夢、一代人的美國夢,也是我的夢,也是中國人的夢。它是人們關於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與環境相處,一個關於成功與夢想本身的夢。
戴爾·卡內基,這位具有強烈開拓精神的人身上,集合了人文和企業的天賦後產生了那種創造力,我相信這種創造力是推動工業社會發展又能兼顧人文關懷的關鍵因素。而現在,卡內基訓練對人們與世界的影響已經不限於起初的形態,它有一種精神的魅力。它確保了人們擁有在簡單的方法下接近宗教般的信仰。這些信條,關於微笑,關於讚美,關於寬恕,抵達人的內心深處。
我從上海機場出來,直接驅車趕往教室。一路上,我看見身邊的這座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到達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內的教室門口,我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西服,然後邁進教室。我對台下的各位說道:「大家好,我是黑幼龍。」那誠懇而高興的心情,就好像我25年前,第一次在台灣上卡內基訓練課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