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性的秘密:徐兆壽性文化隨筆 第86章 再談情人
    你對你的婚姻滿意嗎?你有情人嗎?如果有一個很漂亮的女人向你示愛,你會接受嗎?

    一次報告會上,一個大學生這樣問我。我念出來時,大家都笑了,但立即靜了下來。都想聽聽我的解釋。我說,我對我的婚姻很滿意,也沒有情人,也終將不會有,因為美色在我面前只是美色,我已學會不再去占有。

    我想,我這樣老套的回答定然是讓大學生失望的。誰知,他們竟報以熱烈的掌聲。

    昨日,我寫了一篇關於婚姻制度與情人關系的文章,觀點很明確,一夫一妻制的弊端之一就是產生了情人。這是作為一種制度難以克服的矛盾。一方面,這種制度保障了男女平等這樣一種人類的理想與道德,另一方面,它又限制了人類的欲望,而此欲望在道德失衡和婚姻不幸的情況下又會尋找新的釋放點,那就是情人。這是制度的矛盾所造成的社會的悲劇,這也同樣是人類的道德理想與欲望之間的矛盾與悲劇。文章一出,立即有人罵我。說我寫文章無非是為自己尋找一個借口。

    大概人們也的確是這樣想的。因為誰要爭取什麼,往往是為自己的。但對於學者來說,是不同的。學術對於學者來說,既是為自己的,又是為社會的。學者必須說出真象,並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恩格斯說過,一夫一妻制的背後是男人大肆重婚和女人大肆通奸。無非還是說,一夫一妻制伴隨著的是婚外的戀情。這就是情人。這是一種非常客觀的描述。它既尊重了人的本性,又肯定了制度的理性。

    一夫一妻制的基礎是什麼呢?是男女平等觀和現代愛情觀。男女平等的婚姻觀念來自於基督教,而現代愛情觀其實也同樣來自於這種婚姻的觀念。人類社會經歷了母系社會、父系社會,這兩個社會都是不平等的,所以人類正在經歷第三個社會,這就是男女平等的雙系社會。一夫一妻制是與這樣的雙系社會相連的制度。

    我批評一夫一妻制的目的無非只有一條,那就是它仍然不是最理想的婚姻制度,因為人類的精神與欲望之間的矛盾始終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但是,在還沒有找到更為理想的婚姻制度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是最文明的婚姻制度。

    不過,從這種敘述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隱藏在制度背後的問題,那就是人類所有的制度其實無非就是在解決人類的精神與欲望的矛盾。所有的發展都是為欲望的,而所有的道德與法律又是來限制欲望的,因此,我們有了精神的享受。

    在欲望與精神面前,哪一個更重要始終是我們選擇的問題。在神學時代,自由與永恆的精神追求始終是人類的唯一選擇,欲望是魔鬼。在人學時代,人道主義開始懷疑上帝、對質上帝,並開始解放欲望。而在現代與後現代,上帝、人道主義都成為虛無,欲望即身體則成為真實的存在。馬克思顛覆前人理性哲學的一個基本點就是強調人的欲望即物質性是人的最原始也最基本的需要。馬斯洛則在此基礎上發明了人的需要層次,生存欲與基本的生理欲望成為人的基本需求,也成為人權的最基本的內容。於是,產生了一個非常神聖但在有些人看來是一個非常荒謬的宣言:性是人的基本權利。

    反對者無非是站在現有道德立場上來發言,但他們忘了,現有道德立場根本就是矛盾的產物,因為所有的制度都是矛盾的。如在母系社會,那時雖沒有明確的制度,但道德是有的。它相當於制度。在瀘沽湖附近,有母系社會的痕跡,那裡的女人是不允許男人背叛她們的,所以,常常有男人的屍體橫死湖邊。而在漫長的人類父系社會,女人一直是男人性欲的奴隸。女人背叛男人只有死路一條。只要有群體,就得有秩序,而這種秩序就是殺害生命的屠刀。在很多猴族中,雄強的公猴會殺死自己所有的情敵,甚至還會殺死長子,以保持血統的純潔和穩定的秩序。這就是制度與人性之間的矛盾。更准確一些說,這就是社會的道德與個體生物欲望之間的矛盾。

    古代人肯定是為此吃了不少苦頭,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嚴酷的刑罰。中國的禮教與其他文化的宗教其實就是來限制和梳理這些欲望的。欲望好似江河大海,人類必須去梳理和引導它,才能使它流向正途,放任自流與阻塞都將導致災難。這就是道,這就是理。

    所以,有道之人不會讓欲望橫流,更不會阻塞欲望,而是疏導。中國的聖人在此立了不少聖言,西方的基督教也為此立下諸多戒律。原則只有一個,即管理好自己的欲望。但是,無論是孔子、老莊,還是蘇格拉底與耶穌,都沒有將欲望打入地獄,而是在尊重的前提下進行了諸多規勸。

    對欲望進行阻塞的是後期宗教與理學。所謂“存天理,滅人欲”便是其思想之一。它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作為制度大獎特獎貞女寡婦;另一方面,性亂成為社會的潛在危害。如中國的明朝,是中國歷史上貞烈觀最強的時期,但同時又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淫亂的時期,中國文學上的諸多禁書大都產生於明朝。如果再精細一些,我們還會發現,明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性變態現象最多的時期。在那一時期,男風之熱令人震驚,而男人好女人“三寸金蓮”之態更是令人驚訝。

    如果我們觀察一下人類的文化史就會發現,過分強調道德的時期,人類的性欲望會被壓抑,在另一個時期,便必然會發生性解放,而過分強調欲望的時期,人類的精神又萎縮,在另一時期,便必然會禁欲。基督教產生之前是羅馬帝國的縱欲,而歐洲文藝復興之前又是宗教的禁欲。它的根本的原因仍然是,社會的制度與個體的欲望構成了矛盾,人的精神與欲望也始終是一個難解的矛盾。

    這種矛盾同樣存在於一夫一妻制社會。在這種矛盾中,我們是要將那些出軌者全部殺光還是勸他們統統離婚呢?前者出現在“文革”中,後者則出現在現在。前者雖然在表面上杜絕了婚外情,但暗地裡又會是什麼情景呢?人們對它的態度又是怎樣呢?現在我們已經清楚了。後者雖然解決了一時的矛盾,但悲劇並非就此了結。它的悲劇在於,把苦難留給了後代,即社會。婚姻的悲劇在於家庭。

    這就又出現了矛盾,既不能殺,又不能縱容。怎麼辦呢?

    在法律上寬容,但在道德上嚴厲。這個說法也許是很難實施的。人們會說,法律都同意,道德怎麼會不同意呢?這其實又牽涉到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在我看來,法律愈是細致,道德就愈是式微。在建設法律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道德的建設。一個和諧有序的社會不僅僅在於法律,其實,更在於道德。

    從這個意義上,我是同情那些因為婚姻不幸而有情人的人們,但是,對於那些道德盡失而四處找情人者則抱之以輕蔑。

    這就是我對情人的社會學思考。

    接下來,我會從個人和婚姻的倫理方面去探討,願意探討者可給我發來郵件。

    柏拉圖與蘇格拉底的對話

    電影《葉塞妮亞》中,奧斯瓦爾多就是一個不怎麼正經的軍官,他見了葉塞妮亞就要親吻她,結果被亞塞妮亞打了,他對葉塞妮亞說:“你沒有發現自己長得很美嗎?這能怪我嗎?”“……我只想看看你眼睛。”結果他蠃得葉塞妮亞的心。

    雲南劍川石鍾山石窟及供奉的女陰崇拜物——“阿姎白”(約11世紀)。在母系氏族時代,人們對生殖器的崇拜象征了那時人們對生育的渴望。

    這是丟勒的名畫,與米開朗其羅的風格有些不同,人體形象已經向瘦美型發展,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看到男人與女人的形體美,和他們身上明顯的不同。疑問自此開始。

    這尊奧地利出土的維納斯塑像是舊石器時代母系文化的象征,其乳房不追求今天的“驕傲”與堅挺,恰恰相反,它要追求的是能夠哺乳的大乳房,它也許下垂,不是今天人們追求的上挺。還有碩大的肚子。這也是今天很多男女不屑的形象,但在那遙遠的時期,它是美的象征。這尊塑像是那個時代的女神。她象征了人們多產豐育的追求。

    性道德

    在人類性崇拜的歷史中,有一種崇拜是性交崇拜。這是人們意識到只有性交才能產生生命,出於對生命的贊頌與追求,人們便對性交產生了崇拜。今天人們所說的“亂倫”的無意識大概就是在那個時代留下來的。它不僅是一種欲望符號,同時還是一種信仰的精神符號。所以在今天看來是多麼讓人不可理解甚至在很多人看來是無比骯髒下流的行為,在遠古時代卻那樣神聖。

    中國的青年大都受了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見鍾情與許仙和白素貞“千年等一回”的影響,都想找到那個一見面就彼此愛上的人。這是一種美麗的病毒。

    孔雀開屏的主要意圖是性吸引,它用這種美麗的圖景和它的聲音來吸引雌孔雀。這也是性的選擇所導致的。

    在這個世界上,單身越來越多。他們雖然常常遭到社會制度的約束和周圍輿論的譴責,但他們依然頑強地生活著。他們的存在使這個不再以生育為主的社會變得多元、多彩。

    在西方近現代文化史上,有很多哲學家和科學家都一生未婚,如盧梭、康德、尼采、薩特、克爾凱郭爾、卡夫卡、牛頓等,但是,有一些人卻終身有情人,甚至私生活很混亂。

    馬家窯文化被公認為是中國最燦爛的母系文化的象征。這個陶罐中的圖案都是女陰符號,代表了那個時代對女性的崇拜。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