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樣子也始終給人一種飽經風霜、歷經坎坷、備受壓力的感覺。
人們私下對喬書記有個一致的評價和看法,對此他自己也承認,他這一生最大的嗜好和本事就是愛琢磨人,會琢磨人,
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基本上也是如此,那就是寬明仁恕,知人善任。
喬書記從來也不掩蓋自己的觀點,
在全市的幹部大會上也多次公開表示,
西山市最大的優勢並不在經濟,也不在科技,
而是在人才。
喬書記還有一個最讓人欽佩、也最讓人矚目的行為,
那就是他自始至終對那種買官賣官、急功近利的套現行為,可以說是不屑一顧,
甚至是深惡痛絕。
凡此類事情,一旦發現,他都會嚴加懲處,
從不手軟。
只這一點,就幾乎讓所有已經被他起用和有望被他起用的幹部慨歎不已、感激涕零,
喬書記要的其實也就是這種效果,
在這一片由衷的讚揚聲中和愈加殘酷的競爭氛圍裡,
不僅可以極大地增強他這個市委書記的權威性和威懾力,
同時也可以極大地擴展他自己的勢力範圍和關係網絡。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當他不斷地「無私無償、不求回報、不計恩怨、寬宏大量」地推出和提拔起一批批幹部時,
他的直系親屬,包括親朋好友的起用和安排,
也就大而化之、聽之任之,隨著潮漲潮落,雲起霞飛,
這夾雜在大江大河、大風大浪裡的東西,在人們眼中自然就變小了,變淡了,消失了,看不到了。
其實,後來人們才清楚,在起用幹部的問題上,
喬書記那種無形的要求和回報會更大更多。
當他全力舉薦了你,提升了你,而且你沒齒不忘地接受了,然後再由你來安排和起用他的人時,陷在這種怪圈裡的人,往往很難開口或者用什麼理由和借口回絕他。
一切都顯得很自然,很順暢,很平和,入情入理,水到渠成,
然而正是在這一次次的不經意之間,
等你再放眼四顧,喬書記的勢力已是虎踞龍盤了。
但夏雨駿的這個拜訪,喬書記還是準備接受的,
因為夏雨駿來的次數很少,
同時,喬書記也通過了自己的觀察以及莫靜霞的匯報,
知道了夏雨駿和白書記的矛盾很深,
他也想對夏雨駿做個警示,讓他適可而止。
對於自己屬下的矛盾,
喬書記採取的一貫政策就是,控制但不制止,
這也是所有領導人都採取的一種方式吧.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