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6:社交禮儀 第13章 談話中的你 (1)
    各位好!在社交活動中,談話是人與人最基本的溝通形式。以下,我們來談談有關談話的禮儀。

    熟悉田大中的人都知道,他並不是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可什麼人都和他談得來,而且大家都喜歡他。如果深究起來,田大中的所長就是他在同別人談話時,非常善於傾聽。他總是面含微笑,神情專注地聆聽著他人的一言一語,時不時只說一兩句話,就能使對方在他的面前「感觸頗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田大中的好朋友孟偉的口才要好得多,但是不論是老朋友還是一面之交的人都與孟偉「話不投機半句多」。這是因為孟偉跟別人談話時愛用一句「口頭禪」:「真的?我怎麼沒有聽說過?」正是這短短的幾個字大大地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心,遂使沒有多少熟人愛同孟偉在一塊兒聊天。

    這兩位先生的一長一短,從正反兩個方面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之中學習和應用一些談話的藝術,並非無足輕重。

    人們常說「言為心聲」。在人際交往中,談話既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感情、增進瞭解的最重要的手段,又是講究「聽其言,觀其行」的國人考察他人人品的標準之一。

    從社交禮儀的角度來講,如欲在談話中獲得成功,即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又給談話中的另一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就必須「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始終如一地把克己敬人放在第一位。

    在現實生活中,不可否認有許多人在人際交往中是以談吐取人的,對待一面之交的人尤其是這樣。要想使自己的談吐顯得高貴動人,即作為「說的一方」在談話中取得成功,應努力做到聲音美、語言美和態度美。

    第一,聲音美。

    一位詩人曾經寫過:在人世之間,沒有比悅耳動聽的聲音更中聽的東西,也沒有比尖銳刺耳的聲音更難聽的東西。他的話充分說明了聲音美在談話中的重要意義。

    要做到聲音美,主要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首先,要盡可能地在談話時調低音量。原則上,能夠使交談的另一方聽清自己的意思即為適度,這樣做會比粗聲大氣高嗓門說話顯得悅耳得多。

    其次,音調要盡可能地柔美自然。雖說一個人音調的優劣出自天賦,然而卻也離不開後天的影響。聲音嘶啞乏力,或是尖銳刺耳,都與自我「放縱」有關。若經過科學訓練,並注意隨時調整,做到音調柔美並不太難。聲音單調呆板當然不美,但拿腔拿調、過分追求所謂的抑揚頓挫,也會給人以華而不美的「作戲」的感覺。自然的音調才是美妙動聽的,這一點必須認識到。

    再次,發音要清晰易懂。發音不清晰,使人感到含糊難懂,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口齒不清。口齒不清的成因主要是說話人口吃、咬舌或是鼻音太重。口吃、咬舌者只要在講話時不急不躁,長句短說,能慢則慢,就不會影響到發音的清晰度,而鼻音過重者存在的發音混濁的毛病也是可以自我治療的。說話時鼻音過重,是因為用鼻腔說話。只要說話時克服緊張情緒,放鬆下顎,慢慢地張口說話,聲音就會從鼻腔中改道而出了[原文為「聲音就不從鼻腔中改道而出了。」]。

    最後,發音的速度要不快不慢。發音速度過快,好像機槍掃射一樣,會令人應接不暇,跟不上反應。發音速度過慢,如擠牙膏似地「嗯、嗯」、「啊、啊」,也會使人著急,甚至喪失談下去的興趣。因此,在談話時,唯有使自己發音的速度適中,每分鐘講120個字左右,才最適宜。

    第二,語言美。

    人道是「語為人鏡」,意即通過一個人談話中所使用的語言這面「鏡子」,就可以瞭解其閱歷、教養和志趣。

    在人際交往中所使用的談話用語應以親切、自然為第一要旨。所謂親切,是要求說話時遣詞造句及其表述方式應處處使人感到誠實、坦率、平等、和諧、輕鬆、愉快。這種樸實無華、推心置腹的作風,有利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且易於廣結善緣。所謂自然,是要求在談話時應盡量多使用一些明白曉暢的口語白話。這樣做,既合乎人們的習慣,易於被理解、接受,還不會給人以賣弄做作之感。有人不明白這一點,或是有意要顯得與眾不同,喜歡將自己鍾情的書面語言移花接木,生搬硬套到現實生活中,張口「不但,……而且……」,閉口「如果,……那麼……」,只會使人生厭。

    在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一同交談時,應有意識地避免使用其中某些人聽不懂的外文和方言土語。個別學生腔十足的小姐往往不分時間地點,動不動就甩出幾句外文;老鄉見老鄉,雖不至於「兩眼淚汪汪」,在一起「溫習」幾句家鄉話,對不少人也是一種享受。而在社交場合,則最好不要這麼作,除非在場的其他人對你使用的語言能夠完全聽得懂,否則就會使人產生被你有意疏遠的感受,有時甚至還會因為語言隔閡而產生誤解與牴觸情緒。

    比方說,近幾年上海人喜歡用否定來表示肯定,正話反說。他們說的「不要太瀟灑」,實際上的意思是「好瀟灑、好瀟灑呀!」可這話不少外地人就聽不懂,弄不好面對上海人用這句話進行的誇獎還會產生反感:「不讓我太瀟灑,難道只許你們上海人瀟灑不成?!」

    要使自己交談時所用的語言親切、自然,絕不是要求我們為了單方面追求「生動」,而降格以求,大量地使用髒字、粗話、俚語和黑話。有人片面地認為,只要多使用一點兒上述各種不潔的語言,就能神奇地縮短和其他人的距離,而且還會顯得自己「見多識廣」。他們把10元、100元、1000元、10000元分別叫作「一張」、「一棵」、「一噸」、「一方」。或者以「盤兒亮」、「條兒挺」自詡,從不忌談「哥兒們找姐兒們套磁」、「小蜜傍大款」之類。如此種種,這不過只能證明自己的格調不高。

    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們每個人在談話時免不了會不自覺地帶出一兩句自己的「口頭禪」。有的「口頭禪」不傷大雅,聽多了充其量不過使人有點彆扭了。可有的「口頭禪」卻會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使自己的談話對像產生錯覺,或者被自己的語言所傷害。

    例如,下述「口頭禪」都是應當自覺地棄而不用的。

    「知道不?」「你懂嗎?你!」它們教訓人的口氣十分明顯,而且還會令人覺得暗含輕視的意思。

    「沒什麼了不起。」對誰都這麼說的人是不是有點兒目空一切?

    「是嗎?」這是典型的「懷疑一切」的態度,會使談話對象的自尊心深受傷害。

    要做到語言美,除了談話時的語言要親切、自然之外,還應隨時隨地有意識地使用禮貌用語,這是文明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也是以敬人之心贏得尊重的基本方式。

    感謝他人時,要認真地說一聲「非常感謝!麻煩你了」,或是「你的幫助對我十分重要,我一定不會忘記」。

    萬不得已,需暫時離去或打斷對方時,應當首先說明:「對不起,我去取一些飲料,馬上回來。」或是「抱歉得很,我可不可以暫時打斷您一下。」不要顯得若無其事。

    拒絕別人贈送的禮品或敬上的香煙、酒水時,不宜直言相告:「我不喜歡!」「我最討厭這玩意了。」而應以「不,謝謝了。」作答。

    有很多的時候,「請」字最能體現我們對他人的敬意。在交談中,萬不得已使用祈使句時,加上一個「請」,像「請稍候」、「請您再說一下」、「請用茶」等等,命令的口氣就輕得多了,而且不會讓人感到生硬刺耳。

    要想談話得以繼續,並且產生較好的效果,適度地選用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無疑會受益匪淺。幽默是一種文化素養,它是知識與閱歷的集合。幽默的語言,既有趣可笑,又寓意深長。如能在談話中適當地加以使用,不僅能夠活躍氣氛;而且能夠啟人心智,吸引聽眾,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和交流。

    然而凡事都要有個限度,都要因人而宜。即使幽默的語言在談話中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並產生共鳴,但也不可以無限量地以之「狂轟濫炸」。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談話也是如此,該嚴肅則要嚴肅,該輕鬆則要輕鬆,不能無原則地把它當作相聲、小品大賽的賽場,一味地指望「幽他一默」。

    幽默也有高下之別。犯貧、逗悶、拿人開涮之類絕非幽默之正宗。把一個跛腳的人稱作「金雞獨立」,將一個胖子說成「渾身上下都是拋物線」,見到一個牙黃的人便問人家「是不是買不起牙膏」,可能也會博得某些人的庸俗一笑。但此種揭短的幽默傷人太深,只會使自己無意之間得罪了朋友。

    第三,態度美。

    態度美,在談話之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其含義是指在談話之中語氣、語態、神色、動作、表情都要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合乎規範,一心敬人。

    談話有賴於參與者的積極配合。有的人自恃自己口才出眾,好為人師,一旦他到場,就把自己視為獨一無二的主角,而把自己談話的對象一律視為聽眾。這種人說起話來滔滔不絕,斷然容不得別人開口。有些時候,為了顯示自己的伶牙俐齒和見多識廣,總愛用誇張和教訓人的語氣說話,甚至不惜危言聳聽,不顧他人的喜怒哀樂。這種處處以自己為中心的人的如此作派,給人的只是傲慢、自私、放肆的印象。別看他們到了哪兒都講得最多,倒還不如一言不發。他們的過錯,是不懂得在談話中尊重別人。

    任何有經驗、有教養的人,只要張口與人交談,都不會忽略應當引起談話對象的談話興趣。稱道對方,關懷對方,對對方所說的一切洗耳恭聽,表示出濃厚的興致,都可以提高對方的談話興趣。這就是所謂的雙向溝通的具體體現: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愛聽我所說的一切,我還會不把你當成知音嗎?

    在談話之中,以適當的動作來加重語氣是允許的,但也不是從頭到尾一直手舞足蹈,使「舞台化」的傾向過於明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談話的自始至終,都不允許做出某些明顯的不尊重談話對象的動作。揉眼睛、打哈欠、伸懶腰、搔頭髮、掏耳朵、修指甲、看鐘錶、玩弄手帕、整理服飾、活動腰身、翹起二郎腿後抱著膝蓋兒直晃悠,……等等,這些動作都會使人感到自己心不在焉,傲慢無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