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好健康來 第31章 病從牙入,不可不防 (6)
    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伴有口臭。近來,我們還發現,導致許多胃疾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其口臭發生率明顯高於未感染者,而根治幽門螺桿菌後,口臭症狀明顯減輕。原因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直接產生硫化物,引起口臭。

    非疾病引起的口臭:一些金屬(如鉛、汞)和有機物中毒的病人口腔內會有異常的氣味。食用生蔥、生蒜及某些藥物口腔內亦可產生暫時性口臭。吸煙人的口腔中有一種特殊的臭味,煙草中的化學成分通過口腔及肺部吸收至血液中,然後又通過口腔鼻腔排出來,形成難聞的氣味。

    節食減肥,或因病不能進食,或老年人的唾液腺功能降低、婦女在月經期間出現內分泌紊亂而導致唾液分泌減少,有利於厭氧菌生長,因此發生口臭。

    少女口臭:有些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女性,卵巢功能不全,性激素水平較低時,口腔組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從而產生口臭。

    不良的情緒也會導致口臭:關於口臭與情緒的關係,祖國醫學中早有描述。如清代《雜病源流悄燭》中說:「虛火鬱熱,蘊於胸胃之間則口臭,或勞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為火灼口臭。」其中提到的「郁」和「勞心」都指的是人的不良情緒狀態。同時,中醫中又表達了心境與機體功能的關係以及體現在口臭病症的最後結果。

    消除口臭十法

    1、養成飯後漱口的習慣,特別是注意剔除殘留在牙縫中的肉屑,這類含蛋白質較高的食物最易引起口臭。

    2、平時注意保持口腔濕潤、勤喝水。

    3、有頑固性口臭的人,應堅持每頓飯後刷牙。

    4、積極治療引起口臭的疾病,如牙周炎、肝炎、胃病等。

    5、吃飯時不要吃得過飽,飽食易引起口臭。

    6、空腹時間不宜過長,長時間空腹易導致口臭。

    7、因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大蒜)引起的口臭,可通過嚼茶葉、口香糖或吃幾個大棗的方法來消除。

    8、睡眠時間不宜過長,過多的睡眠易導致口臭。

    9、在兩餐之前,吃些水果可有助於避免或減輕口臭。

    10、努力改善情緒,把心境調整到良好的狀態,有助於改善口臭現象。

    飲食除口臭

    鹹魚頭豆腐湯:鹹魚頭味甘兼具清熱作用,而豆腐性涼,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口腔潰爛、牙齦腫痛、口臭及便秘等都甚有功效。

    材料:鹹魚頭1個,豆腐數塊,生薑1片

    做法:洗淨所有材料,鹹魚頭斬件稍煎後與生薑同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用猛火滾約半小時,放入豆腐再滾20分鐘便可。

    生蘆根粥:專治因舌干或牙齦腫爛造成的口臭。

    材料:蘆根30克,大米50克。

    做法:蘆根洗淨後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15分鐘,隔渣留汁,加入米煮成粥,每日1劑,宜每早空腹服用,約5劑見效。

    黃瓜粥:專治肝火盛或內濕引致的舌干口臭。

    材料:黃瓜50克,大米100克。

    做法:黃瓜去皮切片,與大米同煮粥,隨意服食。

    其他可以除口臭的食物:近年研究發現,在海帶中存在著高效的消除臭味的物質,其消臭的效果是現有口臭抑制物黃酮類化合物的3倍,因此,患有口臭的人,常食海帶有消除口臭作用。

    此外,飲食清淡,多吃含有豐富的纖維素食物有利於清潔口腔,還應適當食用具有清熱化濕、避穢除臭之食品。如甜瓜子為末,口內含之;茴香作湯飲或生嚼;橘餅常嚼食;用蘇子煮水漱口;烏梅脯含化等,均有祛口臭作用。

    注意護牙細節,遠離牙周疾病

    牙周病是口腔中最常見的疾病,成年人中患病率高達90%,牙周病給人造成極大的痛苦,損害健康,影響生命質量。現代醫學證明,患牙周病後,輕者牙齦發炎、出血,疼痛,口臭,重者牙周組織被破壞,使牙齒與牙齦分離,導致牙齒鬆動移位,牙齒酸軟,咀嚼無力,甚至脫落。而且,牙周病還可能誘發許多全身性疾病,如風濕、抑鬱症、心臟病、血液病等。因此,牙周病的防治值得重視。

    牙周病的病因

    牙周病的病因大多由於局部的菌斑、牙垢、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等所致。另外,一些全身因素如內分泌失調、免疫缺陷、精神壓力、遺傳、營養不良等也可加重牙周織的炎症反應和破壞。研究表明,有四類人群最易患牙周疾病,分別是口腔衛生差的人、老人、月經紊亂的女性以及經常吸煙的人。

    口腔衛生差的人最容易感染牙周疾病。口腔不潔使牙齒及牙齦表面形成細菌薄膜,即牙菌斑。如果牙菌斑不除去,會在口中逐漸鈣化,形成牙結石破壞牙齦,新的牙菌斑又很快在粗糙的牙結石上形成,不斷對牙齦產生破壞作用,導致牙齦紅腫,牙齒間的牙齦溝變深,形成「牙周囊袋」。如炎症進一步加劇,便會向牙周深層組織蔓延,使牙周韌帶破壞,齒槽骨喪失,在牙根表面形成結石。如不治療,牙周囊袋愈深,牙齒逐漸鬆動,造成牙齒脫落的後果。

    由於牙周病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因此老年人也很容易感染牙周疾病。調查表明,牙周疾病的患者率及嚴重程度與年齡之間有密切關係,年齡越大,牙周疾病的患病率越高,病情亦越重。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機體的某些功能也逐漸減退,為牙周疾病的產生大開「方便之門」。

    月經紊亂的女性容易患牙周疾病,這是因為內分泌功能紊亂對牙周病發生和發展的影響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妊娠婦女的菌斑指數與妊娠前相比無明顯改變,但牙齦炎症的發生率和嚴重性卻增加,分娩後炎症可消減。女性的卵巢功能與口腔上皮關係密切,卵巢內分泌激素較多,可使口腔上皮變得結實,同時分泌糖元,提高口腔對感染的抵抗力。月經紊亂者多卵巢功能不全,75%的患者卵巢內分泌激素水平較低。當性激素水平較低時,牙槽骨質變得疏鬆,牙周膜密度降低,間隙增寬,硬骨板消失和牙齒鬆動,牙周組織的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病菌的侵襲而發生感染。

    另外,吸煙的人也很容易患牙周疾病。吸煙是人類許多疾病的一個重要病因,屬於個人行為因素。許多橫向和縱向研究均證實吸煙是牙周病尤其是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吸煙者較非吸煙者牙周炎的患病率高、病情重、失牙率和無牙率均高。吸煙增加了附著喪失和骨喪失的危險性,使牙周組織的破壞加重。與非吸煙者相比,輕度吸煙者發生嚴重牙槽骨喪失的危險係數比為3.25,重度吸煙者達7.28。

    除以上四種牙周疾病易感人群外,某些疾病患者,如糖尿病、結核病、慢性腎炎、血液病、結締組織病、精神緊張、焦慮、疲勞等均可使牙周組織抵抗力降低,導致牙周組織對細菌損害易感。

    與牙周病有關的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是導致牙周病的危險因素。近年來研究學者通過四項共3524名(18歲以上)受試者的研究證實了糖尿病和牙周病的顯著關係。目前公認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牙周病和糖尿病的雙向關係:牙周病主要是革蘭陰性厭氧茵感染的疾病,與糖尿病控制不良有關,使糖尿病的代謝控制複雜化。牙周感染介導的細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可擴增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介導的細胞因子反應量,反之亦然。這種組織破壞的雙機制提示控制牙周感染是獲得長期控制糖尿病的基本點。目前已有報告,患有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經牙周治療後糖化血紅素水平下降,糖尿病用藥量減少。因而,控制糖尿病必須考慮控制牙周感染,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感染將減少血清糖化終末產物。反之,糖尿病的控制也是取得牙周炎重要效果的重要前提。

    心腦血管病:專家們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全身檢查時發現,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牙周炎和牙周膿腫。口腔局部存在大量的致病菌,這些細菌可產生內毒素並侵入血液,引起凝血機制的改變和血小板的變性,還可直接刺激血管,導致小動脈痙攣。如果冠狀動脈受累,發生收縮痙攣,再加上微小血栓的作用,就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另外,一項對老年人的研究顯示,茵斑指數和口腔衛生習慣(刷牙、用牙線和專業清潔牙的頻率)與腦血管意外具有明顯的關係。不能獨立生活者若一年不能清潔一次牙,其發生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是對照者4.76倍。

    骨質疏鬆症:牙周炎和骨質疏鬆症有一些共同的危險因素,包括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長、吸煙、疾病影響和藥物等。研究顯示:正常人下頜骨骨質與脊柱和腕骨的骨量相關,骨質疏鬆者下頜骨密度較正常人低。如:停經後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者其下顎骨的骨質密度比沒有骨質疏鬆症婦女來的低許多,且牙齒喪失的數目也較多。

    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可出現一系列牙周組織疾病。常見的有牙齦線形紅斑,表現為牙齦緣呈明顯的火紅色線狀充血,界限清楚,可有自發性牙齦出血或刷牙後出血,口腔局部治療無效。此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還可發生急性壞死性牙齦炎、牙周炎、壞死性口炎,並可在短期內(4周內)出現牙齦潰瘍、壞死,牙槽骨破壞。

    妊娠(母親患慢性牙周病與早產低體重兒的關係):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在醫學上被稱為低體重兒。孕期短和出生低體重是嬰兒死亡的首要原因。而母親的牙周狀況的生化檢測和口腔微生物狀況與出生低體重有關。許多研究證實,早產低體重兒與母親患牙周炎有關。一些研究者在羊水和羊膜中檢出口腔微生物,分離最多的一種菌是口腔常見的核梭形菌。來自口腔的暫時性菌血症通過血液傳播和胎盤感染羊水。口腔機遇性致病菌和或炎症產物可以通過血液對早產起作用。

    消化道疾病: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而且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口腔可能是幽門螺桿菌的另一個聚集地,齦下菌斑中的幽門螺桿菌,其檢出率顯著高於齦上菌斑。一些學者發現用藥物治療根除胃內幽門螺桿菌後,口腔內的幽門螺桿菌仍然存在,提出口腔幽門螺桿菌可能是胃十二指腸幽門螺桿菌再感染和消化道疾病復發的危險因素。另外,牙周炎患者菌斑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顯著高於健康對照者,也明顯高於胃炎組。牙周炎患者經基礎治療後牙周探診深度明顯下降,齦下菌斑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亦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從而降低胃病發生的可能性。

    呼吸系統病:牙菌斑尤其是牙周炎患者的菌斑可能是呼吸道致病菌的寄居地。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口腔衛生指數值明顯高於無疾病者。多因素回歸分析年齡、種族、性別、吸煙狀況和口腔衛生指數等諸多因素,結果表明,口腔衛生差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是口腔衛生良好者的1.3倍。另一項為期25年的縱向研究經多因素回歸分析吸煙、牙槽骨高度、年齡、教育、飲酒等因素,發現牙槽骨吸收增多使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險性增加。

    精神壓力:精神緊張是機體對感受到的精神壓力或不幸事件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精神壓力增加了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及免疫介質(細胞因子、前列腺素)的釋放,從而影響人體防禦系統的功能。

    研究表明,精神緊張的人比正常人更少從事體育鍛煉,更易吸煙、酗酒而產生易怒,孤僻,更少注意自我口腔衛生保健。牙周病患者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壓力,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等心理因素是精神壓力的一種情緒反應,它可能是與牙周病關係最密切的因素。頑固性牙周病患者表現出對牙科治療的不愉快感、痛感以及消極依賴、自我相對脆弱的人格特徵。精神壓力常常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反過來又加深心理負面影響,產生強而持久的心理應激,超過機體的適應能力而致病。

    要避免牙周疾病的困擾,上述幾類患者應針對各自的情形,相應採取措施。主要還是要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及時有效地清潔口腔。如屬自體生理因素,要積極採取防治手段,消除誘發因素;如是客觀環境因素,則需設法予以改善;如由不良嗜好所致,必須堅決戒除。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