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養生 第17章 找對病因贏健康 (5)
    外甥的臉色頓時煞白,緊張地說:「不都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麼?這和我的臉有什麼關係?難道是我得了什麼病嗎?」

    日常生活中,如果眼皮一直跳個不停,大部分的人都將其以喜怒哀樂的前兆來看待,鮮有人懷疑可能是自己身體某部位發生警訊。事實上以為眼皮跳是一種預兆,什麼時辰左眼跳是吉兆,右眼跳是凶兆,這純粹是一種無稽之談。

    在我們身邊許多人都有眼皮跳的經歷,但絕大多數人只局限於上眼皮或下眼皮的跳動,還有少數人眼皮跳動則逐漸加重,或許從單純上眼皮或下眼皮跳發展為上下眼瞼抽動、甚至發展為同側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動。而像我外甥的這種情況,就屬於病理性眼皮跳動,發展趨勢是進行性加重。

    ◇眼皮跳的病因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眼皮跳不只屬於中醫之「脾輪振跳症」、「目眨」等範疇。目為肝之竅,眼瞼屬脾,又因肝主筋,脾主肌肉(上、下眼瞼之肌肉),《素問狺至真要大論》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說明本病是由絡脈空虛,風邪入中而得。

    風邪為六淫之首,風性善動,百病之長,風邪入中經絡(頭面眼屬陽明經脈),表現在眼輪匝肌一側營衛不和,氣血痺阻,經筋失養,筋惕肉眨而發病。服皮跳動不止,勞累、久視或欠眠時加重,脾胃血虛而日久生風,虛風內動則牽拽眼皮而振動。

    眼肌主要為陽明經脈循行之布區。視其受病所在,可知陽明經脈受病是為首當其衝。宜疏調氣血,緩解痙攣,取陽明經藥為主,其上、下眼胞由脾胃所管。

    從生理學理論來說,眼跳,是一種很普通的不自主肌肉群跳動的生理現象,是由於眼輪匝肌發生不正常的收縮痙攣,因控制眼輪匝肌之末梢神經上的神經髓鞘電位,過度放電而「電路短路」所引起肌肉小躍動。

    其實,眼跳是由一側眼肌出現陣發性、無痛性、不規則的抽搐痙攣而引起,其症狀開始僅見眼輪肌間歇性抽搐,若偶爾發生且情況不嚴重,都會自動消失。

    但若經常跳動,甚至久跳不止,可別等閒視之。如果眼皮跳動時,是連同半側面部肌肉及眉毛、口角皆抽動時,則更要當心。

    眼皮跳不停,如眨眼,眼瞼下組織和輪狀肌肉,持續性肌顫動,由於眼輪匝肌的肌纖維興奮,導致眼瞼隨意抽搐。

    其主要原因有:

    1.過度疲勞,用眼過久所致。

    2.熬夜、睡眠不足,引起眼睛疲勞,肌肉彈性不足,眼瞼痙攣性跳動。

    3.生活壓力、飲食失常,而搞得心煩氣躁,夜不安眠、思慮過度,發生眼皮不自由的抽動,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更為明顯。

    ◇眼皮下垂是中風警告

    大家都知道,在醫學上,眼皮又叫「眼瞼」,具有保護眼球的作用。但是如果你的眼瞼出現下垂現象,那又有什麼預示呢?

    我認識一位姓朱的女士,她可是名細心的主婦,一天,她發現丈夫的左眼皮忽然有點兒下垂,便觀察了幾天,但越觀察越感覺不對勁兒,於是找到我咨詢了一番。

    按她的描述,丈夫的眼皮似乎一天比一天下垂得厲害,她問過丈夫有什麼不適。但是老當益壯的丈夫當時正準備做白內障手術,以為是眼睛的毛病,便置若罔聞,可朱女士不放心,說哪天會拉著丈夫來我這做一下檢查。

    一天,她真的拉著丈夫來找我,朱女士委屈地說:「這個傢伙受不了我的嘮叨,硬被我拉來的。」可他的丈夫一直堅持說這是白內障引起的,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經過我的檢查,我告訴他,他得了小中風,需要馬上治療。朱女士的丈夫有點不以為然,沒有馬上接受治療,只是等著做白內障手術。也就是他們找過我後的一個月,一天,朱女士攙扶著丈夫來找我,懇請我救救他,因為此時,他的丈夫已因為小中風,導致手腳酸麻、口齒不清楚,視力下降。

    所以,當你的眼皮出現下垂的現象,一定要警覺,尤其是那些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的人,更要提高警惕。因為這有可能就是中風的前兆。

    ◎對付亞健康,中醫倒有好辦法

    現在的你是否有以下這些感受:自感身體不如以前,精力不再充沛,身體開始吃不消,失眠、乏力、沒食慾;疲勞、心悸、愛生氣?如果你有這些症狀,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光榮地加入了現代都市「亞健康」一族了。

    由於繁忙的工作、巨大的生活壓力,使現代人不得不以身體為本錢,長時間、高負荷地拚搏、奮鬥,最終成為一個「亞健康」人。健康是人類共同的願望,它包括身體、行為、心理等諸多方面,而不單單指不生病。世界衛生組織的一次全球調查顯示:真正健康者僅佔5%,患病者占20%,而75%的人處於介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是一種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表現為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如不耐疲勞、腰酸背痛、失眠多夢、健忘、頭暈、耳鳴、脫髮、黃褐斑等,也就是很多人提過的「慢性疲勞綜合征」。我國的亞健康人群在30-45歲這一年齡段裡非常普遍,在城市人口中大約佔到70%,而且近些年來一些青少年由於課業負擔重,也有加入的趨勢。從有症狀的人群來看,女性多於男性,職業特徵以從事辦公室工作的「白領」為主。

    面對這些異常的狀況,一般西醫的建議都是以改善生活或工作環境為主,像合理膳食、均衡營養,達到緩解症狀目的,但是需要的時間比較長,而且依賴個人的自律。

    中醫的特色在於可以不依賴西方醫學的檢測,只根據症狀來治療。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在預防疾病上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隨著被治療者的年齡、性別、症狀等的不同,治療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而且亞健康狀態本身就是一種整體功能失調的表現,所以中醫治療更顯獨到之處。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健康的狀態就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早在《內經》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論述,人體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均可導致「亞健康」狀況的發生。薦於這種情況,我向大家推薦六味地黃丸,因為它不僅是補腎的佳品,更能調整陰陽平衡,讓人擺脫亞健康狀態。

    ◇中醫調理——女性「亞健康」

    前面說到過,在「亞健康」一族中,女性的患病比例要遠遠大於男性,現代女性承受著很大的工作、生活壓力。調查顯示,眾多女性都處在「亞健康」狀態,表現為:情緒波動、睏倦乏力、記憶力減退、煩躁易怒、心慌氣短、腰酸腿疼、頭暈頭痛等,而此類女性在醫院做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因此,女性要注意自身的調理。

    女性要想走出「亞健康」,應做到以下幾點:

    生活規律:生活要有規律,不要經常熬夜,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應長期堅持規律的作息,並順應四時變化,尤其在二十四節氣到來前後要注意保健,起居上宜謹慎,及時增減衣服。

    飲食規律:暴飲暴食、偏食、挑食都會引起營養不均衡,人為地造成「亞健康」狀態。中醫認為飲食要合理,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女性也應該結合自然界的規律進行養生。如秋冬是收穫季節,要防過勞,適當吃一些滋補品;春夏季是消耗季節,為防陰虛,要補充充足水分及養陰之品。

    心理調適與適當運動:中醫認為肝主怒,肝火旺就會使人經常急躁易怒,而肝臟經絡繞行乳房,肝氣鬱結會導致乳腺增生,所以保持良好心態不但可使「亞健康」女性走出陰霾,同時也可輔助治療如月經不調、痛經、失眠等。運動要堅持而且合理,將運動融在生活中,如每天散步3000米左右,上下5-8層樓梯數次等,都是經濟實用的好方法。

    中藥調理:中醫藥對「亞健康」狀態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如烏雞白鳳丸可調節女性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調、補血益氣;六味地黃丸有增強免疫功能,對腦力勞動者可通過補腎達到健腦補腦之功效。

    很多人覺得保健養生是中老年人該注意的,其實要想保持好的健康狀態,注意養生之道,中年之後再保養身體,可以說為時已晚。只有從年輕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步入中老年以後才能受益。所以,遠離亞健康,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

    ◎胃痛,光榮,為了工作!

    記得前幾年,國內知名演員兼導演姜文姜大拿給「999」做過一個廣告,其中有一句廣告語說:「胃痛,光榮!為了工作!……」

    當然,不會有誰把生病看作是一種光榮,更別說是胃病。但是,在快節奏的生活節拍下,忙碌的現代人已經把一般的胃疼看得稀疏平常,甚至根本就不把它放在眼裡。而這種認識的誤區最終帶來的往往是遺憾和悔恨。

    自古以來,人們在與疾病的抗爭中,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創新,對於胃病的認識和治療有著不斷的深入和完善,雖然中醫學理論中沒有出現西醫裡提到的胃炎,潰瘍病等病名。但從中醫理論為基礎,辨證論治為大綱,從胃病的主要不良症狀,如胃病,噁心,泛酸,脹滿,厭食等出發,針對性的治療,取得了確切良好的效果,體現了中醫的特點。

    胃病屬於中醫的「胃脘痛」、「肝胃氣痛」、「心痛」、「吞酸」等範疇。但不能說胃脘痛就是胃病,因為中醫的胃脘痛,除了潰瘍之外,還包括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下垂,甚至還包括部分的胰腺炎、膽囊炎、膽石症等。

    中醫治療胃病,很強調體質因素對胃病的影響,有的人稍微吃點冷飲或油膩的食物,胃就會不舒服,中醫稱之為「脾胃虛弱」從臨床上看,屬於中醫「陽虛」體質的人,患潰瘍的機會比「陽虛」體質者多,反之,患慢性胃炎的機會,陽虛體質之人則較多。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就認識到人的精神狀態對消化系統的影響是很大的,中醫有「脾主思」,「思慮傷脾」的說法。大家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整天心事重重,吃飯一定沒有好胃口,惱怒容易傷肝,中醫認為,肝屬木,脾胃屬土,木能夠克土,所以惱怒傷肝,肝不舒服,就要牽連到胃,胃可能就會發生疼痛,中醫還認識到胃病在寒冷季節多發,「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說明受寒能促進使胃病發作。

    ◇為什麼會得胃病?

    引起胃病的原因很多,中醫認為,飲食過饑過飽,或過食生冷,損傷胃氣;或憂思惱怒,致氣滯血淤等,均可引起胃痛。

    感受風寒

    中醫認為「風」「寒」「濕」「暑」「熱」都是致病邪氣,都可以引起胃病,但是常見的是風寒邪氣。人感受寒邪以後,氣血凝滯、流行不暢,胃中陽氣不能舒展,使肌肉收縮痙攣,產生胃病。常有一些胃病患者受到風吹雨淋或飲食生冷食物之後,胃病立即發作就是這個原因。風寒引起的胃病特點是突然發作的劇烈疼痛、得溫痛減,喜歡進食溫熱食物。

    飲食不節

    中醫所說的飲食不節包括進食時間無規律、特別偏嗜某種飲食、進食不潔食物等。胃是一個消化器官,任何一種飲食不正常都可以引起胃的病變。有些人由於工作忙、經常出差等原因,進食不規律,饑飽失常,引起飲食停滯胃氣受阻,谷濁之氣不能和降,導致胃病。還有一些人特別喜歡吃生冷或辛辣食物,那麼寒邪或濕熱之邪就會蘊結於脾胃,氣機不通暢而致胃病。比方說茶和酒都是人們常用的飲料,適量飲用有益於健康,因此歷代醫家都認為少量飲酒可以流通血脈,但酒雖然是水谷糧食製成,性味卻屬於辛熱之類,如果嗜酒過度,濕熱阻滯脾胃就會引起胃病,甚至助熱動火導致嘔血、便血。茶葉性味苦寒,有清熱利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作用,喝茶以清淡適量為宜,如果飲茶過多過濃,清利過度,寒濕凝滯中焦脾胃,也會引起胃病。現代研究也已經證明,酒和濃茶可以損傷胃黏膜。

    情志失調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