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狗的命運
我們不能控制生活,但是我們能夠和它鬥爭。
——高爾斯華綏
丹尼是一名牧民,依靠牧羊為生。最近他家的羊不知被什麼東西全都咬死了。丹尼和爸爸都很傷心。
一天半夜,丹尼被奇怪的聲音弄醒了。他跑出屋去,看見他爸爸手握步槍正站在台階上。
「孩子,是一種澳大利亞野狗,一定是它咬死了我們的羊。」
夜晚的寂靜被野狗又長又尖的嚎叫聲劃破了。嚎叫聲是從離屋子大約1/4英里遠的懸崖上傳來的。
丹尼的父親舉起步槍,朝懸崖的方向開了幾槍。「這應該把它嚇跑了。」他說。
第二天早晨,丹尼騎馬出去,沿著舊石崖慢慢騎著,尋找著野狗的足跡。
突然,他發現了它,它正平躺在從峭壁上伸長出去的一棵樹的分枝上。它一定是在夜晚的追逐中從懸崖邊摔下來的,當它摔下來時一定掉在分枝上,樹下是60英尺深的懸崖,這只野狗跑不掉了,丹尼跑回去告訴他的父親。
「爸爸,你打算開槍打死它嗎?」當他們返回懸崖時,丹尼問道。
「我想如此,它在那兒只會餓死。」爸爸舉起步槍瞄準,丹尼等待著射擊聲——但槍沒有響起來,爸爸已把槍放下了。
「你打算打死它嗎?」丹尼問道。
「現在不,兒子。」
「你打算放了它嗎?」
「兒子,如果我可以幫助它的話,我不會放的。」
「那你幹嗎不開槍打死它?」
「只是似乎不公平。」
第二天,他們騎馬外出,野狗還在那兒。它似乎在測算樹和崖頂的距離——也許它會跳上去。丹尼的爸爸仍沒有開槍。
到第三天,野狗開始看上去又瘦又弱。丹尼的爸爸幾乎傷感地慢慢舉起步槍,他射擊了。丹尼首先看看地面,期待著看到野狗的屍體。當他發現地上什麼也沒有後,他抬頭朝樹上望去。
野狗還在那兒,他爸爸以前從未在這麼容易的射擊中失手過。
受到驚嚇的野狗望著地面,然後挪回了它的兩條腿。
「爸爸,看,它要跳了,快,開槍!」
突然,野狗一躍而起。丹尼看著,等著它摔到地上。相反,他看到它停在懸崖外牆上,並在滑動的岩石上瘋狂地掙扎著,它的後腿在往上踢。
「爸爸,快,」丹尼催促道,「否則它就要跑了。」
爸爸並沒有動。
野狗虛弱地爬上懸崖頂。爸爸仍沒有舉起槍。野狗沿著懸崖邊跑遠了——慢慢地跑出了視線。
「你放了它!」丹尼叫道。
「是的,我放了它。」父親回答道。
「為什麼?」
「我猜想我的心腸變軟了。」
「但讓一隻野狗跑了!在它吃了所有的羊之後!」
爸爸望著在微風中搖動的空蕩蕩的樹感慨道:「兒子,有些事,人們似乎就是不能那麼做。」
堅持自己的本色
獨闢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在街道上擠來擠去不會有所作為。
——布萊克
美國少年斯克勞斯的母親是個小裁縫,受母親的影響他自小就喜歡時裝。儘管家境貧寒,但斯克勞斯決心要做一名出色的時裝設計師。斯克勞斯常常將母親裁剪後的布頭偷來,東拼西湊地做成各種各樣的小人衣服。由於母親的布頭有限,並且那些布頭都是要用來做鞋墊的,斯克勞斯總是遭到父親的責備。斯克勞斯感到自己的創作慾望得不到滿足。
有一天,斯克勞斯將父親從自家涼棚上撇下來的廢棚布撿來製成了一件衣服,這種粗布在當時是專門用來蓋棚用的。斯克勞斯穿著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說他是瘋子。甚至連母親都覺得斯克勞斯太過分了。
斯克勞斯的母親見兒子沉迷於服裝設計,便鼓勵兒子去向時裝大師戴維斯請教,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像戴維斯那樣成功的時裝設計師。那一年斯克勞斯18歲,他帶著自己設計的粗布衣來到了戴維斯的時裝設計公司。當戴維斯的弟子們看到斯克勞斯設計的衣服時,忍不住哄堂大笑,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粗俗的衣服!可是戴維斯卻將斯克勞斯留了下來。
在戴維斯的鼓勵與幫助下,斯克勞斯設計出了大量的粗布衣。可是,沒有人對斯克勞斯的衣服感興趣。斯克勞斯設計的衣服大量積壓在倉庫裡。就連戴維斯都對自己收留斯克勞斯的決定產生了懷疑。但斯克勞斯很固執,他堅信自己的衣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於是他試著將那些粗布衣服運往非洲,銷給那裡的勞工們。由於那種粗布衣服價格低廉又耐磨,因此很受勞工們的歡迎,衣服很快就銷售一空。
斯克勞斯又將那些粗布衣服做成適合旅行者穿的款式,因為它的滄桑感和灑脫,又很受旅行愛好者的歡迎。斯克勞斯又設計出了許多款式,人們驚奇地發現,那種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隨意,而且還有一種很特別的風味,並且可以不分季節、不分年齡,任何人都可以穿。一時間,大家都爭著穿起了斯克勞斯設計的粗布衣。如今那種衣服已風靡了全球,這就是以斯克勞斯與戴維斯為品牌的牛仔衣。
蔚藍色的理想
對一個人來說,所期望的不是別的,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獻身於一種美好的事業。
——愛因斯坦
海倫在沒有認識車的時候就認識了船。11歲的她已經是一個划船高手。她太迷戀那種駕一葉孤舟、縱橫於水上的感覺了。
海倫的父親拉罕姆是一個優秀的弄潮兒,他的人生理想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駕舟橫渡1.28萬公里的大西洋。在海倫23歲那年,拉罕姆決定實施自己偉大的橫渡計劃,但他拒絕帶著一心想與他同行的海倫上路——他擔心吉凶莫測的大海會吞噬了心愛的女兒。就這樣,拉罕姆隻身登舟,不久,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就在他手中誕生了。
海倫的心在那一片遼闊的蔚藍色海面上搖曳。當一個叫約翰的青年駕著一艘自己設計的帆船向她駛來的時候,她毅然嫁給了他。她開始寄希望於自己的愛侶,希望能與他一道去領略那1.28萬公里的蔚藍。然而,水波不興的甜美日子如水草般羈絆住了兩個人的手腳。那條帆船在岸上做起了與水無關的夢……
拉罕姆走了。約翰走了。轉眼就有11個孩子追著海倫喊祖母了。
海倫重新走向那條閒置已久的帆船。在能夠攜手的人相繼辭世之後,她才頓然明瞭——靈魂深處的焦躁只有自己的雙手才可以去安撫。
2000年8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89歲的海倫隻身離開英格蘭,開始了她嚮往已久的大西洋之旅。
她在那一片蔚藍中看見了自己離別已久的父親,沿著他當年的航道,追隨著他當年的足跡,她跟過來了!在死神衣袂飄忽的海上,她沒有給自己絲毫畏懼的權利,畢竟,與那生長了差不多整整一輩子的渴望相比,風浪顯得太微不足道了。海倫成功了。她以「最年邁的老人駕舟橫渡大西洋」刷新了一項世界紀錄。
啞女明星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
——奧斯特洛夫斯基
洛杉磯音樂中心的錢德勒大廳內燈火輝煌,座無虛席,人們期盼已久的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儀式正在這裡舉行。
在熱情洋溢、激動人心的氣氛中,儀式一步步地接近高潮——高潮終於來到了。主持人宣佈:瑪莉·馬特琳在《小上帝的孩子》中有出色的表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全場立刻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瑪莉·馬特琳在掌聲和歡呼聲中,快步走上領獎台,從上屆影帝——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過奧斯卡金像。
手裡拿著金像的瑪莉·馬特琳激動不已。她似乎有很多很多話要說,可是人們沒有看到她的嘴動,她又把手舉了起來,可不是那種向人們揮手致意的姿勢,她是在向觀眾打手語,內行的人已經看明白了她的意思:說心裡話,我沒有準備發言。此時此刻,我要感謝電影藝術科學院,感謝全體劇組同事……
原來,這個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以來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獎獲得者,竟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女。
瑪莉·馬特琳不僅是一個啞巴,還是一個聾子。
瑪莉·馬特琳出生時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但她在出生18個月後,被一次高燒奪去了聽力和說話的能力。
這位聾啞女對生活充滿了激情。她從小就喜歡表演。8歲時加入伊利諾伊州的聾啞兒童劇院,9歲時就在《盎斯魔術師》中扮演多蘿西。但16歲那年,瑪莉被迫離開了兒童劇院。所幸的是,她還能時常被邀請用手語表演一些聾啞角色。正是這些表演,使瑪莉認識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克服了失望心理。她利用這些演出機會,不斷鍛煉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9歲的瑪莉參加了舞台劇《小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飾演的是一個次要角色。可就是這次演出,使瑪莉走上了銀幕。
女導演蘭達·海恩絲決定將《小上帝的孩子》拍成電影。可是為物色女主角——薩拉的扮演者,導演大費周折。她用了半年時間先後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瑞典尋找,但竟然都沒找到中意的。於是她又回到了美國,觀看舞台劇《小上帝的孩子》的錄像。她發現了瑪莉高超的演技,決定立即啟用瑪莉擔任影片的女主角,飾演薩拉。
瑪莉扮演的薩拉,在全片中沒有一句台詞,全靠極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動作,揭示主人公矛盾複雜的內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悅和沮喪、孤獨和多情、消沉和奮鬥。瑪莉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她勤奮、嚴謹、認真對待每一個鏡頭,用自己的心去拍,表演得惟妙惟肖,讓人拍案叫絕。
就這樣,瑪莉·馬特琳成功了。她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一個聾啞影后。正如她自己所寫道的:「我的成功,對每個人,不管是正常人,還是殘疾人,都是一種激勵。」
用真誠打動別人
人生的幸福莫過於真實、誠意和廉潔。
——富蘭克林
19世紀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用自己的真誠,感動了校長的一家,並如願以償地成為了校長的乘龍快婿。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巴斯德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任教時,認識了校長洛朗的女兒瑪麗小姐。見面沒多久,巴斯德就被瑪麗的美麗端莊、溫柔大方所俘虜,他深深地迷戀上了瑪麗小姐,並決定向她求婚。
於是,巴斯德分別給洛朗先生、洛朗太太、瑪麗小姐寫了求婚信。
在寫給瑪麗小姐的信中,巴斯德寫道:「親愛的洛朗小姐,我愛你不是因為你的容貌,也不是因為你是校長的女兒,而是因為你對自然的熱愛,你對萬物的慈悲。我想,一個如此善良的姑娘,一定會好好照顧她的丈夫的;而我,就非常需要一個可愛的女人的照顧。並且,你做的蘋果餡餅非常可口,我想一輩子都享有這種餡餅,可以嗎?」
在寫給洛朗太太的信中,巴斯德寫道:「敬愛的太太,您生育了一個好女兒,這位姑娘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如果我因不能得到她而痛苦不堪時,您也應該負一定的責任,至少您應該感到良心不安,因為您把自己的女兒培養得太優秀了,以至於我根本無法將她割舍下。請允許我來替您照顧她好嗎?我需要的只是一個妻子,一個愛自己和被自己愛的姑娘,而您的女兒,我會原封不動地替您保管。請相信我的真誠,我以基督的名義起誓,我會像一個父親一樣照顧她、愛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