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Ⅴ:積極心態的力量 第35章 成功近在眼前 (4)
    有一次,蘭德給他的女兒照相。小姑娘不耐煩地問:「爸爸,我什麼時候才能看到照片?」這句話觸動了蘭德,經過多年的研究,他終於發明了瞬時顯像照相機,取名為「拍立得相機」。這種相機能在60秒鐘洗出照片,所以又稱「60秒相機」。

    拍立得公司1937年剛成立時,銷售額為14.2萬美元,1941年就達到100萬美元,1947年則達到150萬美元,為10年前的10倍。「拍立得相機」投入市場後,使公司銷售額從1948年的150萬美元猛增至1958年的6750萬美元,10年裡增長了40倍。

    然而蘭德並不就此停步,後來他又製造出一種價格便宜,能立即拍出彩色照片的新相機。蘭德說:「一個企業,不僅要不斷地推出新產品,改善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方便,而且要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辦。這樣,企業就不會停滯不前,將永遠充滿活力。」 當人們問蘭德有什麼成功奧秘時,他只是笑笑說:「我相信人的創造力,它的潛力是無窮的,我們只要把它挖掘出來,就無事不成。」

    每個人都具有上帝賦予的非凡的創造力,只是這種潛能需要得到適時的激發;如果你是一個善於觀察與發現平凡生活中不平凡事件的人,那麼這種能力常常能令你脫穎而出。

    生存的智慧

    對勇氣的最大考驗,就是看一個人能否做到敗而不餒。

    ——英格索爾

    意大利裔美國人李·亞柯卡可能是亨利·福特與阿爾夫雷德·斯隆之後最優秀的汽車公司老闆了,而且經歷傳奇——年紀輕輕便成了福特汽車公司的總裁,創造幾十億美元的利潤,隨後又在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瀕臨倒閉之時令其扭虧為盈。

    亞柯卡在上小學時,曾因自己的移民身份遭受到同學們的歧視,但他內心深處卻繼承了父母那不屈不撓的生活態度。

    亞柯卡在校期間學習十分刻苦,成績也很優秀;他和很多美國小孩子一樣,在課餘時間經常去附近的市場進行服務,或者到水果店打短工,以賺取一點零用錢。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5歲時,他竟然接受別人的建議,開始致力於汽車生意。他的父親尼古拉平時不許兒子騎自行車,但當兒子年滿16歲時,他卻慷慨地使兒子成為整個卑倫頓市第一個擁有一輛福特汽車的小伙子。

    亞柯卡從有名的利海大學畢業後找工作時,在20家公司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福特公司。挑剔的福特公司也看中了這位不平凡的小伙子。但恰在此時,普林斯頓大學為亞柯卡提供了研究生獎學金,亞柯卡便放棄了進福特公司的第一次機會,進入普林斯頓大學進修了政治課和塑料課。1946年8月,愛惜人才的福特公司再次為這位躊躇滿志的小伙子敞開了大門,亞柯卡作為一名見習工程師,邁出了他傳奇生涯的關鍵一步。

    亞柯卡在學校時學的是工程學,但是在福特公司接受全過程培訓的時候,他卻猛然發現自己對工程學根本毫無興趣。於是他主動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二步。他選擇了到汽車銷售部門工作,他那旺盛的精力和聰明才智使他很快地就掌握了汽車銷售工作的規律。不久,他就被提拔為地區經理,從此開始了他在福特公司平步青雲的上升時期。

    在那段日子裡,亞柯卡從福特公司東海岸地區經理查利那裡學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東西。儘管在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全美經濟蕭條而導致公司裁員,亞柯卡也因此被無緣由地降了一級,但沒過多久,他就又被提升為費城地區銷售副經理。

    1958年,福特汽車受眾多汽車公司的衝擊,銷路不佳。亞柯卡擔任費城地區銷售副經理期間,福特汽車並不好賣,他便別出心裁地提出分期付款的銷售計劃:允許顧客在支付80%的車款後分三年將餘款付清——這正是今天汽車金融信貸的前身。 這一銷售辦法大獲成功,也很快被福特公司定為全國性銷售策略的一部分。亞柯卡也為此連獲提升。1960年,亞柯卡接任公司副總裁和福特部總經理的職位,當時年僅36歲。

    但是,1970年,46歲的亞柯卡成為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後,由於和福特家族繼承人的矛盾激化,終被解雇。一怒之下,他轉投克萊斯勒公司。上任幾個月,突然爆發伊朗危機,油價上漲一倍。美國遭受了5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亞柯卡的拯救策略是:降低管理層年薪;將坦克事業部出售給通用汽車公司,並通過裁員和精簡機構每年為公司節省開支5億美元。另外,在一片反對聲中,亞柯卡向政府申請1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

    意外獲得15億美元擔保後,亞柯卡有機會再次展示他對汽車市場的敏感:漂亮小巧且節省汽油的K型車帶來了100萬輛的銷量。這筆收入成為研發新車型的資金,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從此踏上正軌。

    適當的放棄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畢竟人生就是由無數項選擇組成的。無論是自己選擇的道路,還是被動受到的篩選,只要勇於承擔風險與責任,生活就不會辜負任何人。

    無識毋寧死

    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笛卡爾

    18世紀,俄國有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叫羅蒙諾索夫。他生長在俄國北方的一個漁村,是一個漁民的兒子。他八歲喪母,十歲時父親又娶了繼母,從此他從早到晚都在咒罵聲中度過,整天幹著繁重的家務活。凶狠的繼母只要看見小羅蒙諾索夫手裡拿著書本,就立即上前奪過來,撕個粉碎。可憐的小羅蒙諾索夫只好趁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一個人躲到屋後的一間板棚裡,靠著一支蠟燭的微弱光亮,如饑似渴地讀書。

    有一次,羅蒙諾索夫和父親一起出海打魚。突然間,狂風怒吼,海上掀起了巨浪,帆船在海中顛簸起來。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小羅蒙諾索夫勇敢地爬上了搖搖晃晃的桅桿,迅速地紮起了被吹脫的帆篷。帆船安全了,繼續平穩地行進。父親為了獎勵他,要給他買一件鹿皮上衣,但是被他拒絕了,而是只要父親給他買一本講授自然知識的書。他要去探索天空、陸地和大海的奧秘所在。得到這本書後,他更是抓緊點點滴滴的時間閱讀。

    1730年,羅蒙諾索夫從家鄉來到莫斯科,想求學讀書。但在那個時代,漁民的兒子是沒有讀書的權利的。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見了同鄉的已經做書記官的杜季科夫。以後,他就在書記官家裡當傭人,並教書記官的兒子識字。有一天,瓦爾索諾菲神父來到杜季科夫家裡,聽了羅蒙諾索夫不遠千里、長途跋涉來求學的傾訴後,感到十分驚奇,對他的遭遇深表同情。於是,瓦爾索諾菲決定隱瞞羅蒙索諾夫的出身,保舉他上扎伊科羅帕斯基學校。

    羅蒙諾索夫得到了讀書的機會,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他僅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別人要學一年的課程,一年內連跳三級。在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選拔學生的嚴格考試中,羅蒙諾索夫的總分名列第一。

    但在這時,同為老鄉的書記官杜季科夫告發了瓦爾索諾菲神父隱瞞羅蒙諾索夫的出身的真相。神父受到了嚴厲的譴責,而羅蒙諾索夫則要被發配到邊遠地區的修道院去服苦役。在宣佈了對他的懲罰結果之後,官員們問羅蒙諾索夫還有什麼話要說,他用低沉有力的語調說:「我的家鄉是一個艱苦的地方。我是一個漁民的兒子,有勤勞的雙手,艱苦的生活對我並不可怕。從記事起,我就習慣在冰天雪地上聽著暴風的吼叫讀書,我並不害怕那惡劣的天氣。現在我怕的並不是那艱苦嚴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學習和認識自己迫切想要瞭解的世界。對我來說,如果不再學習的話,還不如讓我死去。」

    這一番感人肺腑的話,使全場的人都激動起來。

    這時,科學院代表突然站起來,大聲喊道:「我代表聖彼得堡科學院宣佈,科學院從你校錄取的第一名學生就是羅蒙諾索夫!」

    羅蒙諾索夫在科學院認真學習了一年,又因成績優異被送往德國留學。

    無論平民還是貴族,在知識與真理面前,一律平等。追求知識與真理永遠是人類最偉大的精神追求,人類的文明之旅只有在知識女神的庇護下才能順利進行。

    勤奮智慧的人生

    盲目地一味勤奮的確能創造財富和榮耀,不過,許多高尚優雅的器官也同時被這唯其能創造財富和榮耀的美德給剝奪了。

    ——尼采

    希頓出生於金斯敦的一個窮苦人家。因為破產,受到打擊後的父親瘋了。希頓也由於父親的不幸開始了不同尋常的生活。他幾乎沒有受什麼學校教育,經常是有家難歸、衣食無著,終日四處遊蕩。他染上了許多壞習慣,幸運的是他沒有被這些惡習毀掉。為了討一口飯吃,他不得不在他叔叔開的一個小飯館裡幹活。他把酒裝進瓶子裡,把瓶塞好,然後把瓶子裝到箱子裡。這樣的活計他一連干了五年。由於他的身體日漸衰弱,人也變得有氣無力,他叔父便把他趕出了店門,他又開始四處流浪。 在此後的七年,希頓飽嘗了人世間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看慣了陰起陽落、盛衰輪迴,也經歷了難以言說的酸甜苦辣。

    他曾在自傳中說:「我花了18便士租了一間又陰暗又潮濕的房子。在寒冷的冬天,我生不起火,只好孤身一人躲在被子裡,除了偶爾聽聽窗外的淒風苦雨外,我只能在書本中尋尋覓覓。」後來他徒步來到了巴思,被雇為釀酒工。不久他又回到了首都倫敦,這時他已身無分文,連鞋子和襯衫都沒有。還好,他有幸在一家叫倫敦餐館的地方找到一份工作,他得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待在地窖室裡工作。為討一口飯吃,他很慶幸自己找到這份「美差」,但長期禁閉在地窖裡不見天日,加上繁重的工作,他的身體垮了下來,他只得丟下這個能勉強維生的飯碗。

    不久他又從事代理人的工作,每週賺15先令的薪水。在此之前,他曾利用許多業餘時間練字,他的書法很漂亮,這是他這一次能當代理人的資本。工作之餘,他把閒暇時間都用來逛書店。他買不起書,只能一段一段地讀、記。長年累月,他積累了深厚的文學知識。後來他換到了另外一個辦公室,在這裡,他每週可獲20先令的「豐厚報酬」——這只是對他而言。他仍然埋頭學習、研究。在28歲那年,他寫了一本《熙澤奇遇》,得以發表。從那時起一直到死,在這漫漫55年中,希頓一直從事辛苦的文學創作。他發表的著作有87本之多,最重要的著作是《英格蘭大教堂古跡》。該著作共計14卷,是一部光彩奪目的輝煌之作,也是約翰·希頓勤勞辛酸一生的紀念碑,在這塊碑上寫有四個字:勤奮、智慧。

    人人都企盼舒適無憂的生活,但常常不能如願;生活的苦難與不幸從來不會在和人們打招呼之後才到來。然而這一切對意志堅強的人來說,何嘗不是一筆財富呢?

    漫長的十五小時

    當生活像一首歌那樣輕快流暢時,笑顏常開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時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的樂觀。

    ——威爾科克斯

    二戰期間,羅勃·摩爾在一艘美國潛艇上擔任瞭望員。一天清晨,隨著潛艇在印度洋水下潛行的他通過潛望鏡,看到一支由一艘驅逐艦、一艘運油船和一艘水雷船組成的日本艦隊正向自己逼近。潛艇對準走在最後的日本水雷船準備發起攻擊,水雷船卻已掉過頭來,朝潛艇直衝過來。原來空中的一架日機,測到了潛艇的位置,並通知了水雷船。潛艇只好緊急下潛,以便躲開水雷船的炸彈。

    三分鐘後,六顆深水炸彈幾乎同時在潛艇四周炸開,潛艇被逼到水下八十三米深處。摩爾知道,只要有一顆炸彈在潛艇五米範圍內爆炸,就會把潛艇炸出個大洞來。

    潛艇以不變應萬變,關掉了所有的電力和動力系統,全體官兵靜靜地躺在床鋪上。當時,摩爾害怕極了,連呼吸都覺得困難。他不斷地問自己:「難道這就是我的死期?」儘管潛艇裡的冷氣和電扇都關掉了,溫度高達36℃以上,摩爾仍然冷汗涔涔,披上大衣,牙齒照樣碰得格格響。

    日軍水雷船連續轟炸了十五個小時,摩爾卻覺得比十五萬年還漫長。寂靜中,過去生活中無論是不幸運的倒霉事,還是荒謬的煩惱都一一在眼前重現:摩爾加入海軍前是一家稅務局的小職員,那時,他總為工作又累又乏味而煩惱;抱怨報酬太少,陞遷無指望;煩惱買不起房子、新車和高檔服裝;晚上下班回家,因一些瑣事與妻子爭吵。這些煩惱事,過去對摩爾來說似乎都是天大的事。而今置身這墳墓般的潛艇中,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摩爾深深感受到,當初的一切煩惱顯得那麼的荒謬。他對自己發誓:只要能活著看到日月星辰,從此再不煩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