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 第16章 快樂很簡單 (4)
    有天晚上華特走了好長一段路,反覆思考這個情況,當他確知目前的新工作根本就不適合他時,華特不禁放聲大哭。然而除了悲傷,華特也為自己理清了思緒而感到欣慰。

    第二天華特走進總裁辦公室,遞了辭呈。總裁很驚訝,而且也有點失望,可是除了接受也別無他法。「你為什麼要離開?你以後該怎麼辦?」總裁不解地問。

    接著華特對自己在這段時間看到的公司問題——向總裁報告,並且告訴他這份工作和原先預期的不太一樣,華特接著說,他計劃開一家咨詢公司。華特自信及堅定的口吻讓總裁印象深刻,於是他問華特:「要是你當了咨詢師,你會怎樣為公司解決問題呢?」

    華特想了一下,因為他尚未完全勾勒出藍圖,不過仍按長期的思考模式回答。華特告訴總裁,思想如何創造實際,而每個人內心其實都有驅動力、常識和其他特質,這些足以使人成為有效率的職員。總裁對華特的話感到很有興趣,遂問華特是否願意當他和公司的咨詢師。瞧,多快!華特馬上就有了第一位客戶。

    華特離開德國前,和總裁做了一整天的訓練課程,並規劃日後要將這套心智運作原則和安寧心智的方法傳授給公司各階層主管。截至目前為止,華特已走訪了13個國家,訓練對像超過2000人。華特的事業蒸蒸日上,他不僅為原公司進行咨詢工作,業務更擴展至德國及法國其他公司。

    想不到原本想傻傻地辭掉工作,到最後事情卻出乎兩人意料之外——當了咨詢師的華特不僅賺進大把鈔票,還有上班族渴望的自由,他在兩個國家之間如魚得水。麗莎也如願在德國待上幾個月,並趁華特到各國工作時,四處遊覽。

    讓感覺跟著跑:一旦我們相信內心深處的感覺,讓它來處理生活中面臨的決定時——不論選工作、挑對象、搬家或唸書,我們的信念就會轉換成神奇的力量。

    憤怒源自內心

    善於控制自身的情緒,不斷與自身的不滿鬥爭,把它們當成內心提醒自己思考品質的訊號。

    ——葛瑞

    這是一位心理分析家的手記,它記錄並分析了這樣一件事。

    「去他的,我真不敢相信現在的駕駛有多不小心!」這正是米蘭達一大早開著車進城工作途中的例行抱怨。這也是米蘭達典型的星期一,在高速公路遇上大塞車。他努力地想切進左線車道,可是開著藍色別克的女人卻堅持不讓他插隊。「又碰到個笨蛋!」米蘭達緊握方向盤,一股氣衝到腦門,「這個早上一路都是些笨蛋!」

    方纔那輛別克車的女駕駛顯然對忿忿不平的米蘭達視若無睹,只見她拿起眼線筆對著後照鏡描著左眼。為了要引起她的注意,米蘭達一面生氣地按著嗽叭,一面揮舞著拳頭,沒想到她也隔著車窗向米蘭達挑釁:「隨便你了,兄弟。」兩人於是幹上了。

    米蘭達喃喃自語:「好吧,女人,這回你可是遇到對手了!」此時他看到一個可以切入右線車道的機會,米蘭達換到四檔,從右側驚險地超過一輛紅色福特,遙遙領先。

    「太棒了!」米蘭達沾沾自喜。不過他顯然尚未悟透,他就算贏了這場小小的較勁,依然是個大輸家。在高科技公司上班的他會和以前一樣,氣急敗壞地趕到辦公室,帶著壞心情過完這一天。

    如果我們深入瞭解米蘭達的思維,會發現他的內心充滿著批判、不耐煩與焦躁。對他來說,其他的駕駛者都是「敵人」,起碼也是他生活步調的破壞者。米蘭達認為,開車上班就像陷入戰區一樣,亦步亦趨的同時不忘大聲譴責混亂的一切。

    米蘭達並不知道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和他開車上班的不愉快經驗有何關聯。他覺得他對「外在環境」的反應很自然!完全不曉得他的心靈生活築於自己的「內在世界。」一旦米蘭達瞭解他的所有體驗真正源於何處,他看待交通的角度又將如何?

    在理想的世界裡,交通永遠平衡順暢,駕駛者將永遠是彬彬有禮,大家永遠不會因為氣候或事故而遲到。很不幸的是,這個「理想國」僅僅存在於人類的夢想裡。在現實世界中,交通事故頻傳、天氣變幻莫測、大家並非永遠都謙讓有禮。可是我們開車上路,面對事故頻仍的日常公路,其實可以選擇自己的心境——我們不總是處於心理的「交叉路口」嗎?

    如果米蘭達現在知道他憤恨的源頭,他會如何處理上述的狀況呢?星期一早晨緩慢的行車速度,讓他心浮氣躁。如果他不加速前進,擔心可能遲到,一想到這,他開始緊張,他注意到自己的肩膀肌肉緊崩,怒火中燒。

    米蘭達體驗自己不耐煩、生氣、不舒服的感覺正是意念傳達給他的信號,他必須適時調整這些懷疑。就如同開車驟然切到隔線車道會聽到撞擊聲一樣,這種情緒上的警告無疑給米蘭達當頭棒喝,讓他知道自己正往錯誤的思考模式領域前進。如果他繼續下去,那麼終將出現「公路激怒症候群」。

    僅僅是認清當下的思考,米蘭達便能在心理上換檔重新上路。與其把別克車裡的女人視為敵手,不如對她的一心二用感到新鮮有趣。他知道她太專注畫眼線,才對米蘭達變換車道的意圖毫不知情。因此米蘭達暫緩切入左線車道,讓這位女士先行後再開始行動。他甚至還會為自己浪費了10秒鐘的時間在那兒生悶氣、影響開車和上班心情感到好笑呢!再一次,米蘭達瞭解他自身的意念能創造憤慨的世界,也能打造安寧的心境。

    讓感覺跟著跑:重新掌握生活方向盤的概念——心靈感受之源並非外在環境所賜,而是人在心裡如何看待及反應。不管我們正在做些什麼,總與思同行。我們的體驗、感覺、認知和情緒全都來自內在的意念,而非外在環境。我們對生活的體驗是由內而外,而非自外向內。

    在工作中尋找快樂

    找到你內在的自然驅動力,你將會把快樂帶回工作中,你的人生也將發生質的變化。

    ——西蒙斯

    約翰在法國中西部長大,其父母靠經營果圃把約翰養育成人,這種一年到頭辛勤耕作、勞碌的農家生活,無疑對約翰日後的自我要求及情緒轉換影響深遠。如果約翰沒有把事情做完,約翰會覺得怠惰、沮喪,有罪惡感。可是不論約翰做了多少,心裡老是有股力量驅使約翰去完成更多更多的事。於是約翰對實際工作感到壓力重重、精神透支且枯燥乏味。

    長大以後,約翰對工作的態度就是不斷地保持生命力。約翰太太對於約翰能在一天內完成許多事情感到驚訝不已。約翰可以在幾小時內就把屋裡打掃乾淨,用一個上午寫好一份工作報告,花一天時間種下所有花種,但心裡卻覺得索然無味。而且約翰只要一坐下來放鬆心情便覺得罪惡惶恐,會一直想著總還有件事沒做好,這種念頭一直持續到一日終了。

    對約翰而言,生命中最艱難的挑戰便是呆坐。

    長久以來,約翰的心一直不停地轉動思考,因此坐在海邊體驗一切,看看綺麗的海景、嗅嗅清涼的海風、聽聽動人的海濤,對約翰來說皆是新嘗試。約翰一直害怕如果自己不能加快腳步,就會變得懶惰而且無法做好任何一件事。這種想法讓約翰沮喪透了,所以約翰總是讓自己像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只有在消掉工作表上已完成的事項後才會覺得有一絲輕鬆。

    那天,約翰記得很清楚,自己是如何凝神靜聽。約翰那時正在佛羅里達州實習,參加為期三周的心理學新發展課程。

    起初的兩個星期,約翰對上課內容有一籮筐的問題,約翰不過是想借此學到更多咨詢方面的新觀念和方法,但是很糟糕,約翰尚未找到其中要決,而課程指導員卻一直告訴約翰只要放鬆心情專注傾聽就可以了。

    「下午放自己一個假到海邊去吧!」課程指導員說。

    約翰對他的動機十分懷疑。多詐啊!要約翰一整個下午待在海邊,那種不做事的感覺多令人害怕啊!約翰以前從來沒有過這種經驗,約翰於是和他據理力爭,因為只剩下一個星期了,約翰不覺得還有時間浪費,難道約翰不該更努力一點嗎?去海邊做什麼?

    可是約翰也想到,到海邊走走又不會讓他少掉一塊肉,還可以享受假期!或許他是對的,約翰可能真該學學如何放慢腳步。

    隔天,約翰和妻子一起漫步海邊,感到快樂無比。但過了一兩個小時,約翰的焦慮開始出現,無論覺得有多不舒服,約翰知道必須秉持信念,而且得相信指導員告訴他如何放鬆心情的那一套。

    當晚,約翰睡得很沉。半夜三點約翰自夢中清醒,頓時恍然大悟。

    「親愛的,快起來。」約翰邊說邊把妻子搖醒,「我想通了!我終於明白他說的是怎麼一回事了。」這是約翰第一次清楚地知道順其自然和不去強求意念。原來在睡眠中,心智放鬆了,理解得來全不費功夫。這一切看來真是太簡單、太不可置信了。

    約翰回到明尼蘇達州,日子又和以前一樣,可是那晚觸動心靈的感覺卻依然持續著。

    有個星期六,約翰又忙著做事,這回約翰清楚他得趕著做,於是約翰停下來,做了個深呼吸,找到頭緒。約翰告訴自己,或許該試試這個方式,看看是否真的可行——在心情放鬆的情況下把每件事做好,而非處於以往緊張高壓的環境。

    約翰帶著這種新想法過了一天,每一次只要一發現到自己的緊張,心裡便很清楚地告訴自己該停下來休息一下。當然,一天結束後,工作比預期進行的速度還要快。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一整天約翰都好快樂,無論是工作還是休息,一點也不覺得累。

    讓感覺跟著跑:快樂一點也不要覺得罪惡——即使你一件事都沒做完。你也應明白做事情的動機,因為你學到內在的智慧的力量,在心情放鬆的時候能引領你找到行事方針,要知道只要有信心,不必經過一連串絞盡腦汁的思考,也會有解決方案。

    自己是個危險陷阱

    別忙著證明自己,先告訴自己,你已經夠完美了,即使你無法掌握一切,你也是上帝的奇跡。

    ——菲莉

    瑪麗是位心理治療師,她對生活充滿了焦慮質疑。

    「我其實很怕人,」她對朋友彌麗爾·奇說,「好笑吧?」

    一個心理治療師竟會怕人,可是瑪麗真的就是這樣。碰到新的患者,瑪麗總是充滿預設立場、滿心懼怕。「真的能幫他們嗎?該不該把他們轉到更能替他們解決問題的治療醫生那兒?他們會怎麼看我?」大多時候,瑪麗惶惶不可終日,每次開始咨詢前,瑪麗都得對自己加油打氣一番。

    在瑪麗珍的成長過程裡,總覺得和兄弟姐妹格格不入,自己和他們一比,更是相形見絀。這樣的自我認知一直伴隨到現在,她常把自己的患者轉診給同業,原因並非無法對症下藥,而是她心裡總覺得自己不適合。如同她說的:「我對患者沒有那麼投入,我在診療室花很多時間和他們在一起沒錯,可是心裡總會不斷想著:我做得如何?我是多麼不適合擔任咨詢的工作,該不該讓他們去看別的心理醫生?我滿腦子都被這些念頭佔據。除了自己對患者談話的內容,我還會假想另一位治療師會如何處理。有時我會忘記這些紛擾的思緒,真正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可是情況很奇怪,我的意念非常混亂。」

    「當了幾年的心理治療師,我會督促自己加強咨詢技巧,好幫助更多人,可是我也擔心自己會陷入流沙中無法脫困。不論我花多少力氣證明自己是個稱職的心理治療師,任何時刻都有可能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勝任這個工作。十年來,我知道這種感覺緊緊跟隨著我,可我就是沒辦法讓它停止。自從知道自身體驗的本質是來自每一分每一秒的意念後,那種無法勝任的感覺就不再困擾我了。」

    彌麗爾·奇問她自身真正的改變是什麼。

    「我變得更瞭解自己,」她說,「我沒有什麼事情好怕的,擔心受害的感覺皆存於腦子裡,全都是自己的意念作祟。一旦想起這點,我就覺得好多了,雖然還是免不了會對自己的能力感到質疑,可是一想起這一切都是意念在搞鬼後,這些負面的念頭就消失了。我現在能平心靜氣地和患者相處,可以完全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而非放在自己身上。我傾聽患者說話,也聆聽自己內在的智慧和洞察力,它才是助我一臂之力替患者解決問題的真正力量。」

    「經過這些,我如今真的對自己感到滿意,也覺得自己可以勝任一切,因為只要想起意念是自己所造的,過去那些缺乏自信的想法就煙消雲散了。我終於發現自己真正的潛能,因此,我得以發揮所長,替患者解決問題。」

    讓感覺跟著跑:不論我們的專長或職位如何,總難免會有質疑倦怠的時候,儘管你我都會對無法預測的情況感到驚慌失措、漫無頭緒,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感到力不從心。當我們面對不可測的未來不再憂心忡忡時,便能滿懷自信去挑戰未知的明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